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西蒙娜·波伏瓦

增加 29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西蒙娜·波伏瓦
| 圖像 = [[File:西蒙娜·波伏瓦.jpg|缩略图|居中|[http://a3.att.hudong.com/63/69/01200000028778136323698895465.jpg 原图链接]]]}}
西蒙·波伏娃的个人经历比任何文学虚构所能达到的程度更丰富更复杂更精彩。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哪位女性,能像她这样在那么多的领域获得赫然的座席、赢得震耳的名声:现代妇女运动最早的权威理论家;现代存在主义思潮的发起者之一;龚古尔文学大奖获得者;圣西门式的传记家;激进的左派人士;社会主义阵营的朋友;惊世骇俗的才女 ......法国的两届总统[[密特朗]]和[[希拉克]],都把她的才华和成就引为[[法兰西]]的骄傲。
[[西蒙·波伏娃]]的个人经历比任何文学虚构所能达到的程度更丰富更复杂更精彩。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哪位女性,能像她这样在那么多的领域获得赫然的座席、赢得震耳的名声:现代妇女运动最早的权威理论家;现代存在主义思潮的发起者之一;龚古尔文学大奖获得者;圣西门式的传记家;激进的左派人士;社会主义阵营的朋友;惊世骇俗的才女 ......法国的两届总统[[密特朗]]和[[希拉克]],都把她的才华和成就引为[[法兰西]]的骄傲。
=人物简介=
存在主义的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她的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 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与[[苏珊·桑塔格]]被成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个中心。
===发表“个人独立宣言”===
波伏娃1908年1月9日出生于巴黎,父母均是天主教徒。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父亲的律师工作受到影响,全家生活困顿。因此,波伏娃的少女时代是在枯燥闭锁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的。波伏娃酷爱读书,性格沉稳,14岁时突然对神失去了虔诚的信仰。 波伏娃生活和创作的核心建立在令人惊骇的反叛性上。19岁时,她发表了一项个人 "独立宣言 ",宣称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在当时法国的第一高等学府巴黎高师读书时,她与[[萨特]]、[[梅洛·庞蒂]]、[[列维·斯特劳斯]]这些影响战后整个思想界的才子们结为文友。在通过令人望而生畏的教师资格综合考试时,波伏娃的名次紧随萨特排在第二。以后她便在马赛、巴黎里昂教书并和萨特同居。但是,这两个有志于写作的人并没有结婚,而是彼此维护着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一起工作一同参加政治活动。他们住在不同的地方,保持着一定程度的隐私权,但每天都见面,常共同工作或是 边喝威士忌边交换意见,而且常常一起外出旅行。纵观波伏娃的一生,萨特可以说是她最深爱、最尊重的人物,不过,两人也都有被其他异性吸引的时期。
===揭开第二性的秘密===
波伏娃头脑明晰、意志坚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当她还是名不见经传的穷[[教师]]时就开始写作,决心成为名作家。由此她终身不断努力,勇往直前,沿着成功之路成为了20世纪思想界的巨星。
发表“个人独立宣言” 波伏娃1908年1月9日出生于巴黎,父母均是天主教徒。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父亲的律师工作受到影响,全家生活困顿。因此,波伏娃的少女时代是在枯燥闭锁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的。波伏娃酷爱读书,性格沉稳,14岁时突然对神失去了虔诚的信仰。 波伏娃生活和创作的核心建立在令人惊骇的反叛性上。19岁时,她发表了一项个人 "独立宣言 ",宣称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在当时法国的第一高等学府巴黎高师读书时,她与萨特、梅洛·庞蒂、列维·斯特劳斯这些影响战后整个思想界的才子们结为文友。在通过令人望而生畏的教师资格综合考试时,波伏娃的名次紧随萨特排在第二。以后她便在马赛、巴黎里昂教书并和萨特同居。但是,这两个有志于写作的人并没有结婚,而是彼此维护着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一起工作一同参加政治活动。他们住在不同的地方,保持着一定程度的隐私权,但每天都见面,常共同工作或是 边喝威士忌边交换意见,而且常常一起外出旅行。纵观波伏娃的一生,萨特可以说是她最深爱、最尊重的人物,不过,两人也都有被其他异性吸引的时期。 揭开第二性的秘密 波伏娃头脑明晰、意志坚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当她还是名不见经传的穷教师时就开始写作,决心成为名作家。由此她终身不断努力,勇往直前,沿着成功之路成为了20世纪思想界的巨星。 使波伏娃闻名世界的是她阐述女性何以成为第二性?从属性的《第二性》。此书被誉为 "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 ",甚尊为西方妇女的 "圣经 "。她以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古代神话和风俗的文化内容为背景,纵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 [[ 第二性 ]] 》实可堪称为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科全书,她揭开了妇女文化运动向久远的性别歧视开战的序幕。1952年《第二性》译成英文后,在美国一版再版,成为当时美国最畅销的书籍,后来又被译成各种文字,为波伏娃赢来了国际声誉  波伏娃还将自己作为 "一种特殊的女性状态 ",在四卷本回忆录中 "暴露给世人 "。她用卢梭《忏悔录》式的笔调坦诚率真地剖析自己。尽管《第二性》曾经使她遭受到恶毒狂怒的攻击,而诸如 "性贪婪 "、"性冷淡 "、 "淫妇 "、 "慕雄狂患者 "、 "女同性恋者 "等诽谤之声仍不绝于耳。但是,这一切不能阻止她将自身作为反传统、追求个体独立的典范,不加粉饰和修改地奉献出来。 1955年9月,也就是波伏娃47岁的时候,她和萨特接受我国政府的邀请,联袂来到中国访问了两个月,两年后发表了《长征》一书
波伏娃还将自己作为 "一种特殊的女性状态 ",在四卷本回忆录中 "暴露给世人 "。她用[[卢梭]]《[[忏悔录]]》式的笔调坦诚率真地剖析自己。尽管《第二性》曾经使她遭受到恶毒狂怒的攻击,而诸如 "性贪婪 "、"性冷淡 "、 "淫妇 "、 "慕雄狂患者 "、 "女同性恋者 "等诽谤之声仍不绝于耳。但是,这一切不能阻止她将自身作为反传统、追求个体独立的典范,不加粉饰和修改地奉献出来。 1955年9月,也就是波伏娃47岁的时候,她和萨特接受我国政府的邀请,联袂来到中国访问了两个月,两年后发表了《长征》一书。
=几个焦点=
波伏娃与萨特的关系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他们曾就一些敏感问题回答过记者的提问。谈到不生孩子的选择,波伏娃说:对我而言,那是理所当然的。并不是我对养育小孩这件事本身感到厌恶。当我还很年轻,并憧憬着与表兄 [[ 杰克 ]] 缔结一个布尔乔亚式的家庭时,我也许想要有小孩。但我与萨特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知性而非婚姻或家庭的基础上,因此我从无生小孩的欲望。我并没有特别的欲望去复制一个萨特。
[[ 西蒙娜·德·波伏娃 ]] (1908——1986)是享誉世界的 [[ 法国 ]] 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存在主义的鼻祖 [[ 让·保罗·萨特 ]] 的终身伴侣,她的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蒙娜·德·波伏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如:《第二性》是她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意志、智慧的一本书,被誉为女人的“ [[ 圣经 ]] ”,成为西方女人必读之书。
[[ 密特朗 ]] 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杰出的作家”,希莱克则在一次演讲中说:她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它的无可置疑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
女人一词,为我们熟悉又陌生,自从地球有人类以来,它就成为永恒的主题,备受人们的赞誉、诅咒和抵毁。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是人类求索中的女性哲学,向所有的读者,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提示了当代妇女面临的问题:生命的自由、坠胎、卖淫和两性平等。既是当代妇女问题的探寻,也是历史与永恒的品味。。。。。。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 [[ 美丽的形象 ]] 》描述了洛朗斯,这个中产阶级职业妇女的“闺愁”:作为人妻、情妇,她在宁和美满的家庭生活和热烈刺激的婚外恋中矛盾彷徨;作为女儿,她既有对母亲的不信任和同情,又有对安于孤独、蔑视世俗虚荣的父亲的爱与理解,她甚至认为只有自己才和父亲达到某种默契;作为母亲,她因对自己十一岁的女儿提出的人生问题无从解答而苦恼和担忧;作为一个现代人,她对生活存在无可就药的厌倦。父亲邀她去希腊旅行,可是在旅途中,她甚至失去了与父亲心灵沟通的能力与信心。返回巴黎后,父亲与母亲这个两个水火不相容的人,竟然弃前嫌,和好如初,使洛朗斯遭受到巨大的震惊,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她发现原来生活原则、爱情、信任,统统都是美丽的幻象,自己始终置身于虚伪和谎言的黑幕之中。她决定要拆除心理的障碍,正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生活,来帮助女儿睁开眼睛,走出黑暗,走出无知,走出冷漠。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主要作品有:《 [[ 女客 ]] 》、《他人的血》、《人总是要死的》、《名士风流》、《第二性》、《一个循规蹈矩的少女回忆》、《年富力强》、《时势的力量》、《了结一切》《 [[ 独白 ]] 》等。这些都很值得品读。<ref name="搜狗百科">{{cite web |url=https://baike.sogou.com/v53859036.htm?fromTitle=%E8%A5%BF%E8%92%99%C2%B7%E6%B3%A2%E4%BC%8F%E5%A8%83 |title=西蒙·波伏娃| accessdate=2019-02-16}}</ref>=参考文献={{reflist}}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