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寒冷指数

增加 2,670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寒冷指数'''是生态学一个名词。 历史名词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称<ref>[https://www.sohu.com/a/424683671_100132744…”


'''寒冷指数'''是生态学一个名词。

历史名词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称<ref>[https://www.sohu.com/a/424683671_100132744 文字记载前的1500年的历史都发生了什么],搜狐,2020-10-14</ref>,例如“禅让”,传说古代实行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献:有尧举舜、舜举禹<ref>[https://www.sohu.com/a/238753369_100011282 尧舜禹时期之中国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变迁],搜狐,2018-07-01</ref>、禹先举皋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

==名词解释==

寒冷指数又称风冷力指数,[[风寒]]指数,是在冷应力区间表示失热的[[指标]]。

人们在野外低温、强风、潮湿和衣着单薄的情况下,就会感到寒冷;但是当[[气温]]在冰点附近。如果衣着达到饱和时,也不一定感到严寒(Pugh,1966)。只有当气温低于0°C,并有强风吹拂时,人体的对流耗热量迅速增大,才会使寒冷感觉增强。克服寒冷的生理机制是皮肤表面血管收缩和发抖。行为机制则是:(1)改换暖和干燥的衣着;(2)迅速从风雨中撒离到室内或局部遮蔽处;(3)运动;(4)改变饮食,增加基础代谢热产生。

风寒指数的来源及发展

在北极或南极考察经常面临极端的寒冷威胁。风寒这个术语就是由Siple(1939)在南极探险研究中提出来的。在南极停留斯间,在野外开阔当风的条件下,Siple和Passel进行了试验,他们用塑料筒(长15cm,直径6cm)做容器,装满水(250g)后测定其冻结速率,观测每小吋进行一次,测定值以凝结时释放的热量表示,单位为Kcal*m-2*h-1。Siple和Passel在1945年发表了他们的试验结果和根据这次试验的89次观测资料拟合的计算风寒的经验公式。

以后,Court(1948)又重新利用Siple和Passel的资料进行拟合,对其公式中的常数作了修改,但公式的结构没有任何变化,Burton和Esholm(1955)认为Siple和Passel公式计算的风寒指数太高;因为,第一,风对耗热量的影响没有考虑衣着磨损的类型和大小;第二,人的舒适程度主要是根据裸露部分(如脸和耳)感觉的极端情况。而不是根据整个身体的热量平衡测定的,即使身体有衣着保护,从手指(形如小圆柱)的热量输送比从腿部(形如大圆柱)要大得多;第三,在吹雪条件下皮肤上蒸发冷却的比率会增加。他们的研究在Massey(1959)研究冻疮时得到证实。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269,04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