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拉马克

增加 2,06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職業     =科学家,动物学家,生物学家,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法国全境植物志》</br>《无脊椎动物的系统》 </br>《动物学哲学》 </br> </br>
}}
'''让·巴蒂斯特·拉马克'''
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1744年8月1日—1829年12月18日)全名:[[让·巴蒂斯特·拉马克拉]]。 是法国 动物学家,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
他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他还是一个分类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 1707~1778)的继承人。主要著作有《[[法国全境植物志》、《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动物学哲学》]]等 。其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理论,即通常所称的拉马克学说。书中提出了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两个法则,并认为这既是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又是适应环境的过程
== 人物简介 ==
1809年发表了《[[动物哲学]]》(Philosophie zoologique,亦译作《[[动物学哲学]]》)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理论,即通常所称的拉马克学说。书中提出了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两个法则,并认为这既是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又是适应环境的过程。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曾多次引用拉马克的著作。 ref>[http://m.qulishi.com/news/201708/238392.html  进化论的奠基人拉马克出生  ],趣历史网,2017-08-01</ref>
1778卒于巴黎。
== 生平简介 ==
 
[[File:拉马克5.jpg|缩略图|左|300px|[https://statics.828la.com/uploads/allimg/160716/15533C412-1.jpg 原圖鏈接][https://www.828la.com/lishi/49579.html     图片来源]]]
创造出“生物学”名词的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是个苦命的人,生前无利,死后无名,一生在贫穷与冷漠中度过,晚年更是双目失明。
 
然而,作为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出生物进化观点的科学家,作为达尔文进化论的开路先驱,拉马克为人类认识自身由来、认识整个生物界由来,做出了划时代贡献,值得后人铭记。
 
拉马克的生物进化理论,可以总结为9个字: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学说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最大区别在于——拉马克认为物种演化是由于父母的行为,而达尔文则认为物种演化是由于自然选择。
 
站在现代分子遗传学上看,拉马克学说缺乏DNA佐证,猜测的可能性大,不如达尔文进化论让人信服,最终沦为达尔文进化论的陪衬。<ref>[http://www.lizhi.fm/738429/2572939734842335750  进化论先驱拉马克的寂寞与坚守  ],荔枝网,2016-12-10</ref>
1744年8月1日,拉马克生于法国毕伽底。1768年拉马克与他的良师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相识,卢梭是当时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对拉马克的成才起了巨大的作用。
他的代表作是《[[无脊椎动物系统]]》(1801)和《[[动物学哲学]]》(1809),在这两本巨著中拉马克提出了有机界发生和系统的进化学说。
学术贡献
 
《[[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动物学哲学]]》在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在《[[动物的哲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被后人称为“拉马克学说”),提出了两个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遗传。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
[[File:拉马克2.jpg|缩略图|左|300px|[http://i.qulishi.com/uploads/news/201708/1501548513273882.jpg 原圖鏈接][http://m.qulishi.com/news/201708/238392.html 图片来源]]]
他提出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种的稳定性只有相对意义。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对生物机体的直接影响。认为生物在新环境的直接影响下,习性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增大,不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退化。认为物种经过这样不断地加强和完善适应性状,便能逐渐变成新种,而且这些获得的后天性状可以传给后代,使生物逐
渐演变。并认为适应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
== 进化论概述==
[[File:拉马克3.jpg|缩略图|右|300px|[https://cdnimg103.lizhi.fm/audio_cover/2016/12/10/2572964387839858695_320x320.jpg 原圖鏈接][http://www.lizhi.fm/738429/2572939734842335750   图片来源]]]
拉马克认为,生物经常使用的器官会逐渐发达,不使用的器官会逐渐退化,是为“[[用进废退说]]”。拉马克认为用进废退这种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因此生物可把后天锻炼的成果遗传给下一代。如长颈鹿的祖先原本是短颈的,但是为了要吃到高树上的叶子经常伸长脖子和前腿,通过遗传而演化为现在的长颈鹿。又例如上一代是为举重选手,则子代应遗传得自父母之强健肌肉。拉马克的主要进化观点如下:
== 在进化论中有两种互相对立的假说 ==
[[File:拉马克4.jpg|缩略图|左|300px|[https://statics.828la.com/uploads/allimg/160716/1553364096-0.jpg 原圖鏈接][https://www.828la.com/lishi/49579.html   图片来源]]]
拉马克的理论经不起古典遗传学(孟德尔遗传学)的推敲。德国的科学家魏斯曼(August Weismann)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雌、雄的老鼠尾巴都切断后,再让其互相交配来产生子代,而生出来的结果也依旧都是有尾巴的。再将这些有尾巴的子代互相交配产生下一代,而下一代的老鼠也仍然是有尾巴的。他一直这样重复进行至第二十一代,其子代仍然是有尾巴的,借此向世人宣告推翻了拉马克的学说。虽然达尔文的支持者仍然在用此实验批评拉马克, 但科学界基本认为这是一个设计有误的实验, 不能说明问题。因为拉马克的可遗传的获得性性状是“有用的”性状。<ref>[http://kns.cnki.net//KDoc/docdown/paydownload.aspx?dk=kdoc%3ahtml%3a9590b4 穷变通久——猴子怎样变成人?)]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18-04-18]</ref>
就长颈鹿的例子来看,达尔文认为在长颈鹿这个群类中,既有长脖子的,也有短脖子的,但是长脖子的更容易吃到树顶的树叶,处于竞争优势,所以其存活和繁衍能力比短脖子的大。久而久之,长脖子的长颈鹿越来越多,短脖子的长颈鹿越来越少,于是长颈鹿的脖子就越变越长了。这种思想也被简单都概括成四个字优胜劣汰。
''' 折叠 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认为用进废退这种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因此生物可把后天锻炼的成果遗传给下一代。如长颈鹿的祖先原本是短头的,但是为了要吃到高树上的叶子经常伸长脖子和前腿,通过遗传而演化为现在的长颈鹿。又例如上一代是为举重选手,则子代应遗传得自父母之强健肌肉。
''' 折叠 推翻'''
拉马克的理论经不起古典遗传学(孟德尔遗传学)的推敲。德国的科学家魏斯曼(August Weismann)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雌、雄的老鼠尾巴都切断后,再让其互相交配来产生子代,而生出来的结果也依旧都是有尾巴的。再将这些没有尾巴的子代互相交配产生下一代,而下一代的老鼠也仍然是有尾巴的。他一直这样进行至第二十一代,其子代仍然是有尾巴的,就此推翻了拉马克的学说。
直到基因和遗传的机制被科学家们认识了之后,达尔文的思想才取得最终压倒拉马克主义。在遗传学看来,基因亦即遗传物质以DNA为载体,DNA先转录为RNA,再翻译为蛋白质,蛋白质通过复杂的互相作用,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在这个过程中DNA的顺序是决定性的因素,生物的形态最终由DNA的顺序决定。上一代生物的生殖细胞中的DNA通过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传给下一代,而上一代后天获得的性状不会影响生殖细胞中的DNA顺序,所以后天获得的性状不会遗传到下一代,换而言之,获得性遗传并不存在。遗传学完美的揭示了遗传的分子机制,群体遗传学又从宏观的角度解释了个体变异和群体进化的关系,所以达尔文主义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 折叠 其他因素'''
然而,自然界的规律可能远不止这么简单。最近兴起的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揭示了获得性遗传的可能性,它也许能够成为达尔文进化思想的一个补充。这个领域是如此吸引视线,以致自然杂志(Nature)在最近的一期以专题的形式对它作了全面分析和介绍。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一类不需要改变 DNA序列但是影响生物性状的机制。简单说来,DNA虽然决定蛋白质的表达,但是从DNA到蛋白质的过程中却有很多可以调控的步骤,例如DNA的甲基化、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siRNA的作用,甚至蛋白质的不同折叠都能影响蛋白的表达和功能。而对这些可调控的步骤的研究都可以纳入表观遗传学的范围之中。
其次,可以想见的是,社会资源分配上的公平(equity)原则将会被重新审视。机会均等(equality of opportunity)和结果均等(equality of outcome)是社会公平理论的两个主要理论体系。机会均等论认为人人生而平等,只要提供均等的机会,各人所能达到的成就取决于自己努力的结果。结果均等论认为由于每个人出生时,其背景和财富都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很有可能延续至下一代,而导致结果上的不平等,因此仅仅依赖机会的平等并不能保证真正的平等,只有结果的平等才是最终意义上的平等。而这两种理论也提出了不同的着眼于保障社会公平的政策途径。比方说,在高等教育入学政策上,机会均等体无论种族贫富,招生的平等体录取只根据学生的学业优异程度进行筛选;而结果均等则体对于不同种族民族的学生根据人口比例给予相应的配额或优惠政策以保证不同种族民族学生入学的平等。
''' 折叠 假设性证实'''
如果获得性遗传得到证实,那么上一代人的不公平,就有可能在生理上传给下一代。假设人类和老鼠一样,那么对孩子照顾不周至少会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有不良影响。如果进一步假设,不周当的照顾同样会给孩子智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也会一代一代的遗传下去。那么,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如果父母忙于生计,孩子无法得到应有的基本照顾,那么这些孩子的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就很可能在生理上被决定不如家境更好、得到更悉心照料的孩子,而且这些不足也可能在 生理上遗传到下一代。如果这种假设被证实,而社会又对此无动于衷或不能采取有效补救措施,这种生理上的遗传因素结合财富和背景等社会因素,会不断被放大,长此以往,贫困家庭的后代就会有可能变成越来越智能低下的一类人。这将无疑会是伦理学和社会学巨大的挑战。如果拉马克主义被证实的话,它将会大大增强结果均等论在保障社会公平的影响及作用,而社会财富的分配制度和政策也会因此面临重大改变。
10,4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