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顱內動脈瘤

增加 1,709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顱內動脈瘤破裂後引發的蜘蛛膜下腔出血,臨床上最常見的併發症為:(1)再出血。(2)血管痙攣。(3)水腦症。(4)癲癇。(5)低血鈉。
 
 
 
==治療方式介紹==
顱內動脈瘤治療的方式大致分為兩種,包括傳統開顱手術及動脈栓塞手術。傳統治療顱內動脈瘤之方式,是由神經外科醫師進行開腦手術將動脈瘤夾除(圖A),這種手術行之有年,因治療動脈瘤之成效佳,過去被視為治療動脈瘤之標準方式。然而,這種手術對病人最大的心理壓力,在於病人需意識到”我需要開顱”這件事;某些動脈瘤更因為其解剖位置特殊,手術後也較容易有神經功能損傷之併發症。近十幾年,隨著材料科技的進步,微創腦導管技術(就是俗稱的”栓塞手術”)已成為治療動脈瘤的另一項選擇(圖B)。
 
===<<動脈瘤的栓塞手術怎麼做?>>===
是指手術者從病人鼠蹊部穿刺動脈後,在X光的導引下將導管緩慢送至腦部,在整個導引過程中,導管僅在血管內行進,不會接觸到腦組織或神經。待導管進入動脈瘤管腔內後,手術者將一定數量的彈簧線圈由大到小逐一塞入動脈瘤。隨著彈簧線圈的增加,這些線圈便會在動脈瘤管腔內交織一塊兒,就好像一團棉線球將整個動脈瘤塞住一樣,使血液不再流進動脈瘤,進而達成治療動脈瘤、拆除不定時炸彈的任務。這樣的過程,完全不需要開腦,只需要在鼠蹊部穿刺一個不到一公分的傷口即可完成。這種安全、復原時間短、且高成功率的微創技術,已被醫界所接受,於全世界也成為治療動脈瘤之主流技術。
 
在台灣,健保給付經申請核可後之彈簧線圈,因此若不需其他特殊醫材,病人也無需自費接受這種微創手術。
 
33,1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