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辨识谎言

增加 5,033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辨识谎言'''》,副标题:测谎办案的逻辑与方法,张坤 著,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辨识谎言'''》,副标题:测谎办案的逻辑与方法,张坤 著,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合理阅读使一个人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ref>[https://www.sohu.com/a/118132866_476211 什么是时代的知识结构——汤胜天],搜狐,2016-11-04</ref>,全面提升人文素质<ref>[https://www.sohu.com/a/206238408_558455 陈丹青:何谓人文素质教育? ],搜狐,2017-11-24</ref>,为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作者“测谎小谈”系列的第三本(前两本分别为《解剖谎言:测谎师办案手记》《与谎言的每日相遇:测谎师办案的52堂实务课》),以更加鞭辟入里的分析对测谎实务工作进行了总结与介绍。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测谎之原则、测谎之技巧、测谎之设计、测谎之方法和测谎之见闻,立足[[司法]]实践,结合经典案例,探查个体心理信息,发现个体心理痕迹,从而找到陈述中的破绽,为寻找真相做出一份努力。

==作者介绍==

张坤,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硕士,现工作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拥有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的心理测试(测谎)专业技术资格,从事心理测试工作。第三届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心理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次受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邀请做心理测试技术专题介绍,以及多次受高校邀请做测谎技术专题讲座。著有《解剖谎言:测谎师办案手记》《与谎言的每日相遇:测谎师办案的52堂实务课》。

==目录==

第一章 析微察异:测谎之原则

测谎技术的产生脱胎于心理学,测谎技术发展的营养同样汲取于心理学。

谎言识别:什么是好的测谎方法 / 003

自比原则:测谎实践中的重要原则 / 006

言语真实性评估:聚焦“变化”的“SCAN” / 009

记忆恢复:还是记忆歪曲 / 017

[[记忆]]加工水平:折叠刀与烟灰缸 / 022

印证测试:心理痕迹的整合 / 026

特许谎言:模拟研究与真实情境 / 036

自利性偏差:真假之间的“灰色地带” / 040

犯罪隐蔽情节测试:关注“假阳性错误” / 047

第二章 立足实践:测谎之技巧

一名优秀的测谎师,一定是在办理大量测谎案件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实践经验:反常数字的背后 / 061

单一主题询问:破解隐瞒式谎言 / 064

麦克白效应:反常的清洗行为 / 070

诚实假象:无法核实的情节 / 073

犯罪记忆唤醒:测前谈话的技巧 / 080

主观感受:谎言的“阿喀琉斯之踵” / 084

三点建议:内心预判与测谎结果 / 092

破除假象:“神预测”的骗局 / 097

承诺一致性原则:被测人承诺 / 099

第三章 精益求精:测谎之设计

测谎在本质上是一个设计精巧的[[心理学]]实验。努力控制与消除所有可能存在的测试误差,正是测谎工作精益求精的体现。

测前谈话:几种常见的错误 / 105

强奸创伤综合征:警惕假阳性错误 / 116

被试敏感性:一枚鼠标的“学问” / 122

证言自信度:自杀?他杀? / 126

测谎万能论:拒绝“大包大揽” / 129

问题设计:结果导向与行为导向 / 132

有效应对:假装未被污染的被测人 / 134

测谎指导语:不受控制的思维 / 141

老年被测人:个性化的身心特征 / 145

发问形式:“言语”刺激的疏漏 / 153

第四章 兼收并蓄:测谎之方法

鉴于谎言识别的复杂性,测谎师有必要树立“大测谎”的观念,对各种测谎方法保持兼收并蓄的态度,并在测谎实践中进行灵活的融合运用。

反应时测谎:两种主要的范式 / 161

证言收集:认知访谈技术 / 166

聚焦“讲述习惯”:足利案件的供述分析 / 173

统筹兼顾:测谎的“共性”与“个性” / 181

角色差异:访谈者与观察者 / 184

儿童询问:“看起来,她并不像是在胡编乱造。” / 190

人格特质:形形色色的被测人 / 207

注意的选择性:远离“冲突中心” / 215

“四耳模型”:意图的错误理解 / 224

第五章 案件百态:测谎之见闻

说谎与抓谎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场“猫鼠游戏”。

双相情感障碍:坐在秋千上的人 / 233

反常表述:“我刚才说的,是真话吗?” / 234

还原冲突过程:6份证言的偏差 / 238

初次面询:无准备的谎言 / 244

说谎动机:反常的虚构情节 / 251

借助“行为”:欺骗何以得逞 / 255

“行为者—观察者”偏见:38名旁观者 / 258

过度补偿:极端化的转变 / 261

攻击诱发:酒精、高温、武器与匿名状态 / 263

说服免疫效应:说服信息的慎用 / 272

主要参考书目 / 282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268,7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