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038
次編輯
變更
水土保持林
,创建页面,内容为“ '''水土保持林'''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一种是方块文字,如汉字<ref>[https://www.sohu.com/…”
'''水土保持林'''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一种是方块[[文字]],如汉字<ref>[https://www.sohu.com/na/455650946_100034039 日文是怎么来的,日本人是如何把汉文,改换成他们自己文字的],搜狐,2021-03-15</ref>、日文和韩文,还有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西夏文<ref>[https://history.sohu.com/a/603679073_121174827 与汉文同宗同源的西夏文,国人看它如天书,俄罗斯人却如数家珍],搜狐,2022-11-09</ref>、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种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词解释==
水土保持林是为防止﹑减少水土流失而营建的防护林。是水土保持林业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表现在﹕调节降水和地表径流。通过林中乔﹑灌木林冠层对天然降水的截留﹐改变降落在林地上的降水形式﹐削弱降雨强度和其冲击地面的[[能量]]。通过增加地表覆盖物的形式减少雨水对地表物质的侵蚀。可以改善地表物质组成。改善微[[生物]]环境。最终改善小气候。
历史
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魏岘所著《四明它山水利备览·自序》较系统地阐述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及其改善河川水文条件等。明代刘天和提出“沿河六柳”(即卧柳、编柳、浸柳、深柳、低柳、高柳),巧妙地利用林木,特别是活柳调节洪峰顶溜归槽的特殊功能以治河保堤,至今仍不失为有效措施。山区人民群众所以历来对村庄和住宅前后的“照山”和“靠山”备加爱护,主要是由于他们认识到这是森林保持水土在生活上的重大作用。至于在生产上广泛采用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方法,以护坡、保土、护田、护路、保护水利设施(渠道、水塘、水库、水工建筑物等),防护河川,防止滑坡、山崩、泥石流等,在中国的一些水土流失地区,都有着长期的历史传统。水土保持作为现代科学的分支于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出现时,水土保持学科的先驱者即在山东崂山、山西五台山等地研究森林的水土保持效用。1934年陕西省林务局在渭河沿岸冲积滩地,采用柳树、白杨、白榆、臭椿等进行造林,并创设了天水县林场、宝鸡县林场等若干处。此后,在沟道治理中应用各种活柳谷坊、沿河保滩中应用“柳篱挂淤”等生物工程,以及水库周围防护林、梯田地坎的护坡林等水土保持措施,也得到不断的完善与推广。1949年以来,中国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根据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提出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按流域、水系实行小流域(面积一般在30平方公里以上)综合治理。其中包括:山区土地合理利用规划;各种生产用地上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技术措施和经营管理措施;必要的坡面、沟道和河川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以及相应的生物措施等。随着山区生产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水土保持林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与应用。70年代末中国开始兴建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中,水土保持林是重要的组成林种。
各国现状
日本近百年来﹐一些石质山地也结合工程措施﹐营造人工林以防止耕地(主要是水田)被水冲沙压和减免山洪﹑泥石流的为害。欧洲一些国家如联邦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紧密结合荒溪(小流域)综合治理﹐采用工程措施和人工造林相结合的方法在防治山区水土流失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经营农业﹐牧业为主的一些水土流失地区﹐农田﹑牧场的水土保持工作也以营造人工林作为主要的措施。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