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端纳

增加 9,967 位元組, 2 年前
add
===诗情画意“逐日”来===
 
雪真大,窗外的树木和绿植带上,落满了厚厚的雪,天地迷蒙一片。进入冬季以来,[[渭河]]流域还没有下过这样的大雪,也没有这样寒冷的天气,出行是绝然不可能的,大街小巷都是皑皑的积雪,就连[[高速公路]]也封闭了。忘记是谁说过,冬天是读书的好季节。确实如此,特别是大雪时分,万籁俱寂,若是有红泥小炉更好,煮茶,信手从书架上抽出来一本书,没头没脑地读去,山也好,水也好,不费心神一路浏览而去,能有收获便好,没有呢,也不打紧,权做消磨时光,不然,雪天的黄昏何以打发得过呢?
 
这只是说说而已,真实的是不敢懈怠了这雪天的[[时光]]。前几天,老同学石军武先生专程送来了新著《日日诗记》,上下两卷,正好借了这个时间来阅读。这部诗集还没有正式出版前,我就读过打印稿。那还是在去年的七八月间,厚厚的且装订得很整齐,心生喜爱,不由得认真阅读了,觉得非常好,很有新意。不想,这么快就出版了,而且封面和装帧设计都很漂亮,内文当然不消说,读起来赏心悦目。
 
我与石军武先生是同学,那还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的事情,经过严格的高考,我们有幸成为“同学”。怎么这样说呢?自然是有原因的。军武比我小好几岁,大概他是从中学直接考上的,而我,则是由乡村的民办教师考上的。在他,是少年登第;在我,就是搭乘了一班车,赶上了时代的馈赠。记得当时给我们讲唐诗的老师,召开过一次白居易《长恨歌》研讨会,发动同学们就《长恨歌》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经过认真的准备,写好了发言稿,经过老师审阅之后,在研讨会上陈述意见。《长恨歌》自从问世以后,其主题到底是写什么,一直在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是主张“爱情说”,一种是主张“讽喻说”,还有一种是主张“爱情与讽喻”兼而有之说。老师之所以引导同学们来讨论这个问题,是为了激发大家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学习唐诗的积极性而已。但是,同学们却是非常认真,到处查阅资料,寻找支持自己的观点的论据。石军武是被选入大会的发言人之一,他的观点是“爱情说”,而我则认为是“讽喻说”,虽然我们所持的观点没有跳出“窠臼”,也没有发现关于《长恨歌》研究的新的资料,不过,却是实实在在地弄明白了白居易写作《长恨歌》的过程与创作的心态,也很踏实地读完了《白居易集》以及与白居易相关的一些诗人和社会情况,对我们来说收获不小。
 
通过这次学习过程中的研讨会,我重新认识了石军武,觉得他善于学习,能寻找出学习上的问题而且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就不简单。学习,既要尽量多地掌握有关资料,更重要的是善于寻找问题,而寻找问题较之掌握资料相对来说难了点,当然,这两者并不矛盾,只有尽可能地掌握资料,才能寻找出问题,而寻找出问题,就需要大量地掌握资料。从此,在我的印象里,石军武是一个有自己观点的人,也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虽然是同学,然而,我们并不是一个班。虽说平日往来不多,但是互相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特别是经过上述的活动,自觉从感情上还亲近一些,也许,这只是我的感觉而已吧。毕业后,我还麻烦过他一次。他当时在地区一家机关工作,我曾经找他给一个我并不相识的所谓“乡党”毕业分配帮忙,他二话不说就给圆满解决了。这件事,或许石军武先生早就忘记了,而我至今还记挂着。人在这一世,能得到一点点恩惠,得到一点点阳光,就会令人牢记并常常在心头发热。
 
之所以说了以上的话,是想说明石军武先生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热情的[[人生]]态度,这是进行文学创作的必备条件和决定优势。石军武先生现在写出了这样一部结结实实的诗集,对我而言,既觉得惊喜又觉得在意料之中。说到惊喜,是因为,他并没有从事文学工作,但是却一出手就拿出来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好作品,说明了在他的心里文学的种子并没有消失,一旦有了合适的机会就冒出来新芽,而且这新芽确实带有清新茁壮的气象,没有深厚的生活阅历和很高的思想水平以及相当深厚的文学修养是不能写出来的,而且还写得这样好,就更难得了;说到又觉得在意料之中,以石军武先生的才气和学识,写出这样的诗集确实不奇怪,毕竟接受过正规的文学学习和学术训练,其基本功底还在,特别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走过来,经历过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的时代浪潮,很是读了大量的书籍。八十年代的读书热情与读书精神,似乎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后来这几十年很少见的现象。
 
近些年来,由于大力振兴传统文化,古体诗也逐渐走上了文学创作的前台,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古体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历代都产生了非常优秀的诗人和作品。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等,他们的诗创作丰富和繁荣及推进了我国古典诗不断走向新的艺术高度。明清以来,渭河流域也产生了不少的著名诗人,康海、王九思、屈复以及关中“三李”和王弘撰等人,他们的诗也非常优秀。由此来看,这块土地上有着浓厚的文化和诗创作传统。现在,当我在阅读石军武先生的《日日诗记》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些,想起了以渭河为中轴线的我国文化发展进程。就古体诗而言,在当代社会,应该有好的诗人和好的作品出现。
 
石军武的《日日诗记》收录了他乙未年六月至腊月和丙辰年正月至七月(2015.8.8—2016.8.7)这一年逐日所写的诗,大约400余首。注意,这里是“逐日”,也就是每天的意思。这就有点“意义”了。首先需要诗才,没有诗才别说每天写诗,就是一年也未必能写出来几首诗来,有诗才,还得保持旺盛的创作激情,不然,也是写不出诗来的。其次,每天都是新的,这个时间单位里,除过正常的日月循环往复,还有不断发生的新的事情和活动,而且,把这些正常的日月循环往复和发生的新的事情和活动用诗来表现出来,还真的需要费一定的思量和认真的创作取舍的,不然,就会是一笔流水账,毫无诗意可言。然而,石军武先生却以旺盛的诗才和善于剪裁的艺术手段,把这个时间段纳入到自己的笔触下面,描绘出一幅一幅很好的诗情画意。其中有咏叹四季节气的诗,有时事感想,也有表现社会生活和旅游名胜古迹的诗。例如,他在乙未年冬月二十七日写的《小寒昼记》:“霾虽减退雾漫天,滴水成冰气生烟。冬日光淡何言暖,风冷忽到腿先寒。”丙辰年三月十三日写的《谷雨》,其一:“雨生百谷万物启,叶湿花艳枝若洗。阅景赏春享闲情,椒篱畦埂忙蓑笠。”还有乙未年七月十八日写的《读登峨眉山》:“三更陋室阅华章,心仪李白佳句唱。仙山溢岚缥缈翠,群峦叠嶂舞苍莽。清音阁听流韵,高峡抱中闻草香。万年寺内有琴声,痴心放歌好一狂。”丙辰年四月二十日写的《过乌镇》:“向往已久才谋面,古色雅韵映眼帘。碧水纵横连村镇,彩舟汇聚拱桥连。黑白相间融民宅,街灯落影辉亭轩。霁耕雨阅天地和,痴情观赏不思还。”石军武先生的诗,不单纯是叙写日月流转和足迹印痕,也写了不少针对世事的诗,他的《环境日》:“地球唯一个,物种何其多。相生持续久,背离遭灾祸。乱砍天必怒,滥猎地哀歌。山河需善待,莫唱后悔歌。”语言通俗平素,却道出了一个大道理,这就是要爱护环境,爱护地球,爱护生态,这是关乎到[[人类]]持续生存的大事情——这里就不过多地引用石军武先生的诗了,有他的诗集在,阅读应该是很方便的事情。
 
古体诗是很不好创作的文学体裁,特别是律诗,有着自己的艺术规律和艺术要求。要写好古体诗,首先得要有古汉语知识,对文字、修辞和韵脚都要有一定的研究,还要处心积虑地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进入到古体诗的世界——石军武先生学有专长,在大学时代就很喜欢古典诗歌,又经过这么多年的生活磨炼以及文化、思想诸方面的不断提高,把自己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与对生活的体验融进在自己的古体诗创作中,表现出站位很高的认识水平和艺术水平,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过,新时代的古体诗写作,我以为不必过于拘泥于旧的艺术要求,只要能大致遵守古体诗的写作方法,主要在表现新的[[思想]]新的生活现象和新的意境上下功夫,推陈出新,也许能给古体诗的发展寻找到一条好的发展途径。石军武先生的《日日诗记》的意义和价值或许就在这里吧。
 
你看,天气就是这样的,正是大雪纷飞却转眼阳光灿烂,犹如我们的社会生活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只要抓住了当下,也就是“逐日”或者“每天”,才会有希望和光明的未来,才能留下时代与历史的真实记录。<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端纳
59,5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