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英国入侵缅甸

增加 4,744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英国入侵缅甸''' 英国入侵缅甸指的是英国与缅甸两国于19世纪发生的战争。此战争共发生三次,分别于1824年-1826年、1852年…”
'''英国入侵缅甸'''

英国入侵缅甸指的是英国与缅甸两国于19世纪发生的战争。此战争共发生三次,分别于1824年-1826年、1852年及1885年,皆以缅甸战败而告终。其中,第一次英缅战争持续了三年,第三次战争则让缅甸亡国。

'''第一次战争 '''

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屡次遣使前往缅甸进行活动,其主要使命是解决有关通商问题、阿拉干逃亡者所引起的边境问题和要求缅甸限制法国使用缅甸港口问题。 缅方一直坚持主权国家立场,特别在边境问题方面坚持英方对逃往吉大港的阿拉干逃亡者如越境闹事,必须引渡给缅甸,然而,英方不仅不遣返流入吉大港的阿拉干人,反而公开庇护和支持阿拉干封建头目的叛乱,并利用孟云出兵平息曼尼坡、阿萨姆两属国的王室内争,策划反对派叛乱,制造边境事件。

1819年,缅甸国王孟云去世,其孙孟既继位。在摩河·班都拉大将军的影响下,孟既决定彻底平定西部属国曼尼普、阿萨姆的叛乱,以挫败英印政府通过支持叛乱分子侵略缅甸西部。

1822年,缅王任命班都拉率军进驻阿萨姆,并负责统治该邦。由于英国的殖民扩张政策遇到缅甸的积极筹边政策的严重挑战,英缅关系日益紧张。从1822年起英国不仅支持阿萨姆曼尼坡的叛乱分子,还强占阿拉干信摩镖小岛。1823年9月,缅甸人收复该岛。1824年1月,缅王任命班都拉为阿拉干的统帅,以指挥该地区的战斗。

'''第二次战争

在孟坑国王统治时期(1837一1846年),英缅关系日益紧张。缅甸的强硬政策引起英商和外交官的不满与抗议,派往缅甸的使节建议英印政府对缅甸采取军事行动。英殖民当局在与缅甸进行多次缔结商约的谈判未果后,1840年关闭使馆撤离缅甸。但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把缅甸变成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同时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与缅甸的垄断与限制贸易政策的矛盾日益尖锐。

在第三次战争前,缅方企图利用以夷制夷政策来维护独立,英国则蓄意制造事端,以发动吞并缅甸的战争。1883年5月,缅方派使团至巴黎,与法国缔结秘密的政治同盟。英国对法缅亲近极度不安。

1851年,仰光总督开始采取措施,制止蔑视港口规章制度、进行走私偷运及逃避交纳港口税和关税的行为。1852年,英国驻印度总督戴荷胥借口缅甸逮捕两名英国商的事件,命令英国海军将领乔治·林柏出动6艘军舰封锁仰光港口,并向缅甸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赔礼道歉。

1851年11月27日,林柏率领的舰队到达仰光码头。林柏向缅甸提出最后通牒。缅甸遵照英国的强求赔款1000英镑,同时撤销仰光市长职务。但林柏随后于1852年1月6日封锁仰光、马达玛和勃生等港口,扣押缅甸政府船只"耶南英达号"。同时戴荷胥于1852年2月18日向缅甸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该最后通牒提出要缅甸政府向英方赔礼道歉,并向两名英国商人鲁威和谢伯等人赔偿损失,赔偿战争准备费用100万卢比等。该最后通牒限定于1852年4月1日之前予以答复。由于蒲甘曼不理政务,王室内部又出现主和主战之争,对英国入侵迟迟未能采取对策。

'''第三次战争

19世纪中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列强为扩大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产地,竭尽全力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英殖民者为将缅甸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防止别国插手。1879年至1883年,在这一时期内,英国玩弄硬软兼施的政治讹诈手法,企图使上缅甸沦为类似印度土邦的附庸地位,但遭到失败。缅方利用法国与英国争夺印度支那半岛的矛盾与斗争,恢复与法国的谈判,采取以夷制夷政策。

1882年,法国控制了越南和柬埔寨,并占领泰国藩属老挝的部分领土,法国在半岛的积极扩张,使英国不安。1883年5月,缅王锡袍派出使团赴法,以博取者对自己的承认和援助,英国更感到威胁,决定对法施加压力,并筹划一举吞并上缅甸 。

1885年3月,乘法国正忙于中法战争及争夺马达加斯加岛之际,英国就法缅政治同盟一事正式向法国提出照会。法国否认与缅订盟,并召回驻缅领事。在遏制法国势力之后,英国于同年10月22日借口孟买缅甸贸易公司采伐柚木案件,向缅甸国王发出最后通碟,要求赋予英国监督缅甸外事活动的权力。
4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