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小雨蛙

增加 314 位元組, 9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小雨蛙'''<br><img src="https://www.caneis.com.tw/info/jp/05-four/images/ehime-009-1.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www.caneis.com.tw/info/jp/05-four/ehime-009.html 圖片來自凱妮絲]</small>
|}
'''小雨蛙'''是一種小型的蛙類,最大體長約2.5公分。其吻端尖而嘴小,身體後半粗壯而使得身體呈三角形,且顯得頭部短小。其體背主要為褐色或紅褐色,背部有二到三條深褐色或黑色的波浪狀斑紋,由兩眼中間沿背中線經背部向後延伸至腿部,形成極為特殊的花紋。體側面有暗色區塊由吻端延伸到後段,形成暗色帶,雄蛙喉部黑色。小雨蛙四肢細小,腿部有暗色橫紋。主要棲息於低海拔的農墾地、水田、池塘、草地、與潮濕的泥地。其鳴聲特殊,常可於春末、夏季雨後的夜晚聽到其響亮的鳴聲。成蛙以螞蟻、白蟻、小型鞘翅目的昆蟲為食。4月到9月間有繁殖紀錄,可產卵150到300顆。蝌蚪口位於吻端,眼睛在兩側,頭部及背部呈圓盤狀,常懸浮在水層中間活動。<ref>[https://forestry.kinmen.gov.tw/cp.aspx?n=647A655954C0AD99 小雨蛙],金門縣林務所</ref>
棲地: 經常出現在稻田、水池等開墾地,普遍分佈於全台灣平地及低海拔山區,雨後的夏夜常可聽到牠們整齊而具有節奏感的叫聲。小雨蛙喜歡躲在草根、土縫或石頭底下鳴叫,所以常常只聞其聲,不見其影,不容易觀察。
 
分布:廣泛分布於全省平地稻田、水池等開墾地、草澤及低海拔山區的森林底層落葉間,北部較常見。
 
繁殖期:約3至8月,春夏為主。
 分布:廣泛分布於全省平地稻田、水池等開墾地、草澤及低海拔山區的森林底層落葉間,北部較常見。 繁殖期:約3至8月,春夏為主。  == 生態及行為 == 小型但叫聲卻非常的低沉而且大聲,雨後的夏夜常可聽到它們整齊而具有節奏感的叫聲「ㄎ一ˊ、ㄎ一ˊ」,喜歡躲在水邊的落葉、草根、土縫或石頭底下鳴叫,常常只聞其聲,不見其影,很難觀察。
卵:卵徑小,約0.8cm,卵塊圓形成片漂浮在水面上,一次產卵約兩、三百粒。
蝌蚪:頭部及背部圓盤狀,平扁透明。口位於吻端,眼睛在兩側,尾端尖細。
32,9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