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變更
← 較舊編輯
較新編輯 →
密须国
移除 4,426 位元組
,
1 年前
以“密须国,即密国。”替换内容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big>周朝诸侯国</big> '''
|-
| [[File:楚国1.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806/0CE50A4644CB2987B8D6FD6392D843657F009920_size60_w580_h487.jpeg 原图链接][https://feng.ifeng.com/ 来自 大风号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分封君主''' :周武王
'''国 都''' :不详
'''建立时间''' :公元前1046年
'''建国之君''' :不详
'''亡国之君''' :不详
'''灭亡时间''' :不详
'''史书记载''' :《[[春秋左氏傳]]》
|}
'''密须国''',是中国历史上[[周朝]]的一个姞姓[[诸侯国]]<ref>[https://user.qzone.qq.com/64012756/infocenter 周朝诸侯国],QQ空间,2020-01-23</ref>。位置在今中国甘肃省灵台县,在商朝时为方国之一。
[[黄帝]]的后裔姞姓密须氏,迁徙至甘肃灵台繁衍生息,后迁徙至河南新密。
远在唐虞夏三代时,在今甘肃灵台县有叫密须古地,至殷商时商武丁王时期,正式封赐密须国。
商末时,联合[[崇国]],侵占邻邦阮部落。
公元前1057年,密须国为[[周文王]]所灭。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封同姓诸侯,密须氏建立密国,经历了[[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四朝后,被[[周恭王]]派兵所灭。
后密须氏迁至河南新密境内,重建密国,古城邑在大隗镇。
春秋时,密国被[[郑国]]所灭,成为郑的附庸。
==国名由来==
密须国以附近的密山而得名。密山又称吴山,它是东西蜿蜒数百里的千山山脉东段临达溪河的一个小山头。密须国的都邑在密城(今灵台县百里镇),这里一面依山,三面环水,面积一百多亩,北面临河岸汉唐古城墙遗址尚存。
台地之南有一块十数亩大的高台,相传是密须国当年的宫城遗址,至今,还有一颗唐代的古槐枝繁叶茂地生长在台地边缘。那时,
密须国
境内气候湿润,丘陵山区林木茂盛,河谷平地已经垦种农作物,谷子是当时主要农作物品种,人们已有了修窖储备粮食的观念。
==文献典籍==
*卜辞中商人惯称密须国为“须”或连称“密须”,周人称“密”或连称“密须”。
*《[[诗经·大雅·皇矣]]》中有“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周祜,以对天下”
*《[[诗经·笃公刘]]》中有“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史记·周本纪]]》中说:“明年,伐密须。”《左传》昭公十五年条下注释说:“密须,姞姓国也,在安定郡阴密县。”
*《[[元和郡县志]]》记载灵台县:“天宝元年改为灵台县,今县理西有阴密故城
,即
古密须国也。”
*《[[舆地广记]]》记灵台县沿革:“商时
密
须
国
之地。”
*《[[资治通鉴外纪]]》有文王受命“三年伐密须”,“西伯伐邗,问太公:‘吾用兵熟可?’曰:‘密须氏疑于可,我先伐之。’管叔曰:‘其君天下之明君,伐之不义
。
’太公曰:‘先王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西伯曰:‘善’。遂侵阮徂共而伐密须。密须之人自缚其君而归西伯。”
*《[[烈女传·仁智·密康公母]]》
密康公之母,姓隗氏。周共王游于泾上,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王田不取群,公行下众,王御不参一族。夫粲美之物归汝,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康公不献,王灭密。君子谓密母为能识微。
*诗云:“无已大康,职思其忧。”此之谓也。
*颂曰:密康之母,先识盛衰,非刺康公,受粲不归,公行下众,物满则损,俾献不听,密果灭殒。
*《[[柳宗元集·卷四十四·非国语上]]》
非曰:康公之母诚贤耶?则宜以淫荒失度命其子,焉用惧之以数?且以德大而后堪,则纳三女之奔者,德果何如?若曰“勿受之”,则可矣。教子而媚王以女,非正也。左氏以灭密征之,无足取者。
==视频==
<center>
===春秋战国疆域变化===
{{#iDisplay:f0369krrrlv|5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Imycd
14,55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