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716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河南省宋基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社会组织。2021年11月,河南省宋基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被河南省民政厅标识为“志…”
'''河南省宋基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社会组织。2021年11月,河南省宋基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被河南省民政厅标识为“志愿服务组织”。
==相关资讯==
===【宋基会40周年】助力成长成才 培育时代新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强调,希望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秉承宋庆龄先生“永远和党在一起”的信念,践行“和平·统一·未来”宗旨,把握时代主题,发挥特色优势,深化对外民间友好合作,致力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为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青少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致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积极作为,发挥发展青少年事业的重要力量作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打造特色活动品牌,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
优美浪漫的冰雪舞蹈,奇思妙想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天马行空的星际航行,空灵悠扬的大凉山山歌……缤纷多彩的节目,讲述着孩子们对奥运、环保、科技、自然等领域的求知和探索,也昭示着祖国无限可能的未来。
5月31日晚,充满童趣的《我和祖国一起成长——202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线上特别节目》与全国的小朋友们在云端见面。
“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节目作为专为少年儿童打造的演出活动品牌,自2019年推出以来,已成功举办4场,参演人次近5000人,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争做时代新人,成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动缩影。长期以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价值引领融入各项青少年实践活动之中。
“中国航天人把‘长征’这个伟大的词印在了国产运载火箭上,用来记录中华民族探索茫茫宇宙的远征,我们今天讲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就是这远征中的一个坚实脚印……”“未来讲堂”节目中,主讲人向青少年讲述我国的航天故事。
2022年4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精心策划推出“未来讲堂——非凡十年·我们的新时代”活动,向青少年精彩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6月1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中国邮政为全国少年儿童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特种邮票。5枚邮票名称分别为“热爱祖国”“刻苦学习”“崇尚科学”“强健体魄”“尊重劳动”,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家团队创作,采用油画、国画、数字绘画、版画、雕塑5种艺术手法呈现,将美育融入落实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任务之中。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启发孩子们将自身成长融入祖国发展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杭元祥说。
====将科学教育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
“中国的航天员不仅要离开地球,还要到地外天体,首先是月球,最终要到火星上去……你们现在是关注者,希望以后你们都是参与者。”在今年“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六一科学特辑”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通过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故事,寄语青少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适应互联网时代传播特点,着眼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网络学习资源,2021年9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推出“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公益项目,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少年胸怀崇高理想、脚踏实地奋斗、勇担时代重任,深受广大青少年和家长的好评。
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既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让课堂成为滋润科学精神的沃土,也要发挥社会大课堂作用,将科学教育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形成青少年科学教育新生态。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活动成功举办16届,参与的中小学生超百万人次,引导青少年培育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基金会举办“探客教育国际论坛”,积极参与举办“一带一路”科普交流周等活动,促进国际青少年科学教育交流。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与北京市教委共建北京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开发中心,将基金会面向青少年的活动资源转化为科创、艺术、传统文化等优质学习资源,实现社会资源与学习教学的有机衔接……如今,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已成为中外青少年沟通了解、互动体验、交流合作、展示风采的开放性、实验性平台。
为推动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2022年2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中国科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在科学普及、人才培养、国际科技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共建共享科普场馆和对外交流渠道,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