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夏衍

增加 2,05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夏衍 ( 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
| 圖像 = [[File:夏衍.jpg|缩略图|夏衍|center|[http://pic.baike.soso.com/pqpic/baikepic/28470/ori-20131219173104-848569855.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5%A4%8F%E8%A1%8D/1251442/14417707/4e4a20a4462309f76472dd0b710e0cf3d7cad68e?fr=lemma&ct=cover 来自大众网图片]]]| 圖像說明 = 作 家、文艺评论家、翻译
| 出生日期 = 1900年10月30日
| 國籍 = 中國
}}
''' [[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彭埠镇严家弄,毕业于浙江省立甲重工业学校(浙江理工大学前身)。 中国著名文学、 电影、 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 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浙江新潮》。从浙江省立甲重工业学校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入明治专门学校学电工技术。留学期间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27年夏衍被日本驱逐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夏衍同鲁迅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成立后任执行委员,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日友协会长、中顾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
*公元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十月三十日(农历九月初八),
[[File:夏衍 不同时期照片.jpg|缩略图|1[https://gss3.bdstatic.com/-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a4149d5f221f95caa2f595b4f9177fc5/7a899e510fb30f2471b97422cf95d143ad4b03eb.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5%A4%8F%E8%A1%8D/1251442/0/7a899e510fb30f2471b97422cf95d143ad4b03eb?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出生于浙江省仁和县(后属杭县)严家弄27号。<ref>{{cite news|url=http://www.zj.xinhuanet.com/celeb/2004-03/17/content_1799723.htm|title=夏衍 }} . .新华网 . 2015-08-04</ref>
*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夏衍入德清县立高等小学,两年后高小毕业,考试名列第二,回到杭州,进泰兴梁坊当学徒约8个月。
[[File:夏衍1.jpg|缩略图| [https://gss3.bdstatic.com/-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a4149d5f221f95caa2f595b4f9177fc5/7a899e510fb30f2471b97422cf95d143ad4b03eb.jpg 原图链接][https://gss0.bdstatic.com/-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4471bd308518367aa98978df1e738b68/4e4a20a4462309f76472dd0b710e0cf3d7cad68e.jpg 夏衍][https://baike.baidu.com/pic/%E5%A4%8F%E8%A1%8D/1251442/14417707/4e4a20a4462309f76472dd0b710e0cf3d7cad68e?fr=lemma&ct=cover 来自大众网图片]]]  
*公元1915年(民国四年)九月,夏衍被德清县公费保送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色科学习。
*公元1926年(民国十五年)三月,明治专门学校毕业,获工学士学位。4月,免试入九州帝国大学工学部冶金科。10月初,夏衍赴东京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驻日神田总支部党委、组织部长,在日本各地华侨和留学生中宣传革命,发展党员。
[[File:著名作家夏衍 刘文韬 摄.jpg|缩略图| [https://gss1.bdstatic.com/-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0dd4a5eb563d26972ad30f5f65fbb24f/e850352ac65c1038fe7b56e3b5119313b07e898e.jpg 著名作家夏衍 刘文韬 摄][https://baike.baidu.com/pic/%E5%A4%8F%E8%A1%8D/1251442/0/e850352ac65c1038fe7b56e3b5119313b07e898e?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公元1927年(民国十六年)年初奉命回国。5月,受国民党通缉并被开除党籍。6月,经[[郑汉先]]、[[庞大恩]]介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 爱情婚姻 ===
[[File:夏衍一家.jpg|缩略图| [https://gss3.bdstatic.com/7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5c017989cfea15ce45eee70b86003a25/9a504fc2d5628535bae7c52d96ef76c6a7ef63b2.jpg 夏衍一家][https://baike.baidu.com/pic/%E5%A4%8F%E8%A1%8D/1251442/0/9a504fc2d5628535bae7c52d96ef76c6a7ef63b2?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夏衍留学后,母亲挂念着他,尤其是他的婚姻,于是开始为夏衍物色对象,最后选中了后来升任杭州纬成丝织公司驻上海总经理的长女[[蔡淑馨]]。蔡淑馨原在杭州读书,后转入浙江女子师范学校。1924年暑假,夏衍来到杭州正式相亲,两人彼此心仪。1925 年,从省女师毕业的[[蔡淑馨]],在校长的鼓励下也来到日本,进入了奈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于是,夏衍在京都租了一套小木屋,也就是照片中的这幢透着浓浓爱意和诗意的小木屋。以后每逢假日,夏衍便常和[[蔡淑馨]],还有朋友们来这里小聚。
==复刊==
[[File:《救亡日报》在桂林复刊.jpg|缩略图| [https://gss2.bdstatic.com/-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1fc46dd8b63533faf1b6942c98d2fdca/b7fd5266d0160924ad0446cdd30735fae7cd34c6.jpg 《救亡日报》在桂林复刊][https://baike.baidu.com/pic/%E5%A4%8F%E8%A1%8D/1251442/0/b7fd5266d0160924ad0446cdd30735fae7cd34c6?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1939年1月10日,《救亡日报》在桂林复刊。夏衍主持《救亡日报》作风严谨,一丝不苟。作为总编辑的夏衍,一直主笔撰写社论和时评,理直气壮地宣传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和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为。《救亡日报》在抗日宣传中的影响不仅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注意,也引起了反动派的嫉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直接导致了《救亡日报》在桂林的劫难。1941年1月17日,蒋介石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命令",宣布新四军"叛变",取消新四军番号,还命令全国报纸都必须刊登颠倒是非的"中央社"电讯稿和"军委命令",以掩盖事实真相。夏衍坚持拒绝刊登这则诬蔑"新四军叛变"的消息电稿。
==夏衍作为==
[[File:夏衍5.jpg|缩略图| [https://gss0.bdstatic.com/9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f9c2dac03edbb6fd215be2243924aba6/a8773912b31bb0515001dd13317adab44aede0e0.jpg 夏衍][https://baike.baidu.com/pic/%E5%A4%8F%E8%A1%8D/1251442/0/a8773912b31bb0515001dd13317adab44aede0e0?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中国三十年代开始的左翼戏剧运动的先驱者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对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无论从戏剧的表现内容,还是戏剧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都在对 " 五四"以来中国话剧优秀传统继承的基础之上, 进行了许多开艺术先河的创造性探索, 营造了自己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夏衍创作的着力点,在于通过关注大时代里普通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的精神悲欢,来提示社会政治和革命的主题。夏衍大多将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 寓托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内心冲突中, 从简单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反映出激荡的时代特征, 让读者和观众听到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以一种近乎平庸的写实精神反衬出波澜壮阔的时代生活,将高度的社会政治意识、饱满的政治热情与艺术创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这使他在同时代剧作家同行中脱颖而出, 并获得了自己的文学史地位。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