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宜兰平原

移除 3,002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right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宜蘭平原''' </p>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 宜兰平原 </big> '''|-| [[File:876fhjhgnc.jpg|缩略图|居中|[img src="https://gimg2i.baiduepochtimes.com/image_searchassets/src=http%3A%2F%2Fbkimguploads/2017/08/375ef3d6d67bfef164e621e83a1d1751-600x400.cdn.bcebos.com%2Fpic%2F7af40ad162d9f2d331eaaadbacec8a136327cc0f&referjpg" width=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42149100&t=dee78b297c99eb29e10d4ae482e6ceec 原图链接]"280"></center><small>[https://baikewww.baiduepochtimes.com/itemb5/17/%E5%AE%9C%E5%85%B0%E5%B9%B3%E5%8E%9F8/4859345 7/n9503747.htm 来源]]來自epochtimes]|-|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align= light| 中文名 :宜兰平原 </small>
|}
'''宜 蘭平原''',又稱'''蘭陽平原'''、'''噶瑪蘭 平原''',位 [[台 ]] 岛东 北部 的[[ 兰县 蘭縣]] 内。西北以雪山山脉山麓带为界,西南为中央山脉北段山麓,东临太平洋,略呈等边三角形。边长均约30公里 是一個 积约 330 積約有330[[ 平方公里 。海拔高度不到100米,中部、东部更低平,不到10米,]]的小型[[ 宜兰平原]] 、罗东以东大都低于5米。自19世纪末开垦以来 农业发达,为台湾重 水稻种植区。<ref>由[[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c11765de4d22eb245958e3a60b21386f.html 宜兰平原的气候蘭陽溪]], </ref> =形 沖積和地型升高造 =为兰阳溪冲积作用所产生之冲积平原 土壤肥沃。 =地理特点=宜兰平原为兰阳溪冲积而成的 屬[[沖積 平原 ,以三星、投城与苏澳三个乡镇为顶点,外形呈一等边三角形,故称宜兰三角 ]] 在大地构造上,它是琉球海沟的延伸,地势 坦,最低处在东北部头城的 面,海拔仅1米左右,雨季时常为积水淹没。这里位于台湾省东北部中央山脉的 北端 ,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雨日达204天,年降水量2750毫米,冬季雨量、雨日较多,有"兰雨"的雅号。 从基隆市出发,沿纵贯铁路宜兰支线,穿过兰阳断谷,便进入了肥沃的宜兰原野。又因土地肥沃,素有"兰阳米仓"之称。沿海不仅盛产海鲜产品,而且西南的太平山有茂盛的森林,为木材的主要产地。宜兰三角的西北和西南有一系列的高山,积雨面积较大,加之这些山地又是台湾的多雨区,所以大量雨水汇流而下,进入平原后,流速骤缓,致使宜兰平原上溪流纵横交错。主要河流为兰阳溪,流域面积约979平方公里。其他河流均属流短水急,多在中、下游注人兰阳溪中。海岸一带沙丘横阻,除兰阳溪和武老坑溪外,几无一条单独出海的河流。 =地区发展概况====文化===宜兰市最初是一片荒芜原野,是高山族平埔人居住的地方,古名"哈仔难",或称"甲子兰",后译为"噶玛兰",又称"兰阳"。嘉庆十六年(1811),清政府在此设官治理。宜兰城原筑 城池,[[ 日本烏石漁港]] 殖民者侵占期间被拆毁。 宜兰市区仍保留有一些古庙,如昭应宫、文武庙、吴沙殿等。昭应宫(宜兰妈祖)庙宇古色古香,宫内大殿的"泽覃海宇"匾额为道光皇帝御笔所赐。 ===经济===生活在宜兰平原上的人们,修渠引水,使宜兰三角成为台湾东部最大的灌区。水稻栽培面积占作物总面积的70%以上,而双季稻的面积占水田总面积的80%之多。平原上阡陌交织,稻谷飘香,一派"[[ 鱼米之乡蘇澳港]]"的景色。宜兰市就坐落 兩處港口, 宜兰 早期為 平原 對外 中部偏北,濒临兰阳溪,是乘坐火车进入台湾东部沿海一带所必经的门户。近年来人 重要 增加很快,街市繁华 今日 由一个带有乡间风味的小镇变 開發 一个初具规模的城市。 ===旅游===宜兰平原上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瀑布、温泉比比皆是。到这里来的人,都想去礁溪温泉洗个澡,到五峰旗山观看飞瀑,站在海边眺望龟山岛,拜访苏澳良 為觀光[[漁 ,领受一下冷泉水的舒畅,或者登太平山观赏"云海日出"。 === ]]與[[商 口===从宜兰市南行20公里,可抵达台湾省东海岸的天然良港--苏澳。苏澳港位于宜兰平原南侧山地边缘的苏澳湾内,北、西、前三面环山,湾口向东南方敞开,左右两翼各有一个弧型小半岛将港湾合抱,港域宽2公里,最大水深为10-15米,水域面积宽阔,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深水港湾。 苏澳渔港位于苏澳湾内的南侧,当地称作"南方澳"。港外近海受太平洋暖流的一支--台湾暖流影响,浮游生物资源丰富,吸引多种鱼类前来觅食,是捕捞旗、鲭、鲣、飞鱼的良好渔场。渔季旺盛时,在南方苏澳渔港中寄泊的渔船,多达300多艘 ]]
==介紹== 过去,苏澳除了 蘭陽平原 [[東臺灣| 湾东海岸 灣東部]] 重要 早開發 渔港以外 地區。在[[漢人]]尚未進入前 还作为基隆 蘭陽平原為[[平埔族|平埔原住民]][[噶瑪蘭族|噶瑪蘭人]]活躍 辅助港 區域,故早期宜蘭被稱為「噶瑪蘭」 专门输出木材 另有[[台灣原住民|原住民]]語譯名「蛤仔難」 为了促进宜兰 蘭陽 平原的 开发利用 開發歷史,可追溯到1776年 还分散基隆 [[林元旻]]由[[烏石 ]]北邊 一部分吞吐量 河流上溯 以缓和其拥挤情况。苏澳港从1974年开始扩建为综合港 成功入墾[[淇武蘭]](今[[礁溪鄉]]) 修建了一道深水防波堤,以阻挡太 為漢人入墾[[蘭陽平原]]最早者<ref>{{Cite web |url=http://homepage19.seed.net.tw/web@1/gxi452/jiaoxi/2-5.html |title=清朝漢人拓墾蘭陽 狂波巨浪,同时在防波堤内修建了20多座码头(其中包括深水码头12座,木材专用码头2座等),并配置年吞吐650万吨货物的装卸设施,成为台湾第五大港 歷程 |access-date=2011-03-13 |archive-date=2012-07-13 |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20713023140/http://homepage19.seed.net.tw/web@1/gxi452/jiaoxi/2-5.html |dead-url=yes }}</ref>
来到苏澳渔港 1796年時 只见丁字形 以[[吳沙]]為首 港湾内 [[福建]][[漳州府]]移民兩百多人的共同墾殖 渔船桅樯林立 當時為侵略噶瑪蘭人 港口壅塞着渔货。一到夜间 故從今日的[[頭城鎮|頭城]]為起始點 更是热闹非凡 漸次建立了以「圍」、「結」為單位的聚落群 星星点点 顯現出聚落 渔火 防衛功能 頭城之名由此而來。宜蘭縣志記載:『惟當時吳(沙) 使 渔港内外仿佛笼罩在一种幻想的色彩之中 用火器甚猛 这就是有名的"苏澳蜃市" 平埔族終於不敵潰走 是"兰阳八景" 撤至西勢 一。渔港附近经常有旗鱼 哆囉美遠、珍仔滿力 龙虾等多种活鱼和海产出售。在鱼市周围 辛仔罕三社為後圖,吳乘勢侵入 建有不少海味餐馆和小吃店 沿途無敵 使远道而来的游客大饱口福 遂入頭圍。』
=参考来 以地理學的區域觀點而言,宜蘭因水利資 =(降雨、湧泉、溝渠)豐沛,故具有明顯的[[散村]]聚落,與臺灣常見臨近水源的[[集村]]有相當不同。另外蘭陽平原也具有良好[[中地理論]]的架構-平原以[[宜蘭市]]、[[羅東鎮 (臺灣)|羅東鎮]]為中地,四周各有規模較小的鄉鎮聚落。
== 參考文獻 == {{reflist}}[[Category:660 733 中國地理總志 臺灣‎ ]]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