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增加 401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big> '''
|-
|
 [[ File:T010f2bc5b2009761e1.jpg |缩略图|居中|[ https://p1.ssl.qhimgs1.com/sdr/400__/t010f2bc5b2009761e1.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so.com/view?q=%E6%9D%A5&src=tab_baike&correct=%E6%9D%A5&ancestor=list&cmsid=7f5eee8326bd2132ed831c85af98dff2&cmras=0&cn=0&gn=0&kn=17&crn=0&bxn=0&fsn=77&cuben=0&pornn=0&manun=1&adstar=0&clw=282#id=d20e908086ec1421e8c8830b477c79c2&currsn=0&ps=53&pc=53 来自 360 的图片]]]
|-
来,读作lái,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株小麦的形象,本义指小麦。 汉语中常用的"到来"含义,则是假借义。后引申指趋向或动作的意向。由表示空间的由彼到此,或将来的一段时间。来也作虚词用,表示约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外文名称
come(动词)
拼音
lái
注音
ㄌㄞˊ
笔画数
七画
繁体
部首
笔顺
1431234
五笔
goi|gusi
仓颉
DT
字形结构
独体
四角号码
50900
统一码
6765
郑码
BDKV
一级(常用)
平水韵
平声十灰
==''' 字源演变'''==
象形字。像麦子长有麦穗芒朿之形。《说文》:"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也。一来二缝,象其芒朿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诗》曰:'诒我来麰(按《诗·周颂·思文》作:"贻我来牟")。'"来的本义指小麦。商代文字较为象形,当时已经出现为了突出指麦穗,在字上端加一横的字形。这一写法为西周、春秋战国文字所承袭,但象形意味逐渐减弱。西周至战国来字都有繁复写法,即字从①或从止。来指小麦,此义又作麳,《广雅·释草》:"大麦,麰也;小麦,麳也。"商代甲骨文还保留此字本义,如《铁》:"辛亥卜贞:或刈来。""刈来"即收获小麦。来字更习见的用法是指返回,商代甲骨文常见"②(往)来亡③",往是前往,来是返回。来又有出义。商代金文艅尊有"隹王来正人方"。来还有表示下一个的意思,如甲骨文"来岁",意即来年。战国商鞅方升:"十八年,齐遣卿夫(大夫)④来聘。"来是前来之意。"往""来"二字的区别已经湮没不见。
==''' 古籍解释'''== 折叠 说文解字
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一来二缝,象芒朿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诗》曰:"诒我来麰。"凡来之属皆从来。
折叠 说文解字注
〖(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也〗
今毛诗诒作贻,俗字也。麰作牟,古文假借字也。凡来之属皆从来。
 折叠 ==''' 康熙字典'''==
〔古文〕徕《广韵》落哀切。《集韵》《韵会》《正韵》郎才切。并赖平声。至也,还也,及也。《礼·曲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又叶落盖切,音赖。屈原《离骚》:因气变而遂会举兮,忽神奔而鬼怪。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
又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赋篇》: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1]   <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6%9D%A5 来],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20,8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