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铜胎掐丝珐琅

增加 3,418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铜胎掐丝珐琅</big>''' |- |<center><img src=https://p2.ssl.qhimgs1.c…”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铜胎掐丝珐琅</big>'''
|-
|<center><img src=https://p2.ssl.qhimgs1.com/sdr/400__/t019ce4526b8b972fc8.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view?q=%E9%93%9C%E8%83%8E%E6%8E%90%E4%B8%9D%E7%8F%90%E7%90%85&src=srp&correct=%E9%93%9C%E8%83%8E%E6%8E%90%E4%B8%9D%E7%8F%90%E7%90%85&ancestor=list&cmsid=d77a4f7e839941cc5dafb387e358bc3e&cmras=6&cn=0&gn=0&kn=17&crn=0&bxn=0&fsn=77&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2#id=bdb0007452f9121711d9873cff5439ee&currsn=0&ps=60&pc=60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铜胎掐丝珐琅''',使用的珐琅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历史上对于中国掐丝珐琅工艺的源起时间并无明确记载,但是多数中外学者、美术史家都主张掐丝珐琅工艺是在元代从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的。
=='''简介'''==
景泰蓝又叫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填充在图案中。这道工序完成后才是反复烧结,磨光镀金。可以说,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评价'''==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达到辉煌阶段,"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清代初期的景泰蓝工艺已闻名天下,大量出口国外,成为海外贵族家庭中的摆饰品。这时期的景泰蓝品种丰富,制作工艺精湛,在原料上不再沿袭明代使用青铜作胎骨,而是采用延展性能较强的纯铜作材料,应用了新的制胎、掐丝技术。因此,景泰蓝造型比明代更匀实而变化多端,铜丝细薄均匀,掐丝技艺更是丝流畅婉,纹饰灵活精巧。器物的应用范围要比以往更为扩大,除了明代常制作的宫廷寺庙祭器,还出现鼻烟壶、屏风、香炉、围屏、桌椅、茶几、筷子、碗具等等。

景泰蓝器物以其浑厚持重,古朴典雅姿态,很久以前就进入国内外艺术市场,颇受人们喜爱。

北京是景泰蓝技术的发源地,现存最早的景泰蓝是元代的产品,由此可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最初的景泰蓝多为仿古青铜器皿,尤以明朝宣德年间的出产最为精致。

到明朝景泰年间,即1450年到1456年,工艺家们找到了一种深蓝色的蓝釉材料,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工艺品端庄富丽,沉着大方。这就是今天依然还在使用的"景泰蓝"。

从那以后在着色上似乎没有重大突破,但在铜质材料上却进展迅速----清代乾隆年间采用延伸性更好的纯铜作原料,这时,景泰蓝工艺终于达到顶峰。<ref>[https://baike.so.com/doc/8666763-8988296.html 铜胎掐丝珐琅]搜狗</ref>
=='''参考文献'''==
41,2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