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吕碧城

增加 6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吕碧城'''(1883年?月?日~1943年1月24日),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 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
她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 [[ 秋瑾 ]] 被称为"女子双侠"<ref>{{cite news|url=http://news.163.com/13/1212/14/9FTCK1L100014Q4P.html|title=秋瑾与吕碧城:上世纪初的女子双侠(组图)}}</ref> ,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 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吕碧城在上流社会十分著名,她游走在各大酒会和集会中,谈笑自若,终极压服各方捐钱,树立北洋女子公学。
辛亥革命以后,吕碧城成为大总统 [[ 袁世凯 ]] 的秘密秘书,在官场位置极高。厥后 [[ 袁世凯 ]] 想要复辟称帝,吕碧城由于看不惯,因而决然告退而去。
分开官场以后,吕碧城涉足商界,与外商合办商业,两三年间,就储蓄积累起可观财产,在上海静安寺路自建洋房别墅,其室第之奢华,生存之朴素,为沪上人士所羡慕生妒。
少年阅历崎岖,青年之时开端兴起。从文学界到官场再到商界,吕碧城几乎无所事事,阅历传奇。不外惋惜的是她终身未嫁,一是由于年幼阅历欠好,二是以为没有男儿能配的上本人。有人曾问及她的亲事,她说:“平生可赞许之女子未几。”的确她自身就活成了一段传奇,自身太优良,请求也就高了。
民国第一才女,13岁只身救母名动朝野,20岁升任《大公报》主笔,誉满京津;23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女校长;25岁又担任 [[ 袁世凯 ]] 的机要秘书,成为民国“社交女王”;47岁,毅然皈依佛门……在她身上有太多传奇,有太多惊艳,也有太多唏嘘,她注定是民国浩瀚璀璨的天空中,那一颗最为闪耀的星辰……
== 生平 ==
[[File:吕碧城2.jpg|缩略图|吕碧城青年照|[https://p1.ssl.qhmsg.com/t010fd222fe4ada866d.jpg 原图链接]]]
吕碧城,一名兰清(一说原名吕贤锡),字遁夫,号明因,后改为圣因,晚年号宝莲居士。生于清 [[ 光绪 ]] 九年(1883年),安徽旌德书香门第。吕碧城年幼一番坎坷:少年失怙,家产被夺,夫家退婚,寄人篱下,母妹服毒。吕碧城9岁议婚于同邑汪氏,10岁订婚,1895年吕碧城12岁(一说13岁)时,吕父光绪进士[[吕凤歧]]去世,吕碧城的母亲从京城回乡处理祖产,由于吕家一门生四女,并无男子,族人便以其无后继承财产为名,巧取豪夺,霸占吕家财产,唆使匪徒将母亲劫持。吕碧城在京城听到了消息,四处告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助,几番波折,事情终于获得圆满解决。
此事却也让与吕碧城有婚约的汪家起了戒心,认为小小年纪的吕碧城,竟能呼风唤雨,于是提出了退婚要求,吕家孤女寡母不愿争执,答应了下来,双方协议解除了婚约。然而在当时女子被退婚,是奇耻大辱,对其今后对婚姻的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
自1860年天津开埠,设立九国租界,西学东渐,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为核心的西方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地传入天津;1900年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力行新政,教育上提出“兴学育才实为当务之急”的主张,通令各省大力举办新式学堂。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输入,中国女性开始觉醒,“张女权,兴女学”,争取男女平等权利和女子受教育权利,为当时妇女解放运动的潮流。1903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急招天津早期的教育家傅增湘担纲兴办天津女子学堂。年轻的吕碧城当时深受这股风潮的影响,遂有了奔赴女学的念头。
在此期间,吕家又发生了一件不幸的大事。在吕碧城和大姐、二姐先后走出家门之后,来安只剩下母亲严氏和最小的妹妹[[吕坤秀]]两个人。有亲戚对她们就食于娘家感到不满,1902年,竟唆使匪徒将二人劫持,为免受辱,母女二人只好服下毒药。在大姐[[吕惠如]]的请求下,时任江宁布政使的 [[ 樊增祥 ]] 星夜飞檄邻省,隔江遣兵营救。幸亏救兵赶到得及时,才将母女二人救活。这在吕碧城的心灵上又留下一道深刻的伤痕。
1903年,吕碧城想去天津城内探访女子学校,被保守舅父严辞骂阻,说她不守本分,要她恪守妇道,年轻气盛的吕碧城,一怒之下,下定了不再委曲求全、苟且度日的决心,第二天就逃出了家门,只身“逃登火车”,奔赴天津。不但没有旅费,就连行装也没来得及收拾。一个富家女子独自出门,这在当时也算得上是惊世骇俗之举。而此次出走,正是吕碧城登上文坛的开始,也是她与各界名人交往的开始。
=== 提倡女权 ===
身仅分文、举目无亲的吕碧城,在赴津的列车中,幸遇好心人佛照楼的老板娘,将其带回家中安顿下来。当得知舅父署中方秘书的夫人住在《大公报》社,吕碧城便给方太太写了封长信求助。此信巧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所见, [[ 英敛之 ]] 一看信,为吕碧城的文采连连称许。不仅如此, [[ 英敛之 ]] 亲自前往拜访,问明情由,对吕的胆识甚是赞赏,邀吕到报馆内居住,受聘为《大公报》第一名女编辑。<ref>{{cite news|url=http://www.cpd.com.cn/n2403712/n2572253/n742691/c10938567/content_3.html|title=
民国优质剩女吕碧城主笔《大公报》 实现女性自立}}</ref><ref>{{cite news|url=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7/21/content_3336126.htm|title=
吕碧城:中国第一女报人}}</ref>
=== 险遭被捕 ===
吕碧城一直对感情抱着一种审慎的、若即若离的态度。虽然因为美丽聪慧,才华出众,少得大名,而又性情豪爽,喜交际,她身边一直不乏怜香惜玉的护花之人,这其中就包括 [[ 袁世凯 ]] 的次子 [[ 袁克文 ]]
当日 [[ 秋瑾 ]] 被俘,官府抄检她的住处时,发现了她与吕碧城来往的书信,又兼吕碧城曾经在 [[ 秋瑾 ]] 所办的女报上发表文章,于是欲派人抓捕吕碧城。 [[ 严复 ]] 曾说吕碧城“自 [[ 秋瑾 ]] 被害后,亦为惊弓之鸟矣”,吕碧城也说自己“几同遇难竟获幸免”。
吕碧城究竟是缘何得脱于难的。有一说是,官府抓捕吕碧城的知会公文恰巧落在了当时任清廷法务部员外郎的 [[ 袁克文 ]] 手上。 [[ 袁克文 ]] 读过吕碧城的文章,早已仰慕其才华,此番不忍心见其落难,于是立即将此事告诉了父亲袁世凯。袁世凯听后说道:“若有书信来往就是同党,那我岂不是也成了乱党?”吕碧城因此脱罪。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袁克文]]又向父亲建议,聘请吕碧城出任女官,可以自由出入新华宫。当时[[袁克文]]自己便住在中南海流水音,由此与吕碧城过从渐密。袁与友人在北海举行诗会,吕碧城也经常参加,与之诗词唱和,结伴出游。[[樊增山]]曾有诗赞吕碧城曰:“天然眉目含英气,到处湖山养性灵。”[[袁克文]]也知吕碧城不是凡俗女子,因此对她敬爱有加。时任总统府外交肃政史的[[费树蔚]]与[[袁克文]]、吕碧城皆为好友,后来[[费树蔚]]在为吕碧城《信芳集》所作的序中云“予识吕碧城垂二十年,爱之重之,非徒以其文采票姚也。其人自守洁,见地超于人,忠恕绝去拘阏,而不为诞曼”。一次他试探吕碧城是否属意于袁克文,吕碧城笑而不答,后再提及,吕碧城答曰:“袁属公子哥,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
1,8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