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盘古氏

移除 60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盘古''' (中国上古神话人物)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赵弈钦“盘古氏”
|圖片 = [[File:Timg法国红酒.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9B%98%E5%8F%A4%E6%B0%8F&step_word=&hs=0&pn=10&spn=0&di=5588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962766754%2C1792304070&os=3651029719%2C1191034077&simid=0%2C0&adpicid=0&lpn=0&ln=352&fr=&fmq=1558591739950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03.sogoucdn.com%2Fapp%2Fa%2F200654%2F1505101055734031.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rtgytg_z%26e3Bf5257_z%26e3Bv54AzdH3Fzt4jtptAzdH3Fw6ptvsjAzdH3F98b0%3F6u%3Dtg1jx&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pinyin.sogou.com/zimeiti/article/4187?rf=index 图片来源于字媒体网]]]
|圖片尺寸 =
| 知名作品 = 出自《三五历纪》
}}
[[ 中国 ]] 民间神话传说人物,在 [[ 昆仑山 ]] 开天辟地,盘古神话叙事见于 [[ 《三五历纪》 ]] [[ 《五运历年记》 ]] [[ 《述异记》 ]] 等。 盘古的开天辟地一说最早出在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 ,最早形象见于 [[ 《广博物志》 ]] [[ 《乩仙天地判说》 ]] 为龙首蛇身、人面蛇身 一部分学者认为也认为盘古也姓方氏,因后来人们以天圆地方为大,盘古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产生很古老,长期流传在人们口头,直到三国时才由吴国文人徐整记录下来。但1986年饶宗颐先生发表的《盘古图考》,指出汉末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饶先生的这一成果,不仅将盘古出现的时间上推到公元二世纪末,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提供了启迪:神话与宗教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体,语言与神像联系在一起,两方面的研究可以互证。广东花都是古时“南海盘古国”的所在地
一部分学者认为也认为盘古也姓方氏,因后来人们以天圆地方为大, 盘古 是中国 神话 :历史长河 体系 变化生长 最古老 鱼2017-09-27 23:09“中华创世 话”是如今特别热 ,它 话题 产生很古老,长期流传在人们口头 小美也 直到三国时才由吴国文人徐整记录下来。但1986年[[饶宗颐]] 后跟大家聊过神话与历史 生发表 关系, [[ 山海经 盘古图考 ]],指出汉末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饶先生 青丘白狐 这一成果 大禹治水过家门而 仅将盘古出现 秘密……今天 时间上推到公元二世纪末 我们跟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 而且在 研究 所王宪昭 方法上,也提供了启迪:神话与宗教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体,语言与神像联系在一起,两方面的 研究 员,重新认识开天辟地的 可以互证。广东花都是古时“南海 盘古 国”的所在地 ...详情 ==基本信息=={| class="wikitable"|-| 中文名 || 盘古 || 外文名 || Pan Gu ||   || 盘古真人 |-|民   || 混沌神族 || 出生地 || 混沌 || 出生日期 || 混沌未开 |-| 逝世日期 || 天地初开 ||   || 创世神 || 主要成就 || 开天辟地 |-|出   || 《三五历纪》 ||   || 龙头蛇身 ||  || 神仙 |-| 纪念地点 || 中国盘古圣地|||||||||} == 人物渊源 编辑==盘古传说最早出现在三国文人徐整的《三五历记》。 [6] 又有《五运历年记》记载其化生万物。 [7] 《中国哲学史》教材引用了这两段史料。对于盘古传说反映了中国远古传说的真实情况,教材论证说:“盘古创世的神话传说虽不见于先秦文献,但正如吕思勉所说:‘今世俗无不知有盘古氏’,‘盖其说甚旧,故传之甚广’。由此推断,由于远古时期没有文字,加之我们的祖先又有述而不作的传统,因此,这一神话传说,形诸文字虽晚,但其内容的发生应在很早的远古时期,是千百年来中华先民口耳相传的结果。” [8] 《鉴略》:“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盘古神话流传时间下限至东汉时代,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 [9] 公元506年南朝梁人任昉在《述异记》中记载的“南海中盘古国”,其遗迹就在今广东省花都区境内狮岭炉山,也是古代瑶族的居住地。 [10] 从《述异记》“今南海有盘古氏墓…桂林有盘古氏庙”等可知历史上盘古神话当在古代百越族系中有流传,盘古是古越族人自天地初开形成神话,是混沌大气旋转成蛋形生出创世始祖。 [9] [11] 在中国版图上,盘古的分布很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都有盘古的痕迹。 [12] 全国专家花都绘制“盘古地图”,盘古遗迹遍布全国但广东最多。 [12] 南方百越族聚居地主要为两广地区,该地为今瑶、汉、苗、壮、黎等族的聚居地,湖南省文联研究员、神话学者龙海清认为:“大量的田野调查发现,凡是有盘古文化遗存的地方,都与苗瑶古代先民曾经活动过或迁徙经过的地方有所关联。” [12] 在专家们看来,被视为中华民族创世神话的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应当起源于古代“百越”之地;而岭南,甚或说广东先民,有可能就是这个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神话之一的创造者。 [12] 中华民族天地形成神话,著名的当数盘古神话。它除了汉文古籍有书面记载之外,南方不少民族有活形态流传。 [9] 盘古神话产生流传时间的下限,以往人们根据目前所知最早记录者为三国时吴人徐整而定在三国时代; [9] 1989年,香港学者饶宗颐在《中央民族学院学报》当年第二期发表《盘古图考》(1)一文确认,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益州学堂周公礼殿壁画中就已经出现盘古神像,从而又把下限提前至东汉时代。 [9] 但是关于盘古神话的叙事,最早还是见于三国时吴国人徐整所撰的《三五历纪》。 [9]
历来关于盘古来源的讨论可大体归结为 “本土说” 与 “外来说” 两种主要观点② 。持 “本土说” 的学者主要从两方面立论。其一没,多将 “盘古” 与“ 瓠” 相联系,然 瓠本是神犬,而盘古是巨人;且瓠最初并无开辟天地、 创生万物的神迹或如闻一多、常任侠等先生认为盘古即是伏羲的青转。李福清已辨其非,这些都是基于所谓音转的证据.而事迹却往往不相符合,故结论很可怀疑。其二,多有用近世乃至现当代搜集的民族学二民俗学材料来论古代盘古来源者,这种方法面临的挑战更多。而持“外来说’的学者则大都没有正面回答:如果三国以前没有盘古神话,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中又是如何解释天地生成的?谁又是开辟和创世的大神?此外。双方学者在使用基本史料时,对史料来源追查不深,使原本有限的史料,定年不清,意涵发掘不够,直接影响了对盘古神话传衍历程的正确理解 [11] 。
“本土说” 除了王晖的新论,多有主张盘古是 “ 盘瓠” 的音转,盘古传说出自苗民盘瓠神话者, 如清人苏时学 《爻山笔话》 、 李慈铭 《越缦堂日记》 乙集、 民国夏曾佑 《中国古代史》 、 闻一多 《 伏羲考》 等。 茅盾认定盘古神话本发生于南方, 见 《中国神话研究ABC》,1928 年初版, 此据其 《神话研究》 ,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1年版, 第 163—165 页。杨宽认同盘古与盘瓠的音转关系,却否认其出自苗民神话,认为出自北方或西北,见其 《中国上古史导论》 , 1938年初刊,此据 《古史辨》 7 册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影印本,第 156—175页。主张盘古来自 《山海经》 中烛阴 ( 烛龙)神话者, 有顾颉刚、杨向奎 《三皇考》,《古史辨》 7 册中编,第151—155 页。刘起 《开天辟地的神话与盘古》 , 1988 年初刊,此据 《古史续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版, 第74—91 页等。“外来说” 除极少数主张来自巴比伦文化外,更多主张盘古传说来上古神话,然也各有不同。有主张盘古原型乃 tman 者,如明人马欢 《瀛涯胜览》 ;有主张盘古为 Brahmā 的音译,如何新 《诸神的起源— — —中国远古太阳神崇拜》,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6 年版, 第240—249 页。高木敏雄氏于1904 年出版 《比较神话学》,提出盘古为吠陀神话中原始巨人布路沙之说。 此说盘古像盘古像(28张) 最足重视,惜只见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323—329页对其说有引证。此外,认为盘古神话乃通过汉末魏晋间佛经汉译而得传布者, 见吕思勉 《盘古考》,《古史辨》 7 册中编,第 14—15 页。饶宗颐 《安荼论与晋吴间之宇宙观》 , 1965 年初刊, 此据 《饶宗颐史学论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47—366 页;《围陀与敦煌壁画》 , 《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文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0 年版, 第 16—26 页等 [11] 。据《淮南子》等古书记载具有创世神格的是昊天上帝、伏羲等。在东汉中后期,因为原来掌管天地开辟的本土最高神太一地位逐渐下降,从而为一个新的开辟大神出现提供了空间。但中国古人在接受外来观念时,向来都是进行有选择的汲纳。汉末唐宋间的中国古人接受吠陀经典中巨人尸体化生的神话后,并没有放弃本土原有的气化宇宙论。盘古神话虽出,盘古虽然逐渐挤掉太一成为开辟之神,但来自印度的宇宙论观念却始终不能够取代中国固有的宇宙生成论。自三国至唐宋, 盘古神话的文献记载之所以如此少见,且多见于“述异” 之记、 道典秘笈,或是文人戏谑之作,也应是其实际影响有限的一种反映 。20世纪初被古史辨派戳穿的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的神话,也许本就不曾是宋明以前人们的普遍观念 [11]   == 渊源探究 编辑==
汉代说
从中国上古以及先秦时期留下的史料看,在老子哲学之前,“天”或“帝”是汉墓中的盘古壁画汉墓中的盘古壁画(4张) 最高信仰之神 [13] ,无论在甲骨金文还是在传世文献中都是如此。孔子述而不作,好古敏求,他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此即以“天”为最高的范畴,它是尧、舜等古帝王效法的楷模。老子原创性地提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子》二十五章),由此,“天地”才不再是自古固有的。于是在以后的中国哲学中,才有了《易传·系辞上》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按“两仪”即天地,《系辞上》在“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句后有云“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庄子·大宗师》所谓“夫道有情有信……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以及《淮南子·天文训》所谓“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从这一思想的发展脉络看,没有任何根据说盘古开天地的创世神话在老子哲学之前就有了,而只能说其产生于汉代哲学之后。
如许多研究盘古传说的论著所引,先秦时期追问天地的起源,较为典型的史料是屈原《天问》所谓。史料的背景应是老子提出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屈原是就此而追问天地万物如何产生的究竟,其中还提到了“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等神话,这些神话都是讲天地开辟以后的事,人们从中看不出有盘古开天地的线索。
吕思勉在《盘古考》中把《述异记》中的“先儒说”、“古说”和“吴楚间说”区别于《三五历记》之说和《述异记》的首两说,这对于人们分析中国古代神话与“盘古开天地”神话的不同仍是有意义的。吕思勉认为,《述异记》中的后三说与《山海经》中的“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云云有相似之处。人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关于伏羲、女娲以及神农、黄帝等等的神话传说,也与《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大致属于一类,即它们都是讲“天地开辟”以后的事,而不是讲类似于“盘古开天地”的创世神话。因此,即便是“盘古”与“伏羲”音近相通,“盘古”是从“伏羲”演变而来的话,那么,此“盘古”的前身也并非后来那位“开天辟地”的盘古。
学界又有“盘古”与“槃瓠”音近相通的观点,而关于槃瓠的传说始自《后汉书·南蛮传》。 [14] 按“高辛氏”即传为“五帝”之一的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在少昊、颛顼之后,尧、舜之前。“犬戎之寇”发生在西周时期,故而关于“槃瓠”的传说当是西周以后所编造 [15] 。夏曾佑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中说:“今按盘古之名,古籍不见,疑非汉族旧有之说,或盘古、槃瓠音近,槃瓠为南蛮之祖……故南海独有盘古墓,桂林又有盘古祠。不然,吾族古皇并在北方,何盘古独居南荒哉?”童书业认为,夏氏的这个说法是对的,但也有疑问:“为什么南蛮民族的祖先会得变为开天辟地的人物?” [16] 吕思勉在《盘古考》中说,对夏氏的说法“予昔亦信之,今乃知其非也”,“凡神话传说,虽今古不同,必有沿袭转移之迹,未有若盘古、槃瓠之说,绝不蒙者” [17] 。确实,“盘古”与“槃瓠”虽然音近相通,但是前者为“开天辟地”的创世之神,后者只是“高辛氏”之帝犬或南蛮之始祖,二者相差悬殊,绝不相蒙。依吕思勉、饶宗颐等学者之说,《三五历记》和《述异记》中的“盘古开天地”创世神话本源于印度,是在佛教东传之后“杂彼外道之说而成”。既然是“杂彼外道”,那么其中就也含有中国本土的成分。如佛典《摩登伽经》述及外道之围陀多变 [18] 。而在《三五历记》的盘古传说中则是:“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按《三五历记》的“九变”之说是取于《周易》的“天阳”之数,与汉代的易学有密切的关系。如《京房易传》卷下云:“一、三、五、七、九,阳之数。”《易纬·乾凿度》云:“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一者形变之始,清轻上为天,浊重下为地。”汉代的易学本于先秦的《老子》和《易传》,由一气而分化出天地,即《淮南子·天文训》所谓“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这在秦汉以后成为儒、道两家普遍认可的常识。《三五历记》的盘古神话也讲“阳轻为天,阴浊为地”,这在两汉儒、道学说的背景下毫不足奇,然而它一定是讲在老子哲学之后,而不可能发生在老子之前的中国远古。“阳轻为天,阴浊为地”本是讲由一气分化出天地的自然演化,所谓“阳轻”“阴浊”就是讲天地之所以分化的原因,而《三五历记》又把盘古说成是开天辟地的创世之神,这就是“杂彼外道之说而成”了。《五运历年记》所谓“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这也是中国本土之说,惟后面的“首生盘古,垂死化身”云云乃是“杂彼外道之说”。中国古代的气论思想在先秦时期已有较高程度的发展,而“元气”概念始见于战国末期的《鹖冠子》,至汉代乃大为流行 [19] 。《五运历年记》讲“元气蒙鸿”,这也只能是发生在汉代以后,而不可能为先秦或中国远古之说。依吕思勉、饶宗颐等学者的考述,盘古开天地的创世神话产生于佛教东传之后,不应早于东汉末年。在此之前,盘古之神不见于中国的古籍和古画。然而在此之后,却“传之甚广”,不仅见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绎史》、《通鉴续编》、《唐开元占经》、《古今律历考》等类书、史书和天文学著作,而且也被汉魏以后的神仙道教所吸收。如传为葛洪所作的《枕中书》。 [20] “盘古”成为道教的“元始天王”,这当然也是“杂彼外道之说而成”了。见《云笈七签》卷三《天尊老君名号历劫经略》。 [21] 在这里,“盘古”已由创世之神降格为“天尊老君”的下属。又《云笈七签》卷五十六《诸家气法》。 [22] 显然,这是在《易纬·乾凿度》的“五太”(即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之说的后面再加上《五运历年记》的盘古神话。又明代邢云路《古经律历考》卷二十八在“道藏”条下有云:
道言太上灵宝,先天地而生,然后有天地。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极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虽然这里讲的是道教的“太上灵宝”,而没有讲“盘古”,但“数起于一……极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则分明是取自《三五历记》的盘古神话。
不仅道教吸收了盘古神话,而且在儒、释著作中也有采纳盘古之说者。如宋代理学家胡宏所作《皇王大纪》,虽然认为“世传天地之初如鸡子,盘古氏以身变化”云云乃“讹失其真”,但仍以盘古氏为“三才首君”(《绎史》卷一所谓“作史者目为三才首君,何异说梦”,即是针对此) [23] 。从盘古神话在汉魏以后“传之甚广”,被广泛吸收并加以多种演绎看,在中古国西南少数民族中有把“檠瓠”祖先演变为“盘古”者,将其传唱为“开天辟地生乾坤,生得乾坤生万物,生得万物人最灵”的创世之神 [24] ;又有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经民间采风调查,访得在河南桐柏山一带有盘古山、盘古庙以及“盘古出世,开辟天地,补天、战洪水、除猛兽,发明衣服”等神话 [25] ;这些少数民族的盘古“史诗”和中原地区的盘古“神话群”,虽然都有一定的依据,但实际上同汉代以后文献中的盘古传说一样,只能说明其“传之甚广”并有多种演绎,而无任何证据足以说明其发生在老子哲学之前。 [2]
先秦说
一个时期以来,有关盘古神话的渊源,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学者认为,盘古之名最早见之于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 《五运历年记》中,先秦著作无盘古名号,并以“盘古入籍晚”为由,来否定盘古神话的原始性和民族性,提出不应把盘古神话列为中华民族的先民创世神话。这种说法虽然失之偏颇,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此,必须作出应有的回答。三国之前真的没有盘古神话吗?三国之前,不但有盘古神话存在,而且在民间已经广泛流传,也有文字记载,相当详尽成熟。 [26] 民间的盘古传说早于历史典籍的记载,但是民间的传说究竟起于何时何地却一直苦无确切的历史记载。从逻辑上来说,最早传播盘古文化的地方应该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的所在——盘古山。从流传时间上看当早于秦汉,从流传的地域空间上看,是在“吴楚间” [27] 。在李元星所著的《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一书中,作者在殷卜辞中查到有关盘古、王母、虙农黄即三皇祀典的卜辞约190条。其中盘古6条、用虎祭祀的王母1条、虙(伏羲)、(神)农约20条、“虙列山”三字单、双、繁、简四式合文约40条、黄帝不下百条。遂从卜辞的祭祀对象中发现并归纳出殷人的盘古→王母→三皇→五帝的古史知识体系。作者还尤具苦心地以一百八十多条卜辞(见本书第21页)论定了中华文明“人文初祖”黄帝的实际存在,使疑古派不攻自破。 [28]
远古说
有“活的化石”之称的原始神话,不单纯是人类童年社会先民凭原始思维创作的“口头文学”,也具有原始先民向后世传递史料信息的意义。而古石初画、初文古字则是原始神话的载体。往往一个古代石刻、一个原始符号,能充分地反映出原始先民的文化思维活动,为我们揭示早期人类文化思维活动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素材。在中国出土的铜器时代的一个方鼎上,有一个奇特别致的符号。 [29]
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根据郭沫若等学者对甲骨文中“盘”字的正确认识和先存在于中国又在世界上多处出现的十字崇拜之十字的原始含意,可以认定,符号的两边是“盘”字的初文简刻,中间之空心十字图案,乃是十字崇拜的上神,是代表神祖的符号,这个符号应当念为“盘古”,有如中国文字中的单纯词尴尬、囹圄等一样是不能分开使用的,只不过这个符号把盘古二字合而为一了。这种简朴古拙的作法倒也符合万物起始也简的道理。此符号虽见之于铜器之上,但不可以说它就产生于铜器时代。
其实,它在铜器时代之前就已经产生。由于生产力的限制,人们只能把这一神圣的符号记在心里。而进入铜器时代之后,人们才有能力把它形之于铜器。在史前社会,既有盘古之名的记载,理应有盘古之事、盘古神话在史前社会的存在,已经不是问题了。还有一个更能说明问题的例证,那就是云南沧源岩画。
据专家考证,这幅岩画为二万年前原始人的作品,岩画的内容是:一人头上发出太阳之光芒,左手握一石斧,右手拿手一木把,两腿直立傲视一切。这种形象与盘古立于天地之间,用斧头劈开混沌开天辟地的传说正相契合。至于人首所呈现的太阳之状,则是反映了原始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也是对盘古把温暖送给人间的希望祈盼,对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它看作是盘古神话的原始因子。据此,盘古神话信仰在二万年前就已诞生 [30]
大王岩画出现于麻栗坡县,根据《文山学院学报》刊载诸篇论文和《中国文明起源》、《人类文明溯源》、《史前易学》等著作的研究成果,大王岩画的两巨人像具有如下特点:
  1.顶天立地的画像,在大王岩画当中出现了。而且确实是“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2.大王岩画的两巨人像出现了以手指表示数字,以奇偶数字表示男女的画像,可以肯定“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这样的神话传说,有大王岩画这样的考古证据支持。
  3.大王岩画有“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的证据。这个证据出现在什么地方呢?出现在大王岩画两巨人像的头上。现在,我要重点讨论这个问题:
  大王岩画出现了盘古神话所需要的诸种要素,可证大王岩画就是盘古开天地的考古证据! [31]
史籍记载编辑
《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艺文类聚》卷一引,并见《绎史》卷一引)
《康熙词典》:首出御世,曰盘古氏。任昉《述异记》:盘古氏夫妇,阴阳之始也,天地万物之祖业。今,南海中盘古国人,皆以盘古为姓。
《瀛涯胜览》:王居之侧,有一大山,侵云高耸。山顶,有人脚迹一个。入石,深二尺,长八尺余。云:人祖阿聃圣人,即盘古之足迹也。
== 神话传说 编辑== === 盘古开天===
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开天大神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一个一万八千年。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天地就是盘古所造,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32] === 兄妹传说===盘古兄妹的结合是为“阴阳之始” [33] ,反映了远古血缘婚的历史,这是盘古神话与伏羲-女娲神话相结合的一种发展。 [34] 如今在桐柏山地区仍然非常流行(《桐柏文史资料》第六辑2004.12)。马卉欣、泌阳县——盘古像泌阳县——盘古像(3张) 韩芳主编的《万代盘古论》所附的《盘古神话选》中几乎都是讲的“盘古兄妹”或“盘古爷”、“盘古奶”的故事,说明这个母题流传既广泛且久远。 [35] 泌阳县盘古山:相传,盘古兄妹以打柴维持生活,那时天地混沌未开。后来天塌地陷,盘古兄妹藏在石狮子肚里躲过劫难。当时,世上只剩下盘古兄妹二人,天地鸿蒙一片,盘古兄手拿大斧劈开混沌,清者为天,浊者为地。接着,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都露出来了,地上山川河流交织,花草树木繁茂,鸟儿鸣唱、六畜兴旺…… [36] 具体版本:青年盘古时的社会风气很坏,老天爷派太白金星下来找好人,同时想毁灭世界。话说盘古上学的路上有块形状像狮子的石头,石头旁出现了一位白胡子老汉。老汉让盘古喂石狮子吃馍,并要求他每天都喂,同时告诉他:如果哪天看到石狮子眼红时,就和妹妹一起躲到狮子的肚子里去。后来,盘古拉着正在院里劈柴的妹妹随石狮子飞上了天空。地面大雨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天地一片漆黑。石狮子落下后,盘古拿着妹妹劈柴的斧子劈开了天地,兄妹俩从此生儿育女、安居乐业。现 在,盘古山下还有石狮子以及泛洪水时从天上抛下、准备搭救家禽家畜的石船等。 [37]
家族后裔
民间神话里,盘古是一对兄妹兼配偶,一般是盘古兄拿盘古妹的斧头开天,也有传说盘古妹开辟天地。兄妹俩是阴阳之始、万物之祖 [33] 。民俗传说:相传盘古开天之前,一片混荒,万天混沌,万物犹蒙沌!盘古想开天之后,怎么办呢?把自己的身体变成天地万物。那自己没有传人怎么办?想把自己的本领和性格传给自己的后人。他在把自己的身体全部变化成天地万物后,剩下眼睛与头发。等眼睛化做日月星辰之后,他把自己的眼泪藏起来,还有自己的两根头发也藏起来,等过了不知道数年,有亿亿亿……年,当有熊国的国君少典从一个小山丘经过时候,不小心碰到了盘古的眼泪。天空长虹贯日,气象万千,祥瑞祥和,第一个存在的民族就是伏羲一族,所以伏羲称为人祖,意思是人类始祖,人类始祖经过了若干年后,其中一个民族少典就有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轩辕黄帝,他与炎帝结盟。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国君--黄帝。 [38]
文学形象
盘古用斧头的设定最初出自明清《开辟演义》:
  吾乃盘古氏,开天辟地基。
  亥子重交媾,依旧似今时。
== 人文价值 编辑== === 人文观念===
首先,盘古神话表现了一种人本主义思想。一切以人为本,宇宙由人开辟,由盘古顶天立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而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年,盘古巨人长得多么高大,说他“神于天,圣于地”,表现了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这一人本主义的宝贵思想。这是很有意义的。这是一种生命意识,人的生命不息,劳动不息,就可以创造一切,这正是盘古神话所显示出的思想光辉。
其次,人的本质在劳动,正是劳动使人类高于一切动物,区别于一切动物,盘古神话实质上正是对人类劳动赞美的一曲最壮丽的凯歌。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万物,正是盘古神话最深刻的思想内涵。
==== 盘古精神===
首先,盘古精神可以概括为开天辟地的开创精神,创新精神,这对于改革开放创造和谐幸福的新世界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盘古精神包含唯物辩证法的实事求是精神。同时,盘古精神就是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一切的信念,就是不怕困难,刻苦坚持,长期奋斗,自我牺牲,为民造福的精神。
=== 人文内涵===
一是图腾标准。古籍中盘古神话说“盘古氏龙首……”显然,古代先民崇拜的是龙,认为祖先盘古就是龙的后代,所以,盘古子孙就以龙为图腾标示,千古传承。有关盘古和龙的传说也很多。桐柏山盘古塑像的头部有两只龙角,与“盘古氏龙首”之说如出一辙,而其它的盘古神话流传区别是凤图腾,鸟、鸡图腾,与龙图腾格格不入。具有龙图腾特征的桐柏盘古神话则比较正宗。
二是地理标准。古籍中关于盘古神话的记载最早莫过于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其中涉及地名的只有一处,为“盘古死后……血为淮渎……”明显将盘古与淮河发源地相联系。明代学者李梦阳撰文《大复山赋》时,将桐柏山水帘洞以西的一道酷似人形的山脉称为盘古,“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清代学者贡愈淳作《桐柏山赋》曰:“盘古开天而首出……”明确指出桐柏山是阴阳未分、大水茫茫的混沌之时盘古首出开天的地方。唐朝、宋朝编修的《元丰九域志》曰:“桐柏山,淮水所出。淮渎庙,盘古庙。”纵观千古典籍,遍查全国盘古神话流传区的方志,唯有桐柏山、淮河源、水帘洞的地理名词与盘古神话密切关联。同时,桐柏山盘古躺卧处还存有一座盘古庙,许多地方还保留着盘古山、盘古洞、盘古斧、盘古井等与盘古神话密切相关的实景地名。
三是民俗标准。桐柏民间流传着许多习俗,可以说是原始盘古神话的遗存。如神话传说中,说人类之初是两条鱼变成了两只猿,这两只猿就是“阴阳之始”的盘古夫妇。盘古崇敬祖先,就有了盘古抱二鱼以示崇敬之说。后来,盘古抱鱼之说就形象地演化成了太极图。人们效仿祖先,就形成了民间挂太极图之俗。桐柏民间在现代生活中还习惯在门头上、窗户上、院落影壁墙上挂太极图,以示吉利,并有希冀祖先庇佑以辟邪之意。桐柏民俗中嫁女送竹竿、玩狮子吞小孩、玩青龙火龙救众生等都包含着耐人寻味的盘古神话故事元素。
四是敬祖标准。在神话流传区,人们对神话人物崇敬程度的高低是判断神话产生根源地是与否的标准之一。在桐柏,人们对祖先盘古的崇敬程度达到了顶点。如桐柏民间传说中正月初一是盘古的生日,这一天祖先盘古要回来过年,需要清静,所以在桐柏初一到初十是不能进行闹新春的游艺活动的,直到正月初十以后才能开始,否则是犯了大忌的。另外,走遍全国盘古神话流传区,民间称盘古为王、为帝的多,唯有桐柏山居民称盘古爷和盘古奶,这也反映了桐柏山居民敬祖之意的亲切和深刻。
五是活化石标准。到今天还挂在人们口头上的神话,被专家称为“活化石”。它的数量多少反映出当地人们对盘古神话的知晓度,这也是判断盘古神话传说根源地的依据之一。经过开展民间文学普查工作,桐柏县搜集出上百种盘古神话。在桐柏的大街小巷、村村庄庄,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不论是干部、工人还是农民,都能讲上一段,说上几句盘古神话,都是盘古开天辟地、捏泥造人、滚磨成亲、造衣服、驯牛、降龙、治水、造酒、造农具等,以桐柏山为中心方圆几百里的区域成为盘古神话“活化石”的丰富蕴藏地。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就是盘古文化根源地的特征。 [39-40] === 罕见复姓===
《康熙词典》记载:首出御世,曰盘古氏。任昉《述异记》:盘古氏夫妇,阴阳之始也,天地万物之祖业。今,南海中盘古国人,皆以盘古为姓。
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明言盘古氏有夫妻二人,且南海有其墓,南海中有其国,其人犹以盘古为姓,则人而非神矣”,此当源于“南方民族”的传说,而“与一身化为万有之说,尤厘然有别”。 [2] == 后世纪念 编辑== === 文化源地===2005年河南省桐柏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盘古之乡”。 [41] 当地的“盘古庙会”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桐柏还启动了“盘古创世神话传说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2005年3月,桐柏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盘古文化之乡”。2006年10月30日,桐柏举办了“全球华人首次祭祀盘古大典”,并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祭祀盘古日。 [42] 2007年,花都区传统民间文化活动“盘古王诞”入选广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09年1月,花都狮岭镇被广东省文联和省民协授予了“广东省盘古文化之乡”称号。 [10] 2012年起,花都盘古王诞祈福活动从民间组织举办提升到市区层面来举办,不仅活动的规格和规模更上一层楼,对盘古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进一步得到提升。上年,盘古王诞被列入了第六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首次升格为中国(狮岭)盘古王民俗文化节。 [10] 泌阳盘古山,位于河南省泌阳县南三十里。2005年12月4日正式命名泌阳县为“中国盘古圣地”。盘古神话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项目。 [43] 更因有盘古庙及盘古山庙会而闻名四方。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说之一,盘古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泌阳县城南15公里处的盘古山,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造化万物的地方。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盘古山庙会,都有数万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拜盘古。 [44-45] === 盘古王庙===
沅陵盘古洞,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境内有一盘古洞,洞内有一巨大的石锁,和很多人工刁凿的生活用具。据说在一张石床上有一钟乳石柱,高有数米。专家推测,想这样的大型钟乳石柱,其形成时间约万于年。
广州盘古山,山中有座盘古王庙。据清末编《花县志》载,盘古王庙神坛重建于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后烧毁,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再花巨资重建,成为古典艺术庙宇,保存至今。
宜川盘古山,位于宜川县的集义镇和寿峰乡之间,有座大山叫“盘古山”。 当地有个公山母山的传说,说集义南边的山是公山,即盘古,北边的山是母山,即盘古妹妹,在很久很久以前,世上还没有人的时候,他俩晚上婚配,白天就分开,这样就繁衍下人类。后人为了纪念祖先,在两山之间的川道里建起盘古庙。据寿峰院明代碑文记载:“西耸盘古真梵”。说“盘古寺”在寿峰院的西边,可见盘古庙的存在更早。
湘西盘古峰,位于湘西德夯村西侧,据考察,峰顶有球核 虎皮楠、乌冈栎、蚊母树、海桐、红炳木犀、川桂、黄祀、杜鹃、山矾、石斑 木、小红栲青冈树、椤木石楠、黄连木等等,森林遮林遮天蔽日,荫深凉爽,空气特别新鲜。
=== 民间歌谣===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盘古开天辟地歌》:
盘古开天地,
人才得光明。
——摘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 盘古庙宇 编辑== === 由来发展===
1、《三五历纪》记载:大禹同伯益民治水,在开挖徙骇河时建立殿堂,纪念盘古。
2、《元史·本纪·世族七》记:世祖十五年夏四月乙卯,修会川县“盘古王祠”祀之。
6、1987年秋盘古人自发成立“盘古庙筹建委员会”。借村民一处,权作“盘古庙堂”。92年重修盘古墓,建了盘古墓碑亭。2005年再度粉刷、修整。
建国后盘古庙的三大殿被拆除将木材用于了建设县政府剧院。所剩房社成为新成立的盘古人民公社的办公所在地。2008年在道路阔宽过程中,所剩房社也被拆除。
盘古庙会每年两次,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两次举行,(始于三国魏)庙会正期四天延期或十晌或半月不定又有唱戏的、说书的、马戏杂耍等助兴。期间善男信女、寺院僧道、商贾游客车马舟楫云集于此。 [38] === 重修蓝图===
盘古庙重修计划和面临的问题:无论过去如何辉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都只是一片废墟和一座由单独的房间组成的小庙。这很让里人伤感和愧疚。重修盘古庙,为盘古再造金身的呼声一直在民间传响。
青县人民政府通过了《以“精神投资”为先导,启动青县经济腾飞》的重修盘古庙振兴盘古文化的决议。
主体工程占地270亩,以九尺红墙围之。首为“盘古祠”(近代被毁前规格),次第“娲皇宫”、“禹王殿”、“灵宵殿”、“封神阁”、“道院”、“儒院”、“观音殿”最后是“盘古文院”。并建立“茶香斋”、“妙语斋”、“泼墨亭”、“太始宫”。
[38] === 盘古王诞===
广东花都,相传就是古时"南海盘古国"的所在。在南朝梁人任昉的《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祠,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只是,任昉并没有对盘古国进行具体的记载。直到1992年,中国专门研究盘古文化的专家马卉欣通过大量的实地考核,证实花县建县前在南朝已经属于南海郡管辖,也就是一千五百年前有"南海中盘古国"中的南海郡。而查遍整个古南海郡所辖的珠江三角洲,都没有盘古氏的古迹和传说,唯独花都有盘古王山、盘古峒,又有史料记载的盘古王神坛,并流传着《盘古王伏龙降狮》等神话传说。因而,他认定,"南海中盘古国的遗址就在花县",并在当年震惊神话学界。2009年1月,花都区狮岭镇被广东省文联和省民协授予了"广东省盘古文化之乡"称号。这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唯一一个以盘古文化命名的乡镇。
“盘古王诞”可追溯至秦汉时期汉族盘古崇拜与瑶族盘瓠崇拜的岭南融合。广东省花都,就是古时“南海盘古国”的所在。 [5] 据史料记载,现花都区狮岭镇一带曾是瑶族居住地,他们在梯面盘古峒修建盘古庙,定农历十月十六为盘王节于盘古庙前庆贺,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5] 因此,每年农历八月十二,花都狮岭人们共同庆贺一年一度的盘古王诞,进行各种有关盘古文化的民俗活动。 [5]
根据当地县志的记载,在明末清初之时,由于聚集在现近梯面一带的瑶族通报受到镇压,在当地广为传播的盘古信仰几乎一度消亡。直到清朝嘉庆初年,当地读书人邱毛松在狮岭一带神游,行至炉山(今盘古王山)半山腰,无意中发现这块盘古神碑,碑上正面刻着"初开天地盘古大王圣帝神位",传说为瑶人逃亡时遗落。邱毛松于是在山腰搭起一座"盘古神坛",把这块盘古神碑供立其中,邱毛松将拾到神牌的农历八月十二定为盘古王诞日。邱毛松每天在神坛施医救人,并四处游说让周围的人去参拜。于是,盘古神坛渐渐远近闻名,残存在汉化瑶族人当中的盘古信仰逐渐复活。盘古王由此在汉人中间的影响日益增大,最终形成了"盘古王诞"的大型民俗活动。
所谓盘古即盘觚也,他就是和道祖太上一同藏身于瓠觚之中的那条花白相间的狗。他和道祖太上一同成长修行。他是妖修后代,说他是狗,并不是说他与道祖太上是人与狗的关系。在那个蒙昧未开,蛮荒遍地的时代,无所谓人类或非人类,只是外形外貌差异而已。就像这个人长这样,那个人长那样。盘古诞生时正值帝尧时期,蚩尤被黄帝联合炎帝打败,到了帝尧时期,蚩尤部落遗族,流亡百越之地。蚩尤为战神,所以尽管战败,他部族里还是有一些手段本领强大的人。正当百越诸部内乱纷争,近乎绝境之时,是盘古救了百越之地众多蚩尤遗族部落。后来盘古就成了百越南疆,苗疆等地的救世创世神。
[[Category:中国古代神话人物]][[Category:盘古氏]]
14,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