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戴维·本-古里安

增加 10,56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戴维·本-古里
|圖片 = [[File:戴维·本-古里安.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3514741264&di=8bbdb9c4cdb76b2eb4e675cfc74df24f&imgtype=0&src=http%3A%2F%2Fimg1.ph.126.net%2FANtkzXtl0PMRgO8d3ih8Pw%3D%3D%2F64795539640540166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1886年10月16日
| 國籍 =以色列
| 别名 = David Ben-Gurion
| 職業 =政治家、总理
| 知名原因 =以色列政治家、第一任总理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
 
'''戴维·本-古里安'''
戴维·本-古里安(希伯莱语:דוד בן גוריון/英语:David Ben-Gurion,1886年10月16日—1973年12月1日),以色列政治家、第一任总理(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以色列国父。 [1]
 
戴维·本-古里安凭借敏锐的直觉和务实的精神,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犹太民族的领袖。他领导创建以色列国,是现代以色列当之无愧的国父。 [1]
1973年12月1日,戴维·本-古里安因病去世,享年87岁。 [1]
== 人物简介 = 中文名 戴维·本-古里安  外文名 David Ben-Gurion  国   以色列  出生地 波兰  出生日期 1886 :1886 年10月16日  逝世日期 1973年12月1日  职   政治家、总理  主要成就 : 以色列国父 1886年,戴维·本-古里安出生在波兰普朗斯克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在具有浓厚犹太复国主义的氛围中,他从小就开始学习[[《圣经》]]和希伯来语。14岁时,他组织周围的孩子讲希伯来语。3年后,加入犹太复国主义政党锡安工人党,成为一名犹太复国主义者。 20岁时,戴维来到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属地巴勒斯坦———他心目中的[[“以色列地”]],决心用定居的方式来实现犹太复国主义的理想。戴维坚信,希伯来人在希伯来的土地上劳动是犹太民族恢复权利的惟一途径。艰苦的环境和艰辛的劳动对身体羸弱的戴维是个巨大的挑战。他后来回忆说:“我发烧和挨饿的时间超过工作的时间。工作、疟疾和饥饿对我而言都是全新的,也很有趣。毕竟,这就是我来以色列地的原因。” 即便在这种条件下,戴维也没有停止他毕生的爱好:读书。一次,他赶着耕牛边走边阅读,等读完抬起头,才发现牛早就到别处吃草去了。 1910年,本-古里安被锡安工人党调到耶路撒冷,担任新创办的党刊[[《团结》]]杂志的编辑。杂志出版第二期的时候,他才鼓起勇气在自己的文章上署上新起的希伯来语名字———本-古里安。24岁的本-古里安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  人生经历 == '''从政生涯''' 本-古里安认为,犹太人要建国只有一个方法:不是空谈,而是实干。他坚信只有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才能决定自己的道路。 特别希望获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籍,这样可以在帝国内部争取犹太人的权益。为此他学习了土耳其语,并到帝国的首都学习法律。为了使自己更像一个奥斯曼帝国公民,他还戴上了土耳其式的圆筒帽, 留起了土耳其式的胡子。但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担心, 1915年被驱逐出境。不久,他经埃及亚历山大到达美国纽约。 在纽约,本-古里安结识了年轻护士保拉。他向保拉求婚时提出,如果她同意嫁给他,那就得准备离开美国,去一块 “狭小而贫瘠的土地,那里没有电,没有煤气,也没有电车”。 1917年12月5日,保拉匆匆离开手术室,来到纽约市政厅,和在那里等她的本-古里安一起步入婚姻登记处。随后新娘立即赶回医院,那里有一个紧急手术正等着她,而新郎则去参加锡安工人党执委会的一个会议。 1917年,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对犹太复国主义表示支持,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英军随即开始组织犹太军团。 1918年,本-古里安加入军团,跟随英军回到巴勒斯坦。但军团还未参战,奥斯曼军队就已经溃败。本-古里安从犹太军团退役后,从事巴勒斯坦犹太工人联合的工作。 1921年夏,他当选为犹太工人总工会的书记,并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4年。在紧张的政治活动之余,他既不与朋友结交,也不理会自己的家庭,而是抓紧一切时间读书。长年的奔波劳碌使他的身体状况极差,不到40岁就开始歇顶,40出头已头发花白,过度的兴奋和烦躁都会使他发高烧。 '''实施复国梦'''  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本-古里安所倡导的劳工运动并不是主流,但他凭着自己的执著和坚定,开始用自己的主张改变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1933年,在布拉格举行的犹太复国主义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本-古里安当选为执委会委员。这次大会被视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史的转折点。 1935年,本-古里安当选为犹太复国主义执委会主席和犹太代办处执委会主席,与日后担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统的[[哈伊姆·魏茨曼一道]]成为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两巨头,被称为“[[ 以色列 ”]]。 犹太复国主义者曾经一度认为犹太人回巴勒斯坦是“一个没有土地的民族回到一片没有民族的土地”。这种乌托邦式的空想已经被本-古里安摒弃。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本-古里安态度务实,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巴勒斯坦]]“存在着真正的冲突,我们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政治冲突。我们都想成为多数”。因此,他把工作重点放在向巴勒斯坦进行犹太移民上,他要在巴勒斯坦使犹太人成为多数。 1937年,英国为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第一次提出了分治的想法,即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本-古里安凭借自己的政治嗅觉,捕捉到[[“国家”]]这个词所包含的重大意义,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他立刻对分治的想法表示支持。本-古里安指出:[[“犹太复国主义不是走在一根结实的绳子上,而是在一根头发丝上。”]] 但两年后英国政府发表白皮书,压缩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限额,禁止犹太人购买巴勒斯坦土地。面对英国立场的转变,本-古里安决定发展犹太人的地下武装。二战爆发后,面对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和英国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压制,本-古里安权衡利弊,提出了贯穿二战的著名政策:“我们将帮助战争中的英国,就像没有白皮书一样;我们将反对白皮书,就像没有战争一样。” 1940年夏天,本-古里住在伦敦 。英国人在纳粹德国的狂轰滥炸之下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勇气给他以强烈的震撼。 他清醒地认识到,二战将摧毁旧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在战争结束时,西方世界的领导权将从英国转到美国,而犹太人也需要把美国变成自己新的庇护人 1941年11月12日,本-古里安来到了纽约,得到美国犹太社团的广泛支持。 1942年5月,在纽约比尔特莫尔饭店召开的犹太人会议接受了他的主张,通过了八点纲领,宣告“巴勒斯坦将作为一个犹太国而并入民主的新世界”。 二战结束了,但英国并不打算在巴勒斯坦实行分治。这时的本-古里安已经预见到英国的撤离和犹太国的建立,并且预见到新生的犹太国家必定会与阿拉伯邻国发生冲突,于是他一方面组织巴勒斯坦犹太人的秘密反英军事行动,一方面竭力筹措资金购买军火。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英国的委任统治将于1948年5月14日结束。这一天,在纽约、巴勒斯坦以及所有犹太人居住的地方都举行了庆祝会,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之间的交通中断,人们载歌载舞直到清晨。但本-古里安在这一晚却异常冷静。他回忆说:“那一晚,人们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们面临着战争。在战争中,我们将失去最优秀的青年。” 喜悦中的犹太人认为最大的威胁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暴动,但本-古里安却意识到,有可能到来的是阿拉伯邻国正规部队的进攻。他一边派[[果尔达·梅厄]]去美国筹款,一边打着埃塞俄比亚的旗号通过秘密渠道从捷克斯洛伐克购买军火。 == 独立宣言 == 1948年5月14日下午4点,在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本-古里安宣读独立宣言。他宣告:以色列国成立了!在场的人纵情欢呼,全国各地的犹太人通过广播收听了独立仪式,无数人失声痛哭。本-古里安担任临时政府总理,并在随后的议会选举中成为正式总理兼国防部长。 建国的兴奋无法掩盖以色列严重的生存危机。建国次日,埃及、外约旦(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在东、南两翼节节败退的以色列处于崩溃的边缘。是联合国主持下的第一次停火挽救了新生的以色列。本-古里安利用停火的4周时间全力购置军火、招募新兵。当7月8日战争重开时,以色列已经掌握了主动,在10天的战斗中夺取了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本-古里安的军事战略是占领尽可能多的土地,造成既成事实。 == 建国初期 == 1949年,本-古里安策划了“魔毯行动”,动用上百架次的飞机,把近5万名犹太人从也门接回以色列。1950年的“以斯拉-尼希米行动”则将12万犹太人从伊拉克运回以色列。建国初期的4年时间里,以色列的人口增加了一倍。 本-古里安曾于1953—1955年辞职,但他实际上仍然掌控着以色列的大政方针,并于1955年再次当选总理。本-古里安一直奉行与西方结盟的政策,在1955年埃及向东方阵营靠拢之后,他更是不遗余力追随西方。 1956年,埃及实行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侵害了英法的利益。经过秘密磋商,本-古里安与英法结成同盟。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进攻西奈,为英法出兵埃及制造借口。虽然以色列取得了胜利,但由于美国和苏联的介入,本-古里安不得不将西奈归还埃及。表面上以色列遭到了失败,但这场战争为以色列赢得了10年宝贵的和平。 == 巨星陨落 == 1965年他与工党闹翻,此后他与摩西·达扬和希蒙·佩雷斯成立了一个新政党。本-古里安于1970年完全淡出政治。 1973年,在以色列刚经历了“十月战争”的急风暴雨后,87岁高龄的本-古里安辞别人世。根据他的遗嘱,他的葬礼没有颂词,只有无声的默哀。他的去世被以色列看作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1]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 古代军政人物]] [[Category:政治家、总理]]
9,2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