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约翰二世 (拜占庭)

移除 39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分类
 
{{Infobox person
|title =[[东罗马帝国皇帝]]
|}}
'''约翰二世'''([[希腊语]]:Ιωάννης Β' Κομνηνός,{{bd|1087年|9月13日|1143年|4月8日|}})是1118年至1143年在位的[[拜占庭皇帝]]。他也被称作”美男子”或“好人约翰”。 ==生平事迹== 他是[[阿莱克修斯一世]]皇帝与皇后伊琳娜·杜卡伊娜的长子并且是[[拜占庭帝国]][[科穆宁王朝]]中兴时期的第二位皇帝。约翰二世是一位虔诚而又极富恻隐之心的君主,他决心抚平半个世纪前[[曼齐克特战役]]给帝国留下的创伤。
约翰二世还被认为是科穆宁王朝最伟大的皇帝。<ref>Birkenmeier, p. 85</ref>在他25年的统治生涯中他与西方的[[神圣罗马帝国]]定结了同盟,又在巴尔干击败了切佩涅格人、[[匈牙利人]]和[[塞尔维亚人]]。并且亲自指挥庞大的攻势来对抗[[小亚细亚]]的[[突厥人]]。约翰的行动扭转了东线的战略平衡,而且光复了大量位于[[小亚细亚]]为突厥人所侵占的拜占庭城市和堡垒。   在东南方,他又设法控制了从门德雷斯河以西至[[西利西亚]]和[[塔尔苏斯]]的所有道路。这有力地展示了拜占庭皇帝在基督教世界中的领导者地位。约翰二世还成为了拜占庭与[[十字军]]联军的领导者并挺进为[[穆斯林]]占据的[[叙利亚]]地区。尽管约翰为了宣传耗费了巨大的精力他的希望还是落空了。十字军盟友的推诿并且他们不愿和他的军队奋战在一起,这种模棱两可的同盟关系使得约翰倍感失望。在约翰二世时期,帝国人口又重新恢复到了1000万人左右。<ref name="Treadgold700">W. Treadgold, ''A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 and Society'', 700</ref>
不幸的是,相较于他的父亲阿莱克修斯一世或是他的儿子[[曼努埃尔一世 (拜占庭)|曼努埃尔一世]],他在他的年代或是接近他的年代的作家的笔下的声誉并不是很好。并且,由于约翰对威尼斯外交上的被迫妥协,他常被现代观点诟病,尤其是人们对约翰对本国施政的历史知之甚少。
阿莱克修斯随后就在当晚去世。尽管他的母亲极力劝说,因为约翰对权力的控制非常虚弱,所以拒绝参加参加父亲的葬礼。在几天内他的地位就逐渐稳固了。然而,约翰登基还未满一年,约翰发现了一个篡位阴谋,证据直指他的母亲和姐姐。安娜的丈夫尼基弗鲁斯对她的阴谋毫无兴趣,所以安娜企图扶植他丈夫登基的阴谋也随之破灭,约翰随即查抄了她的家产。约翰想把安娜被查抄的所有财产交给朋友{{tsl|en|John Axouch|约翰·阿克苏赫}},但阿克苏赫却明智地拒绝了,最终在他的劝说下安娜与约翰达成某种程度的和解,她的财产也重新被返还。伊琳娜却被遣送到了修道院而且安娜似乎也退出了政治生活,她深居简出地成为了一位[[历史学家]]。然而她的丈夫尼基弗鲁斯却被皇帝委以重任。<ref>Choniates, pp. 8–9</ref>为了保障儿子的继承权,约翰效仿他的父亲于1122年将他年轻的儿子阿莱克修斯·科穆宁加冕为共治皇帝。<ref name="Choniates, p. 11">Choniates, p. 11</ref>
==对外=====外交=关系==约翰二世的对外政策在西方的核心就是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缔结同盟。为了减少[[南意大利]]的[[诺曼人]]对帝国[[巴尔干]]领土所造成的威胁,这一政策是很有必要的。在西西里的[[罗杰二世]]自称西西里国王并在南意大利获得了统治地位之后,这一威胁变得尤其严重了。皇帝[[洛泰尔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洛泰尔三世]]收到了拜占庭的回复,其中包括一份巨大的酬金,为了报答他在1136年入侵诺曼人的领地并向南一直推进到[[巴里]]。   由于教宗[[英诺森二世]]与教会在意大利的领地受到了支持[[对立教宗]]Anacletus二世的罗杰二世的威胁,所以他也加入了约翰与洛泰尔的联盟。然而,该同盟事实上难以抗衡罗杰,后者于1139年通过米尼亚诺条约从教宗处获得了受到教宗承认的西西里国王头衔。<ref>Kinnamos, pp. 74–75</ref>洛泰尔的继任者[[康拉德三世 (德意志)|康拉德三世]]寻求约翰最小的儿子曼努埃尔能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联姻。   康拉德的小姨子{{tsl|en|Bertha of Sulzbach|苏尔茨巴赫的贝莎}}嫁到拜占庭。<ref>Angold (1984), p. 159</ref>与此同时,罗杰二世也希望能与约翰二世的儿子联姻,但是他最终失败了。<ref>Kinnamos, pp. 75–76</ref>
后来证明约翰干涉他妻子的家族[[匈牙利]]王室的兴趣是错误的。拜占庭帝国把接待流亡的匈牙利王位宣称者并把其留在君士坦丁堡视为扩大帝国影响力的方法和有效的安全策略;然而,匈牙利人却将这种干涉视为战争的挑衅。匈牙利与[[塞尔维亚]]的联盟给拜占庭在巴尔干西部的领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ref>Angold (1984), pp. 153–154</ref>
尽管约翰二世曾获得过许多次战斗的胜利,但他的军事战略却是依靠占领并控制各居住点的防御工事来构筑稳固的边界防御。约翰二世统治时期大约组织了25场城市围攻战。
====与威尼斯的冲突====
约翰二世继位后,他就拒绝承认其父阿莱克修斯一世于1082年与[[威尼斯共和国]]签订的条约,该条约慷慨地给予了[[意大利城邦]]在拜占庭帝国内独一无二的贸易特权。然而政策的转变并非是缘于经济方面考量。正当拜占庭尤其依赖于威尼斯的海军援助时,一个涉及威尼斯人辱骂帝国皇室成员的事件导致了冲突的爆发。拜占庭报复性地进攻了[[科孚岛]]之后,约翰又流放了在君士坦丁堡的威尼斯商人。   但这却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反击,一支由七十二艘船组成的威尼斯舰队洗劫了[[罗德岛]]、[[希俄斯岛]]、[[萨摩斯岛]]和[[莱斯博斯岛]]并占领了[[爱奥尼亚海]]的[[凯法利尼亚岛]]。<ref name="fleet">J. Norwich, ''Byzantium: The Decline and Fall'', 70</ref>最终约翰被迫妥协;战争对他来说已成赔本买卖,并且他也不打算挪用陆军军费去为海军建造新舰只。约翰重新承认了1082年的条约。<ref>Angold (1084), p. 154-155</ref>虽然如此,这次窘境却没有被帝国完全遗忘,并且它激励着约翰二世的继任者曼努埃尔一世数年后去重新建立一支强大的拜占庭舰队。
====毁灭佩切涅格人====
在1119-1121年约翰击败突厥人后,收复了将安纳托利亚西南部。然而,随后在1122年,约翰又迅速地将他的军队运送到欧洲去抵御已经跨过[[多瑙河]]边境入侵{{tsl|en|Paristrion|Paristrion行省}}的[[佩切涅格人]]。这些入侵者还得到了[[基辅大公]]的辅助。当佩切涅格人突入[[色雷斯]]时约翰包围了他们,为了骗取他们的信任约翰还提出愿意签订一份对他们有利的条约,随即他又组织了一场对佩切涅格人车阵的毁灭性突袭。随后的{{tsl|en|Battle of Beroia|韦里亚战役}}战斗非常艰难,约翰的腿也被射中了一箭,但最终拜占庭军队赢得了一场惨重的胜利。   由大量[[英格兰人]]组成的[[瓦兰吉卫队]]在这次战役中对突破切佩涅格人的车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使用他们著名的长斧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ref name="Choniates, p. 11"/><ref>Kinnamos, p. 16</ref>这场战役也有效地终结了佩切涅格人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存在;许多战俘被安置在拜占庭的边境上成为了帝国的农兵。<ref name="Angold 1984, p. 153">Angold (1984), p. 153</ref>
====与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的战争====
约翰与匈牙利公主{{tsl|en|Irene of Hungary|匈牙利的伊琳娜}}的婚姻将他卷入了匈牙利王室的斗争之中。约翰为匈牙利王位的宣称者{{tsl|en|Álmos (duke)|阿尔莫什(公爵)|阿尔莫什}}提供庇护的行为,引起了匈牙利人对他的戒心。之后在[[伊什特万二世]]的率领下匈牙利人于1127年入侵了拜占庭的巴尔干领土并且将战事持续到1129年;另一种说法是1125年拜占庭反击了匈牙利的入侵,并在次年引发了新一轮战争。<ref>Angold (1984), p. 154</ref><ref>Fine, pp. 235–236</ref><ref>Note:The primary sources, Kinnamos and Choniates, give little detail about this campaign, no dates are specified, and what they do say differs considerably. The chronology presented here, 1127–1129, follows that of Angold and other scholars, Fine has the events taking place earlier, in 1125–1126.</ref>塞尔维亚战役可能发生在对匈牙利战争的两个阶段之间。   约翰对[[塞尔维亚]]组织了一场突袭,并将很多塞尔维亚人集合起来运送到小亚细亚的[[尼科米底亚]]作为军事移民,此举是为了报复他们与匈牙利联合对抗帝国。这么做一部分是为了恐吓塞尔维亚屈服,至少塞尔维亚在名义上还是拜占庭的保护国;另一部分也是为了加强帝国在东方边境抵御突厥人的力量。于是塞尔维亚又一次承认了拜占庭帝国的宗主权。<ref name="Angold 1984, p. 153"/>在塞尔维亚地区的对抗匈牙利的战役此时可能已经在两个地区展开;<ref name="Fine, p. 235">Fine, p. 235</ref>匈牙利军队进攻了[[贝尔格莱德]]、[[尼什]]和[[索菲亚]],位于[[色雷斯]]的菲利波波利附近的约翰的军队在多瑙河舰队的支援下随即展开了反攻;<ref name="Choniates, p. 11"/>在一个细节并不清楚但十分具有挑战性的战役之后,皇帝最终成功在Haram堡垒即今[[巴奇卡帕兰卡]]{{tsl|en|Battle of Haram|Haram战役|击败了匈牙利和他的塞尔维亚盟友的军队}};匈牙利人之所以遭受了巨大的伤亡是因为当他们在过桥时因遭到了拜占庭军队的袭击而溃散。<ref>Kinnamos, p. 18</ref>   在此之后匈牙利人通过进攻Braničevo又立即与约翰挑起了新的战事,而这里的防御工事刚刚被约翰迅速的修复。除了拜占庭军队的胜利之外,{{tsl|en|Niketas Choniates|尼克塔斯·卓尼亚铁斯}}还提到了几个促成和平恢复的条约。<ref>Angold, p. 154</ref><ref>Choniates, pp. 11–12</ref><ref name="Urbansky46">A. Urbansky, ''Byzantium and the Danube Frontier'', 46</ref>匈牙利人承认拜占庭对Braničevo、贝尔格莱德和瑟乌姆的控制,帝国也恢复了自11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被匈牙利所侵占的[[斯雷姆]]地区(尼克塔斯称之为“Frangochorion”)。两国之间的严重分歧也随着1127年匈牙利王位宣称者阿尔莫什的去世而消除了。<ref name="Fine, p. 235"/>
====与安纳托利亚突厥人的消耗战====
Ince minare sculpture 1.|塞尔柱时期科尼亚城内建筑,表现突厥人盗用拜占庭帝国国徽[[双头鹰]]以表现他们统治的合法性。现收藏于科尼亚的Ince Minare博物馆。
 
在约翰统治的早期,突厥人的推进使得帝国在小亚细亚西部的边境战事十分的紧迫,约翰决心要将突厥人驱赶回去。1119年,突厥人切断了安纳托利亚西南海岸城市[[安塔利亚]]附近的道路联系。约翰二世与阿克苏赫收复了[[老底嘉]]与索佐波利斯之后,帝国与安纳托利亚南部海岸之间的路上联系被重新开通了。{{sfn|Holt|Lambton|Lewis|1995|p=240}}这条道路的重要性也体现在打通了和[[西利西亚]]和[[十字军]]诸国的路上联系。<ref name="Angold 1984, p. 153"/>
随着匈牙利战事的结束,约翰得以将他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集中在小亚细亚的战事中。1130-1135年,他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马拉蒂亚]]发动了一场针对[[达尼什曼德王朝]]的战斗。在他的大举进攻之下,突厥人暂停了在小亚细亚扩张的脚步,之后约翰准备主动打击敌人。为了将科穆宁家族11世纪时的根据地[[卡斯塔莫努]]重新收复在帝国的控制之下,约翰紧密谋划了一系列针对突厥人的战役;并且在[[昌克勒]]留下了两千多名卫戍部队。   在约翰攻克了敌人一座又一座据点之后,他便很快就赢得了一个令人敬畏的称号“破城者”。许多在[[曼齐克特战役]]之后失去的地区都被收复并驻守。然而,在东北方达尼什曼德王朝的强大威胁下,这些难以防守的新占领区如卡斯塔莫努甚至在约翰还在君士坦丁堡庆祝它光复时就被突厥人重新占领了。在约翰的坚持不懈的进攻下,卡斯塔莫努又再一次易手。<ref name="Choniates, pp. 12-13"/><ref>Kinnamos, pp. 20–21</ref><ref>Angold (1984), p. 155</ref>
1139年春,皇帝与一群在[[萨卡里亚河]]流域劫掠的突厥人,很有可能是土库曼牧民的交战中取得了胜利,并通过驱散他们牲畜的方式有效地断绝了这些人的生活来源。<ref>Choniates, p 19</ref>他之后率领军队沿着黑海南岸经过[[比提尼亚]]和[[帕夫拉戈尼亚]]行军来进攻达尼什曼德突厥人。随着{{tsl|en|Constantine Gabras|君士坦丁·Gabras}}在特拉比松的实际上独立于帝国的统治结束,{{tsl|en|Chaldia|Chaldia军区}}又重新回到了帝国的控制之下。但约翰没能在1140年对[[尼克萨尔]]的包围战中夺取该城。拜占庭军队的战败更多的原因是天气而不是与突厥人的战斗:当时的天气非常糟糕,大量的军马死亡,粮食也开始短缺。<ref>Choniates, pp. 20–21</ref><ref name="AD-1139">J. Norwich, ''Byzantium: The Decline and Fall'', 82</ref><ref>Angold (1984), p. 157</ref>
====在西利西亚与叙利亚的战役====
Siege de Shaizar (1138).|约翰二世正在指挥围攻夏萨,而他的盟友们却坐在帐篷里无所事事。
 在[[黎凡特]],皇帝再次主张增强帝国对十字军诸国宗主权并声称他在[[安条克]]的权利。1137年他从[[西利西亚亚美尼亚]]手中夺取了[[塔尔苏斯]],[[阿达纳]],{{tsl|en|Mopsuestia|摩普绥提亚}},并且亚美尼亚的[[莱翁一世]]与他的大部分家人都成为了俘虏被押到君士坦丁堡。<ref>Kinnamos, pp. 21–22</ref><ref name="cilicia">J. Norwich, ''Byzantium: The Decline and Fall'', 76</ref>这为帝国打通了通往安条克公国的路径。1137年,安条克亲王{{tsl|en|Raymond of Poitiers|普瓦捷的雷蒙德}}、埃德萨伯爵{{tsl|en|Joscelin II, Count of Edessa|乔斯林二世}}分别向皇帝称臣。   甚至的黎波里伯爵{{tsl|en|Raymond II, Count of Tripoli|雷蒙德二世}}也急忙向约翰表示臣服,如同他的前任在1109年向约翰的父亲所做的一样。<ref>Runciman, p. 309</ref>这些举动使约翰接下来能够领导一直由拜占庭、安条克以及埃德萨组成的联军共同对抗叙利亚的穆斯林。尽管[[阿勒颇]]的防御工事因太过坚固而不能攻取,但巴拉特,Biza'a,Athereb,[[迈阿赖努阿曼]]以及{{tsl|en|Kafartab|Kafartab}}等堡垒都被相继攻取。<ref>Runciman, p. 215</ref>
====最后的战斗====
1142年初,约翰为确保在西利西亚的远征军与帝国首都通过[[安塔利亚]]的联系线而对科尼亚的突厥人发动了战斗。就在这场战争期间,他的长子共治皇帝{{tsl|en|Alexios Komnenos (co-emperor)|阿莱克修斯·科穆宁 (共治皇帝)|阿莱克修斯·科穆宁}}因热病而去世。在确保了他的路线之后,约翰为了收复安条克着手对叙利亚发动了新的远征。<ref>Choniates p.22</ref>这次远征约翰还计划带着他的军队一起去耶路撒冷朝圣。   耶路撒冷国王[[富尔克 (耶路撒冷国王)|富尔克]],因惧怕皇帝的军事优势将会迫使他的王国向拜占庭称臣并承认其宗主权而乞求皇帝只带适量的护卫前来。富尔克称他贫瘠的王国无法支持如此一支庞大的军队通过。<ref name="Runciman, pp. 212-213, 222-224"/><ref name="pilgrimage">J. Harris, ''Byzantium and The Crusades'', p. 86</ref>这一温和的请求致使约翰二世决定推迟他的远征。   约翰迅速来到北叙利亚,强迫埃德萨伯爵{{tsl|en|Joscelin II, Count of Edessa|乔斯林}}交出人质作为臣服的保证,其中包括乔斯林的女儿,他之后提出安条克的城市及卫城都将交给皇帝。{{tsl|en|Raymond of Poitiers|普瓦捷的雷蒙德}}为拖延时间提议由安条克全体大会公投决定。季节的变化也促使约翰决定将他的军队率领至西里西亚过冬,目的是在来年重新进攻安条克。<ref>Angold (1984), pp. 157</ref>
==对内==
==去世与继任者==
在为他的军队重新做好进攻安条克的准备之后,约翰开始在西利西亚[[托鲁斯山脉]]猎野猪取乐,1143年4月8日他意外地被一支毒箭伤到了他的手 <ref>Choniates, p. 23</ref>起初约翰忽视了他的伤,这使得之后他的伤势愈发严重,他在事故的几天后便可能因败血症去世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约翰被其军中因不满于其进攻安条克同宗的拉丁裔士兵密谋刺杀,并且他们希望他亲西方的儿子[[曼努埃尔一世 (拜占庭)|曼努埃尔·科穆宁]]继承皇位。<ref>Magdalino, p. 41</ref>然而这一猜想在第一手史料里没有明显的证据。<ref>Two rather ambiguous Byzantine rhetorical allusions were the basis of this theory&nbsp;– all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writing unanimously agrees on an accidental cause for the death of John II.</ref>   约翰生前最后一件大事便是指定他的小儿子曼努埃尔为自己的继承人。约翰选择曼努埃尔而非其兄长{{tsl|en|Isaac Komnenos (son of John II)|伊萨克·科穆宁}}有两条有记载的证据:伊萨克的脾气易怒,并且曼努埃尔的胆识已经在[[尼克萨尔]]战役中显现了出来。<ref>Choniates, pp. 24–26</ref><ref>Angold (1984), pp. 157–158</ref>   另一个证据据称是源自[[AIMA预言]]的选择,它预言约翰的继承人名字的首字母应该是“M"。约翰二世的挚友约翰·阿克苏赫,尽管有记载他苦劝垂死的皇帝,伊萨克·科穆宁才是更合适的继承人,但还是在确保曼努埃尔·科穆宁获得皇权不受任何公开挑战上做出了贡献。<ref>Magdalino, p. 195</ref>
==外貌与性格==
拉丁史学家威廉形容约翰二世不仅身材矮小而且相貌是不寻常得丑陋。他的眼睛、头发、皮肤都黑得像是一个[[摩尔人]],尽管他相貌丑陋但他却被称为“好人”与“美男子”。<ref>Runciman, p. 209</ref>他的外号的来源可能不是因为他的外貌而是因为他的性格。   约翰像他的父母一样极为虔诚。而且他对于自己的家庭成员的言行都加以严格管教。他的每顿餐食都非常的简朴,而且他还经常在演讲中训斥那些生活奢靡的朝臣们。他的演讲风格严肃却又不乏幽默风趣的巧妙辩驳。   对于他的孩子们他是一位慈爱的父亲,而且给他的孩子们制定了很高的标准,对于他的妻子他也是一位忠诚的丈夫。尽管他的个人生活非常简朴,但他认为推崇华丽的仪式有利于彰显帝国的强盛。这些举措使得他受到了他的臣民极高的尊重。<ref name="Choniates, p. 27">Choniates, p. 27</ref>
约翰当时曾因他的虔诚与和善而闻名,在那个残忍的时代中他被认为是一位仁慈的统治者。他因他从不处死或致残任何人而驰名。他还慷慨的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因此被称作是拜占庭的[[马可·奥勒留]]。<ref>''John II'', '''The World-wide Encyclopedia and Gazetteer''', Vol. V, Ed. William Harrison De Puy, (The Christian Herald, 1908), 3654.</ref>   受他的高尚的品格与宗教虔诚的影响礼仪仪式在他的时代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战斗中也可以表现出他极高的自制力与勇气,透过他数次指挥军队保卫帝国的表现来看,在战场上他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军事家。<ref name="Choniates, p. 27"/>
==家庭成员==
==遗产==
历史学家约翰·伯肯梅尔最近认为约翰的统治是科穆宁王朝中最成功的一部分。科穆宁王朝的军队从1081-1180年的发展过程中,他强调正是由于约翰的战争注重于围城战而不是有风险的对战。伯肯梅尔认为约翰每年发动有节制的战役,实际目标比他儿子曼努埃尔一世明智得多。   从这一观点来看,约翰的战争对拜占庭更为有益,因为他们保护了缺乏可靠边境的帝国核心区域,并最终扩展了帝国在小亚细亚的领土。突厥人被迫转向防御,同时约翰通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结盟来对抗[[西西里]]的[[诺曼人]]来保持帝国的外交优势地位。<ref>Birkenmeier, pp. 98–99</ref> 总的来说,约翰毫无疑问留下了一个比他刚继位时好得多的帝国。当他去世时已经有大量的领土被光复,并且他使收复安纳托利亚中部以及重建[[幼发拉底河]]防线的目标成为可能。
总的来说,约翰毫无疑问留下了一个比他刚继位时好得多的帝国。当他去世时已经有大量的领土被光复,并且他使收复安纳托利亚中部以及重建[[幼发拉底河]]防线的目标成为可能。 然而,安纳托利亚内陆地区的希腊人却日益习惯于突厥人的统治并且发现其比拜占庭时期要更好。安纳托利亚中部的突厥人、塞尔维亚人乃至[[黎凡特]]的十字军国家屈服并承认帝国宗主权相对容易,但如何将这附庸关系转化为对帝国安全的坚实保障却非常棘手。这些问题最终都遗留给了他有才华且又机智的儿子曼努埃尔去试图解决。<ref>Angold (1984), pp. 158–159</ref>
==参考文献==
 
{{Reflist|30em}}
* Urbansky, Andrew B. ''Byzantium and the Danube Frontier'', Twayne Publishers, 1968
===延伸阅读===
*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 Bucossi, Alessandra and Rodriguez Suarez, (2016) ''John II Komnenos, emperor of Byzantium: in the shadow of father and son'', Routledge. {{ISBN|978-1-47-246024-0}}
* {{cite book | last = Varzos | first = Konstantinos | title = Η Γενεαλογία των Κομνηνών | trans_title = The Genealogy of the Komnenoi | location = Thessaloniki | year = 1984 | publisher = Byzantine Research Centre | language = el}}, Vols. [http://www.kbe.auth.gr/bkm20a1.pdf A1], [http://www.kbe.auth.gr/bkm20a2.pdf A2] & [http://www.kbe.auth.gr/bkm20b.pdf B]
===外部链接===
{{commons category|Ioannes II Komnenos}}
* [[科穆宁王朝]]
}}
{{s-end}}
{{拜占庭皇帝}==链接==*{{Authority control}*{{DEFAULTSORT:J}*[[ category: 拜占庭皇帝]]*[[科穆宁王朝]]*[[ category: 亚洲非正常死亡君主]]*[[毒死者]]
135,0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