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魏派

增加 780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魏派 是评剧表演艺术家魏荣元创立的评剧艺术流派。魏荣元创始了评剧花脸行当,塑造了众多舞台形象,他根据评剧声腔结构的内在联系,采取</big>'''|-|<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31f82e80764f3cf3.jpg width=" 越调300" 的调门,找到了解决男声唱腔的途径,结束了数十年评剧男声唱腔发展缓慢的局面,为评剧声腔的丰富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魏派艺术粗犷奔放,节奏鲜明,还兼有婉转深沉的特点。></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8314729&sid=8631719 基本信息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中文名称|-|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魏派'''<big></big>'''
创始人魏荣元|-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魏派
 
创始人;魏荣元
剧种;评剧 行当;花脸|} '''魏派'''是[[评剧表演艺术家]][[魏荣元]]创立的评剧艺术流派。魏荣元创始了评剧花脸行当,塑造了众多舞台形象,他根据评剧声腔结构的内在联系,采取"[[越调]]"的调门,找到了解决男声唱腔的途径,结束了数十年评剧男声唱腔发展缓慢的局面,为评剧声腔的丰富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魏派艺术粗犷奔放,节奏鲜明,还兼有婉转深沉的特点。<ref>[https://www.sohu.com/a/394997857_355450 云课堂·评剧流派艺术讲座(九) ] , 搜狐 2020-05-13 </ref> ==简要介绍== 评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变成以女演员为主的一个剧种,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魏荣元]]在《[[秦香莲]]》里破天荒第一次采取"[[越调]]",即比女演员低四度的调门,创造出评剧的花脸唱腔,塑造出[[包拯]]这个丰满的艺术形象。 [[魏荣元]]既是一位[[表演艺术家]],又是一位出色的[[评剧音乐家]]。他创造的众多舞台形象,诸如[[包拯]]、乌木、[[钟离泉]]、陈有才、[[王永祥]],虽然都不是主角,但个个栩栩如生。他的唱腔被人誉为评剧魏派。 ==创立过程== 评剧舞台上原来缺乏专门的花脸行当,在演出《[[秦香莲]]》时只好把京剧的一套搬上评剧舞台。"公堂"这一场戏是以包公为主的,故而唱起来主要是京剧。有时,就连陈世美也得随着唱几句西皮原板, 秦香莲也要跟着唱几句京剧散板。这样一半京剧,一半评剧,听起来很不协调。解放后,魏荣元演包公这个角色,剧院领导提出要以评剧的唱法演出。当时,魏荣元采取了评剧老生的唱法。"公堂"这一段,唱词和京剧不同,腔调也比较简单。这种唱法虽然改变了舞台上半京半评 的情况,但是,这次尝试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很多的,特别重要的是声音不像,唱腔贫乏,达不到包公这个人物的要求,所以失败了。后来,魏荣元又开始了第 二次探索,在音乐工作者的具体帮助下,从根本上解决了他的唱法,也就是把原来的正调降低四度,称它为"越调"。正调的调门比较高,唱起来很吃力,而 "越调"比较低,唱起来比较舒服,听起来声音比较宽厚有力。这样包公的音乐形象就出来了,也就有了发展唱腔的余地。第三次整理《[[秦香莲]]》的时候,在[[包公]]的创腔工作中,魏荣元又做了一些尝试。比如,采取花脸唱腔的发声,也就是说把它的鼻音和喉音的共鸣利用起来,再运用评剧的吐字和唱法,从声音上把花脸的特点突出出来。 这个唱段与以往的评剧包拯所唱有了明显区别:第一,唱的不再是京剧,而是评剧:第二,是评剧的调,但又是评剧没有过的调,比以往的男女同调低了4个音,被行内称为"越调";第三,吸收了京剧花脸唱腔的鼻音和喉音共鸣,粗犷浑厚,既不失评剧韵味,又很有花脸气势。  魏荣元在《[[秦香莲]]》中成功地创造了一个评剧[[包拯]],同时创出了一个新的行当--评剧花脸。这次创造不仅解放了魏先生自己,而且为评剧注入了新的活力。 魏荣元把评剧男生的的声腔如板头、反调、二六板、散板、快板、慢板基本上创建齐备,为评剧男角在舞台上崛起以及 评剧表现题材的拓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行当花脸==艺术特色==
目录1简要介绍2创立过程3艺术特色4 [[魏荣元]]嗓音宽厚宏亮,以情 声,情感充沛, 剧目折叠编 演上朴实无华,善于从唱词表面的提示下,做深层次的联想,他讲究语言逻 本段简要介绍和情感的融和, 评剧 历史发展过程 节奏和唱腔的关系 逐渐变成以女演员 他曾形象地比喻 主的一个剧种 "咬字、行腔、定节奏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 腔似流水板似渠"。尽管曲调千变万化 但强调节奏的主导地位。对于 魏荣元 在《秦香莲》里破天荒第一次采取的演唱,有人评价为" 越调粗犷奔放,节奏鲜明" 其实 即比女演员低四度的调门 除此之外 创造出评剧 还兼有婉转深沉之长。《[[夺印]]》里 花脸 腔,塑造出包拯 段就反映了他演唱上的 个丰满的艺术形象 些特点
魏荣元既是一位表 他的花脸唱腔充分发挥中音区的特色,以高音和低音为陪衬,声音浑厚行腔稳健。他的 艺术家 唱以情带声情感充沛 又是一位出 他的低音拖腔深沉含蓄音 纯美,他 评剧音乐家 垛板字句清晰气量充沛 魏荣元善于将蕴含于唱词中的深层意味展示给观众, 创造 讲究语言逻辑和情感 众多舞台 融合,在节奏和唱腔的关系中他曾 形象 ,诸如包拯 地比喻为"[[咬字]] 乌木 [[行腔]] 钟离泉、陈有才、王永祥 [[定节奏]] 虽然都不是主角,但个个栩栩如生。他的唱 被人誉为评剧魏派 似流水板似渠"
折叠编辑本段创立过程==代表 舞台上原来缺乏专门的花脸行当,在演出《秦香莲》时只好把京剧的一套搬上评剧舞台。"公堂"这一场戏是以包公为主的,故而唱起来主要是京剧。有时,就连陈世美也得随着唱几句西皮原板, 秦香莲也要跟着唱几句京剧散板。这样一半京剧,一半评剧,听起来很不协调。解放后,魏荣元演包公这个角色,剧院领导提出要以评剧的唱法演出。当时,魏荣元采取了评剧老生的唱法。"公堂"这一段,唱词和京剧不同,腔调也比较简单。这种唱法虽然改变了舞台上半京半评 的情况,但是,这次尝试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很多的,特别重要的是声音不像,唱腔贫乏,达不到包公这个人物的要求,所以失败了。后来,魏荣元又开始了第 二次探索,在音乐工作者的具体帮助下,从根本上解决了他的唱法,也就是把原来的正调降低四度,称它为"越调"。正调的调门比较高,唱起来很吃力,而 "越调"比较低,唱起来比较舒服,听起来声音比较宽厚有力。这样包公的音乐形象就出来了,也就有了发展唱腔的余地。第三次整理《秦香莲》的时候,在包公的创腔工作中,魏荣元又做了一些尝试。比如,采取花脸唱腔的发声,也就是说把它的鼻音和喉音的共鸣利用起来,再运用评剧的吐字和唱法,从声音上把花脸的特点突出出来。 这个唱段与以往的评剧包拯所唱有了明显区别:第一,唱的不再是京剧,而是评剧:第二,是评剧的调,但又是评剧没有过的调,比以往的男女同调低了4个音,被行内称为"越调";第三,吸收了京剧花脸唱腔的鼻音和喉音共鸣,粗犷浑厚,既不失评剧韵味,又很有花脸气势。目==
荣元在 派的代表作有: [[ 秦香莲 ]] 》中 成功地创造了一个评剧 的[[ 包拯 ,同时创出了一个新 ]]、《[[包公三勘蝴碟梦]]》中的[[包拯]]、《[[包公赔情]]》中 行当--评剧花脸。这次创造不仅解放了魏先生自己,而且为评剧注入了新 [[包拯]]、《[[孙庞斗智]]》中 活力。 魏荣元把评剧男生 [[庞涓]]、《[[夺印]]》中 [[陈有才]]、《[[钟离剑]]》中 声腔如板头 [[钟离泉]] 反调 《[[向阳商店]]》中的[[陈永祥]] 《[[降龙伏虎]]》中的[[秦 六板 伯]] 散板 《[[朱痕记]]》中的[[朱春登]] 快板 《[[金沙江]]》中的[[乌木]] 慢板基本上创建齐备,为评剧男角在舞台上崛起以及评剧表现题材的拓展做出了重要 《[[南海长城]]》中 贡献 [[赤卫伯]]等
==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特色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a07328lc8up|480|270|qq}} <center>评剧 魏荣元 嗓音宽厚宏亮,以情代声,情感充沛,表演上朴实无华,善于从唱词表面的提示下,做深层次的联想,他讲究语言逻辑和情感的融和, 在节奏和唱腔的关系中他曾形象地比喻为"咬字、行腔、定节奏,腔似流水板似渠"。尽管曲调千变万化,但强调节奏的主导地位。对于魏荣元的演唱,有人评价为"粗犷奔放,节奏鲜明"其实,除此之外,还兼有婉转深沉之长。 《夺印》 里的唱 就反映了他演唱上的这些特点。</center></center>
== 他的花脸唱腔充分发挥中音区的特色,以高音和低音为陪衬,声音浑厚行腔稳健。他的演唱以情带声情感充沛,他的低音拖腔深沉含蓄音色纯美,他的垛板字句清晰气量充沛。魏荣元善于将蕴含于唱词中的深层意味展示给观众,他讲究语言逻辑和情感的融合,在节奏和唱腔的关系中他曾形象地比喻为"咬字、行腔、定节奏,腔似流水板似渠"。参考资料 ==
[[Category:980 折叠编辑本段代表 魏派的代表作有:《秦香莲》中的包拯、《包公三勘蝴碟梦》中的包拯、《包公赔情》中的包拯、《孙庞斗智》中的庞涓、《夺印》中的 陈有才、《钟离剑》中的钟离泉、《向阳商店》中的陈永祥、《降龙伏虎》中的秦二伯、《朱痕记》中的朱春登、《金沙江》中的乌木、《南海长城》中的赤卫伯等。总论]]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