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

增加 509 位元組, 2 年前
增加內容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 #800000;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 </p>|-|<center><img src="https://culture.hccg.gov.tw/userfiles/5002/images/%E9%90%B5%E9%81%93%E6%AD%A3%E9%9D%A20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01&parentpath=0,145,153 圖片來自culture.hccg]</small>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前身為 [[ 台灣 ]] 臺鐵倉庫,興建年代約在西元1941-1950年間,由紅磚、杉木衍架、水泥瓦構成,室內無任何支柱,充分展現屋頂衍樑結構之美。
==簡介==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位於新竹市中心附近東大路陸橋旁,原是台鐵於1941年(昭和十六年)所興建的新竹站3-5號倉庫,於2015年時登錄為歷史建築,為一處以鐵道為主題的展演空間。
鐵道藝術村主體建築為磚造,並以木桁架屋頂鋪以文化瓦,外觀上雖已重新整理,但仍舊有濃濃的日式風格。<ref>[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186702 新竹鐵道藝術村-看藝術 追火車 溜小孩]欣傳媒</ref>二次世界大戰後因運輸與 [[ 倉儲業 ]] 務減縮,台灣各處都有些鐵道倉庫閒置,新竹站3-5號倉庫就是其中之一。
==歷史沿革==
西元1997年文建會推動「鐵路藝術網絡」計畫,在新竹市政府規劃下變為,3-5號倉庫被指定為藝術村。經過數度整修後,藝術村在西元2004年正式開館,並於西元2015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物。<ref>[https://www.hsinchucitymuseum.org/hsinchu-warehouse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新竹˙城市美術館</ref>
===賦予新生命===
1997年時在台灣省政府文化處委託學者研究廢棄的鐵路倉庫,認為鐵路倉庫具有高大及寬敞的特性,相當適合藝術展演空間,於是發起「鐵道藝術網絡計畫」。除了新竹鐵道藝術村外,也改造了 [[ 桃園 縣]] [[ 新竹 縣]] [[ 后里 ]] [[ 台中 市]] [[ 二水 ]] [[ 斗南 ]] [[ 嘉義 縣]] [[ 新營 ]] 車站等八處車站的鐵路倉庫,後來又加進了枋寮車站等,算是重新賦予了這些老鐵道倉庫新生命,在文物保留的考量下,也讓民眾多了幾處結合藝術與休閒的場所。
1997年台灣省政府文化處委託學者研究,認為鐵路倉庫具有高大、寬敞的特性,適用於藝術展演,發起鐵道藝術網絡計畫。計畫選定桃園、新竹、后里、台中、二水、斗南、嘉義、新營車站等八處車站的鐵路倉庫,後添加枋寮車站等其他站點:127。新竹車站倉庫於計畫中改建為新竹市鐵道藝術村,規劃有餐飲空間、展演區、個人工作室等。
==整修==
新竹鐵道藝術村於2004年整修後開館,在十餘年來也扶植了百餘位優秀駐村藝術家,館內分大展場、小賣店、多功能教室、駐村個人工作室及親子閱覽等區域,而不少人來這都是為了館內的「追火車月台」,館方也用心地設置了高腳椅及長桌,讓旅客們也可邊享用飲料或零食邊看火車。  根據來過的旅客表示,月台上能看見的火車頻率還蠻高的,可是不會有等了老半天等不到火車的煩腦。
而館內除了能欣賞不定期的藝術展覽,或是喜歡的話可買些駐點藝術家的作品外,室內的寬廣空間還蠻適合讓大小朋友逛逛跑跑的,絕對是一處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看藝術及追火車的休憩場所。
==今日風貌==
===在地元素與國際接軌===
今日的新竹市鐵道藝術村仍以「培育駐村藝術家」、「發展藝術教育」為主要任務,結合在地資源和國際對接,期許為新竹在地創造一個開放自由的藝術育成實驗據點。建築為 [[ ]] 造,木桁架屋頂鋪以文化瓦。戰後隨著運輸與倉儲業務減縮,倉庫遂陷入閒置,曾一度用作補習班場地。
==參考資料==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