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范缜

移除 2,77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范缜
| 圖像 = [[File:范缜.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5.nipic.com/20100111/4125101_111120055643_2.jpg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哲学家,[[南朝]][[南齐|齐]][[南朝梁|梁]]时[[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者]]。
| 出生日期 = 450年--515年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 職業     = 哲学家,[[天监]]六年(507年)被召为[[中书郎]]。同年他著《[[s:神灭论|神灭论]]》
}}
'''范缜'''(约450 ({{bd|450 -515 ||510 ) ||catIdx=F,范}}) ,字 ''' 子真 ''' 汉族, [[ 南乡 ]][[ 舞阴 ]](今[[河南]][[泌阳]]羊册镇古城一带) ,<ref>{{cite web|url=http://www.henan.gov.cn/hngk/system/2006/08/22/010003281.shtml|title=反佛斗士——范缜}}</ref>[[南朝]][[南齐|齐]][[ 梁|梁]] 期著名的 [[ 唯物主义 思想家、]]和[[无神论者]]。==生平简介==晋安北将军[[ 道家范汪]] 代表人物、杰 六世孙,祖父[[范璩之]],曾任[[南朝宋]][[中书侍郎]]。其父[[范濛]][[南朝宋]]其间任[[朝请]]。有一子[[范胥]],[[南朝梁]]其间任国子博士。范缜初为宁蛮县[[主簿]],升迁为[[尚书殿中郎]]。南齐[[永明]]年间,为了进一步缓和南北局势,[[齐武帝]]派范缜作为使者 使北魏,范缜的学识和能力受到北魏朝野 无神论者 称赞
范缜出身于顺阳范氏,幼 [[天监]]六年(507年)被召为[[中书郎]]。同 丧父 他著《[[s:神灭论|神灭论]]》一文曰:「神即形也 待母至孝 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 弱冠前拜名师求学 形谢则神灭也 入南齐后出仕 」「形者神之质 历任宁蛮主簿、尚书殿中郎、领军长史 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 宜都太守 不得相异也 萧衍建立南 」<ref>《 书‧卷第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二‧儒林‧范缜传》</ref>反对当时藉助政权力量以势压人的[[佛学]],认为物质是实在的 任晋安太守、尚书左丞 精神是附生的 后因王亮一事被流放广州 希望人们不要迷信[[宗教]] 终官中书郎、国子博士 以节省金钱
范缜 的《神灭论》 生坎坷 -{出}- 然而他生性耿直 “朝野喧哗” 不怕威胁利诱,其哲学著 [[曹思文]] 作《 神灭论》 「[[秦穆公]]七日乃寤 继承和发扬了荀况、王充等人的唯物论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作品。==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范缜出生 并神游 南阳舞阴(今河南省泌阳县羊册镇古城一带)的一个士族家庭 帝所 先祖为西晋名臣范晷 帝赐之钧天广乐 至东晋安北将军范汪,始移居江南 此其形留而神逝者乎 南北朝后 南阳范氏家族开始衰落,几乎无人 [[萧琛]]作《难神灭论》引「杜伯关弓」、「伯 高官显爵 被介」故事驳之
祖父范璩 梁武帝[[萧衍]]是一个信佛 人,作《敕答臣下神灭论》,命令他放弃观点 刘宋时官至中书郎 不要论战 父亲 组织僧俗六十多人发表文章对 蒙,刘宋时奉朝请 缜进行围攻 [[王琰 (南齐)|王琰]]则痛斥 范缜 生下后 :“呜呼范子!曾 久就病故,故 知其先祖神灵所在。” 范缜 自幼家境贫寒 巧妙地回道:“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 与母亲相依为命,并 而不能杀身 孝谨闻名 从之。”众人终究无法驳倒神灭论的论点
==青年向学==仕途之路 泰始三年(467年),北魏大举南侵,沛郡沦陷,北方人民纷纷南逃, 范缜 也离开相县前往建业(今南京)。范缜到建业以后,一度向当局提出过政治改革的建议 虽忤逆上意 ,但 未能得到回应。刘宋时期,范缜很不得志,聪明才智和满腹经纶无处施展。怀才不遇使他未老先衰,二十九岁时已白发皤然,遂写下了《伤暮诗》、《白发咏》,抒发内心的愤愤不平,寄托不屈服厄运之志。 建元元年(479年),握有军政实权的萧道成夺取了刘宋政权,建立南齐。为巩固统治,萧齐政权起用了一批新人,范缜也由此踏上了仕途,仕齐任宁蛮主簿,后迁为尚书殿中郎。 武帝 永明年间(483年-493年),萧齐与北魏和亲通好,范缜作 并未 使者出访北魏, 渊博的知识和机敏的智慧 博得了北魏朝野的尊重和赞叹。 ==反佛辩论==南北朝 佛教兴盛的时代,轮回报应的宗教思想,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齐竟陵王萧 让他位居国 良,精信佛教,常聚会名僧,讲论佛典;同时在京都鸡笼山西邸官舍礼贤纳 ,交游宾客,聚会文学名士。萧衍、沈约等"竟陵八友",以及范缜等仕人,都游于其门。这些名士多为佛门信徒,笃信因果报应,唯有范缜对这此嗤 以鼻 大唱反调,盛称无佛。 永明七年(489年),以竟陵王萧子良为首的佛门信徒与范缜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萧子良问范缜说:"你不信因果报应说,那么为什么会有富贵贫贱之分?"范缜答道:"人生如同树上的花同时开放,随风飘落,有的花瓣由于风拂帘帷而飘落在厅屋内,留在茵席上;有的花瓣则因篱笆的遮挡而掉进粪坑中。殿下就犹如留在茵席上的花瓣,下官就是落于粪坑中的花瓣。贵贱虽然不同,但哪有什么因果报应呢?"萧子良不以为然,但驳不倒范缜这番有理有据的答辩,无言以对。 经过这次交锋后,范缜认为有必要将自己的观点加以系统整理和阐述,于是写出了 也未禁毁 《神灭论》一文 ,提出"形存神存,形谢神灭"的无神论观点 《神灭论》抓住了时弊,击中了佛教的痛处。甫一问世,士林争相传抄,朝野一片哗然。萧子良调 他有文 众僧名士,软硬兼施,轮番围攻范缜 十五卷 。 佛门信徒太原名士王琰,借儒家孝道为武器,撰文立著,企图让 范缜 无法回答,就带着嘲讽的口吻说:"哎呀!范先生,你竟然不知道你祖先的神灵在什么地方!"范缜则反问:"哎呀!王先生,你既然知道你祖先的神灵在什么地方,怎么不自杀去追随祖先的神灵呢?"这 反问,倒使王琰哑口无言,败下阵来。 由于难以辩倒范缜,萧 良便打算用权利来拉拢 就派 士王融到范缜那儿 企图用官位利诱 字长才 范缜不 继承父业 所动 国子博士 。 ===坎坷晚年===
齐明帝建武中叶(494年-498年),范缜出尚书省,迁领军长史,改任宜都太守,仍坚持神灭论,不信鬼神。 辖境夷陵(今湖北宜昌)有伍相庙、唐汉三神庙、胡里神庙,当地人笃信三庙有神灵,经常祭祀。范缜在任期间,下令断其香火,严禁祭祀活动。 其后不久,因母亲去世,范缜辞官守丧,自此至梁初,他一直未出仕任官,居住在南州。
永元三年(501年), [[ 梁武帝 ]][[ 萧衍 ]] 乘南齐政局极端混乱,自襄阳举兵东下,至南州,范缜丧服出迎。萧衍与范缜有同在萧子良西邸共事的旧情,见范缜迎接非常高兴,平定建康后,便委任范缜为晋安太守。范缜在任四年,清廉节俭,除俸禄以外一无所取。
天监三年(504年),梁武帝下诏尊佛,南朝佛教进入了全盛时期。 天监四年(505年),朝廷任命范缜为尚书左丞。范缜离任回京前,将所有财产都赠与了前尚书令王亮。王亮是王导六世孙,南齐时,与范缜曾同为尚书殿中郎,二人结为好友,后因对武帝不敬,被削为庶人。范缜亦因此事被牵连,谪徙广州。 流放期间,范缜不顾处境危险,再次将《神灭论》充实完善,修订成稿,并在亲友间传播。
==哲学思想==
形神相即
 
在形神关系问题上,范缜抓住了"即"与"异"的对立。"异"是指"分离",佛教徒讲"形神相异"、"形神非一",称人的灵魂可以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人死以后形亡而"神游",精神(魂魄)跑到佛国或依附于别的形体,灵魂、精神就成为三世轮回的主体、因果报应的对象。强调形神分离,是佛教徒论证"神不灭"的主要根据。
形质神用
 
范缜在"形神相即","不得相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形质神用"的著名论点,即形体是精神的质体,精神是形体的作用,是由形派生出来的东西,决不能脱离形这个主体而单独存在。 这就克服了以往神灭论者把精神看作是一种精气,不了解精神是物质的属性,由物质派生的局限。
心为虑本
 
范缜对"质"和"用"的范畴也给予了深入浅出的论证。他提出,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用",而且精神作用只是活人的特有属性。他以树和人为例,把人质和木质作了区别。 人质有知,木质无知,有知和无知是由不同的物质实体决定的,从而肯定了不同的质有不同的作用,精神是人这种物质实体特有的功能。
范缜认为,口、眼、耳、鼻、手足担负着不同的感知职能;但由于时代科学水平的限制,他还不了解大脑的作用,错误地认为"是非之虑"由"心器所主"。
===辩证思想===
范缜还辩证地认为物体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他认为事物的变化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突然发生的事物,如暴风骤雨,必然突然消失;逐渐发生的,如动植物,必然逐渐消灭,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人物评价===
[[李延寿]]:缜婞直之节,著于始终,其以王亮为尤,亦不足非也。
[[姚察]]: 范缜 驳斥了佛教徒对生与死、荣与枯之间区别的故意混淆 墨绖侥幸 指出二者的 同之处。树木是先荣后枯 遂其志 人则是先生后死,顺序不可颠倒。他认为,人是渐渐生长的,所以人死后形体消失得很慢;但尽管如此,死人的形体和活人的形体还是有质的区别的。死者的骨骼有如同木头那样的质,所以没有知觉;活着的人之所以有不同于木头的知觉,那是因活人的质与木头的质是不同的。所以,随着人的死亡,精神活动也停止消失了 宜哉
反佛理念范缜以"浮屠害政 [[钟嵘]]:欣泰、子真 桑门蠢 并希古胜文,鄙薄 " 揭露当朝宣扬神不灭的危害,阐明自己阐释神灭的目的和良苦用 。范缜指出,提倡和宣传神不灭,不仅会败坏民俗、危害伦理道德 流亮 还会损害国政、给国家造成严重的政治危机 ,导致人民重于利己而轻于济世,家家 讲孝悌,人人不行慈爱,致使兵源短缺,土地荒芜,粮食乏匮 失雅宗
[[王夫之]]: 范缜 秉承道家理念 以贫贱为粪溷 主张人们应禀承天性,行自我修养 韩愈以送穷为悲叹 人各守其职,各安天命。这样,种田打粮,粮食将取 喻利 不尽;养蚕织衣 衣服将用之 竭;百姓用衣食之余奉献君主 足以喻义 君主以无为 治天下。从而实现人民昌盛,国家强大。恶能立义?
==人物评价==李延寿[[钱谦益]]: 何承天、范 婞直 徒诤论神灭 著于始终 要皆述祖桓玄 但得 以王亮为尤,亦不足非也 少分粗义耳
姚察[[黄宗羲]]:范缜 墨绖侥幸 之神灭 不遂其志 傅奕之昌言 宜哉 无与乎圣学之明晦也
[[ 泰]]: 欣泰、子真 专主形质以为言 并希古胜文 离形质则更无神。斯则大异于仲任 鄙薄俗制,赏心流亮,不失雅宗 而为前此儒、道两家所绝未尝道也
===主要作品=== 王夫之: 《南史》载 范缜 以贫贱为粪溷 有文集十五卷 韩愈以送穷 《梁书》则记 悲叹 十卷 大都散佚。存世有《神灭论》、《答曹舍 喻利之心,不足以喻义 》(《答曹思文难神灭神》)等四篇 而恶能立义?收于《弘明集》与《全梁文》中。
钱谦益:何承天、 ===参见===*[[顺阳 缜之徒诤论 氏]]*[[ 神灭 ,要皆述祖桓玄,但得其少分粗义耳。论论战]]
黄宗羲:范缜之神灭,傅奕之昌言,无与乎圣学之明晦也。 钟泰:专主形质以为言,离形质则更无神。斯则大异于仲任,而为前此儒、道两家所绝未尝道也。 == 主要作品参考文献 ==《南史》载范缜有文集十五卷 ,《 {{Wikisourceshas| 梁书 》则记为十卷 ,大都散佚。存世有《 /卷48| 神灭论 》、《答曹舍人》(《答曹思文难神灭神》)等四篇,收于《弘明集》与《全梁文》中。}}==参考文献=={{Reflist}}
136,2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