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次編輯
變更
蕭道應
,無編輯摘要
'''蕭道應''' (1916年1月1日-2002年9月25日), 生於日治台灣阿猴廳港東中里佳冬腳(現屏東縣佳冬鄉)的客家人,為佳冬蕭家的後人 。台北高校、台北帝大醫學部畢業後,因為富有反日思想,1940年與有志青年鍾和鳴與蔣渭水女兒蔣碧玉等人前往中國參與抗日活動,1945年返台,二二八之後受臺大醫院同事影響加入省工委,1949年光明報事件後開始逃亡,最後與陳福星一起躲藏於苗栗三義地區的魚藤坪基地,1952年,與陳福星等人「自新」,自新後任職調查局,為台灣建立法醫體系先驅,1978年從調查局退休,轉任法醫顧問直到2002年去世。 ==畢生堅持國家民族主義與傑出法醫的殞落== 著名法醫先驅蕭道應,二○○二年九月二十五日病逝台北,享年八十七歲 這是一個傑出法醫的殞落,更是一個畢生堅持國家民族主義立場的鬥士的殞落。 蕭道應是屏東佳冬人,許多人知道他是台灣法醫界的先驅,早在民國四十年代,他就已經進入法醫界,他以其優秀的病理學涵養,為許多棘手命案,抽絲剝繭,還那些不幸遭到毒手之受害死者以公道,給兇手應有之制裁,台灣法醫界因為他,逐漸建立起威信與制度,但除了法醫之外,他早年有著英勇的反日、抗日事跡,這卻是比較少為人所知,現在他不幸去世了,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愛國事跡,是不應該淹沒於歷史之中的,那是抗日史實之一部分。 一九一六年,蕭道應出生於台灣屏東佳冬,蕭家在當地是世家大族,清代中葉之際,自廣東梅縣遷居而來,歷代以耕讀傳家,兼營染坊,以忠厚訓勉子孫,代出傑出子弟,一八九五年清廷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將台灣割給日本,當年日軍派出軍隊到台灣接收,南路從屏東東港一帶登陸,蕭家以民族大義,不願為日人統治,響應「台灣民主國」之號召,集合裡人起兵抗日,蕭道應的祖父蕭贊堯就是佳冬地區的抗日義軍領導,他率領義軍在佳冬土地公廟與日軍激戰,不幸寡不敵眾,兵敗被日軍殺害,壯烈犧牲,年僅三十出頭,留下寡妻幼子二人,由於祖父因為抗日而犧牲生命,這段家族的悲慘歷史,在他長大懂事之後,從祖母口中得知其詳情後,便深深印在他的腦海中,加上他的母親畢業於高等女學校,也是一個具有知識的現代女性,富有民族意識,年幼時都是做唐裝給他穿,影響所及,他的心田里逐漸養成不滿日本、痛恨日本的思想。日據時代的台灣,青年人要出頭,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日本以殖民主義統治台灣,實施差別待遇,刻意壓抑台灣人,教育機會不平等,蕭道應處在那種不公不義的環境中,力爭上游,讀書非常用功,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台北帝國大學(今台大)醫學部醫科,不僅贏過同班台籍同學,並且壓倒日籍同學,其優秀可以想見,在學期間,他在病理學領域的課程,特別用心,成績特別突出,教授對他刮目相看,尤其是杜聰明特別愛護他。 ==差點被當成日本間諜槍斃== 就在蕭道應就讀台北帝大時,反日思想更趨濃厚,大三時,一位自中國大陸歸來的年輕小姐黃素貞,在台北教人家北京話,蕭道應因為原本就有濃厚的祖國意識,聽說有這麼一個學習祖國語言的機會,便欣然前往報名學習,黃素貞教學生動活潑,除了一般教學以外,還會教唱歌曲,特別是當時中國耳熟能詳的抗戰愛國歌曲,例如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深受學生歡迎,幾位受教的學生,不時高唱那首雄壯的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逼發出最後的吼聲……」激昂澎湃的抗日情緒,一天天地高昂起來,也因此萌發了想要回到祖國參加抗戰的念頭。 一九四○年春天,蕭道應自台北帝大畢業,與教授北京話的黃素貞小姐志同道合,結為夫妻,決定脫離日本殖民統治,離開台灣,回到中國大陸參加抗戰,當年八月,蕭道應夫妻兩人自基隆乘船離台航向上海,登船之前,為免日人盤查,特別將黃金燒成條狀,塞到屁股裡面,以便到大陸後當旅費,到了上海,換穿中國衣服,裝成中國人模樣,轉往香港,南下途中,勇敢地把日本護照丟入海裡,以示決絕,表明永遠不做日本二等國民的決心,當到香港後,會齊鍾浩東、蔣碧玉、李南鋒,五人遂經由九龍,進入沙漁村,步行了五個多小時,到達惠陽。 蕭道應本以為就此踏上祖國的抗戰之路了,哪知他們五人好不容易地走到惠陽後,沒想到因為身上拿不出任何身份證明文件,被惠陽的國軍指揮部人員認為是日本間諜,扣押在指揮部裡,法官訊問好幾天,問他們從哪裡來的?怎麼回到中國的?回來做什麼?希望做什麼?由於法官只懂廣東話,不懂得普通話,而蕭道應等人只懂得普通話與客家話、閩南話,所以訊問還得透過翻譯,翻譯程度不好,因此法官認為他們的答話,前後不一致,有矛盾,不採信他們的話,下令把他們拘押,並判他們以漢奸之罪,雙手反綁,下到監獄,準備擇期槍斃。 以蕭道應出身台北帝大醫科的學歷而言,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優秀的青年,這樣的人待在台灣,好好地當個醫生,不是很好嗎?結果他滿腦子抗日思想,跑到大陸,現在被誣賴為日本間諜,下到監獄,淪為階下囚,即將槍斃,這不是冤哉枉矣嗎?如果不是貴人出現,他們五人就必定當了愛國冤魂了,這個貴人是誰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丘念台,也就是當一八九五年割台之際,倉促之間成立的「台灣民主國」副總統丘逢甲之子,丘念台當時在廣東博羅領導「東區服務隊」,蕭道應五人被監禁準備槍斃時,丘念台正好到惠陽洽公,領取服務隊的薪餉,一到惠陽,就聽說抓到五個台灣來的間諜,即將以漢奸之名槍斃,他一聽感覺不對,就要求讓他重審一次,以明實情。 丘念台明白了他們的情形與志向,對他們說:你們不諳國情,冒險回國參加抗戰,雖然熱情可嘉,但入國手續不清楚,又不認識任何人,只能以行動來自保,丘念台又告訴他們說中國的抗戰是長期的,問他們能不能吃得了苦?獲得蕭道應五人承諾後,丘念台遂保了他們,就這樣從千鈞一髮之際保住了他們的生命。 ==參加丘念台的「東區服務隊」== 他們還是得送到桂林覆審,當時桂林設有軍委會行營機構,到桂林前先到韶關,那裡有軍法處,再繼續往桂林,沿途有時受到禮遇,有時受到衛兵無理的斥責,罵他們是「日本鬼子的走狗」「漢奸」,這些謾罵,他們都忍耐下來,畢竟他們是為了抗日、為了愛國,但沿途環境衛生差,一路上大家都長了虱子。一九四一年年初,他們在桂林過完陰曆新年,在桂林軍法單位以溫和的方式,考核他們的思想,要求他們閱讀蔣中正手著的《中國之命運》一書,以及《三民主義建設中華民國》等,經過層層考核,過完年,終於獲得正式釋放,送回廣東曲江,分派工作,蕭道應、黃素貞、蔣碧玉被分發到陸軍總醫院,擔任醫護工作,鍾浩東與李南鋒分發到民運工作隊。 蕭道應被派擔任外科上尉醫官,黃素貞和蔣碧玉擔任護士,沒多久黃素貞就學會了打針等護理技術,三人都熱愛這得來不易的工作,此時蕭道應和黃素貞的兒子繼誠出生,一家和樂,蕭道應因為病理學涵養豐富,受到器重,又被派擔任外科門診部主任,蕭道應正高興可以為軍民同胞服務之際,卻因為救命恩人丘念台來信,希望他們到東區服務隊工作,乃離開陸軍總醫院,前往位於羅浮山腳的東區服務隊報到,步行二十多天到達。 丘念台要求不可以帶小孩到東區服務隊,為此蕭道應夫妻雖然心痛,捨不得,但心裡想小孩子也是國家的,就透過張發奎的妹妹張三姑,將兒子繼誠送給別人抱養了,為了抗戰,為了參加東區服務隊,懷著不捨之情,將愛子送給別人,不幸的是這孩子,未及成年就因病去世了,這也是他們夫婦參加抗戰的代價之一吧。 「東區服務隊」成立於一九三八年,是丘念台奉廣東軍政當局准許成立,專門從事民運組訓工作,蕭道應他們到達隊部,是一九四一年十月中旬,該隊有隊員三十餘人,男隊員二十多名,女隊員僅有五人,他們的加入使東服隊加添了生力軍,是隊上僅有的台籍隊員,尤其是蕭道應身為醫生,更受歡迎,東服隊過的都是團體生活,隊員同吃同住,每天早上六點就要起床,開始一天的工作,一天只吃兩餐,工作到晚上,睡前還要開會檢討一天的工作,因為這個工作,蕭道應夫婦認識許多民眾,除了藉由行醫,為民服務,與民眾打成一片外,還得做文化表演工作,教唱抗日歌曲,演出抗戰戲劇,他們夫婦如同當時一般民眾一樣,生活清苦,有時連買肥皂的錢也沒有,只好運用他的醫學常識,教隊員們自製肥皂。 羅浮山當時位處前線,算是三不管地帶,國民黨、共產黨游擊隊、日軍都出入其間,日軍有時候會來侵擾,殘暴的日軍,姦淫擄掠,無所不用其極,竟然連老太太也會強姦,有一次蕭道應親眼目睹一位老太太被日軍強姦致死,痛恨日本之心有增無已。 ==投入落後地區文化教育工作=== 一九四二年,東區服務隊轉移到羅浮山區的橫瀝鎮,該地文化教育落後,服務隊因此籌畫辦理「保國民學校」,以教育當地民眾的失學子女,每一保設立一個國民學校,總共辦理了四十五所,東服隊隊員全部投入籌備工作,學校成立後,隊員義務擔任教師,即使如此,師資還是不夠,隊員乃到梅縣、蕉嶺一帶招募新血,由於戰時缺乏交通工具,所以大部分都是用走路去的,只有很少路段坐船,走路走得雙腳起泡,傷及神經,痛徹心扉,女隊員走不動路,必須人抬,但大家都忍耐下來。每到一地,都受到民眾的歡迎,許多年輕人來報名,經過考試,錄取二十多人。 有了小學,接著就籌辦「羅浮中學」,校址設在一家道觀「沖虛觀」,於一九四三年籌備,由於太過忙累,蕭道應與太太黃素貞,先後都病倒,為惡性瘧疾所侵擾,輾轉病榻許久,體重從一百多斤掉到五十幾斤,後來服用六○六,好不容易才得以痊癒。 「羅浮中學」一九四四年成立,丘念台擔任校長,蕭道應擔任總務主任,為學校的經費事情忙碌,還要上課,教「生理衛生」課程,太太黃素貞身為東服隊隊員,也投入教學工作,身上背著大女兒惠枝教書上課,小小年紀的惠枝,也品嚐到抗戰的辛苦,不久逢氣候乾燥,久旱不雨,學生交不出充當學費用的斗米,隊員只好喝稀飯度日,蕭道應身為總務主任,負擔經費大任,因為關係重大,把關嚴格,且為人耿直,例如對部分同仁有時去飲茶,用公帑開支,蕭道應就加以勸告,惹來不滿,丘念台因此勸告他不要太嚴格、古板。羅浮中學辦了一年,由於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鬥爭越來越激烈,竟在博羅附近打仗,戰況激烈,學校受到影響,辦不下去了,只好停辦。東區服務隊在一九四四年結束,丘念台被任命為國民黨台灣黨部執行委員,帶領蕭道應到福建永安洽公。 抗戰結束,丘念台奉命在廣州成立「台籍官兵集訓總隊」,蕭道應與妻子赴廣州,他被任命為中校訓育主任,黃素貞則出任女子大隊的副大隊長,隊部設在廣州花地一家工廠裡面,隊員有軍夫、軍屬、護士等,總共有三千多人,其中屬於軍人者有一千六百人,得自己煮飯,隊員在附近河裡抓蠣仔,用醬油、蒜頭沾著吃,得了霍亂,死了三個隊員,對不幸喪生者,他立刻將其遺體火化,以遏止病毒擴散傳染,引起隊員不滿,他們以為死者應入土為安,即令應該火化,也不可那麼快,應多留幾天追思啊,他極力解釋並安撫,才化解一場可能產生的暴動,為此蕭道應叫隊員以後不可再生吃蠣仔,米飯煮好,要放在蚊帳內吃,以便防止蒼蠅,隊員生病也由他動手術醫治,認真照顧隊員的健康,除了醫療,蕭道應還負擔教導集訓總隊隊員有關中國歷史文化的課程,讓隊員趕快對祖國有正確認識,並且還不時要安撫隊員們不穩的情緒,如女隊員的感情問題,如多數隊員的思鄉情緒等等,直到抗戰勝利後第二年,即一九四六年,蕭道應才回到台灣,結束六年的大陸抗日生涯。 ==台灣人對日抗戰的重要篇章== 對日抗戰期間,無論是在「東區服務隊」,或是在「台籍官兵集訓所」,他都是僅有的醫生,他為大家治病,任勞任怨,沒有怨言,戰後回台,昔日台北帝大醫學部同窗都已經在醫療界位居要津,不是擔任教授,就是開業有成,唯獨他可說一無所有,得從頭做起,這都是因為他年少時遠赴祖國參加抗戰之故,但是他一生毫無懊悔,並且回台後選擇的職業,是一般台灣醫生看做冷門的「法醫」,以世俗眼光來看,一定無法理解,但他有他的理想在,人家不做的事情他去做,如今法醫在台灣已奠定基礎,其志業影響到他的次子蕭開平,開平也是醫學系畢業,同樣不當一般醫學生所嚮往的內科、兒科、皮膚科、耳鼻喉科、外科或婦產科醫生,而是傚法父親,也當起法醫,為苦難的人申冤,顯而易見是受父親影響。 蕭道應早年為了參加抗戰,吃足了苦頭,差一點就要犧牲生命,他熱愛國家,一生始終堅持大中國民族主義立場,他身強體壯,年滿八十五歲猶騎摩托車出入市區辦事,從法醫退休後,也一直在兼任案件檢驗工作,看病理切片,可說是退而不休,他一直堅信自己還可以活好幾年,看到台海兩岸終將有嶄新的局面出現,沒想到肝疾奪走了他的生命,其大陸的抗戰經驗,與丘念台分不開,也是台灣人對日抗戰的重要篇章,他一生以「勇於改過,敢於認錯,立場自省,自動堅韌」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將之筆之於竹版上面,掛在家裡牆壁上,自勉也勉兒女,而今驟然而逝,緬懷其早年飄洋過海,投入對日抗戰的歷程,令人懷念,令人敬佩,而老一輩抗日反日的台灣人,又遠去了一個,但他的典型與風範,將永遠鐫刻在台灣史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