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旧唐书

增加 384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图片,增加分类
[[File:旧唐书3.jpg|缩略图|旧唐书: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 (石敬唐)|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唐]]命[[张昭远 (唐朝)|张昭远]]、[[贾纬]]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后晋[[开运 (石重贵)|开运]]二年(945年)书成。]]
《'''旧唐书'''》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 (石敬唐)|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唐]]命[[张昭远 (唐朝)|张昭远]]、[[贾纬]]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后晋[[开运 (石重贵)|开运]]二年(945年)书成<ref>《旧五代史》卷84《晋少帝纪四》开运二年六月“监修国史刘昫、史官张昭远等以新修《唐书》纪志列传并目录二百三卷上之”。</ref>,时因[[刘昫]]为[[宰相|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
《'''旧唐书'''》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 (石敬唐)|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唐]]命[[张昭远 (唐朝)|张昭远]]、[[贾纬]]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后晋[[开运 (石重贵)|开运]]二年(945年)书成<ref>《旧五代史》卷84《晋少帝纪四》开运二年六月“监修国史刘昫、史官张昭远等以新修《唐书》纪志列传并目录二百三卷上之”。</ref>,时因[[刘昫]]为[[宰相|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 原名《唐书》<ref>赵莹与刘昫进上唐史者,均未用过“《唐书》”之名,《[[册府元龟]]》卷554《恩奖》作“一云开运二年史馆上新修前朝《李氏书》”,卷557《采撰三》作“晋少帝开运二年史官上新修《李氏书》纪志列传共二百一十三卷并目录一卷,都计二十帙。”</ref>,《[[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欧阳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右 (唐昭宗)|天右]]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ref>[[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一六「旧唐书前半全用实录国史旧本」条指出:“(宣宗)本纪书吴湘狱桉至千馀字;(懿宗)本纪咸通八年并将延资库计账贯匹之数琐屑开入,绝似民间计簿;其除官必先具旧衔再入新衔,如以某官某人为某官,下至刺史亦书于本纪;是以动辄累幅,虽邸抄除目,无此繁芜也。然亦有未可轻訾者,凡本纪只略具事由而其事则详于列传,此书如庞勳之乱,黄巢之乱,李茂贞、王行瑜等之劫迁,朱温之篡弑,即于本纪详之,不待翻阅各传已一览了如。”</ref>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严厉地批评《旧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ref>《进新修唐书表》是1060年8月10日(北宋[[嘉右]]五年七月[[戊戌]]),[[欧阳修]]为[[提举]]编修,[[曾公亮]]所作。</ref>,甚至有并列两传的情况,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宪 (南北朝)|曹宪]]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传裡都有[[李善]]。 基本上,《旧唐书》只是抄录现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国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ref>[[杭世骏]]在〈与赵诚夫书〉提到《唐绍传》中称“先天二年,今上讲武于骊山”,“今上”谓唐玄宗,这是沿用[[张说]]《玄宗实录》原文,不妥。(《道古堂文集》卷二十)</ref>[[唐武宗]]以后的[[唐宣宗|宣]]、[[唐懿宗|懿]]、[[唐僖宗|僖]]、[[唐昭宗|昭]]、哀五代,因无《[[实录]]》存下,则杂采各家传闻和《唐年补录》和《唐末三朝闻见录》诸书。《旧唐书》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赵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咱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ref>[[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六“旧唐书前半全用实录国史旧本”条</ref>
基本上,《旧唐书》只是抄录现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国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ref>[[杭世骏]]在〈与赵诚夫书〉提到《唐绍传》中称“先天二年,今上讲武于骊山”,“今上”谓唐玄宗,这是沿用[[张说]]《玄宗实录》原文,不妥。(《道古堂文集》卷二十)</ref> [[唐武宗]]以后的[[唐宣宗|宣]]、[[唐懿宗|懿]]、[[唐僖宗|僖]]、[[唐昭宗|昭]]、哀五代,因无《[[实录]]》存下,则杂采各家传闻和《唐年补录》和《唐末三朝闻见录》诸书。《旧唐书》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赵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咱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ref>[[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六“旧唐书前半全用实录国史旧本”条</ref> 《旧唐书》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价值。例如[[李密 (隋)|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载,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简洁有力,颇受后世重视,如《郭子仪传》,“首尾整洁,无一酿词,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于文学也”<ref>[[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六《旧唐书前半部全用实录国史旧本》条:“惟全录旧文,而旧时史官,本皆名手,故各传有极工者。如《高仙芝》、《封常清》二传,……又如《郭子仪传》。……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于文学也。……其馀列传……文笔极为简净,……五代修史诸人,如张昭远、贾纬等,亦皆精于史学。”</ref>。   《贾耽传》裡收录的《陇右山南图》和《海内华夷图》等,是[[中国地理]]上极为珍贵的资料。《旧唐书》裡更记录了大量的中国少数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迹,以及[[突厥]]、[[回纥]]、[[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历史。
从南宋[[绍兴 (南宋)|绍兴]]以后,《旧唐书》一直没有重刻,演没不闻,以至于“鬱绝不传,无所考觅”。明嘉靖年间,[[闻人诠]]自[[王延喆]]、[[张汴]]处收集残稿,重刻《旧唐书》。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沉德潜]]等人校勘两《唐书》,《新、旧唐书》同时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间,[[岑建功]]参照《[[太平御览]]》和《[[册府元龟]]》的内容,重新整理《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五十下 - [[朱此]]・[[黄巢]]・[[秦宗权]]
===参见===
*[[唐书人物列表]]
==注释=={{reflist|2}} ==外部连结===
*[http://www.sidneyluo.net/a/a16/a16.htm 《旧唐书》全文 (繁体)]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oldtangsu/jtsml.htm 《旧唐书》全文 (简体)]
==参考文献==
{{Reflist|2}}
 
[[category:中国古代历史朝代史、唐书]]
135,88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