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东周为何没能出现中兴之主

增加 7,345 位元組, 8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东周</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gugong.net/uploads/allim…”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东周</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gugong.net/uploads/allimg/210515/4-2105151511313C-lp_c_228_173.jp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img.gugong.net/uploads/allimg/210515/4-2105151511313C-lp_c_228_173.jp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东周为何没能出现中兴之主'''在中国历史上,人们除了对历代开国前期的帝王们有较高评价外,对于那些力挽狂澜给王朝“[[续命]]”的“[[中兴之主]]”们也大都有着较高的评价。如商迁都之盘庚,征战之武丁,汉朝在武帝之后的昭宣二帝,乃至后来的光武帝刘秀,唐朝的宪宗与宣宗,宋孝宗与明孝宗等帝王都在其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内扮演了“中兴之主”的角色。<ref>[https://www.gugong.net/zhongguo/zhouchao/25607.html 东周为何没能出现中兴之主 故宫历史网i] </ref>

但有意思的是,周朝在周平王迁都洛邑后长达五百多年的东周时期内,却没有出现过一位真正意义上[[力挽狂澜]],振兴周祚的天子。是什么原因导致东周在五百多年的时间里没能产生出一位“中兴之主”呢?

要想探究这个问题,首先便要先从一个在中国可谓人尽皆知的故事——烽火戏诸侯说起。在该故事中,主角周幽王昏庸无能,为搏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使得西周都城镐京被戎狄部落围攻时没有诸侯前来勤王,西周社稷因此毁于犬戎之祸,幽王也因此被杀。但实际上,抛开这个狗血的剧情,我们能得到的有效信息却是:周幽王废申后及其所生太子宜臼(即周平王),分别立褒姒及其所生子伯服为王后和太子,这一巨大变动触及了很多贵族的利益,首当其冲的便是申后的娘家申国。

当申后及宜臼逃奔到申国后,其父申候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伙同犬戎部落进攻西周都城镐京,杀了周幽王,立宜臼为天子。申候的“友军”犬戎在镐京地区四处抢掠,将镐京洗劫一空,并迟迟不肯撤离。周平王看到镐京残破,犬戎肆虐,便有心迁都。于是在即位的第二年后,周平王便在晋国,郑国,秦国等主要三个国家的帮助下迁都,史称平王东迁,中国历史上长达五百多年的东周时期就此开始。

通过上述信息的梳理,我们会发现东周没有获得“中兴”的第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平王东迁导致了周朝立国根基的天子王畿(指周天子直辖地区)大幅度缩水。原西周天子王畿西起宗周丰镐二京,直至成周洛阳。基本上包括了整个关中地区和洛阳盆地,沃野千里,物产阜盛,是支撑周人灭商建国,分封诸侯,乃至历代征伐大事的“基本盘”。当时各个诸侯国还没有发展起来,后来称雄称霸的一些国家在此时国土面积也都还很狭小,势力远称不上强大。因此,王畿让周王室拥有着对诸侯绝对的经济优势和远超各方诸侯的强大实力。

但西周末年的战乱对该地区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使得周朝立国的经济基础开始动摇。而周平王东迁后,为了报答晋国和秦国等国对自己的支持,将大片原本由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土地分割给了这几个国家,更进一步加剧了王室的衰弱。成周洛邑与宗周关中地区相比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等资源皆不如宗周,并且洛邑地区位于天下之中,四面被围,为四战之地,没有什么可以倚仗的关隘。因此王畿的缩水,让东周天子丧失了在资源上对诸侯的绝对优势,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转变。

其次,便是周平王的即位法统不正,使得周朝建国的核心体制分封制从周天子那里遭到了破坏,严重损坏了周王室的权威。

东周初年,其实有过一个长达二十多年的“二王并立”的时期。即此时的周王除了曾被周幽王废除的周平王宜臼外,还有一位周幽王之弟——周携王余臣。周平王在犬戎之乱中有着“弑父”的嫌疑,同时也因为申候等人伙同犬戎对宗周地区进行了杀掠,使得周平王在宗周其实很不得人心。当时在宗周的周遗民,地位极高的大贵族和原本朝廷中的邦君、诸正都不支持宜臼,转而在虢公翰的率领下拥护周幽王之弟,王子余臣为周携王。

因此,周平王东迁洛邑也与他在宗周地区不得人心,不受支持有关。晋国晋文侯在王室东迁的过程中获利颇丰,因此属于拥护平王的一派诸侯,等到平王将原本宗周的土地许给了晋秦二国后,晋文公便在虢国杀害了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存的局面。即《系年》载:“晋文侯仇乃杀惠王(周携王)于虢,诸君诸正焉始不朝与周”试想,周平王的王位是由“弑父”而来,那又怎么可能再通过礼法来约束诸侯呢?

最后,在东周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其实也有一些企图恢复天子权威,振兴周祚的周王,其中最典型的一位莫过于周平王之孙周桓王。周桓王即位后,便有心振作王室,他曾出兵干涉晋国国政,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就在周室振兴刚有了一点希望的时候,周桓王对郑国进行了讨伐。在这次战争中,周桓王率领的多国军队大败于郑军,周桓王还被郑国将领祝聃一箭射中了臂膀。如果说此战之前,天子虽实力不如过往,但尚还有天子权威使地方诸侯不敢轻举妄动的话,那么祝聃射中桓王的这一箭就不仅显现出了周王室的虚弱,同时还让天子的权威彻底丧失,诸侯由此开始争霸。

而桓王之后,东周王室内部又出现了多次内乱。如周庄王时的王子克之乱,周惠王时的王子颓之乱,周襄王时的王子带之乱,周景王时的王子朝之乱。每次王室的内乱发生后,天子都没有力量去镇压,只能凭借大国的干涉来稳定局面。但大国的干涉不是白来的,每次动乱过后,周王都要拿出部分土地和人口城邑来报答大国对自己的支持。因此,王室内部频繁的动乱也在不断地削弱周王室的实力,使得后世东周历代天子只能勉强支撑残局,苟延残喘。

故综上所述,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畿的大幅度缩水使得周天子对各地诸侯国在资源掌控上的绝对优势地位丧失,周王室因此不再拥有压制各地诸侯的实力。而从周平王时期开始的自身法统不正,以及对礼法的破坏,让天子的权威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等到周桓王被郑军射中一箭后,周王室的遮羞布被戳破,周天子颜面扫地,诸侯由此不再忌惮天子的威望,开始争霸。

而后来频繁的王室内斗,更是不断地消耗了周王室的实力,并最终让周室“复兴无望”,只能在大国的争霸中苟延残喘,直至灭亡。<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0024054322459172&wfr=spider&for=pc  东周长达500多年,为何一直都没能出现一位“中兴之主”?作者情怀与历史]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43,274
次編輯