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王普(核物理学家)

大小無變化,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39年1月,华盛顿卡内基学院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在华盛顿联合主办了第五届国际理论物理学讨会,当时王普在卡内基学院作客座研究员,是我国参加这次历史性盛会的惟一学者。这次会议原定的议题是讨论低温的获得和低温下物质的性质,由于[[N.玻尔(Bohr)]]在会上宣布了铀核裂变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竟把会议议题临时改变成核裂变讨论。卡内基学院的[[R.B.罗伯茨(Roberts)]]和王普等人立即于1月28日会议闭幕的当晚进行实验证实。由此,核裂变研究成了1939年整个物理学界的热门课题。
王普和罗伯茨等人合作,于会后3个月内在美国的《物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4篇短文。其中2篇涉及了铀和钍在裂变中发射缓发中子的研究,这是非常重要的结果。王普等为了区分入射的中子和裂变中放出的中子,在轰击停止以后,观察是否有缓发中子产生。他们发现,在中子对铀、钍的轰击停止以后的一段短时间内,继续有中子放出,其强度按指数规律衰减,半衰期为12.5±3秒,并伴有半衰期相同的γ射线。他们还进行了几种实验,排除了铀以外的其他中子来源。热中子和快中子都产生缓发中子,但中能中子却不能,这同裂变本身是相似的。他们还发现了其他几种半衰期较长的γ射线。<ref>[http://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30264e0382d4e9179d48a5ed8e909132&site=xueshu_se 中国核物理学先驱之一——王普教授_百度学术张礼 - 《春秋》 - 2010]</ref>
缓发中子在链式反应的控制中极为重要。这种中子约占全部裂变中子的1%,它使链式反应获得一定的“惯性”,当链式反应的有效增殖因子略大于1时,缓发中子使中子密度只能缓慢地增长,从而便于实现控制。这是裂变反应堆与和平利用核能的一个关键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就给核能的应用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值得指出的是,王普是最早参加中子和裂变物理学研究并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物理学家,他在我国核物理学界的先驱者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1939年,中国《科学》杂志的编者介绍说:“王普博士除参加此次核子分崩表演成绩优异外,近期发现迟发中子及原子能之实际利用理论……蜚声国际,为国增光,难能可贵。”<ref>[http://www.360doc.com/relevant/471828389_more.shtml 核物理学家王普_校史一页_山东大学新闻网--相关文章,个人图书馆]</ref>
135,33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