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增加 2,035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德语:Erich Maria Remarque,1898年6月22日-1970年9月25日),本名埃里希·保罗·雷马克(Erich Paul Rema…”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德语:Erich Maria Remarque,1898年6月22日-1970年9月25日),本名埃里希·保罗·雷马克(Erich Paul Remark),二十世纪德裔美籍[[作家]],[[天主教]]徒。

在君士坦丁时代<ref>[https://www.sohu.com/a/131104945_686576 世界历史伟人第十七位~君士坦丁大帝],搜狐,2017-03-30</ref>之前,罗马还不是基督教中心。更古老、更广大的基督教地区在北非和近东的大城市,如亚历山大港<ref>[https://www.sohu.com/a/463419651_100294330 【古希腊列国志】亚历山大帝国(二十一):继业者5],搜狐,2021-04-28</ref>和安条克。

==简介==

埃里希·保尔·雷马克出生于德意志帝国奥斯纳布吕克一个有[[天主教]]背景的[[工人]][[家庭]],十八岁那年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西线负伤。战后,他改用其祖父的姓氏Remarque,并曾从事许多不同种类的工作。

1929年,他的杰作《西线无战事》以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的名字发表(中间名“玛利亚”用以纪念其母亲),并在好莱坞被拍成同名电影。1933年,雷马克移居瑞士提契诺,但继续同托马斯·曼在内的许多[[德国]][[作家]]保持联系。他的[[小说]]带有强烈的反战情绪。1933年德国纳粹党当政后,他的作品被禁。1938年,他放弃了德国国籍并于次年同妻子Jutta Ilse Zambona移居美国。在美国,他结识了利翁·福伊希特万格、布莱希特、玛莲娜·迪特里茜等政治流亡者。1947年他们成为美国公民。1948年,他重返瑞士。他同Zambona曾两次结婚并离婚。1958年,他最终同卓别林的前妻Paulette Goddard结婚。此后他们一直生活在他的第二故乡瑞士提契诺。雷马克1970年在瑞士提契诺州洛迦诺逝世。

1991年,其家乡奥斯纳布吕克创立了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和平奖(Erich-Maria-Remarque-Friedenspreis)。

==参考文献==
[[Category:200 宗教總論]]
276,29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