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南山集

增加 1,841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南山集</big> '''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c-ssl.duitang.com%2Fuploads%2Fitem%2F201411%2F21%2F20141121112005_CkGCy.thumb.400_0.jpeg&refer=http%3A%2F%2Fc-ssl.duitan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73559936&t=1d8f60f7b1cefa9b55d67e49bf0d7fd3 width="300"></center>|<small>[[Filehttps:|缩略 //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8D%97%E5%B1%B1%E9%9B%86&step_word=&hs=0&pn=26&spn=0&di=7169026086108397569&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545943921%2C2267136291&os=891964477%2C2735719344&simid=3384983610%2C156404350&adpicid=0&lpn=0&ln=268&fr=&fmq=1670967918578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c-ssl.duitang.com%2Fuploads%2Fitem%2F201411%2F21%2F20141121112005_CkGCy.thumb.400_0.jpeg%26refer%3Dhttp%3A%2F%2Fc-ssl.duitang.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73559936%26t%3D1d8f60f7b1cefa9b55d67e49bf0d7fd3&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17tpwg2_z%26e3Bv54AzdH3Fks52fAzdH3Fpw2AzdH3F%3Fgw4j%3D%25C9%25CF%25Cl%25BD%25BC%25AF%26fpw6p%3Da%26st4tp%3Dd9&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EsMiw1LDYsNCw3LDgsOQ%3D%3D 来自 呢 |居中|[ 链接]]]</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南山集
作品别名;戴南山集
作 者;戴名世
创作年代;清代
|}
'''南山集''',又名戴南山集,清戴名世(公元1653年—1713年)撰。戴名世,清代文学家,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戴名世的弟子尤云鹗把自己抄录的戴氏古文百余篇刊刻行世,由于戴氏居南山冈,遂命名为《[[南山集偶抄]]》,即著名的《[[南山集]]》。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十月,左都御史赵申乔以“狂妄不谨”的罪名弹劾戴名世,表面原因就是《[[南山集]]》。后来此案牵连人数达三百人之多,是清前期较大的一桩文字狱案。此后,南山集被封,直至清中叶道光以后,南山集才多留传于世。<ref>[ https://www.qushici.com/wenxue/baike/13708.html 《南山集》 - 文学百科], 趣诗词网 , --2021年4月9日</ref>
==书籍简介==
另外,戴名世品性高傲不羁,对达官贵族和那些欺世盗名的无耻文人非常痛恨。他在《[[南山集·北行日记]]》中就说自己常“酒酣论时事,吁嗟咄嘻,旁若无人”。这些犀利的言辞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隐疾”,遭到忌恨。他在《[[与刘大山书]]》中曾说自己“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语获罪”。即使这样,他最终还是“以言语获罪”,这在当时也是一个正直文人悲剧性的必然命运。
戴名世,清代文学家。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又号忧庵。 [[ 安徽 ]] 桐城人。因家居桐城南山,后世遂称“南山先生”,也称为“潜虚先生”。
==作者生平==
戴名世幼时家境相当贫寒,对他来说,这是一个窘困多艰的时期,也是一个发愤立志的时期。其坎坷不平的 [[ 生活 ]] 经历,以及由此而来的生活磨炼,不仅铸就了戴名世独特的性格特征,而且也为他日后的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戴名世自幼即刻苦上进,力学古文不辍。他“一日不读书,辄忽忽如有亡失;但得一书,往复观玩,可以忘寝食”(《[[与朱生书]]》)。戴名世六岁开蒙就读,十一岁熟背《[[四书]]》、《[[五经]]》,被乡里长辈公认为戴氏这“秀出者”(《[[戴母唐孺人寿序]]》)。由于孜孜不倦的追求,戴名世年未及弱冠即善为古文辞,二十岁起开始授徒以养亲,二十八岁以秀才入县学,不久后以拔贡生入京师,补为正蓝旗教习。
戴名世十三年的开馆执教,使其对社会对生活都有了较深刻和理解和 [[ 认识 ]] 。在明清之际炽热的民族思想推动下,戴名世在青少年时期就日渐树立起“视治理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戴名世三十四岁时被督学使者李振玉荐入国子监。作为一个正直的文士,他不愿“曳候门之裙”,因此只能过着冷落、孤寂的生活。此后,他在京师与徐贻孙、王源、方苞等人相聚,往往“极饮大醉,嘲谑骂讥”,使达官贵人们侧目。戴名世与方苞等人的结合,是以针砭时弊、振兴古文为共同旨趣的。他们每每“酒酣论时事、吁嗟咄嘻,旁若无人。”(戴名世《[[北行日记序]]》)。这毫无疑问招来了公卿大夫们的仇视和攻击。而他们在古文创作方面的长期切磋研讨,也有力地推动了古文的;他们的古文创作 [[ 实践 ]] ,又哺育着桐城派的涎生。
戴名世早就立下了“欲上下古今,贯穿驰骋,以成一家之言。……则于古之人或者可以无让”(《[[初集原序]]》)的宏大愿望。当时,因为明史资料散逸颇多,有些又失于记载,因此尚无人能写明史。而戴名世每以史才自负,他很想仿效《[[史记]]》形式,作出纲目,然后广泛搜罗资料,相互参证,力求真实,写出一部有价值的著作。因此他广游燕赵、齐鲁、河洛并江苏、浙江、福建等地,访问故老,考证野史,搜求明代逸事,不遗余力。一时之间,文名播于天下。
康熙皇帝命刑部审核此事。刑部官员从《[[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中找到了“罪证”。《[[与余生书]]》是戴名世写给他的一个门人余湛的。余湛曾偶然同僧人犁支交谈,说及南明桂王之事。犁支本是南明桂王宫中宦者,桂王被吴三桂所杀后,他遂削发为僧,皈依佛教。犁支是亲自经历过南明朝之人,他所述之事应当比较可靠。戴名世得知此消息后,忙赶至余生处,但犁支已离去,二人未能晤面。戴名世于是嘱咐余生把所听到的情况写给他,并与方孝标所著《[[滇黔纪闻]]》加以对照,考其异同,发现了一些可疑之处。于是戴名世又写信给余生,询问犁支下落,欲与其“面谈共事”。这就是戴名世因而获罪的《[[与余生书]]》的由来。
其书中云:“……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今以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闽越,永历之帝两粤、帝滇黔,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昭烈之在蜀,帝昺之在崖州,而其事渐以灭没?……”《[[与余生书]]》直接写出了南明政权弘光、隆武、永历三壬年号,且信中又将南明小王朝与三国时期偏居川中的蜀汉、南宋末年退守崖州的宋帝昺相提并论。这毫无疑问触动了清统治者敏感的政治神经。 [[ 康熙 ]] 龙颜大怒,刑部遂穷究猛治,以“大逆”定狱,提出了株连九族的惩办意见,拟将戴名世凌迟处死,其“弟平世斩决,其祖、父、子孙、兄弟、伯叔父兄弟之子,俱解部立斩,其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十五岁以下子孙、伯叔父兄弟之子,给功臣为奴”。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二月又下诏“法外施仁”,把戴名世凌迟改为斩首,其家人等皆加恩宽免。
与此事有瓜葛被株连者甚众。为刻《[[南山集]]》出资的尤云鹗、刻《[[南山集·孑遗录]]》的方正玉、为《[[南山集]]》作序的方苞等人以绞刑论处。后来康熙又出于收买人心的需要,将原定处死的近百人改为流徒黑龙江宁古塔,罚入汉军旗籍。这时余湛已先死于狱中。后来康熙得知方苞擅长古文,是个难得的人才,遂又下令将其召回,赦免其罪,加以任用。又因《[[南山集]]》多采用方孝标《[[滇黔纪闻]]》中所载南明桂王明史事,遂牵连至方氏宗族,一并治罪。当时方孝标已经去世,亦因《[[滇黔纪闻]]》文字案被剖棺戳尸,妻儿等人被发配流放于黑龙江(后亦被宽免),财产尽没入官。《[[南山集]]》案牵连人数达三百人之多,是清前期较大的一桩文字狱案。而戴名世、方孝标的所有著作及书板被清查以烧毁,列为禁书。戴名世死后,由其弟辅世自京扶梓回故里,葬于所居南山冈砚庄之南。
==案件缘由==
戴名世究为何故被赵申乔参劾,二人是否真如赵申乔在奏疏中所特意声明的“素无嫌怨”?《[[南山集]]》一案是否罚不当罪,又何故牵连人数如此之广?历来说法纷陈。清末民国初人周贞亮在无名氏《[[记桐城方戴两家书案]]》辩证后所附“识语”说,戴名世会试时名列第一,殿试却屈居第二,仅为“榜眼”,而状元赵熊诏就是赵申乔之子;且戴名世在士林中素享盛名,赵熊诏则才名不显,当时不少人传言赵因贿赂而为状元,赵申乔故 [[ 先发制人 ]] ,罗织罪名置戴于死地,以断他人追究之想、塞他人议论之口云云。这一传闻听来虽不为无理,但真凭实据却难以稽考。戴名世与明末清初时的一批遗民毕竟是不同的,他是清王朝科举进士,他早年与清廷不合作的态度到了后期已发生明显转变。他于桐城南山砚庄“隐而复出”,就是他改变态度与清廷合作的突出标志,他已经开始积极为清政府服务了。
《[[南山集]]》一案,究其原委,只是因为戴名世《[[与余生书]]》中叙弘光帝南京一段,并于文中书“永历”年号等;至于《[[孑遗录]]》,虽然记述了明季桐城被兵乱始末,有弘光年号,但也并无特别直接触犯清廷权威的言论。对于南明年号问题,乾隆四年曾修明史,特别到了嘉庆朝,皇帝特谕:甲申以后存福王年号,丙戍以后存唐王年号,戊子以后存桂王年号。这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因写南明年号而获罪的问题了。《[[南山集]]》案之所以处置如此酷烈,株连如此广泛,还是由当时清王朝的政治大气候所决定的,也就前文所说的清廷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钳制的需要。中国历史上许多王朝在创建不久,几乎都要紧系文网,对文人进行弹压与恐吓,这似乎已成惯例,而清代尤甚。《[[南山集]]》案发时,明清之际的一批遗民如顾炎武、黄宗羲、冒辟疆等人虽已故去,但他们提倡“反清复明”、讲究“夷夏之别”的影响仍然存在,其弟子布于天下。清廷兴“庄氏《[[明史]]》案”、“《[[南山集]]》案”,无非是借此起到敲山震虎、杀一儆百之作用。由于清政府抓住此事大作文章,《[[南山集]]》案就由单纯的年号、明史事而渲染成了旨在谋反的叛逆之举,戴名世也因此被推进了万劫不复的绝境,连清廷重臣大学士李光地亲自出面,“欲疏救于万死一生之地”,也“卒不可得”。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e0828flf4qx|480|270|qq}}
<center>2019年春茶荒木藏·南山集</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650 中國史料]]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