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34
次編輯
變更
苏轼
,無編輯摘要
! || '''目录''' ||
|-
|1 人物介绍 || 2 主要成就 || 3 趣味轶事
|-
| 4 主要作品 || 5 历史评价 || 6 个人关系
|} [[File:=RFjvevFDd4DckcthPQNVaXXUuuSGwKJ45SoGK=QHnWH61540120307557compressflag.jpg|缩略图|center|[http://image.so.com/v?ie=utf-8&src=hao_360so&q=%E8%8B%8F%E8%BD%BC+&correct=%E8%8B%8F%E8%BD%BC&ancestor=list&cmsid=9402a04474bb28b2a3df35cbd041ffff&cmran=0&cmras=0&cn=0&gn=0&kn=49&offspring=2a06881fe015d7c514152497509a5017&multiple=0&gsrc=1&currsn=0&jdx=8 原图链接][http://3g.163.com/dy/article/DULQ484V0521K5NR.html 图片来源于网易网]]]
=='''人物介绍''' ==
===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眉州眉山]], 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 好美食, 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 亦雅好游山林。
====词作====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File:=RFjvevFDd4DckcthPQNVaXXUuuSGwKJ45SoGK=QHnWH61540120307557compressflag.jpg|缩略图|center|[http://image.so.com/v?ie=utf-8&src=hao_360so&q=%E8%8B%8F%E8%BD%BC+&correct=%E8%8B%8F%E8%BD%BC&ancestor=list&cmsid=9402a04474bb28b2a3df35cbd041ffff&cmran=0&cmras=0&cn=0&gn=0&kn=49&offspring=2a06881fe015d7c514152497509a5017&multiple=0&gsrc=1&currsn=0&jdx=8 原图链接][http://3g.163.com/dy/article/DULQ484V0521K5NR.html 图片来源于网易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ref>[http://www.sohu.com/a/213230154_322551 苏洵教子:父子三词客,文章八大家 ],搜狐网,2017-12-29</ref>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2]
====文章====
[[File:苏轼2.jpg|缩略图|右|1|250px|[http://image.so.com/view?q=%E8%8B%8F%E4%B8%9C%E5%9D%A1%E8%BF%9B%E4%BA%AC%E5%BA%94%E8%AF%95&src=tab_www&correct=%E8%8B%8F%E4%B8%9C%E5%9D%A1%E8%BF%9B%E4%BA%AC%E5%BA%94%E8%AF%95&ancestor=list&cmsid=14de74737e87fa68679a69e90e8f20b3&cmran=0&cmras=0&cn=0&gn=0&kn=0&offspring=0117974ca774f95472fec8e6ab9480e4&multiple=0&gsrc=1&currsn=0&jdx=7 原图链接][http://sh.qihoo.com/pc/9962614ee3137a57e?cota=1 图片来源于快咨询网]]]|圖片尺寸 =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佛寺趣事===[[File:心如明镜图.jpg|缩略图|1|350px|[http://photocdn.sohu.com/20140212/Img394837520.jpg 原图链接][http://roll.sohu.com/20140212/n394837517.shtml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在黄州时常与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来往,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禅师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
===美食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