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排水沟

增加 4,786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排水沟</big> ''' |- |File:排水沟.jpg|缩略图|居中|[ 原…”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排水沟</big> '''

|-

|[[File:排水沟.jpg|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排水沟

外文名: drainage ditch

属 性: 排水构筑物

学 科: 水利市政

作 用: 排水

应用领域: 农田水利、市政排水

|}

'''排水沟'''【drainage ditch】指的是将边沟、截水沟和路基附近、庄稼地里、住宅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庄稼地、住宅地以外的水沟。排水沟设计(design of drainage ditch)按照排水系统工程布局和工程标准,确定田间排水沟深度和间距,并分析计算各级排水沟道和建筑物的流量、水位、断面尺寸和工程量。<ref>[ ], , --</ref>

==排水沟的布设原则==

1 排水沟一般布设在坡面截水沟的两端或较低一端,用以排除截水沟不能容纳的地表径流。排水沟的终端连接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

2 排水沟在坡面上的比降,根据其排水去处(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的位置而定,当排水出口的位置在坡脚时,排水沟大致与坡面等高线正交布设;当排水去处的位置在坡面时,排水沟可基本沿等高线或与等高线斜交布设。各种布设都必须 作好防冲措施(铺草皮或石方衬砌)。

3梯田区两端的排水沟,一般与坡面等高线正交布设,大致与梯田两端的道路同向。一般土质排水沟应分段设置跌水。排水沟纵断面可采取与梯田区大断面一致,以每台田面宽为一水平段,以每台田坎高为一跌水,在跌水处做好防冲措施(铺草皮或石方衬砌)。

==排水沟断面设计==

(1) 排水沟断面A2。根据设计频率暴雨坡面最大径流量,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



式中:A2──排水沟断面面积,m2;

Q──设计坡面最大径流量,m3/s;

C──谢才系数;

R──水力半径,m;

i──排水沟比降。

(2)Q值的计算



式中:Q──设计最大流量,m3/s;

IR──设计频率10min最大降雨强度,mm/min;

Ip──相应时段土壤平均入渗强度,mm/min;

F──坡面汇水面积,hm2。

(3)R值的计算



式中:R──水力半径,m;

A2──排水沟断面面积,m2;

x──排水沟断面湿周,m。

阳沟又称“明沟”,露出地面的排水沟。除涝排水沟的农沟间距一般为100一400米。沟深一般为1米左右。

==暗沟==

暗沟(又称为盲沟)



地下的排水沟,用于在一些要求排水良好的活动场地,如体育馆地下水位高影响植物生长可以用盲沟。

==排水沟设计==

排水沟设计(design of drainage ditch)按照排水系统工程布局和工程标准,确定田间排水沟深度和间距,并分析计算各级排水沟道和建筑物的流量、水位、断面尺寸和工程量。

一般首先根据作物要求的地下水埋藏深度H和施工条件,初步确定排水农沟的深度,再确定相应的排水沟间距。由于排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需要通过试验资料和相近地区的成功经验分析选定。 排水沟设计流量设计流量分排涝流量和排演流量两种。

计算设计流量时,首先确定这两种情况的设计排水模数(见排涝模数和排演流t),然后分别乘以与排水沟断面相应的汇流面积,即为排涝设计流量和排渍设计流量。 排水沟的水位和断面排水沟应具有足够的输水能力和适当的设计水位。

排水沟的设计水位分为排渍水位和排涝水位两种,排演水位是排水沟平时应维持的水位,主要满足控制地下水的要求。为了保证农沟水位不被奎高,斗、支、干沟的排渍水位要逐级降低,除了水流的纵向坡降外,各级沟道汇流处尚需有适当的水位落差,一般为0.1一0 .2米。排涝水位也称最高水位,是排水沟通过排涝设计流量时的水位。排涝时各级沟道的水位均不应高于沟道两侧的田面高程,以低于田面0.2一0.3米为宜。在抽水排涝情况下,承泄水泵排水的排水沟段,或通过小块洼地的排水沟段,允许筑堤束水,使沟内水位高于两侧田面高程。 排水沟的断面尺寸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先选择排水沟底的纵向坡降、横断面的边坡系数及沟床的糙率。排水沟边坡由于有地下水逸出,容易坍塌,因而常采用较缓的边坡。由于排涝历时短,沟坡容易长草,沟床糙率大,因而耐冲能力强,可以选用较陡的纵向坡降。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