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高马得

增加 11,718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高马得男,江苏省南京市人。一级美术师。在漫画、儿童读物画、国画均有显著成绩,获1992年国务院特殊津贴。漫画创作在…”
高马得男,江苏省南京市人。一级美术师。在漫画、儿童读物画、国画均有显著成绩,获1992年国务院特殊津贴。漫画创作在四十年代即见知艺坛,在贵阳自立办《国民画报》宣传,在重庆,主编《商务日报》星期漫画版,在《新民报》,在上海《大公报》主编漫画版,任《漫画日刊》编委,拙作《张果老倒骑驴,向着尼主走,背着尼主行》入选当代《漫画家辞典》。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高马得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赣州市

出生日期
1917

逝世日期
2007


职业
画家

毕业院校
天津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

主要成就
获国务院专家待遇获漫画“金猴奖”国家一级美术师

代表作品
《画戏话戏》、《画碟余墨》、《马得水墨小品》等

目录
1简介
2生平
3爱情
4个人成就及荣誉
5主要作品
6评价
7相关作品
折叠简介
高马得
高马得

高马得,男,(1917-2007),江苏省南京市人。著名国画画家。在漫画、儿童读物画、国画均有显著成绩,获1992年国务院特殊津贴。四十年代以漫画见称,多年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六十年代醉心于中国戏曲,遂以中国画形式描绘戏曲人物,笔墨简练洒脱,形象生动传神,情趣妙生,耐人寻味。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由北京、上海、江苏、香港、台湾等地出版个人画册,近年来又出版了《画戏话戏》、《画碟余墨》、《马得水墨小品》等,获国务院专家待遇,获漫画“金猴奖”,1993年在江苏省国画院离休。1999年出版个人大型画册。2007年因病去世。 高马得以画戏曲人物闻名,他把漫画艺术表现上的夸张特点和中国画技巧结合起来,并借鉴了中国京剧艺术的程式,随意点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所绘人物以生动多趣见长。形神兼备,雅俗共赏。高马得的人物画最近几年在海外比较受收藏家喜爱,画廊展售的比较多,另有许多作品参加国际拍卖。台湾的艺术市场更是欢迎高马得作品,但在北京的画廊则较少看到他的作品。他的人物册、扇、卷等形式的作品主要由香港拍卖行来拍卖,香港的其他几家拍卖行则很少拍卖。拍卖的价格还不算高。

折叠生平
高马得
高马得

1917年1月生于江西省赣州市。1926年入天津抉轮小学和抉轮中学。1943年进天津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渔捞专业学习,后患病,病中自学美术,奠定了后来从事专业的基础。1942年至1944年,高马得任贵州省贵阳市民营《国民画报》主编。1945年加入中华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作品在重庆参加争民主反独裁反内战漫画展,在延安参加延安、重庆木刻、漫画联展。其间,曾受到叶浅予、张光宇、廖冰兄的艺术指导。1946年成为全国漫画作家协会会员。同年起先后任重庆<商务日报>星期漫画版主编、南京民营《新国民画报》主编、南京民营《江南晚报》漫画专栏编辑。1951年任上海<漫画>月刊编委。在漫画、儿童读物画、国画均有显著成绩,获1992年国务院特殊津贴。漫画创作在四十年代即见知艺坛,在贵阳自立办《国民画报》宣传,在重庆,主编《商务日报》星期漫画版,在《新民报》,在上海《大公报》主编漫画版,任《漫画日刊》编委,拙作《张果老倒骑驴,向着尼主走,背着尼主行》入选当代《漫画家辞典》。 1951年起,高马得的漫画、人物画极受大众欢迎,成为雅俗公赏的艺术精品。1978年,《三打白骨精》彩墨连环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中心ACCD(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儿童读物插图评奖会上获儿童读画物首画奖并出版。日本出版的《获奖作品集》收其八幅作品。《三借芭蕉扇》彩墨连环画在江苏省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会(1957-1979)上获一等奖并出版。《鬼趣图》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漫画展,选入《东风压倒西风》漫画集。其后又出版有彩墨组画《十五贯》。彩墨连环画《宝葫芦》《三借芭蕉扇》《东郭先生》《牛郎织女》《蛐蛐》由外文出版社以美、法、德、日文出版。五十年代创作的具有民族作风的漫画作品,如《鬼趣图》、《郭列仙酒粹》、《民间卦签》等多组作品,获1993年漫画“金猴奖”。

高马得除在国内外举办画展外,还出版多册戏曲人物画专集,1984年在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1987年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在香港集古斋,1990年在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在台湾,1993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画戏话戏》内作品被选入当代中国杂文鉴赏辞典,1994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当代著名漫画家杂文家幽默小品”《画碟余墨》,1997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马得水墨小品》一套四册(戏曲、儿童、诗志、生活),1999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公开大型画册。

2004年7月,<马得昆曲画集>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等部门颁发的最美图书奖和插图金奖,并被当做国礼赠送给第2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2006年7月,马得昆曲戏画艺术馆落户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马得先生将自己几十年来创作的《牡丹亭》、《西厢记》、《十五贯》等戏曲绘画精品100幅捐赠给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同时捐赠的还有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珍藏的昆曲典籍《六十种曲》、《盛明杂剧》、《缀白裘》等。

历任江苏省国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

折叠爱情
高马得
高马得

高马得陈汝勤:夫唱妇随做“画梦的人” 烽火岁月里,高马得和陈汝勤在重庆相识,一起交流艺术。

抗战胜利后,高马得创作大量讽刺漫画,陈汝勤在国立艺专领导学生运动。

“文革”期间,高马得受到批判,全家下放农村,夫妻相濡以沫,作品自成一格。

高马得陈汝勤小传

高马得,笔名马得,1919年生于江西赣州,祖籍南京。少年就读于天津,自学美术,多年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后调入江苏省国画院,擅长戏曲人物画,自成一格,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出版画册多种。

陈汝勤,1926年生,北京人。就读于国立艺专西画系,曾在南京新华日报社美术组、江苏美术出版社工作。致力于水印木刻和中国水墨画探索,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

在高马得和陈汝勤夫妇家里,如沐春风。这种感觉在黄苗子和郁风、丁聪和沈峻、谭雪生和徐坚白的家里似曾相识。一聊起来,这些艺术夫妇都有旧交,高马得和黄苗子、丁聪在抗战时一起画过漫画,陈汝勤和谭雪生、徐坚白是国立艺专的校友。

高马得
高马得

夫妇爱戏,以前常常一块去看戏,如今多是安坐家里看电视里的戏曲节目。戏曲界的老友吴祖光和汪曾祺去世了,汪曾祺搞戏是行家。当年高马得在北京,他们好不容易去看高马得,聊得很开心。

家里的一切都是陈汝勤打点好了,高马得乐得专心画画。在陈汝勤进里屋为我们找书的空隙,高马得笑眯眯地表示:陈老师是管家婆,我不管事。她人挺好,没有牢骚。陈汝勤一边翻书一边讲:多少年我们两人基本在一个单位。陈汝勤业余时间搞版画。1984年退休后,画点花鸟画、版画。给高马得编书。那些精心设计的书都凝聚陈汝勤的心血。在《马得戏曲人物画集》的后记中,她说:高马得这个人,画画看书是惟一的嗜好,其他什么事都不往心里去,一切顺其自然,乐观,幽默,遇到好事坏事都一笑了之,稳坐钓鱼船。

高马得的幽默就要领教。当谈到他的右眼失明时,他成了独眼龙。陈汝勤则说,当年丈夫还安慰她:老天爷不错,还给我留下了一只眼。

折叠个人成就及荣誉
在漫画、儿童读物画、国画均有显著成绩,获1992年国务院特殊津贴。

漫画创作在四十年代即见知艺坛,在贵阳自立办《国民画报》宣传,在重庆,主编《商务日报》星期漫画版,在《新民报》,在上海《大公报》主编漫画版,任《漫画日刊》编委,拙作《张果老倒骑驴,向着尼主走,背着尼主行》入选当代《漫画家辞典》。
1951年起,高马得的漫画、人物画极受大众欢迎,成为雅俗公赏的艺术精品。1978年,《三打白骨精》彩墨连环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中心ACCD(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儿童读物插图评奖会上获儿童读画物首画奖并出版。日本出版的《获奖作品集》收其八幅作品。《三借芭蕉扇》彩墨连环画在江苏省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会(1957-1979)上获一等奖并出版。《鬼趣图》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漫画展,选入《东风压倒西风》漫画集。其后又出版有彩墨组画《十五贯》。彩墨连环画《宝葫芦》《三借芭蕉扇》《东郭先生》《牛郎织女》《蛐蛐》由外文出版社以美、法、德、日文出版。五十年代创作的具有民族作风的漫画作品,如《鬼趣图》、《郭列仙酒粹》、《民间卦签》等多组作品,获1993年漫画“金猴奖”。

1994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当代著名漫画家杂文家幽默小品”《画碟余墨》,1997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马得水墨小品》一套四册(戏曲、儿童、诗志、生活),1999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公开大型画册。

折叠主要作品
五十年代创作了具有民族作风的漫画作品,如《鬼趣图》、《郭列仙酒粹》、《民间卦签》等多组作品,获93年漫画<金猴奖>。七十年代所作儿童读物画出版多册,其中《宝葫芦》一套五本,由外文出版社以美、法、德、日文出版,1978年《三打白骨精》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洲中心儿童读画物首画奖。八十年代中江苏省国画院,专门从事戏曲人物画创作,作品除在国内外举办画展外,出版多册戏曲人物画专集,1984年在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1987年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在香港集古斋,1990年在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在台湾,1993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画戏话戏》内作品被选入当代中国杂文鉴赏辞典,1994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现代著名漫画家杂文家幽默小品”、<画碟余墨>,1997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事得水墨小品》一套四册(戏曲)(儿童)(诗志)(生活)1999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公开大型画册,获1992年力国院特殊津贴。

折叠评价
马得先生是中国漫画史上一个不可回避的人物。在任何一个时代,他都有优秀的作品为人称颂。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倒骑驴客》、《伏虎记》等佳作,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进步立场和作品的战斗精神。他的系列漫画“苗夷情歌”、“大城故事”、“新列仙酒牌”,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社会风情的缩影。20世纪60年代,他的《美国对弱小国家的“技术援助”》,是漫画战斗传统的发展和延续。尽管在“文革”中遭受迫害,但是在“四人帮”倒台后,他又焕发了艺术青春,创作了<旧笺新释>这样形式独特、内涵深邃、民族风情浓郁的优秀漫画作品。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