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任河

增加 528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任河.jpg|缩略图|居中|[ 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任河''',长江左岸二级支流汉江上游最大 [[ 支流 ]] ,发源于重庆市城口、巫溪和陕西省镇坪三县交界的大燕山(古名万顷山)的“三棵树”。流经重庆城口、四川万源、陕西紫阳三地,在巴山北麓紫阳县城汇入汉江。
任河流域是秦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国革命的早期根据地,也是秦巴山区的一条重要水路。是 [[ 长江 ]] 上游和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重要水源涵养地,地处秦巴山区,环境优美,有“任河仙境”的美称。<ref>[ https://zw.jupeixun.cn/zuowen/jLaSYxWVsNemcBdSfNeC7Xly.html 说说家乡的任河希望小学], 聚培训作文 , 2018-07-29</ref>
任河源于重庆市城口东安镇朝阳村、巫溪2县同陕西省镇坪县交界处的大燕山(古名万倾山)老鸦铺七星洞,向北西流经重庆市城口县、四川省万源市、陕西省紫阳县,在紫阳县汇入 [[ 汉江 ]] 。全长211.4公里,俗称700里。流域平均宽度20~25平方公里,总面积4871平方公里。
在城口县,清代建城口厅以前称九江,设厅后改称城口河,建国初更名仁河。自源头始,流经东安、高望、修齐、葛城、复兴、龙田、巴山7个乡镇(街道)41个村( [[ 社区 ]] ),至于沿河乡岔溪口交万源县东界。流向为东南一西北向。县境内长128公里,流域面积2360.74平方公里。年均流量为63.4立方米/秒。河床平均宽150米,河床比降为9.7‰。
在万源市境内,任河自南向北流经钟停乡、紫溪乡、庙坡乡、白果乡等乡镇,进入紫阳县。
在紫阳县境内,任河穿越大巴山后,于 [[ 陕西省 ]] 紫阳县青荆、麻柳2乡进入紫阳县境,折向北东,于县城南任河嘴汇入汉江。在紫阳县境内流域面积1119平方公里,长56.9公里。河床狭窄,河面宽100~150米。常水位宽50~80米。
==河道特征==
中国的河流,一般都是自北西流向南东;而任河却反其道而流之,先自南东流向北西,穿越巴山后,在青荆乡折向北东。干流大部分地处峡谷区,许多河段形成对称的V字形河谷。河谷剖面的V字形状,是早期河流的特征;反其道而行的流向,是这条年轻水系的特殊地质背景所导致。大约在 [[ 喜马拉雅 ]] 运动后,原处于海槽中的大巴山逐渐隆起抬高,加剧了河流的侵蚀下切,形成了现代的独特流向及横穿巴山山脉的奇观。
任河以其谷峡滩险,与峰岭奇峭的巴山为伴,共同组成雄奇壮观的山水。任河上、中游城口、万源县境内,有灰龙峡、 [[ 青龙峡 ]] 、平坝河峡等大峡谷,而川陕交界处的三十里峡,为诸峡中最壮观者。三十里峡又名木兰峡。任河自东南向西北击穿大巴山脊,激浪奔流10公里,流滩达28处之多。据紫阳县水电局1979年7月枯水期测量,仅小木栏、幺卡子、窑坪、木栏洞4处2公里流程,跌差12米。其中木栏滩“浩浪翻天,喷响如雷”,“滩间冷风逼人”,(道光《[[紫阳县志·地理志]]》)形成数米高的瀑布。
==水文特征==
据下游紫阳县 [[ 水文 ]] 资料,任河平均比降2.23‰,落差126.9米,年均径流量41.3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3.29万千瓦,可开发3.27万千瓦。
无冰封现象,较大河流从未自然断流,且清澈见底,仅雨季混浊。
==主要支流==
坪坝河,任河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 [[ 重庆市 ]] 城口县庙坝镇排山村,干流全长32公里,汇合口以上集雨面积392平方公里,水资源可开发量3.5万千瓦。至2013年,已建成5处总装机6560千瓦,在建3处总装机8190千瓦,1处(伟泰电站)在论证阶段。
岚溪河,发源于重庆市城口县岚天乡三河村,属任河右岸一级 [[ 支流 ]] ,境内流域面积142.3平方公里,河长27公里。先后流经红岸村、岚溪村、星月村、仁桥村、岚山村,于修齐镇东河村汇入任河。
石溪河,发源于城口县厚坪乡云峰村迷魂阵北麓,分水岭高程介于1400-2509米,全流域面积164.1平方公里,主河道长38.2公里,河道平均比降千分之23.8,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35亿立方米。
万源市境内7条支流:沿河、白果河、洞槽河、下岚河、庙子河、庙坡河、王家河。
渚河,任河最大支流,源于镇巴县星子山东坡, [[ 上游 ]] 支流分别为中渚河、大市川河。入紫阳县境后,在红椿坝汇合了长32.7公里的小石河,于瓦房店流入任河。干流总长125.1公里(县境内27.4公里)。
权河,源于大巴山脊光头山金山谷,流经紫阳县铁佛寺、高桥2乡,在高桥自然镇汇合东权河,于权河口流入任河。干流长28公里,流域面积120.85平方公里。河床比降极大,为62‰。
绕溪河,源于大巴山脊干沙坝,纵贯紫阳县联合乡境,曲流21.7公里,有“百里盘河十八弯,七十二道脚不干”之说。流域面积55平方公里。
朱溪河(蛛溪河),源于镇巴县星子山三叉河,上游称白河,在 [[ 紫阳县 ]] 县境内斑竹园与瓦庙河汇流。流经瓦庙、保坪、毛坝3乡,在吴家坝流入任河。全长41.1公里,流域面积161.69平方公里。
麻柳坝河,源于镇巴县星子山,入紫阳县县境后与紫溪河、青岩溪合流后,于唐家大湾流入任河。干流长33.4公里,流域总面积262平方公里(县境内102平方公里)。
任河支流中,还有长度在10公里以上、流域面积25平方公里以上的 [[ 流4 流]]4 条:青石板河、渔溪河、竹瓦溪、黄谷溪。
==气候特点==
上游城口县,属四川盆地北亚热带山地气候,系 [[ 亚热带 ]] 季风气候区。由于山高谷深,高差大,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征。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足,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春季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常有“倒春寒”天气出现;夏季降水集中,七、八月多干旱,伏前、伏后多洪涝;秋季降温快,多连阴雨天气;冬季 [[ 时间 ]] 较长、气温低。常年平均气温13.8℃。年际变化比较稳定。年均最高气温14.5℃,最低气温为13.0℃。平均无霜期234天,年均降雨日166天,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34小时;年均降水量1261.4毫米,降水趋势由西南向东北渐少,年均风速为0.2米/秒,风向多为西南风。
城口地处大巴山,海拔高差大,不同的地理位置对气候有一定的影响。春、夏随山体高度的增加而推迟,秋冬则随着山体增高而相应提前和延长。低、中山 [[ 地区 ]] 气候条件较好。在海拔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城口境内最南地区比最北地区年平均气温要高1度左右。南部地区降雨量比北部地区偏多。
下游紫阳县,境内万山重叠,古有“岩邑”之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构成“三山两谷一川”的基本轮廓;汉江由西至东横贯全境,任河由南向北纵流入 [[ 汉江 ]] ,两条河谷将全县分割为东南部大巴山区、西南部米仓山区、北部凤凰山区及其东部的蒿坪河川道。本县因北有秦岭和凤凰山两重山岭阻隔西北寒流,南有任河谷地输送西南暖气,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由于山地相对高差大,呈立体气候特征。低山河谷地带全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雨量1127.8毫米,湿润指数1.94,年平均日照1606.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6%,10℃积温4669℃,无霜期268天,属北 [[ 亚热带 ]] 湿润季风气候。中高山区的气温、日照和无霜期随海拔升高而递减。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与中低山区差异显著。
==经济文化==
上游城口县处在川、陕、渝三省(市)交界处,位于重庆市东北边缘,秦属巴郡。后一直属宣汉、太平等县,明设明通巡检司城口设理民府。清设城口经历署。清 [[ 道光 ]] 二年设城口厅,民国2年改城口厅为城口县。1998年为重庆市直管。
2016年地区 [[ 生产 ]] 总值451155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8299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670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1460万元,全年人均GDP为24400元(约3673美元);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020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8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66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363万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7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46元。
万源市,是国家限制开发区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1934年, [[ 徐向前 ]] [[ 李先念 ]] 、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万源进行了红四方面军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斗最艰苦、战绩最辉煌”的万源保卫战。
因地处万顷池和诸水源头,故名万源。这里既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各路商贾云集之域,是川东北边境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夏商为梁州地,周为雍州之域,春秋战国属巴国,后历属宣汉、曾口、东乡等县。明置太平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安徽太平县同名,改为万源县。1993年7月,经 [[ 国务院 ]] 批准撤销万源县和白沙工农区,合并设立万源市。
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63513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0364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1980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40061万元,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860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43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1%。实现工业总产值579332万元,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912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85元,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47元。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端,汉江上游,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道号“紫阳真人”)曾在此修行悟道而得名,意为“紫气东来,阳光普照”,是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紫阳商代属庸国, [[ 西周 ]] 属巴国,战国时归楚国所有。自公元3世纪中期至5世纪,在县境内曾设置魏明、宁都两郡和宁都、汉阳、广城三县。明正德七年(1512)始设紫阳县,并一直沿用。
该县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紫阳民歌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 [[ 文化 ]] 遗产,是闻名的“民歌之乡”。紫阳富硒茶久负盛名,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紫阳板石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毒重石矿为全国稀有的第二大矿床。
201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6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8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亿元;城乡居民收入达到24380元和9160元。
任河及其主要支流渚河、麻柳坝河、权河沿岸,是县内茶叶、苎麻、生漆集中产地。沿岸有麻柳坝、毛坝关、高滩、高桥、 [[ 瓦房店 ]] 、红椿坝等自然镇。
任河流域最大的市镇除城口县城和紫阳县城外,就数万源的大竹河场。该镇位于万源东北部,东邻重庆市城口县,北连陕西省紫阳县、镇巴县,任河顺场镇流过。1933年, [[ 红军 ]] 在川陕建立根据地,曾在此设立城口县苏维埃政府,是万源的重要场镇之一。大竹河为川、陕、鄂商贸物资的必经之地和中转站,大竹场镇被称为“小武汉”。
==水电==
支流坪坝河已建成5处总装机6560千瓦,在建3处总装机8190千瓦,1处(伟泰电站)在论证阶段。
白杨溪水电站,位于万源任河上,2006年10月开工兴建,2008年10月竣工,总投资2.4亿元。该 [[ 水电站 ]] 装机容量3.52万千瓦,是一个集防洪、灌溉、抗灾的水利工程。
毛坝关电站,位于 [[ 陕西省 ]] 紫阳县境内的任河干流上,是任河全流域开发的第六个梯级电站。坝址位于毛坝关镇上游1.8公里,距紫阳县城58公里。电站厂房位于任河左岸,距上游坝址公路里程1.0公里。坝基建基面高程363米,坝顶高程427米,最大坝高64米,正常蓄水位412米,总库容2230万立方米,调节库容264万立方米,为日调节 [[ 水库 ]] ,引水洞及压力管道总长0.8公里,设计引用流量104立方米每秒,最大发电水头31.86米,安装3台0.8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2.4万千瓦,保证发电3967千瓦,年平均发电量9851.2万千瓦时。
高桥电站,位于支流权河中游,距高桥 [[ 自然 ]] 镇约500米。引权河支流西河水为动力,属引水式电站。1958年动工兴建,1959年投产。初用木质旋浆式水轮机和20千瓦发电机。1970年设备更新,采用75千瓦水轮机发电机组。1985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为10万元。
==航道==
上游城口县境内除高望至县城段可通木船外,其余河段皆因滩陡,乱石多,无航运价值。
任河航道始自四川省城口县,沿途经过岔溪口、青荆(鲁家坊)、毛坝、大坝、高滩、权河口、芭蕉口、瓦房店等村镇至紫阳县城附近注入 [[ 汉江 ]] 。航程105公里,在紫阳县境内56.9公里,平均比降2.3‰,平均水深0.6米,可由紫阳县城通航至四川的大竹河。任河上游多用于流放竹木排筏,下游可通行3-6吨木帆船。1970年代后,河流逐渐淤塞,航道废弃。
==航运==
民国及以前,大竹河地区的物资输出主要靠水运,川盐和达县(达州市)的黄表纸从宣汉官渡(新华镇)起运,靠人力肩负翻越荆竹山、翀天观、马鬓岭和羊跳岩等高山峡谷120多里至大竹河,再水运至陕西或湖北。城口县西北部和万源北部的桐、茶输出也是由大竹河水运出境。湖北、陕西的棉花、布匹、安徽的药材( [[ 茯苓 ]] 、砂仁、黄连、白叩、槟榔、地黄)和花椒经水路运至大竹河后上岸人力和畜力中转川东各地。时称“一条黄龙出川去,一条白龙进川来”,就是指黄表纸由大竹河转运入陕西,陕西的棉花经水运至大竹河经销。
清朝咸丰年间以前就有外商在大竹场镇立商号、建会馆,中街码头悬有“万商云集”木匾。1921-1948年,大商号有“通益”号、“怀记”号、“盛兴协”号、“长发”号和“兴顺”号。其中程长发的“长发”货栈和“兴顺”货栈均设有经理,账房先生约数十人至百余人。任河上樯接帆连,每天往返航行木船300余只,船工和运力每天出入达2000余人次,年货运吞吐量10000吨左右,可以说是市场繁荣、生意兴隆。三峡轮船通行后,出入任河的 [[ 物资 ]] 有所减少,食盐、棉花、黄表、红茶、药材仍然经过此地。解放后,万源、紫阳两地均设有航运管理站,分段管理任河的水上运输。汉渝公路,襄渝铁路开通后,任河水上航运逐渐消失  巴盐北去,主要是走任河水道。元末明初,前、中、后三河盐场包括开县温塘井盐运销,均由达州南昌滩土司管辖。明成化年间土司改流,土司冉家仍专营食盐直到民国年间。冉家盐店遍及各地,仅万源罗文就先有宣汉冉家的“光裕公”,后才有刘万成的“同心福”、何岱山的“协泰祥”、傅泽咸的“信义”等余家盐店。民国初年,冉家盐店撤走。 明、清时期,客船从大竹河直航武汉。大竹镇曾经是任河航运的重要码头驿站,是闻名川陕的四大古镇之一,素有“小武汉”之美称。当年的古镇繁华而热闹,各路商贾云集,大巴山的茶叶、核桃、生漆、中药村等农副土特产品和巴盐,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出川,换回一船船布匹、煤油、白货纸张等生活物资进巴山。太平天国时期,长江中下游食盐困难,清政府调取巴盐用木船从任河运出。任河下游木栏峡口留有当时记事碑刻。抗日战争时期,海盐被日军阻运,国民政府采取“川盐济楚”。1939年,民国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投资,由紫阳县县长胡启明在大竹档口设“通益”盐号,有木船100只,每天运出食盐10万余公斤。1948年,西北盐务局为销售青颗盐,禁止川盐入陕境,任河盐路从此终止运营
巴盐北去,主要是走任河水道。元末明初,前、中、后三河盐场包括开县温塘井盐运销,均由达州南昌滩土司管辖。明成化年间土司改流,土司冉家仍专营食盐直到[[民国]]年间。冉家盐店遍及各地,仅万源罗文就先有宣汉冉家的“光裕公”,后才有刘万成的“同心福”、何岱山的“协泰祥”、傅泽咸的“信义”等余家盐店。民国初年,冉家盐店撤走。
明、清时期,客船从大竹河直航武汉。大竹镇曾经是任河航运的重要[[码头]]驿站,是闻名川陕的四大古镇之一,素有“小武汉”之美称。当年的古镇繁华而热闹,各路商贾云集,大巴山的茶叶、核桃、生漆、中药村等农副土特产品和巴盐,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出川,换回一船船布匹、煤油、白货纸张等生活物资进巴山。[[太平天国]]时期,长江中下游食盐困难,清政府调取巴盐用木船从任河运出。任河下游木栏峡口留有当时记事碑刻。抗日战争时期,海盐被日军阻运,国民[[政府]]采取“川盐济楚”。1939年,民国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投资,由紫阳县县长胡启明在大竹档口设“通益”盐号,有木船100只,每天运出食盐10万余公斤。1948年,西北盐务局为销售青颗盐,禁止川盐入陕境,任河盐路从此终止运营。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s0199vamw2b|480|270|qq}}
<center>一起来任河漂流感受精彩!</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