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杭州评话

增加 724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杭州评话 又称</big>'''|-|<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36d2736da3d73dba.jpg width=" 杭州大书300" ,是流行于浙江省杭州市及周边地区 ></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808458&sid=6021259 来自 呢图网 曲艺品种。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杭州评话源自南宋时期的古代曲艺,明末清初逐步形成,至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进一步成熟。杭州评话由一人采用杭州方言说表,叙事中可不时插入模拟代言内容,夹叙夹议。|-
2008年6月, 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杭州评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lign= light|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杭州评话
别名 杭州大书
始兴年代 南宋时期
流行地区;杭州 经典书目;《东汉》《西汉》等 代表人物;李自新  杭州遗产类别;曲艺
遗产编号;Ⅴ-53经典书目《东汉》《西汉》等|}
代表人物李自新'''杭州评话'''又称"杭州大书",是流行于[[浙江省]][[杭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曲艺品种。
遗产类别 杭州评话源自[[南宋]]时期的古代 曲艺,明末清初逐步形成,至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进一步成熟。杭州评话由一人采用杭州方言说表,叙事中可不时插入模拟代言内容,夹叙夹议。
2008年6月, 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杭州评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 编号名录。<ref>[https://www.docin.com/p-467689747.html 杭州评话.doc] , 豆丁网 2012-08-5324 </ref>
代表性 国家级非遗 传承人 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
胡正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陈鹤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李伟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李自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王超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张祖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查看更多 目录1历史沿革2艺术特点3艺术流派4经典书目5传承保护6荣誉表彰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杭州评话的历史渊源,一般认为可上溯到南宋时期临安(今杭州)的古代曲艺"说话",以及"讲史"和"小说"。据《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武林旧事》《醉翁谈录》等古籍记载,南宋临安的瓦舍(娱乐场所)中,"说话"伎艺十分兴盛。当时的说话艺人主要在瓦舍、茶馆演出,也常被大户人家召去,在堂会上演出。
明末清初,现代意义上的杭州评话逐步形成。至清道光、咸丰年间,出现了王春乔、谢万春等一批艺人,拥有众多的听众群体,形成了杭州评话中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并于道光十九年(1839)成立了杭州评话的艺人行会组织"杭州评话社",民国四年(1915)更名为"杭州评话温古社",时年杭州评话艺人达八十余人。==历史沿革==
杭州评话的历史渊源,一般认为可上溯到南宋时期临安(今杭州)的古代曲艺"说话",以及"讲史"和"小说"。据《[[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武林旧事]]》《[[醉翁谈录]]》等古籍记载,南宋临安的瓦舍(娱乐场所)中,"说话"伎艺十分兴盛。当时的说话艺人主要在[[瓦舍]]、[[茶馆]]演出,也常被大户人家召去,在堂会上演出。 明末清初,现代意义上的杭州评话逐步形成。至清道光、咸丰年间,出现了[[王春乔]]、[[谢万春]]等一批艺人,拥有众多的听众群体,形成了杭州评话中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并于道光十九年(1839)成立了杭州评话的艺人行会组织"杭州评话社",民国四年(1915)更名为"杭州评话温古社",时年杭州评话艺人达八十余人。 据老艺人 [[ 陈俊芳 ]] 回忆,1930年为了促进说书艺术的发展,曾经在杭州大世界举办过一次为期一个多月的杭州、苏州评话交流演出活动。说明当时杭州评话的影响已经扩展到江苏等地。
从1937年杭州沦陷到1945年日寇投降,这段时间处在"莫谈国事"、因言致祸的白色恐怖中,评话艺人已不能再集会结社了。随着艺人的星散,评话温古社也随之解体。虽然其间杭州评话艺人和原来"评词普育社"的艺人合并在一起,取名"说书人联谊会",但实际上是很少有活动了。艺人为了生计,疲于奔命。
1968年,曲艺团被撤销,不仅资料散失殆尽,而且艺人有的下放,有的转业,使杭州评话遭到了空前的浩劫。杭州评话的发展又陷入了停滞时期。
"文化大革命"虽然使杭州评话遭到了重创和破坏,但到"文化大革命"后期,一些业余评话演员,相继演出。如 [[ 马来法 ]] 等业余评话演员的创作和演出,为杭州评话的复苏,吹拂了春风。
1977年, [[ 李伟清 ]] 组织在杭的评话艺人,演说评话节目。
1978年,杭州市曲艺工作者协会恢复成立, [[ 李伟清 ]] 被选为主席,评话队成为曲协下属的一支演出队。1978年3月,由原来的曲艺团和滑稽剧团部分演员合并,组成杭州曲艺队。
1979年9月,在曲艺队的基础上成立杭州滑稽曲艺剧团, [[ 胡九皋 ]] 增任副团长。
1981年9月,撤销杭州滑稽曲艺剧团,分别成立杭州曲艺团和杭州滑稽剧团。
1996年,杭州市文化局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将杭州曲艺团和杭州滑稽剧团合并,成立杭州滑稽艺术剧院,评话成为其中的一个演出队。
折叠编辑本段 == 艺术特点== 折叠 === 表演方式=== 杭州评话的表演方式为一人用杭州地方话说表。在叙事中可不时插入摹拟代言,夹叙夹议,突出评议。书中人物代言的第一人称称"白",用事拟人物的语言、语气、语调来代言。用以叙述故事进展及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描绘、分析、评议的则称"表",即第三人称--说书人的语言。此外还有七言韵文,作为叙事中的"赋赞"(俗称赋儿),有《 [[ 帅堂赋 ]] 》《 [[ 花园赋 ]] 》《 [[ 盔铠赋 ]] 》《 [[ 阵战赋 ]] 》等等,在叙说中增强节奏和渲染气氛。
表演中人物的动作、身势、口技、表情均为摹拟象征性的。故事人物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五种类型。一个表演者在一次演出中要先后演许多人物角色,"跳进跳出",即兴表演,人物角色从说书艺人的抑扬顿挫变化中区分出来。用音调的降低与升高,甚至于沉默、怒吼中,表现故事人物的喜怒哀乐、情绪变化和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要从脸上的表情显露来区分。将人物的声音、语气、表情分别描述表演出来,使听众、观众一听就知道这是小生,这是花旦,这是大花脸,这是白鼻头,这是小花脸。声调中分出抑、扬、顿、挫,有畅,有低,有高,有延绵不断、慢而不断、快而不乱。
折叠 === 演出道具=== 杭州评话使用的道具有: [[ 书桌 ]] [[ 桌围 ]] [[ 椅子 ]] [[ 醒木 ]] [[ 折扇 ]] [[ 手帕 ]] 。醒木用于故事叙说中制造气氛,折扇和手帕在摹拟性表演中作为道具,用来比似刀、枪、剑、旗、书信等等。 ===特点技巧===
折叠特点技巧
杭州评话的主要特点是"评",即说书时一方面描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性格,另一方面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夹叙夹议。以第三人称"评人、评事、评情、评理"。说书人的主要技巧是对一部书的说表,采取"组关子、铺路子、镶肉子"等艺术手段,书路清晰,具体有"明、暗、倒、插;伏、惊、补、刹;绝、对、澄、略;绎、宫、私、合"十六种技法。
折叠编辑本段 == 艺术流派== 从清代晚期开始,杭州评话逐步形成了以 [[ 王春乔 ]] 为首的" [[ 王派]]"和以 [[ 谢万春 ]] 为首的" [[ 谢派]]",以及以 [[ 戚芝麟 ]] 为首的" [[ 戚派]]"  王派的主要特点是重说不重演,通过细腻的说表,真切地描述环境、情节和人物的性格。有"书不重头,话不哕唆;有书则说,无书则表;说表不清,犹如钝刀杀人;表书不清,听客不明;衬托不到,听客直跳;讲口不用劲,只怕没人听;说书只怕瘟"等说书诀窍。同时,说表时还要穿插放"嬉头"(噱头),以增加趣味性。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评"。王派主要书目有《[[岳传]]》《[[三国]]》《水浒》《[[杨家将]]》《[[大明英烈传]]》等
除了说表又重演。其 主要特点是 重说不重演, 通过 细腻 蹄、蹦、纵、跳的身段动作和喜怒哀乐 脸部 情的变化 真切地描述环境 以及结合口技(模仿鸟兽鸣叫 情节 打哆嗦 风雨雷电、鸣钟擂鼓、锣声号声、器械碰击、关门落门等声音),把 人物 的性格。 演说得 "书不重头,话不哕唆; 书则说 色。[[口技]] 无书则表;说表不清 吸取自[[南宋]]的"[[叫声]]"技艺 犹如钝刀杀 ;表书不清,听客不明;衬托不到,听客直跳;讲口不用劲,只怕没人听; 结合 说书 只怕瘟"等说书诀窍。同时 说表时还要穿插放"嬉头"(噱头),以增加趣味性。另外,还 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评" 所发展 派主要书目有《 岳传 [[汉书]] 》《 三国 [[西游记]] 》《 水浒 [[飞龙传]] 》《 杨家将 [[金台传]] 》《 大明英烈 [[济公 ]] 》等。
除了 是王派中的一支,但从评词中转过来的艺人,一直自称为"戚派"。据老艺人[[鲍瀛洲]] 表又重演。 主要特点 中原因 通过蹄、蹦、纵、跳 [[戚芝麟]]在唱评词时 身段动作和喜怒哀乐 老师是[[戚玉堂]],而戚玉堂在评词中被认为是戚派创始人。他 脸部表情的变化 成名学生是[[戚芝麟]] 以及结合口技(模仿鸟兽鸣叫、打哆嗦和风雨雷电、鸣钟擂鼓、锣声号声、器械碰击、关门落门等声音) 当戚芝麟转入说评话后 就拜王派传 物演 [[汪凤麟]]为师,而他的一批学生也转 得有声有色 大书 口技 因此 吸取 后来从评词转说评话的艺人,都 南宋 称为戚派。据此,杭州评话中 的" 叫声戚派" 技艺,艺人结合说书 有所发展 应该从[[戚芝麟]]开始 派主要书目有《 汉书 [[海公案]] (又名 西游记 大红袍 )、 飞龙传》《金台传》《济 [[包 案]] 》等。
戚派是王派中的一支,但从评词中转过来的艺人,一直自称为"戚派"。据老艺人鲍瀛洲说,其中原因是戚芝麟在唱评词时的老师是戚玉堂,而戚玉堂在评词中被认为是戚派创始人。他的成名学生是戚芝麟,当戚芝麟转入说评话后,就拜王派传人汪凤麟为师,而他的一批学生也转说大书。因此,后来从评词转说评话的艺人,都自称为戚派。据此,杭州评话中的"戚派",应该从戚芝麟开始。戚派主要 ==经典 书目 有《海公案》(又名《大红袍》)、《包公案》等。==
折叠编辑本段经典书目
传统书目
杭州评话长篇传统书目有五十余部,分讲史类(俗称长靠书),如《 [[ 东汉 ]] 》《西汉》《 [[ 三国 ]] 》《 [[ 隋唐 ]] 》《 [[ 岳传 ]] 》等;公案类(俗称官带书),如《 [[ 包公 ]] 》《 [[ 大红袍 ]] 》《 [[ 施公 ]] 》等;侠义类(俗称短打书),如《 [[ 水浒 ]] 》《 [[ 金台传 ]] 》《 [[ 七侠五义 ]] 》《 [[ 小五义 ]] 》等;另有神怪类的如《 [[ 西游记 ]] 》《 [[ 济公 ]] 》《 [[ 封神榜 ]] 》等。
现代书目
杭州评话现代书目有 《51 《[[51 号兵站 ]] 》《红军长征》《 [[ 铁道游击队 ]] 》《伏魔传》《 [[ 莫问奴归处 ]] 》《林海雪原》《 [[ 山东马永贞 ]] 》《杭州白蝴蝶》《 [[ 洪峰英雄 ]] 》《茅山风云》《 [[ 周总理来到楼外楼 ]] 》等。 ==传承保护== ===流传现状===
折叠编辑本段传承保护
折叠流传现状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杭州评话的演出场地锐减,演出场所太少。此外,大部分老艺人均已退休,后继乏人。诸多优秀传统的杭州评话书目面临失传。
折叠 ===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传承杭州评话,从1998年起,杭州市滑稽艺术剧院开始收集当代"说书艺人"演出书目,包括光盘、磁带、著书、获奖证书复印件等。鼓励说书艺人上电视台、电台演播,参与省、市曲艺方面丛书的出版汇编。从2001年开始,通过评进青少年或学校办班说书讲课,让杭州评话走进青少年,培养观众群,培养传承人。杭州市曲艺家协会也在保护杭州评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19年11月,《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 》公布,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获得"杭州评话"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折叠 === 传承人物李自新(1933-),浙江杭州人,1952年拜任光麟为师,学习杭州评话,成为谢派第五代传人。1953年进杭州评话温古社,5月登台演出《东汉》,1958年温古社并入杭州曲艺团,李自新也加入该团。1960年,进余杭县文化馆领证说书。1962年成立曲协,为理事。1979年余杭县曲艺队成立,招工进队演出评话,1982年回到杭州曲艺团(1994年并入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一直到退休。2009年被文化部评为杭州评话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李自新]](1933-),[[浙江杭州人]],1952年拜[[任光麟]]为师,学习杭州评话,成为谢派第五代传人。1953年进杭州评话温古社,5月登台演出《[[东汉]]》,1958年温古社并入杭州曲艺团,李自新也加入该团。1960年,进余杭县文化馆领证说书。1962年成立曲协,为理事。1979年余杭县曲艺队成立,招工进队演出评话,1982年回到杭州曲艺团(1994年并入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一直到退休。2009年被文化部评为杭州评话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 王超堂 ]] ,1945年出生于 [[ 杭州 ]] ,师承 [[ 李伟清 ]] 。1977年和 [[ 蒋有霖 ]] 学说《 [[ 大明英烈传 ]] 》。创作演出《 [[ 孙中山 ]] 》等。其中《 [[ 东鉴寺斗智 ]] 》《潘杨案》《 [[ 刘伯温出山 ]] 》《乾隆下江南》《 [[ 大明英烈传 ]] 》《江南药王胡雪岩》等都在浙江电视台直播;《 [[ 岳传 ]] 》等评话还在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上选播。曾任省、市曲艺家协会理事。 ===入选非遗===
折叠入选非遗
2007年,杭州评话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杭州评话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折叠编辑本段 == 荣誉表彰1958年5月11日,杭州市首届曲艺会演在大华书场举行,杭州评话《模范李裕银》获创作奖。==
1978年12月7 1958年5月11 日, 浙江省业余文 杭州市首届曲 创作节目 会演在 杭州 大华书场 举行, 参演的短篇 杭州评话《 周总理来到楼外楼 [[模范李裕银]] 》获 优秀 创作 奖、优秀表演 奖。
1980 1978 年12 月7日 马来法、张永春 浙江省业余文艺 创作 节目会演在杭州举行,参演 短篇 杭州评话《 茅山风云 [[周总理来到楼外楼]] 在全国 优秀 短篇曲艺 品评 中获二等 、优秀表演 奖。
1982年3月29日 1980年12月 浙江省1980年文学艺术获奖 [[马来法]]、[[张永春]]创 品授奖大会在杭州举行, 杭州评话《 [[ 茅山风云 ]] 获文学 在全国优秀短篇曲 作品 荣誉 评奖中获二等 奖。
1988 1982年3月29日,浙江省1980 文学艺术获奖作品授奖大会在杭州举行 ,杭州评话 徐永华著的 乾隆下江南 [[茅山风云]] 》获 第二届"杭州 奖"二等 术作品荣誉 奖。
1988年,杭州评话[[徐永华]]著的《[[乾隆下江南]]》获第二届"杭州文艺奖"二等奖。 2013年,杭州评话《 [[ 斗牛 ]] 》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作品类(曲艺类)"群星奖"。 ==濒危状态==
濒危状态
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
一、 大部分老艺人均已退休,过半的老艺人已年逾七十,后继乏人。诸多优秀传统的杭州评话书目面临失传。 二、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杭州评话的演出场地锐减,杭州现存八家老年茶室书场,仅存的老艺人因无演出场所而无法传艺。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y3112xnhklo|480|270|qq}}
<center>武林调、杭州评话 《医动的心》</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