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983
次編輯
變更
贵格会
,创建页面,内容为“'''贵格会'''(英语:Quaker),又称公谊会或者教友派(英语: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 作为…”
'''贵格会'''(英语:Quaker),又称公谊会或者教友派(英语: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
作为全球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之一<ref>[https://www.sohu.com/a/213798036_769582 世界三大宗教对比中国三大宗教],搜狐,2017-12-30</ref>,基督教(主要分为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流派)在全球上百个国家获得国教或准国教地位<ref>[https://www.sohu.com/a/473561627_120031269 基督教为何能成为罗马国教],搜狐,2021-06-23</ref>,信徒多达21亿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是基督教国家,由此可见其影响力之广。
==简介==
贵格会成立于17世纪的英国,创始人为乔治·福克斯,因一名早期领袖的号诫“听到上帝的话而发抖”而得名“贵格”(Quaker),中文意译为“震颤者”。但也有说法称在初期宗教聚会中常有教徒全身颤抖,因而得名。该[[教会]]坚决反对奴隶制,在[[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废奴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贵格会在[[历史]]上提出过一些很进步的思想,其中一部分现在得到广泛接受。
贵格会的信徒曾经受到英国国教迫害,与清教徒一起移民到美洲,但随后又受到清教徒的迫害,大批的贵格会教徒逃离马萨诸塞州而定居在罗得岛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等地。由于宾西法尼亚州有大量贵格会教徒聚居,习惯上以“Quaker City”作为费城(Philadelphia)的别名,因而费城人也被称为“Quaker”,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运动队也被命名为宾夕法尼亚大学贵格会队。
贵格会之后传播到[[美国]]、[[肯尼亚]]和[[玻利维亚]]。
贵格会的人数现在大约有六十万。
贵格会在中国
贵格会曾经传入[[中国]]。美国差会在江苏省[[南京]]、六合[[工作]],今日南京市六合区基督教堂系源于贵格会传统。1953年迁往台湾继续工作;英国差会(称为公谊会)曾经在四川的重庆、成都、三台等地工作。
主张
该派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不尊称任何人也不要求别人尊称自己(即不使用“先生”、“女士”、“夫人”头衔,对任何人皆以名字相称呼),不起誓。主张任何人之间要像兄弟一样,主张和平主义和宗教自由。
==参考文献==
[[Category:200 宗教總論]]
作为全球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之一<ref>[https://www.sohu.com/a/213798036_769582 世界三大宗教对比中国三大宗教],搜狐,2017-12-30</ref>,基督教(主要分为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流派)在全球上百个国家获得国教或准国教地位<ref>[https://www.sohu.com/a/473561627_120031269 基督教为何能成为罗马国教],搜狐,2021-06-23</ref>,信徒多达21亿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是基督教国家,由此可见其影响力之广。
==简介==
贵格会成立于17世纪的英国,创始人为乔治·福克斯,因一名早期领袖的号诫“听到上帝的话而发抖”而得名“贵格”(Quaker),中文意译为“震颤者”。但也有说法称在初期宗教聚会中常有教徒全身颤抖,因而得名。该[[教会]]坚决反对奴隶制,在[[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废奴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贵格会在[[历史]]上提出过一些很进步的思想,其中一部分现在得到广泛接受。
贵格会的信徒曾经受到英国国教迫害,与清教徒一起移民到美洲,但随后又受到清教徒的迫害,大批的贵格会教徒逃离马萨诸塞州而定居在罗得岛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等地。由于宾西法尼亚州有大量贵格会教徒聚居,习惯上以“Quaker City”作为费城(Philadelphia)的别名,因而费城人也被称为“Quaker”,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运动队也被命名为宾夕法尼亚大学贵格会队。
贵格会之后传播到[[美国]]、[[肯尼亚]]和[[玻利维亚]]。
贵格会的人数现在大约有六十万。
贵格会在中国
贵格会曾经传入[[中国]]。美国差会在江苏省[[南京]]、六合[[工作]],今日南京市六合区基督教堂系源于贵格会传统。1953年迁往台湾继续工作;英国差会(称为公谊会)曾经在四川的重庆、成都、三台等地工作。
主张
该派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不尊称任何人也不要求别人尊称自己(即不使用“先生”、“女士”、“夫人”头衔,对任何人皆以名字相称呼),不起誓。主张任何人之间要像兄弟一样,主张和平主义和宗教自由。
==参考文献==
[[Category:200 宗教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