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顱內動脈瘤

移除 2,029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顱內動脈瘤'''」並不是一種[[腫瘤]],而是一種在腦血管壁上突出一個類似 [[ 氣球 ]] 的膨出物;部分動脈瘤在血流的衝擊下,可能逐漸變薄甚至破裂,進而造成腦出血,因此,腦動脈瘤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樣,隨時都有可能對您造成危險。破裂(或有症狀)的動脈瘤應予以積極治療;沒有症狀的動脈瘤,經醫師評估後,若屬於高危險之病灶,也應予以積極拆除,以預防腦出血。
==如何形成==
遺傳性的動脈壁薄弱可能是導致 [[ 動脈瘤 ]] 產生一個因素。大部分動脈瘤可能是隨著年齡增長,造成動脈管壁不斷損耗引起的,兒童動脈瘤的發病率很低。有時,嚴重的頭部創傷或感染也會導致動脈瘤的形成。目前有許多潛在的危險因素促使動脈瘤的形成,吸煙和 [[ 高血壓 ]] 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ref>[https://sdm.cgh.org.tw/DL/14_1.pdf 何謂顱內動脈瘤?],顱內動脈瘤-國泰綜合醫院 </ref>
==治療方式介紹==
顱內動脈瘤治療的方式大致分為兩種,包括傳統開顱手術及動脈栓塞手術。傳統治療顱內動脈瘤之方式,是由神經外科醫師進行開腦手術將動脈瘤夾除(圖A) ,這種手術行之有年,因治療動脈瘤之成效佳,過去被視為治療動脈瘤之標準方式。然而,這種手術對病人最大的心理壓力,在於病人需意識到”我需要開顱”這件事;某些動脈瘤更因為其解剖位置特殊,手術後也較容易有神經功能損傷之併發症。近十幾年,隨著材料科技的進步,微創腦導管技術(就是俗稱的”栓塞手術”)已成為治療動脈瘤的另一項選擇(圖B)。(圖A)
===<<動脈瘤的栓塞手術怎麼做?>>===
是指手術者從病人 [[ 鼠蹊部 ]] 穿刺動脈後,在X光的導引下將導管緩慢送至腦部,在整個導引過程中,導管僅在血管內行進,不會接觸到腦組織或神經。待導管進入動脈瘤管腔內後,手術者將一定數量的彈簧線圈由大到小逐一塞入動脈瘤。隨著彈簧線圈的增加,這些線圈便會在動脈瘤管腔內交織一塊兒,就好像一團棉線球將整個動脈瘤塞住一樣,使血液不再流進動脈瘤,進而達成治療動脈瘤、拆除不定時炸彈的任務。這樣的過程,完全不需要開腦,只需要在鼠蹊部穿刺一個不到一公分的傷口即可完成。這種安全、復原時間短、且高成功率的微創技術,已被醫界所接受,於全世界也成為治療動脈瘤之主流技術。
在台灣,健保給付經申請核可後之彈簧線圈,因此若不需其他特殊醫材,病人也無需自費接受這種微創手術。
 
 
 
==治療方法==
(一)保守療法
 
1. 再出血率約3~4%(24小時內),出血後一個月內每天1~2%,3個月後每年再出血率為3%。
 
2. 雖然大都建議臥床及血壓控制,但不能單獨以此二者來預防再出血
 
3. Antifibrinolytic therapy 只在某些病患被建議使用來預防再出血,如低危險性血管痙攣的病人和/或適合延遲手術的病人。但使用此類治療常合併較高的腦缺血機率,無助益整體預後。
 
(二)介入性治療
 
傳統上,手術是顱內動脈瘤治療的唯一方式,且常於蜘網膜下腔出血三天內施行。隨著更多經驗的累積,以及新治療方式如血管內栓塞的發展,治療的觀念及原則已稍有轉變:
 
1. 使用腦動脈栓塞法預防再出血,如病患的腦動脈瘤如發生在後循環、或以前曾以外科手術治療者、或病患本身有其他狀況使其用外科手術治療時危險性較高者均應優先考慮以介入性神經放射線治療。
 
2. 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 以外科手術夾除顱內動脈瘤是最有效減少再出血的方法,。一般情況較佳者可考慮early surgery。wrapping或coating顱內動脈瘤或不完全夾除顱內動脈瘤,可能導致再出血的危險性增高。
===不宜外科手術的情況===
Hunt 第一級至第四級的病患,在沒有腦部動脈痙攣收縮(vasospasm)及嚴重腦浮腫的情況下,手術可盡早施行。
Hunt 第五級的病患,除了腦脊髓液外引流等簡易之處置外,原則上不建議早期開刀。  血管痙攣的治療 (一) Hypertension<ref>[https://www1.cgmh.org.tw/intr/intr4/c8230/hypervolemiaPage/hemodilution(triple H治療)可用來預防及治療因血管痙攣而引起的腦缺血,接受此類治療的病人應儘可能將 PI-Show.asp?id=21 顱內 動脈瘤 夾除 ] 且於加護病房中緊密監測其hemodynamic function。 (二) Nimodipine(一種鈣離子阻斷劑)可口服或靜 顱內動 給藥,建議早期使用連續性靜脈注射  (三) 如嚴重之血管痙攣,可以考慮使用Transluminal angioplasty。瘤-高雄長庚紀念醫院</ref>
(四) 腦池內注射 fibrinolysis、antioxidant及anti-inflammatory藥物其效果仍未明。
水腦的治療
(一) 顱內動脈瘤引發蜘蛛膜下腔出血的病人約20%會有急性水腦,體外腦室引流是被建議的,但可能增加再出血或感染的機會
(二) 慢性水腦如果有症狀,則可用腦室腹腔引流來改善症狀<ref>[https://www1.cgmh.org.tw/intr/intr4/c8230/Page/PI-Show.asp?id=21 顱內動脈瘤],顱內動脈瘤-高雄長庚紀念醫院</ref>
33,1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