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汤子康

增加 5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汤子康''',男,1959年12月出生于武义县壶山镇。父亲汤德苏,母亲项如珍。现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凝聚态物理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特性的研究,首次从实验上发现了量子尺寸效应作用下激子须遵循的光跃迁选择新定则,以及激子光跃迁振子强度与纳米尺度的依赖关系。
汤子康,男,1959年12月出生于武义县壶山镇。父亲汤德苏,母亲项如珍。现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
{{Infobox person
| 姓名 =汤子康
| 图像 =[[File:汤子康.jpg|缩略图|汤子康]]
| 图像说明 =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0033890390&di=5189a71a533da25d8f78a58cd374a483&imgtype=0&src=http%3A%2F%2Fhkaors.org%2FUpFile%2F2012-7%2F31%2Fhk0731b6.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ipn=r&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550023469762_R&pv=&ic=&nc=1&z=&hd=&latest=&copyright=&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ie=utf-8&word=%E6%B1%A4%E5%AD%90%E5%BA%B7 来自360网]]]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59|12|01}} <!-- 逝世用: {{Birth date|YYYY|MM|DD}} -->
| 出生地点 = 武义县壶山镇
| 知名于 = <br>
}}
 
'''汤子康''',男,1959年12月出生于武义县壶山镇。父亲汤德苏,母亲项如珍。现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凝聚态物理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特性的研究,首次从实验上发现了量子尺寸效应作用下激子须遵循的光跃迁选择新定则,以及激子光跃迁振子强度与纳米尺度的依赖关系。
汤子康,男,1959年12月出生于武义县壶山镇。父亲汤德苏,母亲项如珍。现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
==简介==
1983年大学毕业后,对物理学有强烈兴趣的他考取了中科院长春物理所的研究生。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后,汤子康被分配到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系工作,1987年他以交流学者的身份到日本东北大学工作、学习,并用4年时间,取得了东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取得博士学位后,汤子康进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任基础科学特别研究员。1994年,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面向全球招聘一名教师,汤子康入选。并进行纳米技术的专项研究。
2000年成功研制世界最细单壁纳米碳管(直径0.4纳米),并在世界级科研杂志《自然》上发表了论文,此项成果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评为2000年十大国际科技进展之一。2001年以汤子康为主的研究小组又向世界宣布在单根纯碳纳米碳管中能够呈现特殊的一维超导特性,其论文在6月29日美国顶尖科学杂志《科学》上作为重点成果刊载,产生轰动效应。
 
==研究成果==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特性的研究,首次从实验上发现了量子尺寸效应作用下激子须遵循的光跃迁选择新定则,以及激子光跃迁振子强度与纳米尺度的依赖关系。1996年,首次在室温下观测到氧化锌纳米结构薄膜的紫外受激发射现象,这一重要发现触发了至今方兴未艾的全球性氧化锌研究热潮,因此荣获了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1998年发表在Appl. Phys. Letters, 72 (1998) 3270的有关氧化锌研究开创性论文,迄今已经被引用1020余次,是中国地区凝聚态物理领域少数几篇引用率超过千次的科学论文之一。1998年,首次成功地研制出直径仅为0.4纳米的世界最细小单壁纳米碳管,并发现其独特的一维超导效应。有关超细纳米碳管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先后在Nature、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顶级杂志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被美国著名的专业杂志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选为2000年度在纳米材料领域的世界四大重要工作之一;被485位两院院士评选为2000年度世界十大科学新闻之一;被美国物理学网站PhyscisWeb列为2001年物理学界11项最主要成就之一;同时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以及英国的BBC,[[美国]]的CNN,等诸多国际国内知名媒体广为报道。
US Patent 7465519, Z. K. Tang, N. Wang, Q. Liang, P. Sheng, and C. T. Chan, Lithium-ion battery incorporating carbon nanostructure materials, (2005)
 
=文献来源==
{{Reflist}}
[[category:中国教育]]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