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增加 9,036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折 </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折 </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cdn.lsal.cn%2Fbishun%2F10%2F629815.gif&refer=http%3A%2F%2Fcdn.lsal.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3632395&t=4cfbbad516a89288b6e54e8bb0a0bc25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www.yishuzi.com/font/353496.htm 来自艺术字网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折(拼音:zhé,shé,zhē)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用斧斤砍断树木,本义为折断。 由折断分开用于抽象的[[意义]],引申指判决案件,又引申为挫败。折断意味着毁坏,故引申指损失,进一步引申为[[死亡]],特指夭折。折又引申为弯曲,由弯曲引申为折服。也引申为转向。物折成段,由此引申为杂剧剧本结构中的一个段落。

折叠、折子的"折"本作"摺","折"与"摺"本无联系,中古也不同音,只是现代[[同音]]。《简化字总表》规定"摺"简化为"折",但在二者意义可能混淆的情况下,仍可用"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读音;
zhé,zhē,shé,tí

注音字母;
ㄓㄜˊ,ㄓㄜ,ㄕㄜˊ,ㄊ〡ˊ

平水韵;
折-入声九屑,上平八齐;摺-入声十六叶

部首;


总笔画;
3+4

繁体字;


异体字;
㪿、扸、ࣂ�、ࣂ�、ࣂ�、ࣂ�、ࣂ�

造字法;
折-会意字;摺-形声字

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五笔;
RRH

仓颉码;
QHML

四角号码;
5202 1

统一码;
U+6298

字级;
一级(编号0632)
=='''文字溯源'''==
会意字。图1为甲骨文右部像斧("斤")左部是一个断开的"木"字(图A)两相会意表示树木被斧子砍断。大概是"木"分离为二后容易与"艸"(图B同"草")相混的缘故个别折字不从木而从"艸"(图2)。甲骨文从草与从木往往相通这也是一例。金文折字则都从草春秋金文又在断草中间加图C形饰笔(或说表示折断)。战国文字承袭商周文字或将断草写作"木"图C形饰笔移至"木"之上方。小篆作图6与金文同。

大抵西周以后由于折字改从断草人们对它的来历就己不大明白所以许慎采取谭长的说法把它解为"从斤断草"了。其实除草不需"斫木斧"只有折树断木才非用斧斤不可谭长说的错误是很明显的。而且这样一来和真正"从艸斤声"的芹字就混淆起来了。后来又将图B误连为图D与"手"形相同于是便成了隶书以来提手旁的"折"了。尽管砍断的木头变成了挑手旁但锋利的斤却始终存在没有什么大变化。折的本义现代仍在使用。

"奏折、存折"这两个词中用的"折"字本是"摺"字。在"折叠""用纸折成的册子等"这些意义上"折"是"摺"的简化字。

"摺"字是形声字"手"为形旁表示与手有关"习"作声旁表示音读。许慎《说文解字》训此字为"败也"清代学者段玉裁说:"败者毁也。今义为摺叠。"《简化字总表》规定以"折"代"摺"根据的就是长期以来的习惯用法。

《说文》说"摺"字的本义是"败也"就是"毁坏"的意思。《史记·鲁周公世家》:"(齐襄公)使公子彭生抱鲁桓公因命彭生摺其胁公死于车。"大意是齐襄公与曾桓公的妻子有私情派大力十公子彭生暗害桓公彭生抱桓公时用力将肋骨勒坏造成桓公内伤死亡。"折"是"折断""摺"是"毁坏"二字本义有相通之处。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魏齐大怒使舍人击雎折协摺齿。"范雎肋骨断了牙齿也掉了受伤很重。"摺"字用作其本义时读lā《广韵》卢合切来母合韵上古音来母缉韵。在这个意义上"折"不是"摺"的简化字仍要用"摺"字。

近义辨析;
折(zhé)、折(shé)折(zhé)指弄断、使折断要有被弄断的对象。"骨折"指骨头被弄断"攀折花木"指抓住花木并且把它弄断。折(shé)指断不指明怎么断的。"棍子折了"指明棍子处于折断的状态。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一】【艸部】㪿 食列切(shé)
㪿断也。从斤断艸。谭长说。

ス籀文折从艸在仌中仌寒故折。

折篆文㪿从手。

【卷十二】【手部】摺 之涉切(zhé)
败也。从手习声。

说文解字注

【卷一】【艸部】㪿
㪿断也。从斤断艸。谭长说。

段注:会意也。食列切十五部。《周礼》:折疡。刘昌宗本作㪿此汉人之旧也。

ス籀文㪿从艸在仌中仌寒故折。

段注:《广雅·释器》栔(䏳)字从此。

折篆文㪿从手。

段注:按此唐后人所妄增。斤断艸小篆文也。艸在仌中籒文也。从手从斤隶字也。《九经字㨾》云:说文作㪿隶省作折。《类篇》《集韵》皆云隶从手则折非篆文明矣。

【卷十二】【手部】摺
败也。

段注:败者毁也。今义为摺叠。

从手习声。

段注:之涉切八部。

广韵

杜奚切平齐定 ‖折声歌2部(tí)

折《礼记》云:"吉事欲其折折尔。"谓安舒貌。

旨热切入薛章 ‖折声月2部(zhé)

折拗折。又虏复姓。南凉秃发傉檀立其妻折屈氏为皇后。又常列切。

【校释】秃发傉檀原作"秃发傉擅"据钜宋本改。秃发傉檀见《晋书·载记》及《魏书》卷九十九。

常列切入薛常 ‖折声月2部(shé)

折断而犹连也。《说文》:"断也。"又作ゟ。常列切。一。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 折·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4

《唐韵》旨热切。《集韵》《韵会》《正韵》之列切并音浙。拗折也。《诗·郑风》:无折我树㏌。《周语》: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于是乎有折俎。

又断之也。《易·贲》象: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疏:勿得直用果敢折断讼狱。

又折中也。《前汉·贡禹传》: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

又曲也。《礼·玉藻》:折还中矩。注:曲行宜方。还亦作旋。《史记·灌夫传》: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

又屈也。《前汉·伍被传》:折节下士。

又挫也。《史记·项羽纪》:诸侯吏卒剩胜轻折辱秦吏卒。《前汉·蒯通传》:汉王一日数战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

又止也。《诗·大雅》:予曰有御侮。传:武臣折冲曰御侮。疏:能折止敌人之冲突者。

又直指人过失也。《史记·吕后纪》:面折廷诤。

又毁也。《易·说卦》:兑为毁折。《前汉·高帝纪》:常从王媪武负贳酒两家常折券弃责。注:折毁之弃其所负。

又封土为祭处曰折。《礼·祭法》:瘗埋于泰折祭地也。注:折昭晢也必为昭明之名尊神也。

又《前汉·郊祀志注》:言方泽之形四曲折也。

又短折不禄也。《书·洪范》:六极。一曰凶短折。疏:未齓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前汉·五行志》:伤人曰凶禽兽曰短草木曰折。又:兄丧弟曰短父丧子曰折。

又葬具也。《仪礼·即夕》:折横覆之。注:折犹庪也。方凿连木为之如床而无箦加之圹上以承抗席。

又地名。《春秋·桓十一年》: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

又姓。《后汉·方术传》:折象其先封折侯因氏焉。

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食列切音舌。《说文》:断也。《广韵》:断而犹连也。《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礼·月令》:孟秋命理瞻伤察创视折。注:折损筋骨也。《前汉·贾谊传》: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不缺则折。

又《唐韵》《正韵》杜奚切。《集韵》《韵会》田黎切并音题。《礼·檀弓》:吉事欲其折折尔。注:安舒貌。

又《集韵》《韵会》《正韵》并征例切音制。亦断之也。班固《西都赋》:许少施巧秦成力折。椅僄佼㧖猛噬。注:许少古捷人。秦成壮士也。

又《集韵》时制切音逝。亦曲也。《礼·曲礼》:立则磬折垂佩。疏:身宜偻折如磬之背也。陆德明音义:折之列反一音逝。屈原《离骚》: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惟此党人之不亮兮恐嫉妒而折之。注:沉重曰折。

《说文》作゚从斤断竹。籀文作ス从竹在仌中冰寒故折。隶从手从斤。

【卯集中】【手部】 摺·康熙笔画:15 ·部外笔画:11

《唐韵》之涉切。《集韵》《韵会》《正韵》质涉切音詟。《说文》:败也。从手习声。

又《广韵》:摺叠也。

又《唐韵》卢合切。《集韵》《韵会》《正韵》落合切与拉同。《史记·范睢传》:魏齐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摺齿。注:摺力荅反。谓打折其胁而又拉折其齿也。又《春申君传》:折颈摺颐。

又《字汇补》:悉协切音燮。《前汉·古今人表》:夷王摺懿王子。注:师古读。<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6%8A%98 折],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20,8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