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高山反应

增加 89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高山反应</big>'''|-|<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248e43ae9e97bd20.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185557&sid=6398807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File:align= light|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中文名称;高山反应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症状;头痛、头晕、
|-别名;山晕 也可能产生;浮肿
| align= light|预防的方法有;登山上升的速度不宜太快
严重贫血者都;不宜进入高原地区
|}
'''高山反应''':由于登上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而发生的反应。一般 [[ 健康 ]] 人在海拔四千米以上有 [[ 头痛 ]] [[ 头晕 ]] [[ 恶心 ]] [[ 呼吸困难 ]] [[ 心跳加快 ]] 等症状。也叫 [[ 山晕 ]] ,是缺氧的一种,缺乏内源氧。<ref>[ https://wenda.so.com/q/1414046885729877 高山反应和高山症有什么不同?], 360问答 , 2017-12-15</ref>
==发病机理==
当人们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时一般人需要2-3个月的时间,慢慢适应当地的低氧环境,使人们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并能进行一般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脑力及体力活动,有一应的临界限度。急性高山反应一般多发生在登山24小时,一般进入高原1-2周内就能适应当地的高山气候条件。
如果人不能适应高山低氧环境则要发生高山病,如高原性 [[ 心脏病 ]] ,高原性 [[ 细胞增多症 ]] ,高原性 [[ 高血压 ]] ,高原性 [[ 低血压 ]] 。长期居住高原者,机体能渐渐的适应高原地区的特殊的气候条件,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机体各部机能有相应的变化及改变,主要是 [[ 呼吸系统 ]] [[ 循环系统 ]] 较为明显,在高原地区大气与肺泡中的氧分压之差随着登山高度的变化而缩小。
直接影响肺泡与气体交换,血液携氧和结合氧在组织中释放速度致使机体供氧不足,产生缺氧。初次登山者由于低氧而刺激呼吸中枢,引起早期通气增加,那么机体要吸入更多的氧气进行代尝,海拔越高,大气中氧分压越低,机体缺氧程度也就相应加重,运动强度也是影响高原反应的程度,除此之外,如精神过度 [[ 紧张 ]] [[ 疲劳 ]] [[ 感染 ]] [[ 营养不良 ]] [[ 低温 ]] [[ 受凉 ]] 等因素对发病也有影响。
==形成原因==
高山病形成的原因是由于 [[ 高度愈高 ]] [[ 空气愈稀薄 ]] [[ 气压就愈低 ]] ,因此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但是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含量仍然不变,为使血液中维持人体所需之含氧量,故必须增加红血球的含量,但人体自动增加红血球之含量需要几天的时间,因此在刚进入山区时,会因为高度突然增高,人体来不及适应,而产生体内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形,高度愈高,过渡时间愈短,产生的反应就愈剧烈,这种生理反应一般称为高山病。
高山病的症状有: [[ 呕吐 ]] 、耳鸣、 [[ 头痛 ]] 、呼吸急迫、 [[ 食欲不振 ]] 、发烧、 [[ 睡意蒙眬 ]] ,严重者会出现 [[ 感觉迟钝 ]] 、情绪不宁、 [[ 精神亢奋 ]] 、思考力、记忆力减退、 [[ ]] 、视、 [[ ]] 、味觉异常、 [[ 产生幻觉 ]] 等,也可能发生浮肿、 [[ 休克或痉挛 ]] 等现象。
==肺水肿==
高原肺水肿的临床表现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为3%,在急性高原反应的基础上,当到达海拔4000m以上则发病,也可在快速登上2500m时发病,所以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也可迟到3-10天才发病,症状如 [[ 头痛 ]] [[ 胸闷 ]] [[ 咳嗽 ]] [[ 呼吸困难 ]] [[ 不能平卧 ]] ,个别严重者可有出现尿少,咯多量血性泡沫样痰,甚至神志不清,寒冷与呼吸并感染可加重缺氧,咳嗽或劳累也可为重要诱因。治疗上要早期给予吸氧,每分6-8lc,有肺水肿者可用50%-70%酒精吸入氧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严禁大量饮水,尿速20-40mg,立刻静推或40-80mg口服,每曰2次口服2-3天,利尿期间注意补钾观察脱水有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也可采用0.25氨莱碱溶于50%GS40ml,缓慢静推以降低肺动脉压口服强的松或静脉缓滴入氢化可的松,减少毛细血管渗透及解除支气管痉挛,有呼吸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立即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病情稳定后转到较低的海拔地区继续给予治疗。
==脑水肿==
高原性脑水肿,又称高原昏迷或高原脑病发病率低,但较易引起死亡,多见于快速进入4000米以上,发病急,多在夜间,主要原因急性缺氧所引起的脑部小血管痉挛和通透性增加,产生脑水肿。患者除早期高原反应症状外,伴有 [[ 颅内压增高 ]] 现象, [[ 剧烈头痛 ]] [[ 呕吐 ]] 还可出现 [[ 神导恍惚 ]] ,抑郁或兴奋儋妄精宰症状,个别患者 [[ 出现抽搐 ]] ,以 [[ 嗜睡 ]] [[ 昏睡 ]] [[ 昏迷 ]] [[ 脉率增快 ]] [[ 呼吸极不规则 ]] ,瞳孔对光反应迟钝, [[ 视神经系统头水肿 ]] [[ 出血 ]] 等现象。
治疗首先连续给吸氧95%的氧气和5%的二氧化碳,清醒后仍应间断给氧,用50%GS甘露醇,速尿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急素E等治疗,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细胞代谢,提供足够的能量促进恢复可的请使用中枢N兴奋剂,如洛贝林、可拉明等,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时的抗感染措施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到低海拔处继续治疗,有的登山者还会出现眼部综合症,出现视网膜出血。
==注意事项==
1.刚到高原,每一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 [[ 胸闷 ]] [[ 气短 ]] [[ 呼吸困难 ]] 等缺氧症状,严重的会有 [[ 头痛 ]] [[ 全身肌肉痛 ]] [[ 失眠 ]] 等症状。但这并不说明您不能适应高原,这种反应是很正常的,如果能够正确地保护自己,1-3天后,一般都可使上述症状好转或消失。但反应缓解之后,并不是就可为所欲为,更应该控制自己的行为,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人们常常提倡用吸氧来缓解不适。当然,吸氧能暂时解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停止吸氧后,症状又会重新出现。这样便延缓了适应高原的时间。我们主张,如果你上述症状不很严重,特别是在静息时较轻微,最好不要吸氧,这样使你很快适应高原环境。
7.进入拉萨后的旅游行程安排很有讲究,不可盲目。要先到低海拔的地方,再到高海拔的地方。
8.一旦发生高原反应也不必恐慌,要视其反应的程度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反应较低,可采取静养的办法,多饮水,少运动,一般一段时间后会消失或减弱;如果反应较重,影响到了睡眠,可服用一些药物帮助治疗;如果反应太重,就可到医院进行治疗,输液、吃药、吸氧等, [[ 拉萨 ]] 有很好的专门治疗高山反应的医院及医师,而且较好的宾馆也有很好的这方面的医务室,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如果实在受不了高原反应的折磨,只好乘最早的航班返回内地了,一般情况可以立即得到缓解。
9.常有传说有人在 [[ 西藏 ]] 因高原反应而丢命的,其实真正丢命的原因一般都是因高原反应而引起的迸发症。所以一般都会劝说有 [[ 感冒 ]] [[ ]] [[ ]] [[ ]] [[ ]] [[ ]] 的病变,严重 [[ 贫血 ]] [[ 高血压 ]] 病人不要进藏,就是怕因高原反应而引发这些疾病。
10.尽量选择条件好一点的宾馆入住,使自己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可以得到很舒适的休息,这样可以从心理上及生理上得到放松,有利于克服高原反应。另外,睡眠时尽量开窗,让空气流通,并尽量靠近窗户睡觉。
初入高原者应减少体力劳动,以视适应程度逐步增加劳动量,高原的劳动环境大多处于4000米以下,劳动能力影响比平原要降低30%-50%,应注意保暖,防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初入高原时应多食 [[ 碳水化合物 ]] [[ 多种维生素 ]] [[ 易消化食品 ]] ,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可提供等等糖和增加肺部弥散能力,以便提高机体进入高原的适应能力,绝对禁止饮酒,高山病人入睡时应最好采取半卧位,减少右心静脉回流和肺毛细血管充血。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要注意保温,高原地区气候干燥,加强粘膜及皮肤的护理,防止皮肤干裂。
登山上升的速度不宜太快,最好步调平稳,并配合呼吸,同时要视坡度的急缓而调整,使运动量和呼吸成正比,尤其避免急促的呼吸。上升的高度应逐渐增加,每天攀爬的高度应控制,以适应高山气压低,空气稀薄的环境。行程不宜太紧迫,睡眠、饮食要充足正常,经常性地作短时间的休息,休息时以柔软操及深呼吸来加强循环功能及高度适应,平常应多作体能训练以加摄氧功能。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g0808ho6zqu|480|270|qq}}
<center>“难受”的高原反应</center>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