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吴国桢

增加 3,24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吴国桢
|圖片 = [[File:吴国桢1.jpg|缩略图 |居中|25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0173185293&di=f6372754b21c5c636f2c679ce8710a10&imgtype=0&src=http%3A%2F%2Fi3.sinaimg.cn%2Fdy%2Fc%2F2009-10-15%2F1255546845_hNM81P.jpg 原图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9-10-15/025916438199s.s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网]]]|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03年| 國籍 = 中國|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政治家
}}
 == 人物简介 ==  
中文名 :吴国桢
1939年出任重庆市长。1942年,重庆大隧道惨案发生,[[吴国桢]]被免职。1943年,出任外交部政务次长,1945年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
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政权迁往台北。12月15日,[[吴国桢]]接替陈诚担任“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行政院政务委员”。1953年4月,因“吴国桢事件”辞“省主席”职,与妻子前往[[美国]]。受聘於《芝加哥论坛报》担任远东问题顾问。1966年,[[吴国桢]]于[[美国]]佐治亚州萨凡那阿姆斯特朗大学任教授,直到退休。 <ref>[https://www.tsinghua.edu.cn/publish/law/6878/2011/20110323110128600157273/2011032311 吴国桢)], 清华大学法学院[引用日期2014-03-06]</ref> 著有《中国的传统》一书;1984年受邀回大陆观光,未及成行,因病去世。 ==视频==
==== 人物简 石和他的高官们:吴国桢(上) 高清 ====
{{#iDisplay:m01592scj4t |680|380|qq}}
 
[[吴国桢]](1903—1984),字峙之,湖北建始人。
1984年6月6日,[[吴国桢]]在美国病故。
==视频== ==== 蒋介石和他的高官们:吴国桢(下) 高清 ==== {{#iDisplay:f0159f1p96x |680|380|qq}} == 早年 时期编辑经历 ==
1903年,[[吴国桢]]生于湖北省建始县红岩镇凉水埠村([[吴国桢]]先生故居和吴国桢先生所读的私塾吴氏祠堂2009年亦在恢复中),自幼随任陆军部军训处长的父亲吴经明旅居[[北京]]。
自南开毕业后,[[吴国桢]]就读[[北京]]清华学校,1921年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在格林内尔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之后,192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
 南开岁月
[[吴国桢]]和他的哥哥吴国柄都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当时[[吴国桢]]只有十岁,是南开中学年龄最小的学生;[[张伯苓]]校长晚上查巡学生宿舍时,看见他把被子踢掉了,还曾为他盖被。
尽管后来(1953年)[[吴国桢]]和一手提拔他的[[蒋介石]]也割袍断义,离台赴美,在北美痛揭蒋氏父子的党国体制,但这并不意味他反蒋就认同周。作为一个有着留美背景的自由主义者,他反蒋就是反专制。因此,从他一生看,他反蒋(后半生)同时也反共(一生),但并不反周。非但不反,“道不同”却“相与言”,而且私谊长存。
== 赴美留 者时期 ==  ==视频== ==== 吴国桢最会管理城市,被列为战犯,看看毛主席咋说 ====
{{#iDisplay:v05493mxsqx |680|380|qq}}
 
1921年,[[吴国桢]]清华毕业后,被保送到[[美国]]留学。他先是在[[美国]]格林奈尔大学学习,主修经济,兼修市政。毕业考试时,[[吴国桢]]各门课的成绩都是A(最好成绩),惟独思政课得了个B+(仅次于A)。巧的是,后来[[吴国桢]]大半生都在出任各省市的行政长官,像1932年出任汉口市市长,1939年出任重庆市市长,1946年出任[[上海]]市市长。
1926年,[[吴国桢]]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后,起程回国。不久,[[吴国桢]]步入仕途,开始其将近三十年的宦海生涯。
 
学者生涯
[[吴国桢]]初到[[美国]],以演讲和笔耕为生。他与《芝加哥论坛报》签订了三年的合约,为其撰写评论,同时他也到美国各州去作巡回讲演。[[吴国桢]]更希望能到一所高等学府任教,其实,凭借[[吴国桢]]的学历、经历和才干,他应该是诸多高等学府争相聘请的对象。
1965年,[[吴国桢]]应邀到阿姆斯特朗大学担任东方历史和哲学教授,年薪4000多美金。
''' 笔墨官司 '''  ==视频== ====吴国桢最会管理城市,被列为战犯,看看毛主席咋说 ==== {{#iDisplay:i0661f88073 |680|380|qq}}
来到[[阿姆斯特朗]]大学任教的第二年,[[吴国桢]]即与《亚洲研究》杂志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笔墨官司。《亚洲研究》是美国[[亚洲]]学会的会刊,其前身是费正清等人创办的《远东季刊》,是一份研究[[亚洲]]和[[中国]]问题的权威刊物。
[[File:吴国桢3.jpg|缩略图 |右|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0249863521&di=3217175342c34b005bad45724f18afb5&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109.360doc.com%2FDownloadImg%2F2018%2F01%2F2219%2F122629447_37_20180122073135815.jpg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122/19/38531447_724226829.shtml 图片来源于360doc个人图书馆网国民党的上海市长吴国桢]]]
[[吴国桢]]在阅览[[美国]]出版的关于清朝地方政府的书籍时,发现这些书籍的内容既不够充实,又常有谬误之处。为了澄清有关清代地方政府的性质、组成、职能及人事制度等问题,[[吴国桢]]用英文写成《[[中国]]帝制时代的地方政府》一文,投寄给《亚洲研究》。
《亚洲研究》的总编辑克伦邀请了两位学者评阅此文。其中一位认为[[吴国桢]]并没有读过关于[[中国]]帝制时代地方政府的主要著作,比如1962年在麻省剑桥出版的瞿同祖撰著的《清代地方政府》一书,并指出吴的学术论文没有将所引用的资料来源以注释或参引书目的方式详细列明;另一位学者认为[[吴国桢]]的论文虽然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诠释,但这只是根据个人观察、了解,而非采自研究材料。据此,克伦将该文退了回来,并附上了评审的意见。
但是,[[吴国桢]]不服退稿的理由,他表示为了维护学术研究的崇高地位,以及使[[美国]]学术界能够获得正确的[[中国]]历史的知识,有必要将此问题澄清。   此后的两年间,[[吴国桢]]连续向《亚洲研究》的总编辑克伦发出信函,指出 [[ 瞿同祖 ]] 的《清代地方政府》一书在内容上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他建议把 [[ 瞿同祖 ]] 书中相关内容加上吴对瞿的这本著作的批评,作为他那篇《中国帝制时代的地方政府》的篇末注释  在[[吴国桢]]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克伦请自己的女秘书与吴取得联系。 而[[吴国桢]]依然不屈不挠,执意要将这个问题弄清楚。在多次书信来往交涉、争论有关评审这篇文章的意见之后,克伦给[[吴国桢]]写了一封信,声明以后对吴的这篇文章将不再讨论和答复。 后来,[[吴国桢]]又去函数次,均被原封未拆地退回。为了这篇文章,双方来往信件多达40封,历时两年,邮电费用所耗不少。其实,该稿件即使被刊载,也并无稿酬,只是让个人的研究心得,受到应有的重视罢了。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吴国桢]]准备上法庭控告[[亚洲]]学会,但由于昂贵的律师费用,以吴的经济情况,实难承受。最后,[[吴国桢]]只好把他和[[亚洲]]学会的来往信件,连同那篇文章,自费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定名为《美国为何不理解亚洲事务?》。 == 回国经历 ==  ==视频== ====换了人间 陈毅:吴国桢管理上海还真是有些办法,难怪颜惠庆力荐 ==== {{#iDisplay:d0701eq4g04 |680|380|qq}}  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曾受[[蒋介石]]器重,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湖北]]省税务局局长、[[蒋介石]]侍从室秘书、[[重庆]]市市长、外交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上海]]市市长等要职。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汉口,[[吴国桢]]全家逃往重庆。 1939年,[[吴国桢]]出任重庆市长。1942年,重庆大隧道惨案发生,[[吴国桢]]被免职。 1943年,[[吴国桢]]出任外交部政务次长,1945年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 [[File:吴国桢2.jpg|缩略图 |右|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0249479213&di=72fa4b84e699e136f1f15aa7ecdacaba&imgtype=0&src=http%3A%2F%2Fwww.huaxia.com%2Flasd%2Ftwzlk%2Fzzsj%2Fimages%2F2012%2F06%2F27%2F963845.jpg 原图链接][http://www.huaxia.com/lasd/twzlk/zzsj/2012/06/2901422_4.html 图片来源于党政机关网吴国桢一家在上海]]] 蒋下野后,[[吴国桢]]随蒋四处行动,作为他的幕僚,出谋划策,并在1949年8月1日成立的[[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内任职,但[[吴国桢]]亦特别对台湾政治有所动作,此亦种下了陈诚对吴不满的远因。 国民党逃台后,为了争取美国的好感和支持,1949年12月,[[蒋介石]]任命[[吴国桢]]取代陈诚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 1942年12月,在我国已与英美等国结盟共同反抗日德意法西斯,外交活动十分频繁之际,[[吴国桢]]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外交部政务次长,兼任[[蒋介石]]侍从室秘书。 其时,外交部长宋子文常驻[[美国]],[[吴国桢]]肩负辅佐宋子文掌理战时外交的重任,曾一度对外暂代部务。其间,他参与主持了中美、中英新约签署、筹组联合国、争取国际军事政治援助等一系列重要的外交活动,参加了接待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问[[中国]]等重大外交接待任务,并负责处理外交部日常的外交活动,见证了战时[[中国]]争取美英支持和大国地位的外交活动。 1945年8月,[[吴国桢]]奉命以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身份,与法国临时政府驻华使馆代办 戴立 堂在重庆签署《收回广州湾法国租借地专约》,宣告了法国强租[[广州]]湾历史的终结。 '''白皮书'''  1949年8月5日,美国政府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将丢失大陆的责任全部归罪于国民党政权及[[蒋介石]]集团的腐败无能。这极大冲击了台湾政局和美蒋关系,被称为是给国民党这口棺材钉上了最后一个“钉子”。 国民党内群情激愤,很多人主张要公开与[[美国]]当局辩论。 [[吴国桢]]主持外交组进行研讨,提出了三点"应对"方针:第一,白皮书已成过去,此后美国对华政策与战略必将有所变更,对此宜持冷静态度;第二,国民党应于短时期内在若干区域厉行改革,在较能作战之区域作若干军事能力上之表现,此为目前一切宣传成功所不可缺乏的条件;第三,民间舆论对白皮书所指责事实有所辩正时,国民党及"政府"不宜阻止,但不论辩正或批评,均有一致观点。这些意见均为[[蒋介石]]采纳
在[[吴国桢]]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克伦请自己的女秘书与吴取得联系。而[[吴国桢]]依然不屈不挠,执意要将这个问题弄清楚。在多次书信来往交涉、争论有关评审这篇文章的意见之后,克伦给吴国桢写了一封信,声明以后对吴的这篇文章将不再讨论和答复。
后来,吴国桢又去函数次,均被原封未拆地退回。为了这篇文章,双方来往信件多达40封,历时两年,邮电费用所耗不少。其实,该稿件即使被刊载,也并无稿酬,只是让个人的研究心得,受到应有的重视罢了。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吴国桢准备上法庭控告亚洲学会,但由于昂贵的律师费用,以吴的经济情况,实难承受。最后,吴国桢只好把他和亚洲学会的来往信件,连同那篇文章,自费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定名为《美国为何不理解亚洲事务?》。
回国之后编辑
吴国桢
吴国桢
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曾受蒋介石器重,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湖北省税务局局长、蒋介石侍从室秘书、重庆市市长、外交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上海市市长等要职。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汉口,吴国桢全家逃往重庆。
1939年,吴国桢出任重庆市长。1942年,重庆大隧道惨案发生,吴国桢被免职。
1943年,吴国桢出任外交部政务次长,1945年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
蒋下野后,吴国桢随蒋四处行动,作为他的幕僚,出谋划策,并在1949年8月1日成立的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内任职,但吴国桢亦特别对台湾政治有所动作,此亦种下了陈诚对吴不满的远因。
国民党逃台后,为了争取美国的好感和支持,1949年12月,蒋介石任命吴国桢取代陈诚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
外交活动编辑
上海市长吴国桢和博士米尔顿雷诺兹
上海市长吴国桢和博士米尔顿雷诺兹
1942年12月,在我国已与英美等国结盟共同反抗日德意法西斯,外交活动十分频繁之际,吴国桢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外交部政务次长,兼任蒋介石侍从室秘书。
其时,外交部长宋子文常驻美国,吴国桢肩负辅佐宋子文掌理战时外交的重任,曾一度对外暂代部务。其间,他参与主持了中美、中英新约签署、筹组联合国、争取国际军事政治援助等一系列重要的外交活动,参加了接待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问中国等重大外交接待任务,并负责处理外交部日常的外交活动,见证了战时中国争取美英支持和大国地位的外交活动。
1945年8月,吴国桢奉命以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身份,与法国临时政府驻华使馆代办戴立堂在重庆签署《收回广州湾法国租借地专约》,宣告了法国强租广州湾历史的终结。
应对白皮书编辑
1949年8月5日,美国政府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将丢失大陆的责任全部归罪于国民党政权及蒋介石集团的腐败无能。这极大冲击了台湾政局和美蒋关系,被称为是给国民党这口棺材钉上了最后一个“钉子”。
国民党内群情激愤,很多人主张要公开与美国当局辩论。吴国桢主持外交组进行研讨,提出了三点"应对"方针:第一,白皮书已成过去,此后美国对华政策与战略必将有所变更,对此宜持冷静态度;第二,国民党应于短时期内在若干区域厉行改革,在较能作战之区域作若干军事能力上之表现,此为目前一切宣传成功所不可缺乏的条件;第三,民间舆论对白皮书所指责事实有所辩正时,国民党及"政府"不宜阻止,但不论辩正或批评,均有一致观点。这些意见均为蒋介石采纳。
8月16日,国民政府发表了由蒋亲自审定的声明,一方面表示对"白皮书"中许多问题"持严重异议","将于适当时期对它作详切之声明";另一方面又强调两国不能因过去问题的辩论而影响互相间的“传统友谊"及"共同目标”,希望美国捐弃前嫌,继续援华。此举稳定了当时的美蒋关系,使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逐渐稳定下来。
 == 台湾 时期编辑经历 == [[File:吴国桢5.jpg|缩略图 |右|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0250979791&di=d07d09a1cfaabd325c7a2054c89663ef&imgtype=0&src=http%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70730%2F284a7d7604ea46cd8492effc4424b8d9_th.jpg 原图链接吴国桢公馆]]]  
1949年12月7日,国民政府迁往台北。
吴国桢台东巡视吴国桢台东巡视12月15日,蒋中正任命 [[ 吴国桢 ]] 接替陈诚担任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行政院政务委员,以利用 [[ 吴国桢 ]] “民主先生”的形象,“全力争取美援”。 [[ 吴国桢 ]] 担任台湾省主席期间,致力于推动台湾人地方自治、农业改革,允许某些地方官员职位由普选产生,并试图减少滥用警权。   但是在韩战爆发后,美国改为全力支持国民政府并给予美援, [[ 吴国桢 ]] 的地位也因此下降,与蒋经国及彭孟缉的特务系统也不断发生冲突。台湾火柴公司总经理王哲甫无辜被捕,吴下令放人。   台湾保安副司令彭孟缉执行 [[ 蒋经国 ]] 命令,坚不放人,先判死刑;由于吴的反对,经 [[ 蒋介石 ]] 出面,改判七年徒刑。 [[ 吴国桢 ]] 已完全无法再与 [[ 蒋经国 ]] 共事,蒋中正曾派黄伯度传话,许以行政院长之职,要吴好好与蒋经国合作,愿当院长兼省主席亦可。但吴一概拒绝,偕妻上日月潭,声言非辞职照准不下山。 在50年代初,随着美台关系的加强, [[ 吴国桢 ]] [[ 蒋介石 ]] 用于向美国示好、拉关系的作用已经不大,于是,在吴与小蒋的争权中, [[ 蒋介石 ]] 开始公开偏袒蒋经国,排斥 [[ 吴国桢 ]] 。 1950年8月7日, [[ 吴国桢 ]] 的头像刊载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 1952年复活节, [[ 吴国桢 ]] 由日月潭下山,在台中“无锡饭店”用餐,饭毕下楼,见包姓司机脸色惨白;吴的座车前轮与主轴联接的地方,疑似螺丝松动,几遭不测。 在这种情况下, [[ 吴国桢 ]] 自感已成蒋氏父子的眼中钉,难以继续在台湾立足,乃于1953年4月以“健康欠佳”为由辞去台湾省政府主席职务,远赴美国。但老父幼子却被留作人质,不准同行。 1953年11月, [[ 蒋介石 ]] 以“蒙混舞弊,不尽守责”罪名突然免去了“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的职务。   王与 [[ 吴国桢 ]] 关系十分密切,王下台后,从台湾传出他曾擅自批准 [[ 吴国桢 ]] 套购外汇12万美元的消息,实际上是影射吴“携资外逃”,台湾当局并要求他尽速返台。 [[ 吴国桢 ]] 认为这是蒋氏父子蓄意陷害,于是拒绝返台,并致函要求国民党辟谣。在得不到国民党的答复后,吴又想在台湾报纸刊登澄清广告,但居然没有一家台湾报纸同意刊登。于是, [[ 吴国桢 ]] 决定向蒋氏父子发难。 1953年4月, [[ 吴国桢 ]] 辞省主席职, [[ 蒋介石 ]] 任命俞鸿钧接替 [[ 吴国桢 ]] 。1953年5月24日,吴与妻子前往美国,蒋经国、陈诚到机场送行。1954年被 [[ 蒋介石 ]] 明令撤销其政务委员职务、开除其国民党籍。 == 蒋吴矛盾 == [[File:吴国桢6.jpg|缩略图 |左|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0251412654&di=a771316bdfabc72af11ce8ecbf30b646&imgtype=0&src=http%3A%2F%2Fimg.scimg.cn%2Fuserupload%2Fauction%2Fitems%2F3069%2F494166%2Forig%2F28a14402323678d0024ce14882a6bef1.jpg 原图链接][http://pai.sssc.cn/item/494166 图片来源于盛世收藏网锦州四老之一 吴国桢 事件编辑老师牡丹图]]] 1953年11月, [[ 蒋介石 ]] 以“蒙混舞弊,不尽守责”罪名突然免去了“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的职务。 向蒋介石辞呈的信件向蒋介石辞呈的信件王与 [[ 吴国桢 ]] 关系十分密切,王下台后,从台湾传出他曾擅自批准 [[ 吴国桢 ]] 套购外汇12万美元的消息,实际上是影射吴“携资外逃”,台湾当局并要求他尽速返台。 [[ 吴国桢 ]] 认为这是蒋氏父子蓄意陷害,于是拒绝返台,并致函要求国民党辟谣。在得不到国民党的答复后,吴又想在台湾报纸刊登澄清广告,但居然没有一家台湾报纸同意刊登。于是, [[ 吴国桢 ]] 决定向蒋氏父子发难。 1954年2月7日, [[ 吴国桢 ]] 接受美国一家电视台的专访,批评国民党“一党专政”,称如不从速实行民主,台湾难以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并表示他出走美国完全是因为与蒋氏父子政见不合,不为所容。 此言一出,即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一周以后,吴再接受美国一家通讯社记者采访,指责 [[ 蒋介石 ]] 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独断专行;国民党钳制言论,大搞特务政治,并要求彻底清查国民党的经费来源。 [[ 蒋介石 ]] 闻言恼羞成怒,除组织岛内舆论进行围剿外,并于3月17日以“总统”名义发布命令,指 [[ 吴国桢 ]] “背叛国家,污蔑政府,分化国军,挑拨政府与人民及侨胞与祖国的关系,居心叵测”,网罗了十三条罪状,宣布解除 [[ 吴国桢 ]] 所有职务,开除党籍;对于有关“违法渎职”罪行,将彻底查办。 台湾当局并向美国政府提出引渡 [[ 吴国桢 ]] 回台的求,但遭美国拒绝。 对于蒋氏父子在 [[ 吴国桢 ]] 案中扮演的角色,远在大洋彼岸的 [[ 李宗仁 ]] 评论说:“蒋先生统治大陆20年,未能实行三民主义,到台以后,对内厉行专制,对外宣传反攻大陆”,容不得一点批评意见,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台湾自由民主人士胡适在离台返美前对此案评论说:“前台湾省主席 [[ 吴国桢 ]] 批评政府或许对于国家还有点好处,假使吴所讲的话有一部分是真实不假,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因其系出 [[ 吴国桢 ]] 之口便拒绝加以考虑。” [2]  == 晚年生 活编辑崖 == [[File:吴国桢7.jpg|缩略图 |右|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0847273&di=3a5e7c391717085dcbc924d86ad77edc&imgtype=jpg&er=1&src=http%3A%2F%2Fsucimg.itc.cn%2Fsblog%2Fj91f750f3f35a95ad4b8a98495ddbcfc7 原图链接吴国桢夫人黄卓]]]  吴国桢事件”告一段落后, [[ 吴国桢 ]] 受聘於《芝加哥论坛报》担任远东问题顾问 。1966  1966 年, [[ 吴国桢 ]] 于美国佐治亚州萨凡那阿姆斯特朗大学(Armstrong Atlantic State University)任东方历史和哲学教授,直到退休。在美国期间, [[ 吴国桢 ]] 著有各种著作,其中包括详细分析 [[ 中国 ]] 神话与早期历史的《中国的传统》(Chinese Heritage)一书。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后, [[ 吴国桢 ]] 更加关注大陆的经济建设。通过阅读报纸和与访问大陆的人士交谈中得知, [[ 中国 ]]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进步神速,由此逐步改变了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看法。 1982年,大女婿俞益元归国观光。回去后向岳父详尽介绍了在大陆的所见所闻及有关方面的盛情款待,还带回了一张南开中学时 [[ 吴国桢 ]] [[ 周恩来 ]] 的合影,睹物思人, [[ 吴国桢 ]] 感慨万千。 次年,长子吴修广夫妇再访大陆,有关方面特意安排他们到武汉、 [[ 南京 ]] [[ 上海 ]] 、杭州等地观光,并拜访了 [[ 吴国桢 ]] 的亲朋故旧。 1984年春天, [[ 邓颖超 ]] 、杨静仁联名邀请 [[ 吴国桢 ]] 归国观光,并参加新 [[ 国35 国]]35 周年庆典,吴欣然应约。他重新阅读《邓小平文选》,对 [[ 中国 ]] 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他说:“《邓小平文选》,我反复看了3遍,这个人我非常钦佩。 [[ 中国 ]] 照目前的进步下去发展经济,下一世纪,将和美国、 [[ 日本 ]] ,鼎足而立。” [3] <ref>[http://news.163.com/09/1103/17/5N7AK1LF00011247_3.html 吴国桢蒋介石反目成仇内幕 )], 网易[引用日期2014-03-06]</ref> 
遗憾的是,正当他翘首盼望回到阔别30余年的故国怀抱时,突然病故于美国佐治亚州萨凡那寓所,终年81岁。
 == 戏剧 奇特 婚姻 编辑== 吴国桢与家人合影吴国桢与家人合影 [4]1929年, [[ 吴国桢 ]] 担任汉口市财政局长。有一天,他路过一家照相馆,看见橱窗里陈列着一张少女的相片,婀娜多姿。 [[ 吴国桢 ]] 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但不知她是谁家的小姐。他见这位少女的照片是和当时一位名声不大好的电影明星杨耐梅的照片放在一起时,便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 吴国桢 ]] 装着很生气的样子,走进照相馆,质问老板:“你们怎么可以把人家千金小姐的相片,和电影明星的相片放在一起招揽顾客呢?”紧接着,吴又追问:“你们知道不知道,这位小姐是一位有声望人家的女公子?”老板见 [[ 吴国桢 ]] 西装革履,胸前还挂着市政府的圆形徽章,知道他是当官的,于是赶紧回答:“知道,知道!她是汉阳铁厂黄厂长家的大小姐。” 这位黄厂长名黄金涛,早年也曾在美国留学。黄小姐是黄的长女黄卓群,当时正在 [[ 上海 ]] 中西女校读书,因天生丽质,被誉为该校校花。黄放假回汉口时,在这家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被老板私下添印放大,陈列在橱窗内,招揽顾客,结果引起 [[ 吴国祯 ]] 的注意。 后来,在 [[ 吴国桢 ]] 哥哥的安排下, [[ 吴国桢 ]] 和黄卓群见了面,两人一见钟情。 1930年,二人在汉口租界的一所教堂里举行了婚礼。 [[ 吴国桢 ]] 和黄卓群的这段姻缘非常美满,两人相依相伴走过了一生。 半个世纪后, [[ 吴国桢 ]] 已经在美国定居,他的一位邻居曾这样评价黄卓群:“吴夫人美丽贤惠,且能文能画,多才多艺。平日除料理家务外,尚能发豆芽,做豆腐,蒸馒头。最令人佩服的,她自己还能缝制西服,手艺精巧,式样大方,不逊于职业裁缝。 == 评价 编辑==  [[File:吴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 桢4.jpg|缩略图 |左|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0250616020&di=16a79781b2a76ac5f89e723f534ebdd3&imgtype=0&src=http%3A%2F%2Fphotocdn.sohu.com%2F20130221%2FImg366629941.jpg 原图链接][http://roll.sohu.com/20130221/n366629935.shtml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吴国桢夫妇]]]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吴国桢[[ 中国 ]] 近现代历史上, [[ 吴国桢 ]] 是惟一先后担任过 [[ 中国 ]] 四大省市长官的人物 。1933  1933 [[ 吴国桢 ]] 任汉口市长,尽心市政建设,曾主持修建沿江大堤和沿江大道,战时复为保卫大武汉,作出积极贡献 。1939  1939 年吴氏又任战时陪都 [[ 重庆 ]] 市长,实施疏建并重、城乡并重、心物并重三个"并重"纲领,并积极修建防空洞,以减少 [[ 日本 ]] 军机轰炸重庆的损失。1946年任 [[ 上海 ]] 特别市长,竭力控制财政预算,取缔黑市和奸商,试图稳定濒临崩溃的财政经济。1949年再任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协助蒋氏父子稳定台湾的统治。 [[ 吴国桢 ]] 能够四次出任 [[ 中国 ]] 重要省市长官,首先在于他得到了 [[ 蒋介石 ]] 的高度宠爱和信赖 。1926  1926 年秋由美归国后, [[ 吴国桢 ]] 初任 [[ 上海 ]] 政治学校教授,后由 [[ 张群 ]] 推荐入政界任职。1932年被 [[ 蒋介石 ]] 揽任为私人秘书,其才华深受蒋氏赏识,虽然吴氏任此职时间不长,但由此与 [[ 蒋介石 ]] 结成密切关系,成为其屡受重用和进入中枢任职的重要原因。 
其次,吴氏在四任省市长官期间所显示出来的为人与才能也为各方所赞赏。
新中国成立前夕,著名外交家颜惠庆到北京参加国共谈判,颜氏对吴国桢非常赏识,他对毛泽东说:"你们只想做对中国有益的事,现在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上海市长,但你们却把他列入头等战犯。"
当时,在中国共产党公布的内战战犯名单中,吴国桢位列第17位。毛泽东回答:"那丝毫没有关系,瞧傅作义将军,他也是头等战犯,但他到我们这边来了。你回去告诉吴国桢。要他就呆在那里,既然你们喜欢他,我们让他留在上海当市长。"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几天后,中共地下党果然派人与他联络,惜未为坚持反共立场的吴国桢所接受。
词条图册
新[[中国]]成立前夕,著名外交家颜惠庆到[[北京]]参加国共谈判,颜氏对[[吴国桢]]非常赏识,他对毛泽东说:"你们只想做对[[中国]]有益的事,现在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上海]]市长,但你们却把他列入头等战犯。"
当时,在[[中国]]共产党公布的内战战犯名单中,[[吴国桢]]位列第17位。毛泽东回答:"那丝毫没有关系,瞧傅作义将军,他也是头等战犯,但他到我们这边来了。你回去告诉[[吴国桢]]。要他就呆在那里,既然你们喜欢他,我们让他留在[[上海]]当市长。"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几天后,中共地下党果然派人与他联络,惜未为坚持反共立场的[[吴国桢]]所接受。
==视频==
 
==== 大揭秘:吴国桢事件背后的隐秘真相 ====
{{#iDisplay:g0135tqy5ws |680|380|qq}}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軍政人物]][[Category:台灣軍政人物 ‎]][[Category:国民党 ‎]]
3,2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