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杨宗稷(

增加 1,63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Infobox person 个人生平 ==| 姓名 : = 杨宗稷<br> | 文名: = ZongJi Yang<br> Yng| 性别:男<br> 图像 = [[File:U=716078212,955322220&fm=26&gp=0.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undefined&tn=baiduimagedetail&ipn=d&word=%E6%9D%A8%E5%AE%97%E7%A8%B7&step_word=&ie=utf-8&in=&cl=2&lm=-1&st=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cs=716078212,955322220&os=2228998021,1058568022&simid=4122475017,663220202&pn=0&rn=1&di=116470332880&ln=158&fr=&fmq=1551346789436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0,0&istype=0&ist=&jit=&bdtype=0&spn=0&pi=0&gsm=0&hs=2&objurl=http%3A%2F%2Fwww.rjzg.net%2Fupload%2F1%252817%2529.jpg&rpstart=0&rpnum=0&adpicid=0&force=undefined 字号:时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1%EE%D7%DA%F0%A2&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来自 、九嶷山人<br> 度图片]]]| 图像说明 = 杨宗稷 |center| 出生日期 : =   1863<br> 逝世日期:1932年 | 出生地点 : = 湖南宁远县清水桥 人<br> | 逝世日期 = 1932年| 国籍: = 中国<br> | 民族 别名 = 字号 汉<br> 时百、九嶷山人| 职业: = 古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知名作品 =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br>大时代 <br> 万家传说 <br> 家有娇妻}}'''<big>杨宗稷</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主要成就:主要 (1863年-1931年),字时百。自号九嶷山人。湖南宁远县清水桥人。清末民初琴学(古琴)大家,被称为“民国古琴第一人”。师从黄勉之,“得吟猱之法”,自创“九嶷派”,曾任北京大学古琴教授。 名弟子 :《 管平湖等,其子杨葆元亦为著名 粹》4卷、《 家。好收藏,收购古 话》4卷、 五十三张,辑成 学漫 》2卷、 》。编有 《琴 镜补》3卷、《 学丛书》。== 个人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杨宗稷(1863-1932),自号"九嶷山人",近代 瑟全谱》3卷、《 学大师,中国古 "九嶷派"创始人。曾任北京大 问答》1卷、 古琴教授。著名弟子有管平湖等,其子杨葆元亦为著名琴家。好收藏,收购古琴五十三张,辑成 《藏琴录 》1卷,后人合刊为 》。编有 《琴学丛书》。 被人称 原姓欧阳,其祖父名欧阳上珍,父名欧阳字字重,号世任。母为李氏,时百生于1863年(清同治三年) 宁远县地处湘南,风景如画茂林修竹,南有名岭九嶷山,欧阳家族 “民国古琴第一人” 大家族家道中上,大排行至三十四弟元安,三十六弟治安,部分北迁家族改姓杨 <br>
== 个人简介 ==
杨宗稷(1863-1932),自号"九嶷山人",近代琴学大师,中国古琴"九嶷派"创始人。曾任北京大学古琴教授。著名弟子有管平湖等,其子杨葆元亦为著名琴家。好收藏,收购古琴五十三张,辑成《藏琴录》。编有《琴学丛书》。原姓欧阳,其祖父名欧阳上珍,父名欧阳字字重,号世任。母为李氏,时百生于1863年(清同治三年) 宁远县地处湘南,风景如画茂林修竹,南有名岭九嶷山,欧阳家族为大家族家道中上,大排行至三十四弟元安,三十六弟治安,部分北迁家族改姓杨。
==人物经历==
<p style="text-indent:2em;"> 汉唐为古琴鼎盛之时,“君子无故不撤琴”,“家弦户诵”,即可知几近今日之“流行音乐”。但宋代以来,古琴逐渐衰落。专家认为此乃古琴太难操作,同时又受域外乐器之冲击使然。直至民国初年,始有杨宗稷先生为振兴古琴“为之整理,发扬而光大之”。<br> <p style="text-indent:2em;"> 他年幼时即读书习字功课良优,尤爱唱歌通韵律爱器乐。古时流传的伯牙子期的故事,致使他对古琴尤为酷爱。杨宗稷20岁开始学习古琴,并为之痴迷。1901年,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聘其为京师大学堂支应襄办。1904年,他被选为学部理事。1906年,调任邮电部侍郎。<br><p style="text-indent:2em;">1908年,他到南京拜全国着名琴师黄勉之为师,由于刻苦钻研琴技,艺业大进,达到心弦合一境界。当时黄先生己教琴数十年学生百余人,学生中有军机大臣张之洞,皇亲贵戚溥桐,叶诗梦,史荫美,贾阔峰等人,而惟独喜爱学生杨宗稷,称其对古琴有灵感。此后也证明杨宗稷的成就较为显着。此时他对古琴爱已成癖,不但能继承黄老先生之精髓还能发扬己之长。于市肆上购得各种古琴谱,对古琴、琴书、曲谱更有研究与发展。首先杨时百对古琴谱之指法韵律觉得标注不够确切且繁杂,因而导致当时的弹法因人而异,甚至难于继承古人留下真实韵,弹奏多有失误。随即他开始整理所有古琴曲谱并广收古琴典籍进行整理勘误。数年后其师叹曰“吾不如也”。<br><p style="text-indent:2em;">1911年,他开始搜集古琴,既进行研究还将有缺陷古琴进行破腹修理,直至复原满意为止,同时也买卖古琴。在手中古琴经常为二十余张,而经手古琴近百余张,如“风鹤”琴为其所得第一琴为五知斋徐俊监制,遂将其居室首名“风鹤琴斋”,其中有名藏琴五十三张。虽仍不能与宋宣和(宋徽宗赵佶1119—1125年)之“百琴轩”比美,巳知足矣。<br><p style="text-indent:2em;">1915年起,他在京开办了“九嶷琴社”挂牌办学教琴,此后在琴史上赫赫有名的“九嶷派”因此得名。在1915年至1932年即民国四年至民国二十一年这十八年教琴期间正是时局动荡年代。官员们去职以后闲来无事,学琴交友以供消遣,时百教琴有时独奏有时合奏,有时将那大瑟也取出与琴合奏可谓兴趣盎然,每日都是在节日中度过一般。<br><p style="text-indent:2em;">1917年后,杨宗稷专门从事古琴教学和琴学理论研究,自号“九疑山人”,称自己的居室为“半百琴斋”,并举办“九疑琴社”。<br><p style="text-indent:2em;">1920年,杨宗稷与虞和钦、张友鹤、明净和尚等古琴学家相聚谈琴,遂萌发组织“琴会”之念,不久即成立“北京琴会”,是为民国以来北京有琴会之始。琴会不但交流古琴技艺,而且重在对古琴的考证、学术、论说和琴谱诸多方面的研究。一时之间,南北同仁纷纷效仿成立琴社。如太原“元音琴社”、南京“青奚谷琴社”、上海、苏州的“今虞琴社”,长沙也成立了“愔愔琴社”,使民国时期的古琴艺术掀起了一个多年未见的高潮。<br><p style="text-indent:2em;">1922年春,他受聘到北京大学教授古琴。同年冬天,又受阎锡山之聘到太原教授古琴。桃李芬芳,声名也因之鹊起,一时有众多慕名而来的学琴者。<br><p style="text-indent:2em;">1928年(光绪33年至民国17年),杨宗稷用21年时间写作的《琴学丛书》成书,约四十万字,是集古今此类书之大成。按他修正的注法指法严谨,弹奏不致有误且一通百通。了解者均能合奏,音律明快和谐可谓集古今于一。他于1911 年开始木刻《琴与丛书》,并于1911年开始陆续出版。直至1931年(民国二十年)前后用了二十一年才完成此巨着。共两函四十三卷十四册。<br><p style="text-indent:2em;">1932年,杨宗稷因病辞世,享年63岁。<br> 
==人物成就==
<p style="text-indent:2em;"> 杨宗稷是当时公认的琴学宗师,不但琴艺精湛,而且对古琴深有研究且著作颇丰。一生主要著述有:《琴粹》4卷、《琴话》4卷、《琴学漫录》2卷、《琴镜补》3卷、《琴瑟全谱》3卷、《琴学问答》1卷、《藏琴录》1卷,后人合刊为《琴学丛书》。<br> <p style="text-indent:2em;"> 《琴学丛书》是杨时百编纂的一部重要的古琴研究的琴学专著。其中将古曲译成通行简谱,对指法要求作了详解,使后来学古琴者有章可循。曲谱部分有32首,附有工尺板眼。并对现存最早的《碣石调·幽兰》的文字谱,以及《广陵散》等久已绝响的传统名曲也作了点拍的尝试。书中除了曲谱以外,收录了大量的琴学资料,所涉及文字部分面亦很广。此书从1911年到1931年间陆续成书,共43卷,约70万言。在《琴话》、《琴粹》部分提出以琴传声,如镜临物然。并分析这种反映不外象形、谐声、会意三端。承认民间曲调对琴曲起到丰富发展的作用。认为一意追摹古调则难为听者。因此,杨宗稷也被人称为“民国古琴第一人”。<br> <p style="text-indent:2em;"> 杨宗稷晚年在北京设“九嶷琴社”传琴,现代着名古琴大师管平湖曾从其学,其子杨葆元亦能琴。杨宗稷其他弟子中知名的还有李静(伯仁)、关仲航等。
==琴学观点==
<p style="text-indent:2em;"> 杨宗稷的琴学观点散见在《琴学丛书》的各卷中,如《琴余漫录》:“予谓琴之有谱,犹字之有碑帖也。其琴曲,则碑帖中之《兰亭》座位也。临《兰亭》者,未必人人酷似右军。临座位者,或变而为松雪。究之西子嫫母,作者自有千古定评;燕瘦环肥,不妨各自从其所好。……然则琴无古音乎?曰:琴以音为古,不以曲为古。如碑帖之有字,字为古。”把古琴的传谱比喻为书法之碑帖,而琴人的感受犹如临摹字帖。因此古琴之古在于音,碑帖之古在于字;至于按谱鼓琴所成之曲,则与临摹出来的作品一样,是个人的感悟。其中的道理也好似每个人的宗教体验都是别人不可替代的,重在自己的体悟。杨宗稷的琴乐观点对今天琴界仍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1,4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