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移除 5,12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 中文名 ||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 出生日期 || 公元1844年10月15日|- | 外文名 ||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 逝世日期 || 公元1900年8月25日|- | 别   名 || 尼采 || 职   业 || 哲学家、诗人、散文家|- | 国   籍 || 德国 || 毕业院校 || [[波恩大学]]、[[莱比锡大学]] |- | 民   族 || 日耳曼人 || 信   仰 || [[唯意志论]]|- | 出生地 || 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洛肯村 || 血 型 || AB型 |- 受影响 [[荷尔德林]]、[[叔本华]]、[[瓦格纳]] 施影响 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 萨特、加缪、福柯 巴塔耶、德里达   | 星 座 || 天秤座 || 主要成就 || [[唯意志论]]继承者 [[存在主义]]的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 代表作品 || [[《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偶像的黄昏》]] 等;[[《尼采全集》]]共26卷(未译完)|}
'''人文社科藝術人物哲学家'''
===早年经历(1844—1869)===
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尼采的生日恰好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生辰。尼采的父亲是威廉四世的宫廷教师,他曾执教过四位公主,深得国王的信任,于是他获得恩准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 幼儿时期的尼采是个沉默的孩子,两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 他的祖父是一位虔诚的 [[ 基督 ]] 徒,写过神学著作,他的外祖父是一名牧师。母亲是法兰齐斯卡娜·奥勒尔(1826-1897),双亲在1843年结婚。他的妹妹伊丽莎白在1846年出生,小弟路德维希·约瑟夫则在1848年出生。尼采的父亲因脑软化症而在1849年去世,两年后他的弟弟也去世了。1850年尼采全家搬迁到萨勒(Saale)河畔的瑙堡(Naumburg),与尼采的祖母和父亲的两名未婚姊妹共同生活,由于他的母亲终身未改嫁,因此尼采几乎在一个充满女性的环境中成长。在祖母于1856年去世,尼采全家搬了出来。
10岁时他就读于瑙姆堡文科中学,对文学与音乐极感兴趣。14岁时他进入普夫达(Pforta)中学,课程以古典教育为主,且以训练严格出名,这一开始让尼采很不适应。尼采在学校里也认识了保罗·杜森(Paul Deussen)和卡尔·冯·格尔斯多夫。尼采在这段时间也专注于撰写诗赋和音乐。在普夫达中学里尼采接受了 [[ 希腊 ]] [[ 罗马 ]] 古文学的训练,这也是他首次接触到与家中基督教教育完全不同的环境。
1864年毕业后,尼采进入了 [[ 波恩大学 ]] ,开始对 [[ 神学 ]] 和古典哲学进行研究。在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后(也是出于对他母亲的不满)尼采失去了对基督教的信念,停止了对宗教的研究。造成尼采转变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阅读了神学家 [[ 大卫·斯特劳斯 ]] (David Strauss)所著的《耶稣的生平》一书,这对当时年轻的尼采产生极大震撼。尼采接着将心力放在研究哲学上,接受弗里德里希·威廉·里奇尔(Friedrich Wilhelm Ritschl)教授的指导,并且在隔年追随他前往莱比锡大学就读。在那里他也认识了后来成为古典学家的同学 [[ 欧文·罗德 ]] ,并且发表了第一份文字学的研究。
在1865年尼采研读了许多 [[ 亚瑟·叔本华 ]] 的著作,并在1866年读了 [[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朗格 ]] (Friedrich Albert Lange)所著的《唯物主义之历史》一书。1867年尼采自愿加入 [[ 普鲁士 ]] 军队于瑙堡的炮兵部队服役一年,然而在1868年3月发生的一场车祸却使他无法继续服役。在他研究告一段落的那一年他也认识了理察·瓦格纳。两人久久地谈论他们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随后的几年中 [[ 瓦格纳 ]] 和妻子成为尼采在艺术和理智方面的良师益友,一个家的代用品。 他今年24岁,体格健壮,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身心都很顽强……他是莱比锡这里整个青年语言学家圈子里的宠儿……您会说,我这是在描述某种奇迹,是的,他也就是个奇迹,同时既可爱又谦虚。”李契尔是第一个向世间预言尼采是位天才的人。
===教授生涯(1869—1879)===
1869年2月,年仅25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 尼采以“ [[ 荷马 ]] 与古典哲学”作为他教授教职演说的主题。在大学里他认识了神学教授弗朗茨·奥韦尔贝克,两人从此成为终身至交。尼采也认识了默默无名的 [[ 俄国 ]] 哲学家Afrikan Spir以及他的同事—历史学家雅各·布克哈特,尼采还经常前往聆听布克哈特的授课,两人对尼采都产生极大影响。尼采也一直与在莱比锡认识的理察·瓦格纳和他的妻子柯西玛保持联系,尼采相当欣赏瓦格纳夫妻,经常前往瓦格纳在琉森州的住所拜访。
在1873年至1876年之间,尼采陆续发表了四篇长篇论文:《大卫·斯特劳斯:自白者和作家》、《历史对生命的利与弊》、《教育家叔本华》、和《理察·瓦格纳在拜鲁特》(这四篇论文后来被收录以《不合时宜的考察》为名出版)。四篇论文都带有文化批判的色彩,吸纳了叔本华和瓦格纳的思想,挑战当时正快速发展中的德国文化。
尼采接着在1878年出版了 [[ 《人性,太人性的》 ]] 一书,以格言方式讨论从形而上学到宗教乃至于性别等各种议题,也是在这本书里尼采明确的抛弃了瓦格纳和叔本华的哲学。尼采与 [[ 欧文·罗德 ]] 等人的交谊也在这时开始冷淡。
===漫游生涯(1879—1888)===
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同时也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一直到1889年为止以私人身分游遍了许多城市。他在 [[ 瑞士 ]] 的格劳邦顿州地区度过了好几年的夏天,并在 [[ 意大利 ]] 的热那亚、都灵以及 [[ 法国 ]] 的尼斯等地度过许多年的冬天。
1882年4月,在梅森葆夫人和另一位朋友雷埃邀请下,尼采到 [[ 罗马 ]] 旅行。在那里,两位朋友把一个富有魅力、极其聪慧的俄国少女莎乐美介绍给他,做他的学生。尼采深深坠入情网,莎乐美也被尼采的独特个性所吸引。两人结伴到卢塞恩旅行,沿途,尼采向莎乐美娓娓叙述往事,回忆童年,讲授哲学。但是,羞怯的性格使他不敢向莎乐美吐露衷曲,于是他恳请雷埃替他求婚,殊不知雷埃自己也爱上了莎乐美。莎乐美对这两位追求者的求爱都没有允诺。最后,两人只能保持着友好的接触。然而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却对他们的友谊满怀妒恨,恶意散布流言飞语,挑拨离间,使他们终于反目。仅仅5个月,尼采生涯中的这段幸福小插曲就终结了。尼采接着躲至了意大利的利古里亚,在那里他写下了第一部分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仅花了十天的时间。
 
在这几年里尼采持续接触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他很快便受之影响。他也与依波利特·阿道尔夫·丹纳保持书信联系,后来也认识了 [[ 丹麦 ]] 文学家布兰德斯(Georg Brandes)。在1870年代以讲授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为主的布兰德斯曾邀请尼采前去一同研读克尔凯郭尔的作品,尼采在回信中承诺会抽空前往哥本哈根拜访他,但在他来得及实现这个承诺前自己便已经被病魔缠身了。在1888年初,布兰德斯于 [[ 哥本哈根大学 ]] 首次正式讲授尼采的哲学思想,不过这已是他发疯前夕了。
虽然尼采在1886年曾宣布(在《善恶的彼岸》的结语中)他会着手撰写一本名为 [[ 《权力意志》 ]] 的新书,他最后放弃了这个计划,并且以其中未完成的文稿汇编了另外两本著作:《偶像的黄昏》与《反基督》(两本书都在1888年完成)。
===晚年(1889—1900)===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
他认为, [[ 欧洲 ]] 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 [[ 上帝 ]] 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 杀死了作为神的上帝,又迎来了资本的上帝,资本化身的上帝。尼采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被资本奴役,不会比被上帝奴役自由得多。但他的“上帝死了”的呼喊,断喝的启蒙价值是不能低估的。 尼采认为,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人们获得了空前的机会,必须建立新的价值观,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价值观。为此,要对传统道德价值进行清算,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上帝的最后掩体,他深深的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腐蚀人们的心灵。尼采自称是非道德主义者和反基督徒,他猛烈批判基督教的道德,基督教所崇尚的美德。   
尼采对现代理性也持批判态度。他首先拿具有理性的哲学家开刀,他指出哲学家的第一特性是缺乏历史感,几千年来,凡是经哲学家处理的一切都变成了概念 [[ 木乃伊 ]] 。理性所起的作用无非是把流动的历史僵固化,用一些永恒的概念去框定活生生的现实。结果是扼杀了事物的生灭变化过程,扼杀了生命。
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作为对理性提出了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强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决定着人生的意义。  
===《人性,太人性的》===
《人性,太人性的》的第一部分最初于1878年出版,尼采在1879年出版了增补的第二部分《各种看法和原则》,1880年出版了第三部分《流浪者及其阴影》。三个部分一起在1886年以《人性,太人性的:自由灵魂之书》(Menschliches, Allzumenschliches, Ein Buch für freie Geister)为名出版。这本书代表了尼采创作生涯中的“中期作品”的开端,抛弃了德国浪漫主义和瓦格纳的影响,开始显现出完全的实证主义的倾向。 这个时期的写作风格在于很少提出一套建设性的哲学体系,这些作品都是以数百条格言边汇而成,有时只有一句话,有时则长达一页或两页之多。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揭发出许多错误的假设,而不是对这些假设提出解释,虽然尼采也在许多论点中使用了一些他的思想:他使用实证主义以及权力意志的概念作为解释问题的手段,虽然权力意志的概念在这时还没有发展成熟。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在1883-1885年间完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本写给所有人及不写给任何人的书》(Also Sprach Zarathustra, Ein Buch für Alle und Keinen)象征了尼采中期作品的终结和晚期作品的开端,这本书成为尼采最知名也最重要的一本著作。书中使用的写作格式相当独特,尼采使用了一种哲学小说风格的写作方式,类似于新约圣经以及柏拉图对话录的风格,同时也相当类似于前苏格拉底哲学作品里的语调,经常以自然现象作为修辞和讲述故事的手段。尼采也经常提及西方文学及哲学的各种传统,解释并讨论这些传统的问题。透过查拉图斯特拉(琐罗亚斯德教的创教先知)的角色作为媒介,由他四处进行哲学的演讲,描述他的旅程、以及各种听众对于其哲学的反应。这些听众的反应(就如同其他的教育小说一般)就可以视为是对于查拉图斯特拉(以及乃至尼采本人的)哲学的评 论。这些特色加上书中本身论点的模糊性和矛盾本质,最终使这本书获得了阅读大众的青睐,但也使得这本书相当难以被学界分析(或许这就是尼采原先的意图),《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也因此在哲学界一直不受学者的重视(尤其是英语国家的分析哲学传统),要直到20世纪的后半期人们才对这本书以及尼采混合小说和哲学的独特写作风格产生广泛兴趣。尼采在这本书中正式提出了永恒轮回的理论,并且第一次使用了“超人”(übermensch)这个词,尼采在之后所有的作品里都使用了超人这个理 论。
===《善恶的彼岸》===
在尼采的“晚期作品”中,1886年出版的《善恶的彼岸:未来哲学的序曲》(Jenseits von Gut und Böse. Vorspiel einer Philosophie der Zukunft)最接近于他的中期作品的风格。在这本书里尼采定义了真正的哲学应该具备的条件:想像力、自我主张、危险、创意、以及“价值的创造”—其他的他都认为是附带的条件。从这里出发尼采质疑了一些哲学传统上的重要假设,例如许多哲学流派常使用的“自我意识”、“知识”、“真理”、以及“自由意志”等概念。 尼采批评这些传统概念是没有足够证据的,他改提出力量意志(the will to power)来解释人类的行为,尼采在书中提出了他对“生命的观点”,并且认为那是“超越善与恶的”,否定了人类世上存在着一套普世的道德。在知名的主人-奴隶道德说里尼采重新评价了称霸西方哲学已久的人文主义传统,他主张即使是对于弱者施加支配、占有、或伤害,这也不见得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指摘的。尼采在这本书里贯彻了道德相对主义以及观点主义的论点。 
===《道德谱系学》===
由三篇专文构成、在1887年出版的《道德谱系学》(Zur Genealogie der Moral)一书是尼采在进入混乱的1888年前的最后一本著作。每篇专文都专注于讨论道德概念的发展以及传统,尼采试着证明当代道德观的最初起源根本没有半点道德根据,残酷的权力斗争才是形塑道德的主要角色。与其他作品相较,这本书在写作形式和语调上都较为倾向哲学论述的风格,也因此这本书成为哲学界对于尼采思想分析的主要来源。
 
在第一篇专文中尼采将基督教的道德观追溯至那个被他称为“奴隶借由道德造反”的时期,他描述了位居社会底层的成员对于那些强大、富有而高贵的上层成员的“怨恨”。贵族成员们是以“好/坏”作为价值的区分标准,认为他们在社会中所占的优势证明了他们自身的优越,并且藐视那些底层的成员。而奴隶们则发现他们无法面对自己被强者征服的事实,于是构思出了一套“想像的复仇”,将那些强者描述为“恶”、并将他们自身描述为“善”,也因此建构出了基督教的道德观,透过这套道德观,无能而软弱的成员才有资格住在地球上。在第二篇专文中尼采则描述了在这套道德观浮现前的社会的景象(他将之称为“传统的道德”),在那之前以暴力伤害人的权利来自于一个人的能力,就如同动物也有记忆和进行承诺的能力一般,违背承诺者会遭致的惩罚就是被施加暴力伤害。也因此,依据尼采的说法,施加惩罚的传统并不是来自于任何道德目标或理论。“坏的结果”也是在道德观浮现前的社会就已存在的概念。若是人不再有自由四处游荡和进行劫掠,他所带有的暴力的动物本性便会转而发泄至自己身上。在第三篇专文里尼采则讨论到了基督教道德观里所呈现的“完美的禁欲者”的概念,尼采主张埋藏在这个禁欲概念之后的只不过是一连串可笑而又没有根据的迷信,即使在现代社会,这些迷信仍然企图以新的、“秘密的”形式腐败人类。
===《偶像的黄昏》===
同在1888年出版的《偶像的黄昏:如何以一支铁槌进行哲学思考》(Götzen-Dämmerung, oder Wie man mit dem Hammer philosophiert)是极具争议性的一本书,书名是取自瓦格纳的同名歌剧尼贝龙根的指环中第四部“诸神的黄昏”(Die Götterdämmerung)。在这本篇幅不多的书里,尼采重新提出并且总结了对于许多主要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以及其他基督教哲学家)的批评。他在“苏格拉底的问题”这个章节里指出没有人可以计算生命的价值为何,任何试图计算人命价值的人都只是证明了自己具有否定生命或是肯定生命的倾向。他认为在苏格拉底之后的哲学发展都是“堕落的”,因为那些哲学家们企图以辩证法作为自我辩护的工具,而传统思想的权威则被毁灭了。 他也批评当时的德国文化相当单纯而幼稚,并且批评了许多主要的法国、英国、以及意大利文化代表人物。与这些堕落文化的代表相对照的另一方,则是尼采所提出的凯萨、拿破仑、歌德、陀思妥耶夫斯基、修昔底德、以及古希腊时期的诡辩家们,尼采认为后者比起前者要来的健康而强壮多了。这本书的最后告诉读者们尼采正在进行一项重新评价所有人类价值观的重要计划,并且提及古罗马的文明成就在尼采来看要比古希腊高得多了。 
===《反基督》===
《反基督:对基督教的诅咒》(Der Antichrist. Fluch auf das Christentum)是尼采最知名而又最具争议的著作之一,尼采在这本书中对基督教的道德观发起了论战式的猛烈攻击,后来世人将尼采视为是反基督教的狂热者的形象主要也是源自于这本书。在这本书里尼采集结了他在之前的作品里对于基督教的各种批评,但改以一种讽刺的写作风格表达他对于基督教伦理中奴隶道德腐败了高尚的古罗马道德的恶心和痛恨。他举出基督教中的一些成分—例如福音书、保罗、 殉教者、神父、以及十字军,认为那些都属于奴隶道德中的怨恨,企图鼓吹软弱和不健康以牺牲掉那些更强壮的道德 。在这样极端的批判风格中尼采也不忘批评耶稣 基督以及其它许多重要的基督教象征,这本书也因此抛弃了他其它作品中相对而言较为中立(虽然仍都很激动)的分析风格,转而采取全然的论战风格。尼采并且提 出一套「反基督」的道德以改造未来:重新评价所有的价值观
===《瞧!这个人》===
尼采在1888年出版的《瞧!这个人》(Ecce Homo)是一本风格极为独特的自传,有些章节的名称甚至是「为什么我这么有智 慧」、「为什么我这么聪明」、「为什么我写出这么好的书」。自传中记述的主要是尼采哲学思想的发展经历,而不是尼采个人的生平。书中凸显了尼采在研究各种 哲学传统上的计划,但较少提起他对于哲学与文学之分裂的理论,以及哲学与个人特质、身体和心灵之间的冲突。 尼采试着将许多他的哲学思想与他的身体外貌相连 结,他偶而还会刻意以极为谦虚的评论描述自己,甚至呈现出半开玩笑或自我奉承的笔风(这同时也是讽刺苏格拉底的谦虚)。在描述完自己后,尼采宣称世上所有 的美德都已经呈现在他身上了(包括了父亲的早逝以及奇差无比的视力—用以证明他的逆来顺受),他也短暂的评论了他所有的作品。最后一个章节则名为「为什么 我是一个宿命」,尼采在书的结尾告诉读者,「永恒轮回」以及「对所有价值观的重新评价」是他哲学研究的中心。 
===《尼采反对华格纳》===
=='''人物影响'''==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尼采对20世纪的 [[ 哲学 ]] 留下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欧陆哲学,虽然以分析哲学为主的英美国家要到20世纪后半期才开始注重他的作品。尼采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在于他企图揭发社会的既有价值观的本质,尼采指出人的动物本性和欲望在形塑人类行为上扮演的角色这一点也大为影响了后来的心理学家如 [[ 西格蒙德? ]]、[[ 弗洛伊德 ]] [[ 卡尔? . 荣格 ]] [[ 奥地利 ]] 心理学家 [[ 阿尔弗雷德? ]], 阿德勒的学说中重视心理力量的部份也是受到尼采权力意志说的影响。
尼采不仅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存在主义,他的影响所及还到解构主义、 [[ 后现代主义 ]] 、解释学等,尼采所提出的「上帝已死」成了存在主义的中心论点:若没有上帝,那么就没有必然的价值或道德律。以及若没有没有必然的价值或道德律,那人类应该如何自处的问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尼采的思想开始被人与纳粹主义与 [[ 反犹太主义 ]] 相连结,这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妹妹伊丽莎白对于他作品的窜改所造成的,伊丽莎白甚至主动与 [[ 纳粹 ]] 人士合作,选择性的解释尼采的理论以正当化对其他人种及国家的战争和侵略,尽管尼采本人曾明确反对反犹太主义。
=='''尼采名言'''==
=== 宗教名言===
上帝死了!上帝已经死了!而正是我们谋杀了他!我们怎麽才能安慰自己,这凶手中的凶手?(《快乐的科学》)
 
灵魂的下水道-为了洗涤人类那肮脏的灵魂,一定要有下水道才可以。具有这种下水道功能的,对於那些高傲的伪君子而言,就是上帝了。(《人性,太人性的》-下-2-46)
 
在所有的禁欲道德里,人把自己的一部分视为神,加以崇拜,因此被迫把其他部分加以恶魔化。
 
宗教上最深的误解——认为坏人没有宗教。
 
基督教的「教」字只是一个误解,实际上只有一个基督徒,而他已在十字架上死去了。(《反基督》39 )
=== 论道德 的谱系名言===
只有在这块土地上,在这块对人类和教士的生存来说基本上是危险的土地上,人才能够发展成为一种有趣的动物。只有在这里,人的精神才更高深,同时也变得更凶恶了——正是这两个原因使得人迄今为止优越於其它的动物。」
=== 激励名言===
凡具有生命者,都不断的在超越自己。而人类,你们又做了什麽?(《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人类伟大之处在於它是桥,而非目的。人值得被爱——在於他是过渡,是没落。(《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4)
 
诚然,人是条污秽的川流。要容纳一条污秽的川流而不被污染,除非你是大海。听哪!我教你们以超人,他就是这大海,在他里面你的大轻蔑将被融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3)
 
啊!伟大的星球,假如没有你所照耀的人们,你的快乐何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1)
 
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己的两条腿!不要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不要坐在别人的背上和头上。(《查拉图斯拉如是说》-第四部-论更高的人-10)
 
聪明的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麽也不会失去。
 人是一根系在动物和超人之间的绳子。也就是深渊上方的绳索。走过去危险,停在中途也危险,颤抖也危险,停住也危险。(《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4) 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善恶的彼岸》-格言第146,1886 年)Wer mit Ungeheuern k?mpft, mag zusehn, dass er nicht dabei zum Ungeheuer wird. Und wenn du lange in einen Abgrund blickst, blickt der Abgrund auch in dich hinein. - "Jenseits von Gut und B?se"那不能杀死我的,使我更坚强。 (4月1日名言)Was mich nicht umbringt, macht mich st?rker.出处:《偶像的黄昏》
自由的保证是什麽?是对自己不再感到羞耻。(《快乐的科学》-275)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麽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出生自今,你爱过什麽吗?是什麽提升你的灵魂?是什麽支配你的灵魂,同时又令你喜悦?(教育家叔本华)
=== 价值重估=== 
接受一种信仰,仅仅因为它是习俗。这无非意味着:不诚实、胆小、懒惰!那麽不诚实、胆小、懒惰是伦理的前提吗?
 
想在善和恶中作造物主的人,必须首先是个破坏者,并砸烂一切价值。也就是说,最大的恶属於最高的善。不过,后者是创造性的善。
 
上等人有必要向群众宣战。
 
人们必须在心中怀着混乱,为了能够创造一个舞动的新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6)
 
别理会!让他们去唏嘘!夺取吧!我请你只管夺取!
 
创造了这个有价值的世界的是我们!
 
道德有两种: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
=== 找寻自己===
你们尊敬我,但要是有天你们的尊敬倾倒了那又怎要?不要让一座雕像砸了你。
你说,你相信查拉图斯特拉?但查拉图斯特拉又怎样?你们是我的信仰者-但所有的信仰者又怎样?你还没有找寻你自己:你只找到我。所有的信仰者都是这样,如是所有的信仰成就渺小。
 
现在,我命令你否弃我,并发掘自己。唯有当你们否决我的一切,我才会回到你们之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部-论赠与的美德-3)
 
世界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因为每一个人都急於从自己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不合时宜的考察》-3-5)
 
 
你的良知在说什麽?——你要成为你自己。(《快乐的科学》-20)
=== 痛苦名言===
愚昧无知是一切痛苦之源。(8月23日名言)
 
痛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只有经历过地狱磨难的人,才有建造天堂的力量。
 
最大的痛苦乃精神的最後解放者,由於这个痛苦,我们才得以了解事物最後且最深的真理。(《快乐的知识》-序-2)
 
一个伟大的人往往受到排挤、压抑、甚至被人斥为譁众取宠而陷於孤独中。(遗稿)
 
在极端痛苦中,一个灵魂为了承受这份痛苦,将会发出崭新的生命光辉。就是这股潜力在新生命力的发挥,使人们远离在极端痛苦时燃起的自杀念头,让他得以继续活下去。他的心境将别於健康的人,他鄙视世人所认同的价值观,从而发挥昔日所未曾有过的最高贵的爱与情操,这种心境是曾体验过地狱烈火般痛苦的人所独有的。(《曙光》-114)
 
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麽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
=== 命运名言===
我认为人类所有具有的伟大天性,是对命运的热爱。无论未来 过去或永远,都不应该奢望改变任何事物。他不但必须忍受一切事物的必然性,并且没有理由隐瞒它-你必须爱这项真理……(《瞧!这个人》-我为何如此聪明-10)
 
今天,我执笔的这一瞬间,我展望自己的未来-就像平静的海面,没有任何希求能骚扰那完全的宁静。我一点都不期望任何东西或不同於它现在的情况,也不希望自己有所改变。(《瞧!这个人》)
 
我向後回顾,再向前瞻望,我从未在刹那间看到这麽多美好的东西。今天我埋葬了我的四十四个岁月,并非没有意义;我有权利来埋葬它-凡有生命的事都保留下来,永垂不朽。(《瞧!这个人》)
===审 名言===
只有作为审美现象,存在与世界才可以得到辩护。
=== 的名言===
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遗稿)
 
人类唯有生长在爱中,才得以创造出新的事物。
 
出于爱所做的事情,总是发生在善恶的彼岸。
 
最危险的健忘-刚开始他们忘记去爱别人,最後在他身上再也找不到值得去爱的地方了。(《曙光》-401)
 
只爱一个人是一种野蛮的行为,因为其他人就因此而牺牲了。对上帝的爱也是这样。(《善恶的彼岸》-67)
=== 真理名言===
没有真理,只有解释。
 
在认识一切事物之後,人才能认识自己,因为事物仅仅是人的界限。
 
坚信比谎言更是真理的敌人。
=== 心理名言===
常常谈论自己的人,往往只是为了隐藏自己。(《善恶的彼岸》-169)
 
当心!他一沉思,就立即准备好了一个谎言。
 
完全不谈自己是一种甚为高贵的虚伪。(《人性,太人性的》)
 
疯狂对於个体,只是相对罕见的事情——而国体、政党、民族、时代的疯狂,那就是规则。(5月16日名言)
 
如果人们将极端行为归咎於虚荣,将中庸行为归咎於习惯,将小题大作的归咎於恐惧,那是很少会有错的。
=== 我名言===
我已经写够了这个世界,现在让这个世界来写我吧!
 
我不是普通人,我是炸弹!(《瞧!这个人》-为何我是命运-1)
 
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所以没有神!(2月26日名言)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自从厌倦于追寻,我已学会一觅即中;自从一股逆风袭来,我已能抗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
 
伟人对我毫无意义,我只欣赏自己理想中的明星。(《善恶的彼岸》)
=== 其他名言===
最轻蔑人类的人,即是人类的最大恩人。(遗稿)
 
最好的作者,是那羞於成为作家的人。(《人性,太人性的》)
 
敏锐而明快的作家的不幸是,人们以为他肤浅,因此不在他们身上下苦功;晦涩的作家的幸运是,读者费力地读他们,并把自己勤奋的快乐也归功於他们。(《人性,太人性的》)
 
多数思想家都写作的很差。因为他们不但向我们传达他们的思想,而且还传达思想的思想。
 
你们所能体验到的最伟大的事情是什麽?那便是非凡的轻蔑。是时,你们甚至会对自己的幸福感到厌恶,而理智与道德亦然。
 
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善恶的彼岸》-287)
 这个时代的特性是——分裂——这个时代再也没有真实感了。人们再也无法找到自信以立足於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活在明天里,然而这些人再也没有明天。 (《权力意志》-57) 无选择的求知冲动,犹如无选择的性冲动一样——都是一种下贱的本能!( 初期遗稿) 
对於那些无法对自己诚实的「伟人」,我一点都无法承认他们的伟大,自欺的人,令我感到作呕,无论他们曾做了何种伟大的事业,我给他们的评价还是零分。(遗稿)
 
当某一动物, 某一种族或某一个体失去其他种种本能时,当它选择以及当它偏爱对它不利的东西时,便称它为堕落。
出处:《反基督》
所有的精神最终都变成了在肉体上清晰可见的东西。基督教汇聚了无数渴望被征服的人以及所有那种卑恭而虔诚的高级或低级的放弃了所有行动的人的整个的精神。
出处:《反基督》
=='''人物评语'''==
尼采的哲学观最重要的一点是哲学的使命就是要关注人生,给生命一种解释,给生命的意义一种解释,探讨生命的 意义问题。这与尼采所读叔本华的著作有一定关系。还有一点看法,尼采认为哲学是非政治的,哲学和政治是两回事。所以尼采对哲学的看法,第一是对生命,关注人生,第二非政治的,第三非学术的。哲学不是纯学术。尼采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他认为关键在于没有关注人生。他认为传统哲学造成的后果是虚无主义。尼采认为现象背后是没有本质的。
尼采对他自己比任何活过的人或可能活过的人有更多的自我认识。—— [[ 佛洛伊德]]
尼采刺穿了人类知识的基础,并像前无古人似的那样质疑它们。没有什麽人在其思想的正确性、深度、及彻底性方面能比的上他……。费尔巴哈不能、马克斯不能、甚至连佛洛伊德也不能。—— [[ 汉斯·昆]]
没有一个人曾经为自己的天才付出这样重大的代价。—— [[ 威尔·杜兰]]
10,7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