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尤斯图斯·冯·李比希

增加 10,41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scientist| name = Justus von Liebig<br> 尤斯 ·冯· •馮• 李比希 男爵(| image = [[File:Justus von Liebig ,1803年5月12日出生于德国达 NIH.jpg|居中|220px]]| image_size =| caption = | birth_date = {{birth date|1803|5|12|df=y}}| birth_place = [[黑森-達姆施塔特|黑森大公國]][[達 姆施塔特 ,1873年4月18日逝世于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df=yes|1873|4|18|1803|5|12}}| death_place = [[ 意志帝國]][[ 慕尼 黑)是一位德国 克]]| residence = | nationality =| field = [[ 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农业和生物化学,他创立了有机化学。作为 學]]| work_institutions = [[吉森大學]]<br>[[慕尼克大學]]| alma_mater = [[波恩 学教授他发明了现代面向实验室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一创新,他被誉为历史上最伟 學]]<br>[[埃爾朗根-紐倫堡 的化学教育家之一。他发现了 學]]| doctoral_advisor = [[Karl Wilhelm Gottlob Kastner]]| doctoral_students = [[Carl Schmidt (chemist)|Carl Schmidt]]<br>[[Nikolay Zinin]]<br>[[亨利•維克托•勒尼奧]]<br>[[Carl von Voit]]<br>[[Hermann von Fehling]]<br>[[Hermann Franz Moritz Kopp]]<br>[[弗裡德里希•奧古斯特•凱庫勒•馮•斯特拉多尼茨|凱庫勒]]<br>[[奧古斯特•威廉•馮•霍夫曼]]<br>[[萊昂•普萊費爾]]<br>[[埃米爾•埃倫邁爾]]<br>[[Moritz Traube]]<br>[[Adolph Strecker]]<br>[[Wilhelm Henneberg]]<!--<br>[[Henry Adam Weber]]<br>[[Heinrich Will]]<br>[[Johann Heinrich Buff]]<br>[Sir Benjamin Collins Brodie, 2nd Bart.|Benjamin Collins Brodie]],-->| notable_students = [[Augustus Voelcker]]| known_for = 發現[[ 对于植物营养的重要性,因此也被称为"肥料工业之父"。]]<br>[[Law of the Minimum]]<br>[[利氏冷凝管]]| prizes = [[科普利獎章]](1840年)| religion = <!--Please insert-->}}[[File:Justus von Liebig.jpg|frame|尤斯圖斯•馮•李比希]]
'''尤斯圖斯•馮• 李比 希1803年5 希'''[[男爵]]({{lang-de|'''Justus Freiherr von Liebig'''}},{{bd|1803年|5 月12日 |1873年|4月18日}})出 於今日 国达 國黑森州前身黑森大公爵國的[[達 塔特 (Darnistadt)一个经营药物、染料及 ]],德國 学试剂的小商人 庭。儿童时代 李比希随父亲制造过家庭药 他最重要的貢獻在於[[農業]]和[[生 和涂料 ]][[化學]] 后来又当过药剂师的徒弟 他創立了[[有機化學]] 少年时 作為大學[[教授]]他發明了現 [[實驗室]]導向 李比希对当时德国学校正规化、公式化 教學方法,因為這 創新,他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 陈旧 化學 教育 感到乏味 家之一。他發現了[[氮]]對於[[植物]][[營養]]的重要性 但却酷爱阅读化学书籍和动手做化学试验 因此也被稱為“[[肥料]]工業之父”
1820年在[[波恩大学]]学习,上了大学他来到了波恩,进入埃尔兰根大学并于1822年取得博士学位。当时中欧处于反动时期, == 生平 == 李比希 由于持有自由派 是一個販賣化學藥品、香水和清洗劑 观点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而被通缉。 專業商人的兒子, 不得不离开波恩到了巴黎,在那里得到德国科学界泰斗洪堡 從小就使用父親 帮助和推荐到盖吕萨克 作坊裡 实验室工作。1824年完成 藥劑進行試驗,很早就對化學產生 一系列雷酸化合物 濃厚 研究。此时韦勒正在研究氰化物 興趣 。他 们分别写的文章同时在盖吕萨克主编的杂志 對年市 发表,盖吕萨克指出这两类不同 化合物具有相同 藝人做 分子式。这是化学家首次发现不同 合物具有同样的分子式,从此诞生了“同分异构体”这个名词。同时 學試驗 以此为契机与韦勒成为终生不渝的密友 非常感興趣 从这一年开始 在一个叫吉森 尤其感興趣 小城的大学里教书 是製作鞭炮 开创性地建立 在這個過程中他首次接觸到 学生普通实验室。李比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有机化学 [[醋酸汞(二價)]]
1873年4月18日卒于慕尼黑 李比希一開始在達姆施塔特上中學,但是成績非常差,被迫中斷。他的老師是這樣評價他的智力的:“你是一頭羊!你連當一個藥鋪學徒都不行 <ref>”此後李比希在[http://www.rbw.org.cn/article.aspx?ty=uuK&i=lar&pg=17 人本[黑彭海姆]]</ref>的藥鋪當學徒的確也沒有持續到底,他覺得那裡傳授的知識不符合他自己的要求。他回到達姆施塔特在他父親的作坊中做幫手,同時他在大公爵圖書館裡通過讀書和在作坊中自己做試驗自學化學。
通過他父親的介紹李比希從1819年秋開始在[[波恩大學]]學化學。他的導師很快就認識到了他的天才,讓他做自己的試驗助手。1821年他隨他的導師去[[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埃爾朗根大學]]。在[[埃爾朗根]]他開始寫他的博士論文《關於礦物化學與植物化學間的關係》。他在那裡參加了自由軍團,但是也於1822年3月參加了自由主義的學生反對當局的示威。因此他被員警通緝,被迫逃回家鄉。他的教授後來出力向[[黑森-達姆施塔特]]的大公[[路德維希一世 (黑森-達姆施塔特)|路德維希一世]]推薦他,幫助他獲得了一份去[[巴黎]][[索邦大學]]學習的獎學金。索邦大學是當時化學最領先的歐洲大學。在巴黎李比希的教授有[[路易士•蓋-呂薩克]]等著名化學家,並獲得了當時最先進的化學講義。 很快他關於醋酸汞(二價)的工作就引起了著名學者[[亞歷山大•馮•洪堡]]的注意。在洪堡向黑森大公的推薦下剛剛21歲的李比希於1824年5月成為[[吉森大學]]的特殊化學和藥學教授。一年後他成為正式教授。一開始他的工作條件非常差:他的薪水很低,他只獲得很少的錢來買儀器、化學藥劑、煤等等。因此他不得不用自己的錢來購買許多繼續的儀器和藥物來保證教學的進行。通過他的教學方法他在吉森深受學生的歡迎。 為了改善他的經濟狀態,他與其他教授從1827年至1833年成立了一個私立藥師和技術研究所,在業餘時間通過培訓藥師助手和技術人員掙錢。 他的教學方法、發現和著作很快就使得他在整個歐洲成名。除許多德國學生外還有許多外國學生專門到吉森來聽他的課,其中包括84名英國人和18名美國人。為此他於1845年被授予男爵的封號。 1827年[[塔林]]大學、1835年[[哥廷根大學]]、1839年[[聖彼德堡]]、1841年[[維也納]]、1845年[[倫敦]]和1851年[[海德堡]]的大學均聘請他,但是都被他拒絕了。不過他每次都借助這個機會與黑森的教育部進行談判,以此來改善他的經濟和工作條件。但是[[巴伐利亞]]的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二世 (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二世]]親自致信聘請他,並且親自召見他,給他看將要建造的新的化學研究所以及旁邊的教授住居的計畫,並保障他教學和研究自由時,他無法拒絕這個聘請了。從1852年開始他住在慕尼克。他成為許多德國和外國科學研究組織的通訊成員,並獲得多個國家的許多榮譽和勳章。從1859年12月15日至他逝世他任[[巴伐利亞科學院]]的主席。1870年慕尼克授予他[[名譽市民]]。 1873年4月18日李比希在慕尼克因[[肺炎]]逝世。4月21日他被葬入慕尼克森林墓地,許多市民為他送行。此後德國許多城市為他樹立了紀念碑,包括慕尼克、達姆施塔特和吉森。 後來吉森的大學以他命名。 李比希於1826年結婚,他與他的夫人共有五個孩子,其中他的兒子[[喬治•馮•李比希]]是一名知名醫生和氣象學家。遺傳學家[[馬克斯•德爾布呂克]]是他的後代。 == 成就 ==李比希在吉森最早的工作是研究黑森和巴伐利亞的礦泉水以及使用它們來制鹽。他很快就認識到當時的分析技術太慢、太不精確。 通過多年的實踐他不斷地改善了分析儀器。尤其他于1831年發明的[[五球瓶]]以及其它改善大大地加快和簡化了分析動植物組織中所包含的基本化學元素的過程。此後他、他的助手和學生研究了上百植物、植物組織、動物器官和產物的組成,並發表了他們的結果。由於在他們之前沒有人能夠這樣精確地、隨時可以重複地進行這樣的分析,他們實際上奠定了[[有機化學]]的基礎。 1832年他與他的朋友[[弗裡德里希•維勒]]一起提出了根理論來解釋為什麼碳、氫和氧三種元素會有這麼多不同的化合物。他還與弗裡德里希•維勒一起發現了[[同分異構體]]。 李比希在吉森期間最主要的工作內容是説明農業防止當時時常爆發的饑荒。他的成就被綜合在他1840年發表的《有機化學在農業和生理學中的應用》(簡稱《農業化學》)和1842年發表的《動物化學或者有機化學在生理學和病理學中的應用》兩部書中。這兩本書當時不但在科學界,而且在整個知識份子階層獲得了巨大的反響。《農業化學》宣傳化學肥料的使用並解釋了化學肥料對農作物的品質和成果數量的意義。這部書被九次重印,譯成34種語言。 從1846年至1849年他與他的英國學生在他的私人實驗室裡研製可溶的磷肥料。他們研製的產品[[過磷酸鈣]]今天依然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磷肥料。這些肥料在19世紀後半頁巨大地提高了收成和食品供應狀況。 通過他的研究、他的創新的新教學方法,尤其是試驗教學、以及通過他在化學、藥學、生理學和農業方面的著作李比希舉世聞名,他在吉森的實驗室成為各國化學家的聖地。 在慕尼克李比希住在一座按照他的意願建的房子裡,旁邊是他的化學研究所。他雖然依然對學生講課,但是主要承擔講課和實踐任務的是他的助手。 1852年他的一個朋友的女兒在他家裡患[[霍亂]],他發明了[[濃縮肉汁]]來拯救獲得這種急性消化道傳染病的方法。一開始只有慕尼克的一些藥店賣濃縮肉汁。但後來有人從李比希手中買來了生產濃縮肉汁的許可並開始在烏拉圭大批生產濃縮肉汁並向全世界推銷。一開始他們打算將濃縮肉汁當作窮人食品賣,但是由於其成本比較高、營養豐富,因此後來成為調味品的主要成分。 此外他還發明了銀鏡子來取代當時常用的對健康有害的水銀鏡子。不過一開始由於成本問題他的銀鏡子競爭不過水銀鏡子。一直到1886年水銀鏡子因其毒性被禁止後銀鏡子才開始普及開來。 當時的嬰兒唯一的食品是母奶。假如母親因健康或其它原因沒有奶的話嬰兒往往被餓死。李比希在長期研究後發明了一種被他成為“嬰兒湯”的產品並在報紙上為它作廣告。這是今天的幼嬰食品的前身。 李比希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可以取代烤麵包時使用的容易變壞的[[酵母]]的方法,他與他的美國學生通過實驗發明了今天被稱為[[髮粉]]的產品。 在他生活的最後階段裡李比希主要研究發酵的生理學,他的化學理論與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的理論針鋒相對。李比希認為發酵是一個無菌的化學過程,而巴斯德則認為發酵只有在有[[微生物]]參加才能進行。後來的研究證明兩人均有道理,發酵即有微生物導致的(比如釀酒的發酵),也有沒有微生物導致的。 李比希最重要的發現:{| cellspacing=5|根理論|礦物肥料|-|同分異構體|濃縮肉汁|-|五球瓶|銀鏡子|-|過磷酸鈣|鐵鎳合金|-|氯仿和三氯乙醛|髮粉|-|苯三酚|幼嬰食品|} 一些帶李比希名字的規則或者儀器如[[利氏冷凝管|李比希氏冷凝器]]實際上是在李比希之前就已經發現和發明的,它們只不過是通過李比希被普及而已。 == 影響 ==李比希是19世紀最著名和最有成果的化學家,是有機化學、農業化學和營養生理學的奠基人。 通過他的寫作他對化學的發展的影響非常大。從1831年開始他與[[漢瑞默克]]一起編輯出版一份重要的化學和藥學年報。 他與他人一起出版了一本化學手冊和一本有機化學手冊。他還發表了許多關於改善農業操作的書籍。 1840年他發表了他最重要的關於農業化學的書。為了普及化學知識,他從1841年開始不定期地在《[[奧格斯堡彙報]]》上發表科普性的、名為《化學郵件》的小文,獲得很大歡迎。 李比希是第一個將試驗引入自然科學教學的人。通過他的研究他改善了化學中的分析方法,使得化學成為一門精確的學術。在最早的60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中有42人是他的學生的學生。 == 參考 文獻資料 ==* {{lang|de|Jacob Volhard: Justus von Liebig - Ein Lebensbild}}(兩卷),萊比錫,1909年* {{lang|de|Hertha von Dechend: Justus von Liebig. In eigenen Zeugnissen und solchen seiner Zeitgenossen. Mit einem Geleitwort von Willy Hartner}}. 出版社:{{lang|de|Verlag Chemie}},萬海姆,1953年* {{reflistlang|de|Georg Schwedt: Liebig und seine Schüler – Die neue Schule der Chemie}}. 出版商:{{lang|de|Springer Verlag}},柏林,2002年, ISBN 3-540-43205-1* {{lang|de|Otto Krätz: Annäherung an ein schwieriges Genie: Justus Liebig (1803–1873) in seiner Zeit}}。刊於{{lang|de|Chemie in unserer Zeit}}內,2003年6月,第37刊,德國化學家協會,416–423頁,{{ISSN|0009-2851}} == 外部連結 ==* [http://www.liebig-museum.de 李比希博物館]*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822175921/http://www.weltchronik.de/bio/cethegus/l/liebig.html 傳記]* [http://www.uni-giessen.de 吉森大學]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