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萬福寺 (宇治市)

移除 4,625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center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萬福寺 (宇治市)'''<br/p>|-|<center><img src="https://www.obakusan.or.jp/lang/images/kv_slide4kv_slide5.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obakusan.or.jp/tw/ 圖片來自obakusan]</small>
|}
'''萬福寺'''(まんぷくじ)是位在[[日本]][[京都府]][[宇治市]]的[[寺院]],[[黃檗宗|臨濟宗黃檗派]] 大本山。山號「新黃檗」({{lang|ja| おうばくさん}} )。本尊[[釋迦如來]]、開基(創立者)為[[隱元隆琦]],日本近世以前的佛教各派中最晚開宗之寺院。由於是中國明代福建出身的僧人隱元開山所建,從建築物、佛像、儀式到精進料理,都是中國風格,有著與一般日本寺廟不同的景觀。<ref>[https://www.obakusan.or.jp/tw/ 黃檗山萬福寺「日本最大的中國式寺院」],obakusan</ref>
===寺廟=介紹==[[東亞]][[傳統 隱元隆琦是萬福寺的開創者。隱元和尚是中國明代末期臨濟 教]]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 [[圣贤]]、历史著 表費隱通容和尚的法嗣,是臨濟正傳32世的高僧。中國福建省福州府福清縣黃檗山萬福寺的住持。受日本方的多次邀請,於日本承應3年(1654),63歲時率弟子20 人物 左右來到日本。隱元和尚編輯了被稱為受戒入門書的《弘戒法儀》,併發行了有關黃檗宗內的儀禮和規則的《黃檗清規》一書。叢林規則由此一變,推動了停滯的日本禪宗 房屋式[[祭祀]][[建筑物]] 興盛 '''廟宇'''<ref>{{cite web|title=道教宮廟組織 日本禪宗的中興之祖。德行兼備的隱元和尚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對日本文化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也由此被皇室下賜國師稱號 管理章程範例|url=https://cabu.kcg.gov.tw/Web/FileDownLoad/FileUpload/20160111175017411680.pdf|website=高雄市政府民政局|access-date=2018-04-07|archive-date=2020-10-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028062933/https://cabu.kcg.gov.tw/Web/FileDownLoad/FileUpload/20160111175017411680.pdf|dead-url=no}}</ref> 大師稱號
*關於國師稱號·大師稱號寬文13年(1673) 後水尾法皇 大光普照國師。享保7年(1722) 靈元上皇 一般包括[[道觀]]、[[ 寺]]、[[祠]]等[[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的[[家廟|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 慈廣鑑國師。明和9年(1772) 後桃園天皇 徑山首出國師。文政5年(1822) 仁孝天皇 覺性圓明國師。大正6年(1917) 大正天皇 真空大師。昭和47年(1972) 昭和天皇 華光大師。皇室對 國僧人下賜國師稱號是非常罕見 信眾[[參拜]],故这些家庙同時事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 道教[[宮觀]] 由此 稱'''宮廟''',佛教[[寺院]]可稱'''寺庙''',尊 見隱元和尚的德行備受歷代 法祖[[祭祀]]通稱'''祖廟'''或'''宗廟''', 家[[太庙]]與[[明堂]]则合稱为'''廟堂''' 的推崇
*關於隱元和尚帶來的文化恩惠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 隱元和尚帶到日本來的文化廣泛涉及美術、醫術、建築、音樂、史學、文學、印刷、煎茶、普茶料理等各各方面。 僅是 宗教 互相 界,可以說對當時整個江戶時期的文化帶來了全面的 影響 、習合的情況 。除此之外 如佛道雙修 隱元和尚還帶來了隱元豆 [[三教合流]] 西瓜 [[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 蓮根 [[巫覡 教]]合流,因此廟宇的名稱、性質多變 木魚等。 甚至 同一間廟宇同 諸如明朝體、原稿用紙等我們平 具備多種性質 看到的用到的東西,都可追溯到隱元和尚那裏
== 建築影片==除了一些單體式且不設前院的廟宇外,一般都有一個獨立的[[門 (建築物)|門]]為入口,如[[神道坊]](廟宇[[牌坊]])、[[山門]]、[[鳥居]]等,也代表進入[[廟宇]]或[[結界]]範圍。入門之後為[[神道 (道路)|神道]],可通往參拜之處。<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e9bZqT71Yc廟宇主體建築稱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後來也指供奉仙真聖賢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寶殿]],有些則稱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規模較大的寺廟常有多個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廟宇周圍會有[[廟宇林| 鎮守の森]],有守護廟宇的神聖意義,也有些是作為[[風水林]]。 ==類型與名稱=alignment=center 「觀」,原指[[宮殿]]的高大門[[闕]],後因歷代帝王常請方士或道士夜觀星象、制定曆法於「觀」,後來用以指[[道士]][[修道 (道教)| 修道]]的居所,即[[道觀]],也作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築物名稱,如[[玄妙觀]]與[[白雲觀]]。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會以「宮」命名,兩者又合稱「[[宮觀]]」。dimensions=480 民間信仰中的寺廟命名多元,傳統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為帝、后、妃或[[王爺信仰| 王爺]]級的寺廟才會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宮」命名。例如[[媽祖]]曾先後在[[元代]]、[[清代]]獲[[皇帝]]冊封為天妃、天后,於是部分[[媽祖廟]]命名為天妃宮、天后宮;[[關羽]]被尊為協天大帝,於是一些[[關帝廟]]也命名為[[協天宮]];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廟宇也會稱為「宮」,如香港、[[澳門]]一些由[[民間釋教]]信徒開設的[[觀音廟]]名為[[水月宮]]。今日多數神廟都稱「宮」。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為高階神明的廟宇,供奉[[三清]]的廟宇名稱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名稱包含[[北極殿]]、真武殿等。 [[寺廟]]原指「[[寺院]]」「寺」原係朝廷辦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為官廨別稱。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寺]]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寺]]中某[[某院]]也逐漸成為僧人居所代稱。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清真寺]]」。container=frame「庵」或「庵堂」本來是指結草為屋,後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也有一些[[民間釋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廟宇命名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廟宇也有命名為「庵」如[[福州白龍庵]]。 「[[巖仔| 巖]]」本來指位於山窟或依山崖處據險而築的佛寺,供奉[description=[ 清水祖師]4K] 的廟宇也常命名為[[清水巖]]。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 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儒教]]的 廟包括祭祀[[孔子]]的[[孔廟]],以及祭祀聖賢、[[烈士]]、祖先的「[[祠]]」,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又被民眾視為祈福消災的[[神明]],遂與民間信仰結合變成民間寺廟,例如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廟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處,部份廟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歲]]的[[代天府]]、奉祀[[池府千歲]]的[[海埔池王府]]、奉祀張李莫府三千歲的[[五條港安西府]]、奉祀[[張天師]]的[[天師府]]或廣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審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廳]],作為廟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與[[菩提講堂]]。[[一貫道]]場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聖堂」等。 「壇」是舉行祭祀的高臺,在古代東亞常與政府祭祀相關,如[[天壇 (消歧義)|天壇]]、[[地壇]]、[[先農壇]]、厲壇等,其中天壇、[[天公壇]]也成為常見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名稱,如[[新竹天公壇]]、[[臺灣首廟天壇]]。另外,一般私人設立的神壇也常稱「某某壇」。 “廟”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為祭祀場所名稱,如[[武廟]]、[[文昌廟]]、[[文武廟]]、[[媽祖廟]]、[[王爺廟]]、[[城隍庙]]、[[義民廟]]、祭祀[[后羿]]的[[三嵕廟|三嵕(zōng)廟]]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廟稱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對於[[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稱為[[神宮]],小型的神社則稱為「 京都の庭園 [[祠 (神道)|祠4K]]」,或作「小祠」、「小堂」。MANPUKU-JI Temple The Garden of Kyoto }} </div>越南傳統信仰中的寺廟,除了與中國相同的類型外,[[村社]]裡還有一種稱為「亭 (越南)|Đình」的寺廟,供奉村社保護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場所稱為「[[御嶽 (琉球)|御嶽]]」,其中一些屬於寺廟形式。{{-}}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
[[Category: 927 宗教建築;陵墓‎ ]]
51,46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