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恩里柯·契魯蒂

增加 5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與父親相比是個多產的製琴師,更是個職業低音大提琴演奏家,曾任當地的愛樂協會樂手。恩里柯很早就向父親學習製琴,直到1830年代初期才被承認為製琴師。然而,他被認可的第一批小提琴,始於1840年代初期, 1845年後才成為多產的製琴師,終其一生不斷地製琴,直到七十多歲。除了製琴家與演奏者身份以外,還是個樂器維修師,並於1848年登記註冊。他也是位提琴商人,曾以古樂器向有名的提琴收藏家塔里西歐(Luigi Tarisio, 1790-1854)與[[君-巴蒂斯特·維堯姆|維堯姆]](J. B. Vuillaume, 1798-1875)進行買賣或交易。
概括而言,恩里柯有著祖父般精煉的手藝,他的提琴比父親的琴更為雅致精煉,且受到白貢齊(Bergonzi)家族的深刻影響,因此作品多變充滿強烈的個人特徵。特別是早期的樂器,似乎是以尼可羅.白貢齊(Nicola Bergonzi, 1754-1832)呈方形寬的琴型為基礎。恩里柯最有名且最容易辨認的提琴特徵為,時而不勻稱且呈方形的雙側,琴身上半部比下半部更為寬大,中腰部份以瘦長的C側板畫出其細窄的輪廓。他認真地研究前輩們的提琴設計圖稿,不斷試驗提琴的不同形制,並使用堂皇美觀的木材來製作出較為寬大且時而平坦的琴身形制。這種提琴形制,製作於1840年代中期,沿用於1850年代至1860年代,與[[卡洛·白貢齊]](Carlo Bergonzi, 1683-1747)及 [[安東尼奧·史特拉第瓦里|安東尼奧· 史特拉底瓦里 ]] (Antonio Stradivari, ca. 1644-1737)晚期的作品相似。
另一方面,恩里柯可能為了尋求準確適當的音色,他針對琴身的拱形結構進行多次試驗與改良。1870年代,恩里柯趕上了[[尼可拉·白貢齊]]的製琴水準,他製作的提琴與尼可拉.白貢齊的琴身形制更為相似,有些則與耶穌.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 1698-1744)早期的琴型相近。此時恩里柯琴身形制的特色為,白貢齊式的短邊角和勻稱比例的琴頭,這也許是恩里柯在美學上最大的成就。雖然恩里柯有時會使用「次級的」(無花紋或不規則花紋的)木頭,但大部分的作品皆有漂亮虎背紋的楓木背板以及品質好且紋理漂亮的雲杉木面板。塗漆有漂亮的色澤與質地,從淡黃色至深琥珀色的都有,這種光亮的漆質就如同他祖父所使用的傳統克里蒙納塗漆。不幸地,他的黃金時期非常短暫,從1870年代晚期直到最後作品所標明的1881年,這些龐大的作品多以略顯粗糙的手藝呈現,如寬大的角木、乾枯的黃色漆。
9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