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赣派建筑

增加 8,984 位元組, 2 年前
新条目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赣派建筑</big>'''

|-

|<center><img src=http://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70719/f4ebf237f97345c181ea3d41aeed6448_th.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m.sohu.com/a/158194212_178719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赣派建筑

主要分布:
江西、湖南、鄂东南、皖西南

建筑特点:
马头墙、青砖灰瓦、长方形平面

代表村落:
乐安流坑、东乡上池村、泰和江畔村

建筑用于:
民居、骑楼、牌坊、凉亭、塔

|}

'''赣派建筑''',又称赣式建筑、江右建筑,是江右民系的传统[[建筑]]。 赣派建筑主要分布在[[江西]]一带,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福建西北部也有大量分布。赣派建筑是江西[[民居]]的代表,布局简洁,朴实素雅,是赣派民居建筑的主要特色。

赣派建筑包括江右民居、赣派宗祠、赣派骑楼等。代表性的村落有乐安县流坑村,抚州市东乡区上池村,吉安市钓源村,泰和县江畔古村,爵誉村,丰城市白马寨村、[[厚板塘村]],安义县罗田村、京台村、水南村,赣县区白鹭村,铅山县河口镇,贵溪县上清镇,广昌县驿前镇,宜黄县棠阴镇等村镇。<ref>[https://m.sohu.com/a/158194212_178719    方寸见天地 江西“赣派建筑”哪家最威武?] 搜狐</ref>

== 形成发展 ==

赣派建筑成型于唐、宋朝,兴盛于明清,伴随着江西社会[[经济发展]],科举人文和赣商崛起而不断发展壮大。晚清后期,随着太平天国运动、赣商衰败和社会经济衰退,赣派建筑趋于保守和逐渐没落。

赣派建筑是江右民系的传统建筑,有着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点,主要集中于赣抚[[平原]]、吉泰[[盆地]]和赣南山区;民居都是以砖木结构为主,有的是以砖砌墙体或土墙作为承重的砖木、土木混合结构; 其布局简洁,朴实素雅,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是赣派民居建筑的主要特色。大多数古村中的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产物,仅有少数古村还零星存留着一些年代更为久远的古建筑。

东汉末年,中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始向东和向南迁徙,给南方各地增加大量人口,带来了大量财富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以及先进的文化。他们很快就在江西、徽州、浙东等地购田建宅,过上"勤耕好读"日子。

江西境内的赣抚平原和吉泰盆地自古是鱼米之乡,这一强实的经济基础促时了唐宋时期江右文化的崛起,人文科举事业和江右商帮也得到快速发展,直接促进了江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直接推动了赣派建筑的形成。

明朝和清朝前期,江右商帮由于"海禁"政策、赣江天然水运和有利经济基础而独步江湖,清朝后期,由于交通格局发生了巨变,水运变陆运、河运变海运,南北交通改走两湖、冀豫及苏皖山东,江西成了陆运和海运的盲区,特别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晚清时期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江右商帮受到打击,逐渐淡出历史舞台,随着江右商帮兴起的赣派建筑,也在晚清时期不可避免的走向保守和衰落。

== 参考来源 ==

'''建筑格局'''

赣派建筑是江右民系的传统建筑。布局简洁,朴实素雅,是赣派民居建筑的主要特色。民居以砖木结构为主,有的是以砖砌墙体或土墙作为承重的砖木、土木混合结构。外看,多为长方形平面,用空半砖墙围合,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峻的马头墙,半掩半露的双披屋顶共同构成了赣派建筑的外观。

'''风水布局'''

江西是形势派风水文化的发祥地,在村落规划上,赣派筑受形势派风水文化影响,开天门、闭地户、水口建筑等布局,都比较注意"天人合一"与环境融为一体的风水观,赣派建筑村落一般将祠堂、[[戏台]]置于村落的地理中心位置。

赣商巨富和[[科举]]官员衣锦还乡,荣归故里,自然少不了买田和置办房产,而置办房产这在那个年代是比买田还要重要得多的大事,因为它关系到子孙后代和主宗家业的繁荣昌盛。在赣抚大地、吉泰盆地,择一上等宝地,开天门闭地户,水口几净,这都是每个村落布局首先要考虑的。

除了建筑的选址、朝向、形态要符合风水理念,周围的树木、湖泊、河流、山脉也被当做构成风水的[[元素]]。赣派建筑不仅选择风水吉地,也热衷修建古塔、古桥,挖掘河流、池塘等方式营造吉祥寓意,比如,泰和县江畔古村,在村后修建"魁星塔",桥边栽种"笔架樟",寓塔如笔,斜架在"笔架"上,还修建八口古塘,组成"七星伴月"吉象,与北斗七星中"魁星"相响应。

'''整体风格'''

赣派建筑布局简洁,朴实素雅,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赣派民居建筑,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外看,多为长方形平面,用空半砖墙围合,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峻的马头墙,半掩半露的双披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面,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

== 建筑特点 ==

'''马头墙'''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赣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江南古典建筑中扮演重要特色。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外部特征'''

入内,其格局多为二进三开间,一堂一厅,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臣室,左右对称。木构穿斗式梁架,并依使用目的之不同,前檐部常做成各式的轩,形制秀美且富于变化。卧室楼高一层半,下层居住,上半层放置什物。厅堂没有分层,显得高大宽敞,气势极为堂皇。室内地面,以长条青砖横向错缝铺砌。神龛设在厅堂宝壁两边侧门的上方。堂前均有较为狭小的天井,既从采光通风之用,又取四水归堂之意,无形中把人与天衔接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情境 。

'''室内结构'''

赣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室内装饰主要有木雕(刻)、砖雕(刻)、石雕(刻)、彩画和墨绘,其风格明快,图案丰富,内涵深邃,反映了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天人合一"的崇尚,对伦理道德的尊重。

"理学名家"宅门前和大宗祠遗址上的元明时代的红石狮子,文馆享堂内六斗藻井上的明代彩绘,都是难得的艺术精品。而明代民居怀德堂照壁上的"雀(爵)鹿(禄)蜂(封)猴(侯)"砖雕壁画和永享堂照壁上的"麒麟望日"镶雕,更是题材丰富,技艺高超,国内绝无仅有,堪称国粹 。

== 代表村落 ==

'''流坑古村'''

乐安县流坑古村,位于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东南部的乌江之畔,距县城32公里。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个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

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保存有明万十年族谱3本,清代各房谱牒20多个版本,各种宗庙58座。大宗祠遗址更是一绝,五根高8米,直径0.7米的花岗岩石柱,傲视苍穹,被称为流坑的"圆明园"。

流坑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遐迩。明代中叶村子经过规划,形成了七横一竖八条街巷,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居住、巷道设置门楼、门楼之间以村墙连接围合的整体布局,巷道用鹅卵石铺地,并建良好的排水系统,别具一格,堪称一绝。村中现存500余幢建筑中,明清占建筑及遗址计206余处,村中古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楼房,质朴而简洁,但建筑装饰十分讲究。

'''渼陂古村'''

渼陂古村位于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距吉安市中心城区28公里,渼陂古村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有近千年历史。渼陂古村芗峰东立,象岭西护,瑶山南耸,富水北流、山环水抱,天然形胜,八卦巷通,水塘环绕,村中保存完整的明清赣派建筑有367栋。[1]

'''燕坊古村'''

燕坊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金滩镇,距吉安市区约14公里,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燕坊古村是一个明清赣派建筑群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名村,现存明清赣派建筑160余处,包括宗祠、学堂、牌坊、民宅、古井、古塘、古墓等建筑。

== 参考来源 ==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23,03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