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333
次編輯
變更
增加分类,增加链接
| 知名作品 =
}}
'''王普''',字贯三,男,1902年9月9日出生,[[山东省]][[沂南县]]依汶镇人。核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ref>[http://wl.zxxk.com/article/298162.html 追忆核物理先驱王普_物理学科网 2013年12月4日]</ref>==生平事迹==
早期研究用热中子轰击Al核产生的人工放射性。1939年发现了核裂变的缓发中子,为核裂变反应堆的建造以及原子能的和平利用铺平了道路。还在核乳胶在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低能X射线谱分析以及宇宙线中不稳定粒子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
他为[[山东大学]]的创建和恢复做出了贡献,在山东大学物理系建立了原子物理教研组和核乳胶实验室,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ref>[http://sd.infobase.gov.cn/bin/mse.exe?seachword=&K=a&A=84&rec=2070&run=13 山东省情网] </ref>
===人物生平===
1924~1928年 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39年1月,华盛顿卡内基学院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在华盛顿联合主办了第五届国际理论物理学讨会,当时王普在卡内基学院作客座研究员,是我国参加这次历史性盛会的惟一学者。这次会议原定的议题是讨论低温的获得和低温下物质的性质,由于[[N.玻尔(Bohr)]]在会上宣布了铀核裂变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竟把会议议题临时改变成核裂变讨论。卡内基学院的[[R.B.罗伯茨(Roberts)]]和王普等人立即于1月28日会议闭幕的当晚进行实验证实。由此,核裂变研究成了1939年整个物理学界的热门课题。
王普和罗伯茨等人合作,于会后3个月内在美国的《物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4篇短文。其中2篇涉及了铀和钍在裂变中发射缓发中子的研究,这是非常重要的结果。王普等为了区分入射的中子和裂变中放出的中子,在轰击停止以后,观察是否有缓发中子产生。他们发现,在中子对铀、钍的轰击停止以后的一段短时间内,继续有中子放出,其强度按指数规律衰减,半衰期为12.5±3秒,并伴有半衰期相同的γ射线。他们还进行了几种实验,排除了铀以外的其他中子来源。热中子和快中子都产生缓发中子,但中能中子却不能,这同裂变本身是相似的。他们还发现了其他几种半衰期较长的γ射线。<ref>[http://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30264e0382d4e9179d48a5ed8e909132&site=xueshu_se 中国核物理学先驱之一——王普教授_百度学术张礼 - 《春秋》 - 2010]</ref>
缓发中子在链式反应的控制中极为重要。这种中子约占全部裂变中子的1%,它使链式反应获得一定的“惯性”,当链式反应的有效增殖因子略大于1时,缓发中子使中子密度只能缓慢地增长,从而便于实现控制。这是裂变反应堆与和平利用核能的一个关键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就给核能的应用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值得指出的是,王普是最早参加中子和裂变物理学研究并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物理学家,他在我国核物理学界的先驱者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1939年,中国《科学》杂志的编者介绍说:“王普博士除参加此次核子分崩表演成绩优异外,近期发现迟发中子及原子能之实际利用理论……蜚声国际,为国增光,难能可贵。”<ref>[http://www.360doc.com/relevant/471828389_more.shtml 核物理学家王普_校史一页_山东大学新闻网--相关文章,个人图书馆]</ref>
==教学研究==
王普在讲授《近代物理》时,不为教本的体系和内容所限,而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以近代物理的发展为线索,既讲实验上的发现,也讲概念上的发展和理论上的探索。对近代物理上的重大突破的背景,发展中的矛盾,问题的关键和转折,以及最后的解决,都阐述得原原本本,头头是道。有时,他还穿插一些名人轶事,这就更使得讲课生色不少。这样的讲授,给于学生的是活的知识而不是死的教条,使近代物理学中那些因和经典物理学冲突而显得难懂的新概念变得十分自然,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了。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的知识,也使他们了解到这些知识是怎样得到的,使其可以逐渐学会研究和发展物理学的途径和方法。
王普很重视《普通物理》的教学,他认为应配备最好的教授去教这门课,不能把普通物理学看成“无足轻重”,更不能只以讲授高年级的专门科目课程为荣。他对教课书的选择总是再三斟酌。他备课一丝不苟,讲课时注重基本概念的论述,强调对问题实质的理解,而不是烦琐的罗列。他常重视课堂实验演示,不事空洞的叙述。他认为我国学生“以环境关系,对于科学上之见闻,不及欧美儿童自幼之耳濡目染。故授物理须特别注意表演”。务使学生对“所授之对象,有彻底之了解与清晰之印象”。他讲话风趣,引人入胜,要求学生搞清基本概念,学会独立思考,反对死记硬背。他对学生打分数不仅看解答是否正确,而且要看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是否有新的方法。
王普在教学上还有一个很突出的观点,那就是强调物理学要和生产实际相联系。他提醒人们:“学过应用电学者,不知‘电表’之构造;名无线电家教出的学生,不认识真空管,这是极普遍的事实。”他认为这是“极不合理而必须改正的事实”。他强调“各科目之与应用有关者,对于应用部分,须认真教授”。他多次提到德国柏林大学物理系门前放着一辆旧汽车,学生们可以随时观察、拆装和操作。物理学虽然是一门基础科学,但放一辆汽车在那里,就是让学生不要忘记它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正是本着这种精神,他在讲授原子核物理时,总是指出它的应用之可能和前景,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原子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国内能够有这样的见解并作出这样预言的人,还是不多见的。<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8f64c0100m6vv.html [转帖]山大举行活动纪念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普先生_山东高军_新浪博客 2010年10月28日]</ref>
王普还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以他特有的流畅文笔,翻译了《原子物理学入门》、《核子物理学入门》和《近代物理学入门》三种大学教学的补充读物。他不但开出物理系的多门基础课和专业课,还开设科学德文课,为此选编了《德文读本注解》。还翻译了《老米梦游物理世界》,以满足当时知识青年的渴求。还撰写了一些科普文章,向人民大众传播了物理知识。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人们迫切想知道原子弹的威力为什么会那么大,于是他就在北京《正报》的“自然科学”专栏上,连续发表了介绍原子能知识的文章。<ref>[https://www.docin.com/p-1833419550.html 核物理学家-王普 - 豆丁网 2017年1月12日]</ref>
王普对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问题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教授应以“教授”为本,不应轻视教学而专事“研究”,至少“教学与研究须相辅进行,未可偏废”,在“妊育时期,似宜侧重教学”。他建议当时国内四五十岁的物理学家应一面为“后起开创研究环境,更须一面努力于教学。”<ref>[http://www.qdxq.sdu.edu.cn/info/1140/3704.htm 核物理学家王普-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2016年8月13日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中国科技人物、核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