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扶余国

移除 12,497 位元組, 1 年前
清空页面
[[File:扶余国.jpeg|有框|右|<big>扶余国地图</big>[https://p0.itc.cn/images01/20210611/0e5e882fda1545a8b0d1535a7997b570.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471610446_121095816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扶余国'''又作“ 夫余国”等,公元前2世纪— 公元494年的[[少数民族]]政权,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国家,前期王城在吉林省 吉林市,后期王城在吉林省 农安县。 扶余人聚居于今日中国东北,那里谷物丰盛,余粮颇多。扶余国从前2世纪立国到494年 东扶余国被 高句丽灭国为止,历时约700年。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扶余、高句丽可能为日本民族的起源。此外,沃沮、东濊都是扶余的兄弟民族。美国一位[[人类学家]] 贾德·戴蒙认为扶余就是 布里亚特人,前四、五世纪从 贝加尔湖移居东北。扶余一名最早出现在 逸周书,名凫庾,是九夷之一。[[松嫩平原]]上有一种树,树上有种盐可食用,古代部分越人到了松嫩平原,他们把食用这种盐的人叫扶余。这是扶余名称的另一解释。
 
==疆域==
 
根据《后汉书》卷85的〈东夷列传〉:扶余国<ref>[https://www.sohu.com/a/122386695_501362 东北民族政权——扶余国],搜狐,2016-12-23 </ref>,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位置相当于今日中国辽东及[[朝鲜半岛]]。
 
扶余国的起源地(位于今吉林、辽宁北部)、[[黑龙江]]南部,大体以扶余王城(吉林省长春市)为中心,包括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松原市、四平市、白城市,辽宁省昌图县、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凡辽宁省昌图县以北,吉林省洮南县以东,至吉林省双城县(今黑龙江省双城市)以南,皆其国土”。扶余最强盛之时,疆域达到万里长城以北,南达高句丽、东达挹娄(满族先祖<ref>[https://www.sohu.com/a/147644120_158953 中国历史上与满族有关的主要国家、部族 恩古伦时期] ,搜狐,2017-06-10</ref>)、西接鲜卑,方圆约二千里(三国时期的一里约有今日450米,方圆二千里即约900公里的范围)。
 
==历史==
 
扶余国最早在史书出现的地方是《史记》,在卫满朝鲜于公元前108年被灭国时就已存在。后来在解夫娄时,[[宰相]]阿兰弗(有“右辅”的意思)假借“天帝”的话而篡位,解夫娄东迁。为分辨这两个扶余,史书一般称前者为“北扶余”,东迁后的为“东扶余”。
 
至西汉时期,被划入玄菟郡。[[汉武帝]]年,扶余开始向汉朝进贡。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扶余王曾来到洛阳。之后到了三国时代,辽东半岛被公孙氏支配。后来扶余受到鲜卑的攻击,慢慢步向衰亡。至晋太康时,为慕容廆所破,旋即复国。最后在[[北魏]]被同是肃慎族系的勿吉(一说高句丽考瑞亚)所灭亡。唐薛仁贵征高句丽,尝攻拔之。金朝置蒲与路,明朝置福余卫,皆扶余之音转也。
 
东夫余即西迁夫余之东的夫余,亦即以夫余前期王城为中心的夫余东夫余之名,始见于公元414 年建立的《好太王碑》,后来又见于12和13世纪,即宋,元时期撰成的《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但东夫余之名,不见于中国[[史书]]的记载。关于东夫余的问题,是中外史学界还有争论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东夫余之名的出现,当和夫余的西迁有关,[[东晋]]永和二年(公元346 年)正月,”初,夫余居于鹿山,为百济所侵,部落衰散,西徙近燕,而不设备”.⑨从文献所载, 当时夫余,高句丽,百济的方位和国内外情况来看,这里所说的”为百济所侵”是错误的,但有的认为当为”高句丽所侵之误”。笔者认为这一看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公元346 年前后,正是高句丽连遭前,后燕侵袭之时.公元342 年,前燕慕容大举进攻高句丽,丸都被毁,宫室被烧@.公元400 年,后燕进攻辽东,”拔新城,南苏二城,开境七百余里,徙五千余户而还”⑩.公元346 年前后的高句丽,既无力,也无暇进攻夫余,同时在346年以前,也没有高句丽进攻夫余的记载.据载,夫余西徙近燕的原因,实为前燕所侵而引起的.夫余西迁之地,即夫余后期的王城,亦即后来[[渤海]]的扶余府和辽代黄龙府之地,在今农安。夫余迁都到今农安以后,直到公元494 年,才被勿吉所逐而灭亡。公元405 年,高句丽和前,后燕争夺辽东,玄菟两郡获胜@后,在”辽东,玄菟等数十城,皆置官司以相统摄”∞. 高句丽占据辽东以后,乘夫余西迁后,部落衰散,而无设备之机,好太王二十年(公元410 年),一便以”东夫余旧是邹牟王属民,中叛不贡”为借口,大举攻占东夫余.所谓”中叛不贡”,有各种不同解释,笔者认为当指公元346 年,夫余西迁后,依附于慕容燕,和高句丽中断了来往,长达60 余年(公元346-410 年)之久.《好太王碑》中所说攻占的东夫余即指原北夫余的东部亦即指在西迁夫余之东的夫余.这一看法的根据是:《新唐书?流鬼传》云:”达末娄自言北扶余之裔。高丽(即高旬丽)灭其国,遣人度(渡)那河,因居之,或日他漏河,东北流入黑水”。从”高丽灭其国”可确证是指高句丽好太王二十年(公410 年)攻占东夫余的[[问题]]。一部分东夫余人渡那河(那河或日他漏河,指今第一松花江)居住,建立达末娄即豆莫娄国.《魏书?豆莫娄国传》云:豆莫娄国”旧北扶余也.”《新唐书? 流鬼传》云:”达末娄自言北扶余之裔。”这是东夫余即北扶余,旧北扶余的可靠证明.由此可知,东夫余是他称,而北扶余则是自称。所谓旧北扶余,是因北夫余即夫余已经灭亡,故云旧北扶余或旧夫余。还有,好太王攻占东夫余以后,派遣到该地的镇守[[官员]]是”北夫余守事”.好太王任命牟头娄为”北夫余守事”@.这是以东夫余即北夫余的根据之一。
 
《好太王碑》中所说的”军到余城,而举国骇服”。这一余城,即北扶余王城,亦即夫余 “初,居于鹿山”的夫余前期王城。这一看法的根据是:公元410 年,高句丽好太王攻占东夫余城后,高句丽又沿用,成为高句丽北部边防重镇——扶余城。到公元668 年,唐派”李绩劫等拔高丽(即高句丽)扶余城。”在这一高句丽的扶余城条下,胡三省注云:”扶余国之故墟,故城存其名。”可证高句丽的扶余城,即”扶余国之故墟,”亦即夫余前期的王城。
 
推定夫余前期王城在今吉林市龙潭山,龙潭山车站,东团山一带的根据是:这里是西团 山文化(青铜时代文化)的遗迹,遗物分布最为密集,最丰富的地区。同时,这里还有汉代夫余和东晋以后高句丽时代的遗迹,遗物。今吉林市龙潭山。龙潭山车站,东团山一带,是[[长城]]以北,汉代文物最丰富的地区。从西团山文化和汉代文化分布的密集和丰富情况来看,这里当是古代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今吉林市龙潭山,东团山南部的帽儿山一带,已发掘出土大批汉代夫余人的木椁墓。这和夫余人死后”尸之国南山上”,以及”有椁无棺”∞的记载相符。把夫余前期王城推定在今[[吉林市]]龙潭山,龙潭山车站,东团山一带的根据,因在拙着中已有论述四,不再赘述。 
 
夫余在公元346 年,”西徙近燕”后,夫余一分为二,一是以夫余前期王城为中心的夫余,即东夫余;二是西迁到今农安,以夫余后期王城为中心的夫余.公元410 年,高句丽好 太王攻占的是东夫余。公元494 年,勿吉攻占的是西迁到今农安一带的夫余。《好太王碑云:高旬丽始祖邹牟”出自北夫余”,而不说”出自东夫余”,因为邹牟王时,夫余即北夫余 还没有一分二,还没有东夫余之名,所以《好太王碑》云:邹牟王”出自北夫余”.《好太王碑》又云:好太王二十年(公元410 年),攻占东夫余,而不是说攻占夫余或北夫余,因为好太王当时攻占的不是夫余的全部,而是夫余的一部分,即东夫余,并不包括西迁的夫余。由此可知,《好太王碑》所云:邹牟王”出自北夫余”,公元410 年攻占的是”东夫余”;是非常确切可靠和符合[[历史]]实际的。
 
《三国史记》卷1 和《三国遗事》卷1,皆云高句丽始祖东明(即邹牟,朱蒙)出自东扶余。但在《三国遗事》卷1 北扶余条又云:”东明帝继北扶余而兴,立都于卒本川,为卒本扶余,即高句丽之始祖”。这都说明把东夫余看做北夫余的问题,二者是一个夫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说东明出于东扶余也不是错误,但从东扶余出现的年代来说,还是《好太王碑》所云,邹牟”出自北夫余”的记载更符合[[历史]]实际,更为可靠。
 
==古代东北的民族构成==
 
在距今两千多年[[生活]]在东北南部的貊族开始大迁移。一部分南迁与华夏族融合,一部分北移与沿族接近。当时,东北共有四个古族系:一个是东北南部的古商族(汉族)系;二是东北西部的东胡族系;三是东北东部的肃慎族系;四是东北中部的濊貊族系。《长春县志》记载这一时期的长春古族多为肃慎族。先后有肃慎族、扶余族、高句丽族、靺鞨族、[[契丹族]]、女真核、[[蒙古族]]、满族在这里生息繁衍,从事农牧业生产活动。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长春地区已从原来的单一民族聚居区,发展为多民族的杂居地区。史籍《后汉书·东沃且传》、《三国志·沿传》都记载当时在长春一带濊族等多个民族活动的情况。
 
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松嫩草原人口约有3万左右。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先后有夫余族、高句丽族、靺鞨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在这里生息繁衍,从事农牧业生产活动。夫余为北方的古国名,亦作凫臾、扶余,是古东北亚民族秽貊别族所建,据说也是满族族源之一。高句丽和百济的王室(被统治阶层为另一民族三韩中的马韩人)都是来自夫余人。此外,北沃沮、东沃沮、秽等都是夫余的[[兄弟]]民族。那里谷物丰盛,余粮颇多,所以夫余人的性格都很温厚。大约在战国或西汉初,黑龙江松嫩平原南部,即今郭尔罗斯草原(松原大庆南部地区)大部及吉林省中部地区,秽貊族的一个支系夫余族,是北方松嫩草原的主民。夫余族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很发达,手工业也较发达。于公元3世纪建立了政权,建起了个夫余王国。其国殷富,“方二千里,户八万”,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民族政权国家。
 
魏晋之际,夫余国向魏、晋朝贡。三燕(前燕、秦、后燕)时期(公元337—407年),夫余国有城和村两级建制。公元410年(晋安帝义熙六年),高句丽国好大王伐夫余国,“攻破城六十四、村一千四百”。因屡遭鲜卑、高句丽的攻击而衰落,公元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被勿吉所灭,居民分散迁徙。
 
夫余国最强盛之时,疆域达到[[万里长城]]以北,南达高句丽、东达挹娄、西接鲜卑,方圆约二千里。夫余国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汉时归玄菟郡统辖;魏时臣服于辽东公孙氏政权;晋时又常去中原朝贡。
 
夫余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民族国家,由橐离国王子东明南下所建,后为勿吉所灭。一部分居民东迁并成立了东夫余国(后为高句丽所灭),立世约700年。
 
==视频==
===<center> 扶余国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江城夜话-扶余国传奇</center>
<center>{{#iDisplay:d0505czyt9s|560|390|qq}}</center>
 
<center>《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enter>
<center>{{#iDisplay:l324553hc0l|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14,62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