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97
次編輯
變更
博爱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center>'''博爱'''<br><img src="https://img1.artron.net/auction/old/art2036/d/art2036033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20360330/ 圖片來自雅昌艺术网]</small> |}'''博爱'''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 bó ài,意思是广泛地 [[ 关爱 ]] 所有人。
==释义==
[love for humanity;fraternity;brotherhood] 广泛地爱一切人,特别是对朋友或同胞的爱;兼爱
==出处==
《说苑·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 [[ 清净无为 ]] ,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
==例句==
===1、谓广泛地爱一切人。===
宋 [[ 欧阳修 ]] 《乞出表》之二:“臣闻愚诚虽微而苟至,可以动天;大仁博爱而无私,未尝违物。”
《孝经·三才章》:“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
===2、广施爱心。===
唐 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词语信息===
==词语解释==
根据著名语言大师吕叔湘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
博爱,是对全人类的广泛的关爱,与爱情中的爱完全不相同。
博爱是一种特殊的爱,很 [[ 无私 ]] 的爱,因为爱的对象是全人类,所以程度上绝对不会是像“爱情”的“爱”一样。
博爱是要人与人之间有一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那么最基本的条件是“人人平等”“有一颗热忱的心”但是,博爱的“爱”是有程度限制的,因为这种爱因为范围的广泛,所以只能是一种“泛泛的爱”最简单的对博爱的定义就是“对其他人有一种热忱的心,去帮助所有需要关心的人”。
爱是能让人心胸广大的,既然心中有了爱,再暴躁的人也会在爱的感召下变得柔情似水。百炼精钢都能化为绕指柔,可见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然,这种爱并不是滥施滥爱。博爱乃为仁者之爱。
有人说博爱是 [[ 舶来 ]] 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其实在中国战国时代墨家就有“兼爱”的论述;唐代的韩愈有“博爱之谓仁”的说法。我们使用这个概念一定要既有继承学习又有发展创新,使其赋予时代精神。博爱是以爱人为基础,包括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爱生命、爱人类的生存环境、爱大自然、爱人类的劳动创造、爱文明进步、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从人类的发展来看,提出和明确博爱的思想,是人类成熟的表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因此,理所应当的要成为教育的,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
博爱是要人有博大的心怀,要能容得下大千世界,尤其面对成长中的儿童少年,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大量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只要有适宜的成长环境,每位儿童少年都能健康发展成为人才。
博爱是人与人交流,共存的保障,是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心议题。因此,它应是公理,是共同的信念,不只是解决“何以为生”,而是解决“为何而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宪法》对公民的要求,是公德,是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做到的。而博爱是其原动力,它可以让每个人对遵守公德有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因为博爱是人生活的哲学、崇高的信念,是人的思想、言论、工作、活动的指南,可以把“五爱”由有意识的行为变成无意识的习惯。如果“慎独”是对人自律自省的重要标志,那么博爱是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克制自己的自由,这是一种持久的真情、理性和道德的力量。
博爱要求每个人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主动自觉地投入这场非常的斗争———2003年的“非典”时期完全显示了博爱的深刻内涵和无比的力量。
博爱是一种宽容,不少人都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作为 [[ 座右铭 ]] ,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也应“一分为二”。所以要容纳和善待所有的学生,接受每一位成长和发展中的儿童少年。要善于体谅、理解有过错或不良行为的学生。所以出现过错,问题原因不全在学生自身,常常是成长环境使然,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和认识的改变逐渐得到解决。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让贫困家庭、流动人口、不完整家庭的子女能平等地受到良好教育,有平等的竞争起跑线,这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这一要求应该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科学地评价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这就需要在关爱的前提下对评估对象有全面细致的了解。能发现他们的品德、智慧上面的闪耀点,看到其积极的态度,挖掘其潜力,给予表扬和鼓励,找准时间、场合,让评估起到正效应,并可以长期起作用。出于对学生爱心和责任心,要少用横比,多用纵比,激励要常用,但同时要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