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

增加 5,876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作 者: 洪子诚,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
《'''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作 者: 洪子诚,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ref>[https://www.shezhan88.com/lifeservice/2782060.html 文化的概念是什么],设栈,2019-11-28</ref>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ref>[https://www.doc88.com/p-8965997928201.html 文学艺术创作的价值与意义],道客巴巴,2019-06-19</ref>。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

==内容简介==

《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收入洪子诚[[教授]]近年的16篇文章,围绕中国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讨论当代文学如何在世界文学的参照中来定位自身:一方面,外国文学是当代文学(创作和理论)的重要资源,参与了当代文学形态的生成;另一方面,对外国文学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也影响、制约着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在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方面,无论资料的搜集整理,还是深入研究的开展,都还存在欠缺。这《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通过对整体问题和个案的论述,希望打开这一领域更多的研究空间。

==作者介绍==

洪子诚,广东揭阳人,1939年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教授,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合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说》《1956: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文学与历史叙述》《材料与注释》《我的阅读史》《读作品记》《访谈与对话》等。

==目录==

自序

1954年的一份书目

题解 / 1954年的一份书目 / 问题一:[[欧洲]]19世纪文学 / 问题二:现代派 / 问题三:“世界化”之路

《〈娘子谷〉及其它》:当代政治诗的命运

苏联“第四代诗人”叶夫图申科 / “复出”的不同方式 / “艺术摧毁了沉默” / 政治诗的命运

《司汤达的教训》:“19世纪的幽灵”

爱伦堡与中国当代文学 / 不同的司汤达图像 / 左右两舷都遭到斧劈的船 / 瞬间与永恒 / “19世纪的幽灵”

当代中外文学关系的史料问题

教义之外的神秘经验的承担者

——读《在有梦的地方做梦,或敌人》

当代文学中的[[法国]]文学 / “比冰和铁更刺人心肠的快乐” / “是什么,就叫什么” / “仔细检查”我们的信仰 / “教义之外的神秘经验的承担者”

死亡与重生?

——当代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 84

“进攻阶级的伟大儿子” / 无产阶级诗人的“样板” / “死亡”与“复活” / 多个马雅可夫斯基图像 / 马雅可夫斯基和他的“同貌人”

与《臭虫》有关

——马雅可夫斯基,以及田汉、孟京辉

与《臭虫》有关 / 形式主义批判:一个历史背景的考察 / 朱光潜的“演员的矛盾”和黄佐临的“戏剧观” / 《臭虫》和《水库》的未来想象 / 两个《臭虫》的对话:孟京辉的回应

《反华[[电影]]剧本〈德尔苏·乌扎拉〉》

电影《德尔苏·乌扎拉》的批判 / 批判集的主要内容 / 几个不解的疑点 / 真实性的确认 /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的中译本

《恐惧与无畏》的相关资料

《恐惧与无畏》的版本 / 作为“教科书”的《恐惧与无畏》 / 苏联文学变革中《恐惧与无畏》的续写 / 一个插曲的两种写法

可爱的燕子,或蝙蝠

——50年前西方左翼关于现实主义边界的争论

几个标志性事件 / [[地理]]空间和政治文化身份 / 开向不同方向的窗户 / 异化,卡夫卡的“超越性”

内部的反思:“完整的人”的问题

“修正主义”遇上“教条主义”

——1963年的苏联电影批判

“他们故步自封” / 苏联电影“新浪潮” / 不是孤立的现象 / 影片读法举例 / 一再推延的自省

当代诗坛的两个“斯基”

伊萨科夫斯基诗的传播 / “生活[[抒情诗]]” / 马雅可夫斯基译介热潮 / 当代的马雅可夫斯基形象 / “政治抒情诗”的文化资源

“透明的还是污浊的?”

——当代文学与南斯拉夫文学

1957年前后出版的几个译本 / 刘白羽的批判和维德马尔的回应 / 郭小川《望星空》事件 / “黄皮书”《娜嘉》 / 瓦尔特同志来到中国

1950年代的现实主义“大辩论”

——以两部论文资料集为中心

“大辩论”的几个特征 / 两部[[论文]]资料集 / 《关于文学艺术中的典型问题》 / 西蒙诺夫《谈谈文学》 / 爱伦堡:《〈玛琳娜·茨维塔耶娃诗集〉序》 / 卢卡契:《关于文学中的“远景问题”》《近代文化中进步与反动的斗争》 / 维德马尔《日记片断》;里夫希茨《谈维德马尔的〈日记片断〉》 / 何直《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 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 / 大潮已退,但余响仍存

1964:我们知道的比莎士比亚少?

1964,莎士比亚年 / 纪念计划受挫 / 周年纪念“制度”的终结 / “荒谬”的莎士比亚 / 1964,怎样联合、拉拢莎士比亚 / “但是”,之后是“局限性” / “我们知道的比他少?——这是胡说八道”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268,1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