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王汉

移除 20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少年壮志===
其父兄皆为当地知名文士,受家庭影响,王汉自幼学习经史,旧学扎实。他的姊夫[[何焜阁]]是本县[[熊太晶]]的弟子,有[[姚江学]]的师承渊源,尤善治《[[易]]》,手中常持一卷。何焜阁还曾与[[黄冈]][[何自新]]、[[熊十力]]等邻邑学人召集学会,进行学术交流,受其影响,王汉与何自新、熊十力二人结成莫逆之交。王汉随何焜阁学《易》,颇有兴趣。曾感慨道:《易》自有数理在,奈何竟流于术?何焜阁认为大易需时义,王汉反问道:人各需时,奈何。《需》之彖曰:利涉大川。大川,险也。维涉险,然后可以济天下之险,故曰利也。何焜阁无以难之 。又读乾卦用九之群龙无首句,妙解为:人各自立,人各自主,即为群龙;天下不得有君,即是无首。时熊十力、何自新在侧,与之相对大笑。他学《易》本属二程一脉,熊十力与何自新向他推荐王夫之著作。王汉读王夫之《周易内外传》之后,认为足以弥补程颐(伊川)的不足,不过对于伊川拘泥于躬行的特点,船山尚无根本性的突破。以上种种,均可见王汉的学识修养,而且他认为学不厌难,实在有着成为优秀学者的资质
又读乾卦用九之群龙无首句,妙解为:人各自立,人各自主,即为群龙;天下不得有君,即是无首。时熊十力、何自新在侧,与之相对大笑。他学《易》本属二程一脉,熊十力与何自新向他推荐王夫之著作。王汉读王夫之《周易内外传》之后,认为足以弥补程颐(伊川)的不足,不过对于伊川拘泥于躬行的特点,船山尚无根本性的突破。以上种种,均可见王汉的学识修养,而且他认为学不厌难,实在有着成为优秀学者的资质。 王汉的挚友熊十力日后成为一代名家,便是一个旁证。只是王汉痛感清政不纲,外侮日亟,推崇[[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决意匡济时艰。何焜阁曾往[[北京]]游历,携回不少新学书刊。王汉更知满清政府之愔弱茸阘,读到丧权辱国的章节,辄怒发冲冠,恨不能将祸国殃民者全部诛杀。他尤其推崇谭嗣同的《仁学》,与熊十力、何自新砥砺新学,引为同道。当时科举未废,三人貌似书生,却离经叛道,颇遭乡人诟病。后结伴赴武昌,开阔眼界,遂接触到《革命军》等革命书刊,渐生革命反清思想,时时以光复汉室为念。[[File:王凤孙1.jpg|缩略图|左| 王凤孙:[[清朝]][[康熙]]年间 官员 ,担任[[内阁中书]]之职。]]
===投身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后,[[章太炎]]提出表彰先烈,并列出名单,王汉为第一人。此事见于报端,但是政府表彰之事却迟迟未行。后王汉堂兄王子书,专为表彰王汉烈士之事,拜访熊十力。当时熊十力为湖北军政府秘书,欣然草拟呈文,请命于黎元洪,要求表彰王汉,优恤烈属,并行文于彰德,查明墓地,立碑为记或迁棺武昌举行公葬。不料黎元洪文胆饶汉祥仇视党人,竟横加阻挠,以须报请中央为推托之辞,事遂不果。与此同时,熊十力在南昌遇见一个彰德青年,问起王汉之事。这名青年表示,王汉刺杀铁良之事,自幼有所耳闻,只是已历十余载,不知其墓地何在。熊十力哀悯王汉遭遇,恐其事湮没不闻,乃撰写《王汉传》,收入《十力语要》一书行世。且论王汉道:“王汉之精神与功德,皆从易学中得来。两湖学者,如王圻水、谭浏阳皆以身命实践其所学,昭然与日月争光矣。”王汉牺牲后,其妻高氏未背誓言,虽无子嗣,然侍奉高堂,终以苦节终老。
<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special/xinhaigeming100 革命志士王汉刺铁良2011年09月23日 17:13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夏双刃]</ref><ref>[https://ctext.org/wiki.pl?if=en&chapter=299515&remap=gb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 :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 - Chinese Text Project]</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中国军政人物、 清朝 民国 官员]]
134,9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